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临床病理

临床病理

临床病理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6035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内科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954篇、会议论文2051篇、专利文献34470篇;相关期刊833种,包括现代肿瘤医学、实用癌症杂志、中国肿瘤临床等; 相关会议740种,包括2015北京医学会神经病学学术年会、第八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十三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全国第十三次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第八次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等;临床病理的相关文献由14689位作者贡献,包括张伟、方三高、周晓军等。

临床病理—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954 占比:9.77%

会议论文>

论文:2051 占比:5.07%

专利文献>

论文:34470 占比:85.16%

总计:40475篇

临床病理—发文趋势图

临床病理

-研究学者

  • 张伟
  • 方三高
  • 周晓军
  • 肖华亮
  • 张静
  • 李晶
  • 李海
  • 马强
  • 刘志红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徐贇; 王维维; 程晓霞
    • 摘要: 目的探讨中老年不典型膜性肾病(AMN)的临床与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杭州市中医院行肾穿刺活检的中老年(≥45岁)AMN患者73例和青年(18~44岁)AMN患者30例,分别作为中老年组和青年组,比较两组的临床与病理特点。结果中老年组患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乙肝相关指标阳性的比例及血尿素氮水平均明显高于青年组,eGFR、尿渗透压值均低于青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肾脏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中老年组发生肾小球硬化、肾小管间质慢性病变的程度均重于青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0.952,P=0.018)、血清白蛋白(OR=1.183,P=0.001)、尿蛋白定量(OR=0.745,P=0.003)和血肌酐(OR=0.956,P=0.009)是影响AMN患者蛋白尿缓解、预后的因素。本组中老年AMN患者治疗6个月的完全缓解率明显低于青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老年AMN患者合并的基础疾病多、肾脏组织病理损害程度重、疾病初期即可伴有肾功能受损,临床缓解率较低。
    • 赵树山; 夏秀丽; 尹清臣
    • 摘要: 目的:探究胃肠道间质瘤组织中肌腱蛋白C(Tenascin-C,TNC)和CD55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65例手术切除且经病理诊断为原发性胃肠道间质瘤组织样本,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组织中TNC和CD55的表达,分析TNC和CD55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TNC、CD55的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胃肠道间质瘤组织中TNC高表达率为27.7%(18/65),TNC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和TNM分期相关(均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显示,胃肠道间质瘤组织TNC高表达的患者生存率较低。胃肠道间质瘤组织中CD55高表达率为24.6%(16/65),CD55的表达与胃肠道间质瘤肿瘤大小、远处转移以及TNM分期均相关(均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显示,胃肠道间质瘤CD55低表达的患者术后生存率较高。结论:胃肠道间质瘤组织中TNC和CD55均存在表达,表达与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患者预后密切相关,TNC和CD55有可能成为胃肠道间质瘤预后评估的潜在标志物。
    • 沈恬; 王彬; 王劲松; 罗曼; 赵有财; 黄文斌
    • 摘要: 分析1例胰腺错构瘤(pancreatic hamartomas,PH)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患者为女性,62岁,因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持续性疼痛6个月余而入院,影像学检查显示胰腺颈部有1个实性占位,考虑神经内分泌肿瘤而行肿瘤切除术。大体上,肿瘤呈实性结节,与周围胰腺组织分界清楚,切面实性,灰白灰红色。组织学上,肿瘤与周围胰腺组织界限清楚,但无包膜。肿瘤由分化成熟的腺泡、导管和胰岛杂乱无章地分布于致密的梭形增生的间质中。免疫组织化学显示导管上皮和腺泡表达CK、CK8/18,其间可夹杂少量CgA和Syn阳性表达的神经内分泌细胞;间质梭形细胞表达vimentin和CD34,不表达CD117、CD99、SMA、Bcl-2、S100和Desmin;Ki-67增殖指数约2%。大多数导管周围同心圆结构的弹力纤维断裂或缺失。PH是一种少见的胰腺非肿瘤性病变,术前影像学检查难以明确诊断,明确诊断需要组织形态学结合免疫组织化学。
    • 任雷; 顾慧; 刘晔; 劳吉锋; 王雯雯; 蔡泽涵; 李静波; 李葵芳
    • 摘要: 目的探讨皮肤Spitz痣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10例皮肤Spitz痣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Polymer Conjugate法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0例皮肤Spitz痣中男性8例,女性2例;年龄3~57岁,中位年龄14岁;发生部位为面部、四肢及躯干。组织形态学特点主要表现为体积较大的梭形及上皮样痣细胞。免疫表型:S-100、p16、Melan-A均阳性,HMB-45、Cyclin D1浅表阳性,Ki-67增殖指数<10%。结论Spitz痣生物学特征为良性病变,预后较好,组织学与黑色素瘤较难鉴别。
    • 贺春艳; 吴月明
