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价值理论

价值理论

价值理论的相关文献在1963年到2022年内共计856篇,主要集中在经济学、经济计划与管理、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32篇、会议论文24篇、专利文献8584篇;相关期刊552种,包括江汉论坛、人文杂志、社会科学等; 相关会议20种,包括中国商业会计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全国第十三次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第八次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第15届全国技术哲学学术会议等;价值理论的相关文献由908位作者贡献,包括胡义成、薛伟江、杨文进等。

价值理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32 占比:8.81%

会议论文>

论文:24 占比:0.25%

专利文献>

论文:8584 占比:90.93%

总计:9440篇

价值理论—发文趋势图

价值理论

-研究学者

  • 胡义成
  • 薛伟江
  • 杨文进
  • 许成安
  • 刘勇
  • 巩建华
  • 李松龄
  • 王景
  • 钱伯海
  • 丁晓钦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秀琴
    • 摘要: 21世纪以来,德国学界对《资本论》价值理论的研究独树一帜、成果斐然,而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莫过于“新文献派”“新阅读派”“新批判派”这三个重要思潮,新文献派侧重以文献学视角介入对马克思价值理论形成史和发展史的具体把握之中,对MEGA2首度公开的诸多新文献(特别是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工作相关的手稿、笔记和书信等)展开了深入且富有创造性的解读;新阅读派继承了法兰克福学派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研究传统,以货币逻辑来统摄价值运动的辩证法,并在此基础上深化了对马克思价值形式批判的认识;新批判派则在批判前两者过分强调抽象的形式逻辑(或者说体系逻辑)的过程中,阐明了应当将马克思的价值理论(特别是《资本论》中的价值理论)纳入具体历史语境和社会现实中进行考察,提出了马克思价值理论的核心是价值批判。
    • 吴洋宏; 周小亮
    • 摘要: 随着世界范围内贫穷与环境问题的不断加剧,试图解释经济的表面现象的西方经济理论框架已无法解释当今时代背景下的许多发展问题,因此,对《资本论》的重新审视有助于理解“包容”与“绿色”缺失的根源,为新发展理念与模式提供必要的逻辑基础,进而实现高质量发展。《资本论》从演绎的角度,以资本与劳动的对立统一规律为逻辑,分析人与社会矛盾的产生,而已有的文献致力于说明马克思主义理论生态观与自然力的存在性,并不能很好地解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人与自然矛盾的产生原理。鉴于此,依据《资本论》中相关论述,首先从生产资料中剥离出自然环境因素,将其纳入劳动价值论与剩余价值论分析框架中进行重新考量;其次以“包容”与“绿色”缺失的结果为逻辑起点重新审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现其结果将会导致生产资料供给减少,阻碍生产力进步;最后探讨了《资本论》中对包容性绿色发展思想的相关理论探索,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有效借鉴。基于上述研究,文章提出相应的结论与启示:其一,包容性绿色增长需要企业更多地承担环保责任;其二,包容性绿色增长需要充足的生产要素供给;其三,包容性绿色增长需要健全社会主义所有制与分配制度;其四,包容性绿色增长需要技术创新的支持。
    • 关山彤
    • 摘要: 在《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手稿)》"货币章"这一部分中,马克思对达里蒙、蒲鲁东等人的批判,一方面渊源于他同蒲鲁东的个人交往,以及贯穿他研究始终的同蒲鲁东及无政府主义的理论论战,另一方面也受到了1857—1858年世界经济危机,以及他这一时期对危机理论研究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马克思在"货币章"当中进一步阐述了他的货币和价值理论,并试图在其中寻求资本主义社会的对抗性本质和危机的出路.此外,相比《哲学的贫困》,"货币章"中马克思对蒲鲁东的批判与对自身价值理论的阐释,都有了重要发展.关注这一文本中的理论批判和理论建构,对于重新思考马克思与其同时代其他社会主义理论之间异同具有一定意义.
    • 刘召峰
    • 摘要: 孙冶方的价值理论自提出以来在我国学术界形成了较为广泛的影响,因此有必要认真剖析其中的科学成分与缺陷.孙冶方把价值理解为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认为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仍然起作用,这对于批判"自然经济论"和"不讲经济效果"的政策措施与制度设计是强大的思想武器,对于建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也具有重要意义.但孙冶方的价值理论也有重要缺陷:把价值理解为抽象人类劳动、社会必要劳动,从而把价值这一"历史性存在物"永恒化了;关注了劳动量和价值量问题,却忽视了马克思对价值的根本性追问——"为什么劳动表现为价值";强调了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的共性,却弱化了它们的特殊性和本质区别.孙冶方价值理论的缺陷,跟他不重视马克思对价值形式的探讨和对拜物教性质的剖析有关.
