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排放特性

排放特性

排放特性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3年内共计1139篇,主要集中在能源与动力工程、公路运输、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09篇、会议论文508篇、专利文献73304篇;相关期刊235种,包括农业工程学报、车用发动机、内燃机等; 相关会议190种,包括中国内燃机学会燃烧节能净化分会2015年学术年会、中国内燃机学会燃烧净化节能分会2013年学术年会、中国内燃机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暨中小功率柴油机分会、基础件分会联合学术年会等;排放特性的相关文献由3132位作者贡献,包括尧命发、楼狄明、郑尊清等。

排放特性—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09 占比:0.82%

会议论文>

论文:508 占比:0.68%

专利文献>

论文:73304 占比:98.50%

总计:74421篇

排放特性—发文趋势图

排放特性

-研究学者

  • 尧命发
  • 楼狄明
  • 郑尊清
  • 胡志远
  • 谭丕强
  • 王建昕
  • 黄震
  • 王志
  • 王铁
  • 吕兴才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罗佳鑫; 于恒彬; 温溢; 朱庆功; 杨超
    • 摘要: 选择3辆轻型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进行了基于实际道路测试的排放试验,对试验车辆在不同工况下的排放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在实际道路测试(RDE测试)下的油耗及CO_(2)排放均高于WLTC测试循环,差异主要体现在市区行程,并且在急加速等工况区间内差异更加明显。在常温环境下行驶时,市区拥堵路况下频繁起停将导致催化剂温度不能达到正常工作温度,进而导致排放升高。与常温环境相比,在环境温度低于0°C的低温环境下,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在实际行驶过程中的油耗与排放均较高。
    • 郭向阳; 刘强; 吴春玲; 杨永真; 白晓鑫
    • 摘要: 本文基于一款4缸增压直喷汽油发动机,在研究区域内,控制停止发动机第2、3气缸的工作,研究停缸技术对汽油发动机的燃油经济性和排放特性的影响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发动机应用停缸技术,在研究区域内,发动机的缸内温度提高,混合气的混合条件改善,燃烧更加完全,因此发动机的燃油消耗降低,THC排放量也随着降低。同时发现,停缸技术的应用,在绝大部分研究区域,对CO和NOx排放量的影响大体上是呈现增高趋势的。对于PM和PN来说,发动机使用停缸技术对其是基本无影响的。
    • 李志成; 钱枫; 祝能; 杨栋; 王明达; 腾琦
    • 摘要: 采用发动机台架试验与仿真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某国六柴油机颗粒捕集器(DPF)再生时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排放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DPF再生阶段尾气中VOCs毒性成分排放量大幅升高;DPF再生阶段VOCs毒性成分排放的影响因子按影响程度从高到低依次排序为:废气温度、废气流量、再生喷油量、氧化型催化转化器(DOC)孔密度、DOC长度、DOC直径,其中,废气温度、再生喷油量分别对醛类和苯系物的排放影响较大;在制定DPF再生策略时,应充分考虑废气温度以及废气流量对尾气中VOCs毒性成分排放的影响,并依照无组织排放源中VOCs毒性成分的限值对再生喷油量进行限制。
    • 嵇乾; 唐程; 谈秉乾; 孙平; 魏明亮; 刘少康
    • 摘要: 以一台非道路增压中冷共轨柴油机为试验对象,将K_(0.2)-Ce_(0.5)Mn_(0.5)O_(2)催化剂涂覆于柴油机颗粒物捕集器(DPF)的堇青石过滤体上,探究柴油机催化型颗粒物捕集器(CDPF)对生物柴油调合燃料燃烧污染物排放的影响规律,并开展了CDPF碳烟加载与再生特性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CDPF能够明显降低纯柴油和生物柴油调合燃料的碳烟和气态污染物排放,且对调合燃料的排放物降低效果更显著;CDPF负载催化剂对柴油机气体排放的改善效果受负荷影响较大,在标定工况下两种测试燃油NO_(x)排放较空白DPF时分别降低17.1%和24.3%,HCHO排放分别降低35.1%和43.6%,CH_(3)CHO排放分别降低28.4%和29.9%;DPF与CDPF两者对碳烟的捕集过程均包括深床捕集阶段、过渡阶段和滤饼层捕集三个阶段,碳烟加载过程中CDPF前后压差的升高速率明显低于DPF;与纯柴油相比,柴油机燃用生物柴油调合燃料时CDPF的前后压差升高速率有所降低,再生平衡温度向低温区间偏移,有利于实现低温再生。
    • 唐为义; 李树宇; 李权
    • 摘要: 在0m、700m、1300m和2400m等不同海拔的情况下,对一辆气道喷射轻型汽油车进行了实际行驶工况的颗粒物数量(Particle Number,PN)排放试验研究。研究表明,随着海拔的升高,空气密度降低,发动机负荷减小,PN排放结果呈降低趋势,中高速及超高速工况仍是PN排放控制优化的重点。
