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米勒循环

米勒循环

米勒循环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2年内共计222篇,主要集中在能源与动力工程、公路运输、水路运输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4篇、会议论文29篇、专利文献183460篇;相关期刊54种,包括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车用发动机、柴油机等; 相关会议18种,包括中国内燃机学会燃烧节能净化分会2015年学术年会、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2014年年会、中国内燃机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暨材料与工艺分会和昆明内燃机学会联合学术年会等;米勒循环的相关文献由654位作者贡献,包括邓康耀、魏胜利、梁源飞等。

米勒循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4 占比:0.07%

会议论文>

论文:29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183460 占比:99.91%

总计:183623篇

米勒循环—发文趋势图

米勒循环

-研究学者

  • 邓康耀
  • 魏胜利
  • 梁源飞
  • 冷先银
  • 周正群
  • 崔毅
  • 杨如枝
  • 洪佳骏
  • 褚超美
  • 刘鑫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满兴家; 周正群; 梁源飞; 叶年业
    • 摘要: 对奥托循环、米勒循环以及米勒循环加进气遮蔽(Masking)三种方案的缸内气流、混合气浓度以及燃烧性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米勒循环由于型线的影响一定程度上恶化了缸内气流运动与燃烧性能,而Masking可大幅度提升滚流比,改善混合气浓度,增加湍动能,改善燃烧性能。对奥托循环和Masking方案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显示:相比奥托循环,Masking方案外特性最大扭矩降低12%,额定功率降低3%,外特性油耗平均降低14.6%,部分负荷工况油耗平均降低7.1%。在Masking方案的基础上引入冷却EGR,发动机最高热效率达到38.6%。
    • 杨如枝; 满兴家; 周正群; 梁源飞; 李露露
    • 摘要: 基于一台混合动力汽车专用米勒循环增压发动机,通过试验研究低压EGR对发动机不同负荷下的燃烧特性和经济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燃烧特性方面,在不同负荷下,随着EGR率的增加,点火提前角增大,燃烧持续期延长;在小负荷工况,燃烧重心CA50随着EGR率的增大而先增加后减小,在其余负荷工况,燃烧重心CA50随着EGR率的增大而减小;气缸压力峰值随着EGR率的增大而增大,且气缸压力峰值出现时刻提前。经济性方面,在小负荷工况,EGR降低了泵气损失,从而使油耗降低,最大降幅为2%;在中负荷和大负荷工况,EGR降低了爆震倾向,使燃烧重心CA50减小,降低了油耗,最大降幅分别为5.6%和15.9%;在2000 r/min和4000 r/min的外特性工况,EGR降低了混合气浓度,从而降低了油耗,最大降幅分别为8.3%和19%,但会导致转矩分别下降14%和6.7%。
    • 王立新; 吴楚; 张秀英
    • 摘要: 文章研发的米勒循环1.0 T增压发动机升级优化了燃烧系统,应用和集成了多项新型技术,相比于原有的1.0 T直喷增压发动机,热效率由38%提升至40%。本发动机压缩比提升到12,采用了可变截面增压系统,并引入低压水冷EGR,使EGR使用范围可以涵盖全部工作区域,进一步改善了燃油经济性和降低了排放。本发动机还配备了电子水泵主动热管理系统,优化了发动机冷却系统;同时在原有两级可变油泵的基础上升级为全可变机油泵,以降低全区域的泵油消耗功;本改进型发动机和原型机对比,BSFC在全工作区域内得到了2%-7%的提升,最低BSFC为210 g/kW·h,热效率达到40%。
    • 李苏龙; 潘剑锋
    • 摘要: 为了提升柴油机应用过程有害废气排放控制的效果,提出基于EGR耦合米勒循环的柴油机排放控制技术。以燃油燃烧各阶段为基础,构建柴油机燃烧模型,分别深入分析EGR技术与米勒循环技术对废气排放的影响,衡量指标为EGR率与米勒度。以废气排放影响分析结果为依据,以排放控制效果最佳为目标,确定EGR技术与米勒循环技术的最佳耦合方案,实现柴油机废气排放的最佳控制。实验数据表明,应用EGR耦合米勒循环技术后,废气排放量低于实际废气排放量,并低于EGR技术与米勒循环技术对应排放量,充分证实了该技术具备较好的排放控制效果,为大气环境保护提供帮助。
    • 关力; 杨陈; 夏志豪; 尹建东; 沈源