    • 摘要: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缺氧诱导因子(HIF)-2α、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接诊的86例NSCLC患者,收集所有患者的NSCLC组织标本及癌旁组织标本。比较NSCLC组织和癌旁组织,不同临床病理NSCLC组织中HIF-2α、VEGF阳性表达率,并分析HIF-2α和VEGF之间的相关性。结果:NSCLC组织中HIF-2α、VEGF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5.12%、69.77%,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的10.47%、16.2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肿瘤直径≥5 cm、TNM分期Ⅲ-Ⅳ期、低分化、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的HIF-2α、VEGF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肿瘤直径<5 cm、TNM分期Ⅰ-Ⅱ期、中高分化、无淋巴结转移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过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显示,HIF-2α和VEGF之间呈正相关(P<0.05)。结论:NSCLC组织中HIF-2α、VEGF表达明显升高,且和肿瘤直径、TNM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之间密切相关。
    • 饶德新; 潘丽红; 刘恒; 刘双飞; 孙明飞; 孟庆江
    •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LncRNA抗分化非编码RNA(LncRNA ANCR)、长链非编码LINC00355(LncRNA LINC00355)表达水平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生存的关系。方法选择104例NSCLC患者及65例体检健康人员,并分别作为NSCLC组和对照组,RT-PCR检测两组血清ANCR、LINC00355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NSCL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NSCLC组血清ANCR、LINC00355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TNM分期Ⅲ~Ⅳ期、淋巴结转移患者血清ANCR、LINC00355表达分别高于TNM分期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ANCR与LINC00355表达呈正相关(γ=0.467,P<0.001);随访1年,104例NSCLC患者死亡32例(30.8%),其中ANCR高表达组、LINC00355高表达组1年总生存期(OS)分别低于ANCR低表达组、LINC00355低表达组(P<0.05)。结论血清LncRNA ANCR、LncRNA LINC00355在NSCLC中均表达上调,且与患者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患者预后。
    • 牛多山; 徐美林; 杨杰; 姚丰; 夏巧凡
    • 摘要: 目的:探讨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granulomatous lobular mastitis,GLM)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GLM,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1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4~49岁,中位年龄31岁,均以单侧乳腺肿块就诊,可伴疼痛、皮肤红肿、破溃等。大体上肿块无包膜,切面呈实性或囊实性,实性区灰白或灰黄色,质地较硬韧,囊性区呈腐烂状,内含灰黄灰褐色脓样分泌物。光镜下见以乳腺小叶为中心的肉芽肿性炎,伴有中性粒细胞为主的炎性细胞浸润及脂质吸收空泡形成,小叶结构通常存在。术后随访3~36个月,2例复发。结论:GLM是一种少见的特发性乳腺炎性疾病,有一定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临床及病理医师应予以重视,避免误诊、误治。
    • 宋春红; 吴亮; 殷薇薇; 王蓉蓉
    • 摘要: 目的:分析磷酸盐尿性间叶性肿瘤(PMT)的临床特点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原发于不同部位的3例PMT的临床资料、组织病理学形态和免疫组化特点。结果:3例患者术前血磷均明显降低,术后血磷均恢复正常,其中1例伴成人软骨症。肿瘤细胞排列成束状或编织状,细胞呈梭形或卵圆形,无明显异型性及核分裂,血管丰富,间质内可见烟熏样基质,部分病例可见成熟脂肪组织、黏液样、骨样基质。瘤细胞一致表达Bcl-2、CD56、CD99、SATB2。结论:PMT非常罕见,需结合临床资料、组织病理学形态和免疫组化表达特点明确诊断。
    • 倪海春; 李莉; 谢永辉; 田青青; 章宏峰
    • 摘要: 目的:探讨卵巢Brenner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 1例卵巢Brenner肿瘤的临床资料、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 1例卵巢Brenner肿瘤患者均为成年女性,年龄为28~76(平均52)岁,其中13例(61.9%)已绝经,8例(38.1%)未绝经。囊实性肿物1 6例,实性肿物5例。经病理诊断为Brenner瘤的有1 8例(8 5.7%)、交界性Brenner瘤2例(9.5%),恶性Brenner肿瘤1例(4.7%)。常用的肿瘤标志物CA199、CA125在良性及交界性Brenner瘤中显示正常或仅轻度增高,在1例恶性Brenner瘤中显著升高,术前影像学均未提示为卵巢Brenner瘤。镜下见良性Brenner瘤由致密的纤维间质及散在的移行细胞样上皮巢组成;交界性Brenner瘤形态与良性Brenner瘤相似,但上皮细胞层次增多,有不同程度异型性,无明确间质浸润;恶Brenner瘤镜下为良性、交界性Brenner瘤结构伴间质浸润。免疫表型:肿瘤细胞CK7、GATA3、p63及CK5/6均阳性表达,少数病例Uroplakin III表达,WT-1、PAX-8及CK20均阴性,Ki-67在良性Brenner瘤增殖指数低于3%,交界性Brenner瘤中5%~10%,恶性Brenner肿瘤中达50%。结论:卵巢Brenner肿瘤属于少见的卵巢上皮源性肿瘤,术前影像学及肿瘤标志物检查对卵巢Brenner肿瘤无明确诊断价值,确诊需依赖于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良恶性Brenner瘤的鉴别关键是肿瘤细胞异型程度和有无间质浸润。
    • 何平; 熊隆信
    • 摘要: 目的探究miR-196a和E盒结合锌指蛋白2(ZEB2)在结直肠癌(CR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30例CRC患者的癌组织及对应癌旁正常组织(距离肿瘤边缘>5 cm),分别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组织中miR-196a和ZEB2蛋白的表达水平,分析CRC组织中miR-196a和ZEB2的表达水平与其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CRC肿瘤组织中miR-196a和ZEB2的表达水平分别为(1.60±0.27)、(1.40±0.26),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组织的(1.09±0.24)、(0.89±0.29)(均P0.05)。结论miR-196a和ZEB2在CRC组织中均呈高表达状态,且两者的表达呈正相关;其表达水平与CRC的临床病理分期紧密相关,提示miR-196a和ZEB2可能共同参与了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和侵袭转移过程。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