    • 王建国; 朱蒙; 卢少华; 张晓光
    • 摘要: 为了解循环流化床(CFB)锅炉烟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分布和排放情况,明晰烟气处理装置对VOCs的处理效果,在某台200 MW CFB锅炉机组上,开展了烟气中CH_(4)、非甲烷总烃(NMHCs)和多种典型VOCs组分的全流程浓度监测,并分析了燃煤、飞灰和炉渣3种固体样品中CH_(4)、NMHCs含量。结果表明,CFB锅炉机组在100%和50%负荷下SCR入口处烟气中CH_(4)和NMHCs质量浓度分别为0.65和6.63 mg/m^(3),经过一系列烟气处理装置后CH_(4)质量浓度为0.14~0.18 mg/m^(3),NMHCs质量浓度为1.05~1.43 mg/m^(3)。煤样中VOCs质量分数为49 979.65 mg/kg,而飞灰和炉渣内只残余少量VOCs。CFB锅炉机组排放烟气中主要以苯、甲苯、乙苯、对/间二甲苯、苯乙烯、邻二甲苯等碳原子数≥6的苯系物和以正己烷为代表的烃类化合物为主。SCR脱硝系统和袋式除尘器对烟气中VOCs处理效率较好,经过全部污染物治理设备后,通过烟囱排放的总VOCs质量浓度为1.19~1.61 mg/m^(3),总VOCs协同脱除效率为77.88%~78.64%,现有烟气处理设施整体脱除效果可以满足相应排放要求。
    • 程志腾; 李俊民
    • 摘要: 文章研究了预喷正时对柴油发动机燃烧和排放特性的影响,通过调整一台高压共轨直列四缸柴油发动机预喷时刻,进行相关台架试验。分析了预喷时刻对压力升高率、瞬时燃烧放热率、有效压力循环变动系数、缸内温度等燃烧特性的影响,以及对超细颗粒物、NOx比排放和大颗粒物数目比排放等排放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主预喷间隔的增大,峰值压力升高率降低,瞬时放热率峰值提前,超细颗粒物浓度下降,大颗粒和NOx比排放持续降低。因此可以在不改变柴油机整体结构的前提下,通过调整预喷时刻,有效改善发动机的燃烧性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 黄粉莲; 周长登; 申立忠; 万明定; 姚国仲; 彭溢源
    • 摘要: 对某高压共轨柴油机进气歧管进行改造,搭建了甲醇/柴油二元燃料反应活性控制压燃(reactivity controlled compression ignition,RCCI)发动机专用试验台架,系统地研究了最大转矩转速(1 600 r/min)、不同负荷下甲醇替代率和过量空气系数对发动机经济性与排放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中、低负荷下,随着甲醇替代率增大,有效当量燃油消耗率先降低后略微升高,有效热效率先增加后略微降低,排气温度降低;中高、高负荷时,随甲醇替代率增大,有效当量燃油消耗率和排气温度降低,有效热效率升高;负荷率75%下,甲醇替代率为30%时,有效当量燃油消耗率较纯柴油模式平均降低3.8%,有效热效率则平均升高6.7%。不同负荷工况下,随甲醇替代率增大,NO;排放和烟度大幅降低,CO;排放量减少,CO、甲醇和甲醛排放量增加。中、低负荷下,烯烃排放量随甲醇替代率升高而增加,中高、高负荷下则随替代率升高而降低。不同负荷、不同甲醇替代率下,随着过量空气系数减小,CO;排放量和烟度增加,NO;和CO排放变化不明显,甲醇排放量减少;高负荷下,随过量空气系数的减小,烯烃排放升高,甲醛排放降低;低负荷下,随过量空气系数减小,烯烃排放降低,甲醛排放变化不明显。采用甲醇/柴油RCCI燃烧策略有助于降低CO;、NO;排放和烟度,双燃料模式下适当关小节气门开度,减小过量空气系数,对降低甲醇、甲醛非常规污染物排放有利。
    • 夏鑫; 蔺建民; 李妍; 陶志平
    • 摘要: 氨不仅是一种成本低廉的化工原料,而且由于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易于储运、燃烧不产生CO_(2)等优点被认为是一种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清洁燃料。氨燃料具有替代汽油、柴油等化石燃料的应用潜力,为解决环境污染和化石能源短缺等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本文概述了氨燃料的理化特性、燃烧特性以及与多种材料的相容性,介绍了氨作为调合燃料的性能及应用研究进展,尤其对氨-汽油燃料、氨-柴油燃料、氨-正庚烷燃料等燃料体系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文章集中分析了氨作为发动机燃料的机遇和挑战,尤其指出了氨燃料的生产高能耗、毒性及腐蚀性、氨的燃烧缺陷等问题,并探讨了对应的解决方案。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氨燃料在我国的发展具有后发优势。
    • 张强; 朱建军; 孙文军; 项玉霞; 卫超强; 米一铭
    • 摘要: 针对高转速和大负荷工况下发动机粗暴燃烧、热负荷过高的问题,在一台高强化单缸柴油机上加装进气道辅助喷水系统进行仿真试验,研究了进气道喷水对燃烧与排放特性的影响。通过建立一维热力学模型和三维全气道模型,在独立进气道水喷射系统的高强化单缸柴油机上进行试验,对比不同喷水压力和水油比对缸内氧气浓度、燃烧压力、燃烧温度和NOx排放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喷水压力为1 MPa、水油比为0.6时,缸内最高燃烧温度降低34.2 K,NOx生成量减少24.6%。进气道喷水可明显降低缸内燃烧温度,在优化排放的同时有效改善了高强化柴油机热负荷过高的问题。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