    • 摘要: 在一台1.0 L进气道燃油喷射增压汽油机上分别进行了米勒循环和阿特金森循环试验,将试验结果与原机进行比较,分析不同循环方式对发动机油耗和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阿特金森循环的缸内滚流比显著大于米勒循环;2种循环均可以显著降低发动机油耗,但阿特金森循环的油耗降低程度大于米勒循环。主要得益于大包角凸轮导致的高滚流比,使阿特金森循环具有更快的燃烧速度,减小了爆燃倾向,使燃烧更完全。能量平衡分析结果表明:阿特金森循环更高的有效功占比主要来源于更低的未燃损失和排气损失。
    • 许恩永; 陈谕潼; 唐竞; 杨锐; 王庚
    • 摘要: 通过改变汽油机配气机构的凸轮型线,控制进气门早关(early intake valve closing,EIVC)和进气门晚关(late intake valve closing,LIVC),建立米勒循环配气机构的动力学模型,对6种进气门控制策略(3种EIVC和3种LIVC)进行动力学仿真,分析和对比原机配气机构与米勒循环配气机构的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不同进气门控制策略下米勒循环配气机构的气门落座速度、气门落座力均小于原机;LIVC控制策略米勒循环配气机构的凸轮轴扭曲变形、凸轮与挺柱的接触应力小于EIVC控制策略;米勒循环配气机构气门落座比原机平稳,气门落座时的冲击、磨损和噪声比原机小,有利于延长配气机构的使用寿命,但米勒循环配气机构气门弹簧力和升程波动都比原机大,原机配气机构气门弹簧工作稳定性优于米勒循环
    • 徐明月; 张方方; 孙栓; 张桂芹; 冯元福
    • 摘要: 日益严格的排放法规促使柴油机的研究发展方向是,一方面提高柴油机的热效率,另一方面降低NOx排放。在众多相比于机外净化成本更低的机内净化措施中,米勒循环通过提前或者延迟关闭进气门,形成膨胀比大于压缩比的状态,提高热效率的同时,降低了缸内的温度,有效抑制了NOx的产生。相比于目前的其他的机内净化措施,米勒循环只需更改凸轮轴的型线即可,对发动机改动相对简单,也不影响发动机的其他零部件,且当前增压技术的提高,已经能够很好的弥补米勒循环在低速进气冲量不足的短板。
    • 彭益源; 李青; 陈贵升; 李春敏; 贺如; 张涵
    • 摘要: 基于某高压共轨柴油机建立了一维热力学仿真模型,对DPF选型进行了优化,并分析了不同海拔下米勒循环对柴油机及DPF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选择非对称结构以及适当增加载体目数都有利于降低DPF压降,同时可降低DPF对柴油机动力性、经济性及原始排放的影响。进气门早关可以降低柴油机有效燃油消耗率,提高热效率,降低NOx排放,但会导致颗粒物排放增加;同时可降低DPF压降,提高DPF捕集效率,且随海拔升高,进气门早关的时刻越小,作用越明显。在低海拔条件下,进气门晚关策略对柴油机动力性、经济性及排放特性均影响不大;在高海拔条件下,适当增加进气门晚关时刻可以改善柴油机性能。
    • 魏胜利; 倪士栋; 丁统元; 张绍邦; 张志成
    • 摘要: 以一台缸内直喷(GDI)汽油机为研究对象,进行发动机台架试验与一维仿真工作,为三维仿真模拟的冷启动工况提供可靠的边界与初始条件,并进行了相关验证。设计了进气门早关(EIVC)米勒循环气门升程型线,构建了米勒循环发动机模型,探究了米勒循环对缸内低温环境下的附壁油膜发展、喷雾场形成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米勒循环发动机在进气冲程后期缸内附壁油膜的质量均高于原机;在整个进气与压缩过程中,大部分的油膜以及厚油膜区域均集中在活塞凹坑。EIVC75米勒循环活塞顶部油膜铺展面积显著增大,凹坑周围油膜厚度明显降低;在压缩冲程中后期,由于缸内湍动能耗散较慢,促进了其附壁燃油蒸发;在点火时刻,EIVC60与EIVC75米勒循环较原机附壁燃油质量分别下降了28%、48%,可以有效避免“池火”现象,与此同时,原机的浓度场分布与EIVC60、EIVC75米勒循环相比具有较大差异,原机火花塞附近的当量比在0.8左右,而米勒循环发动机火花塞附近则形成了当量比为1.1~1.2的适宜点火的可燃混合气。
    • 杨如枝; 满兴家; 叶年业; 梁源飞
    • 摘要: 基于一台奥托循环增压发动机,通过采用高压缩比、进气门早关型线和高滚流进气道,再引入低压EGR,将其改造为混动专用发动机。通过试验研究米勒循环和低压EGR对混动专用发动机燃烧特性和经济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3200r/min的不同负荷工况点,与奥托循环相比,米勒循环点火提前角增大,且随负荷的增加,点火提前角的增幅先增加后减小;CA50减小至8°左右,燃烧持续期增大,排气温度增加;泵气损失减小,且随负荷的增加,降幅先增加后减小;米勒循环泵气损失的降低和CA50的减小使燃油消耗率降低了6.8%~11%,且将高效区域拓宽至全运行区的60%。在米勒循环发动机高效区工况引入低压EGR,随EGR率的增大,点火提前,CA50减小,燃烧持续期延长;EGR抑制爆震的作用使燃烧改善效果明显,在中负荷和大负荷工况获得的燃油消耗率最大降幅分别为5.6%和15.9%。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