    • 刘宗碧
    • 摘要: 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的特点,在于把人的实践的现实关系作为价值的理论对象并由此建立相应的理论范式,这是对近代西方哲学变革和科学超越的结果.这种变革,其中最根本的方面就是在学理上把价值的对象从客体的"实体"转为实践的"主体",即"现实的人".按照唯物史观,"主体"作为"现实的人"是生产的,即以实践的方式存在的.价值现象产生于"现实的人"的实践之中,价值的理论对象只能是指人的实践的现实关系.实践的现实关系作为历史事实发生,它既是客观事实又是价值事实,对它的认识需要在逻辑上实现真理观、价值观和历史观的统一.而这个"统一",是马克思通过"主体"内涵的重构和由此建立新的哲学出发点来超越西方传统哲学而实现的.在理论范式上,提出对现实关系的分析就包含了价值关系的揭示.马克思关于人类社会的基本价值命题是"人的发展"或"人类解放".因此,"人的发展"或"人类解放"就是现实关系中的价值向度,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主题.基于辩证法,从事物内在固有的必然联系的本质规定来看,价值就是人的实践展开出来的未来可能对现实超越(扬弃)的发展关系.唯物史观的各种命题或范畴都是蕴含了价值揭示的理论,它们既在"认识"上揭示了价值的规定,也在实践上规定了人的行动使命.
    • 程慧
    • 摘要: 以S-O-R理论为框架,结合感知互动性理论与价值理论,构建旅游网站中旅游经历分享行为的研究模型.结果表明:①用户在使用旅游网站过程中的感知互动性正向影响其对该网站信息价值的感知程度、自我呈现的满足程度和社会认同的满足程度.②用户对旅游网站的感知互动性会通过社会认同的满足促进用户的分享行为.③用户对旅游网站的感知互动性会通过信息价值感知和社会认同满足促进用户的分享意愿,而用户的分享意愿正向影响其分享行为.
    • 余昕
    • 摘要: 活跃在环南中国海的燕窝贸易是中华晚期帝国、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体系、南洋华人贸易三重世界互动和交融的产物.对燕窝的需求源于中华文明的本体论和世界逻辑,燕窝贸易网络则起源于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体系在中华晚期帝国南疆的扩张,其实践运作依赖南洋华商的社会组织方式、移民模式和历史行动原则.而在当下,燕窝贸易和消费同时按照工业化逻辑、香港燕窝商人的价值理论及其对燕窝物质性的理解来运作.对多重世界交融历史过程及其当下状况的研究,需要拓展关于不同"生产"过程所代表的物质性与抽象整体之连接与交融的想象,将人群生产活动视为历史的结果和历史展开的方式.
    • 郝良峰; 章露
    • 摘要: 党领导下的高校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重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判断是培育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基本遵守.从杜威价值理论出发,解释什么是真正的教育,以及如何实现教育价值,并提出坚定马克思主义立场和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评判教育价值的重要前提,而在教学实践中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是实现教育价值的核心体现.启示意义在于,加快建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始终坚持以解决中国问题为导向,在中国大地讲述中国故事.进一步地,以对经管类人才培养的思考深化杜威价值理论的应用,并强调了开设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现实意义和时代担当.
    • 龚朔; 李晓婷
    • 摘要: 价值理论是经济学体系的基石,对于指导经济制度建设尤为重要.首先,本文梳理了价值理论从古典经济学时代到后工业化时代的发展脉络.其次,劳动价值论依然能够用于解释当下时代的商品价值.第三,劳动价值论和效用价值论的基本分歧在于商品价值取决于生产过程还是消费过程.第四,劳动价值论和效用价值论产生分歧的原因在于关注生产关系和关注资源配置的区别.第五,劳动价值论和效用价值论均受限于工业化时代的工具理性局限.最后,后工业时代下,工作价值论代表了人本主义对物本主义的价值取向超越.
    • 陈有毅
    • 摘要: 餐饮业的发展是基于一个盈利的状态,而餐饮业盈利的基本因素主要包括环境、服务、管理、产品质量等.现基于价值链餐饮管理理论,针对上述四个因素展开相关价值理论分析.结果 表明:应借鉴国内外相关文献、盈利模式等价值理论,对影响餐饮业盈利因素进行控制和调整,并结合现有经营的店面进行试运行;提升餐饮经营管理过程中的管理能力,经营中要较为全面地分析与餐饮业相关的价值等因素,找出相应的拓展方法,尽可能地获取最大的盈利性;不断完善管理制度,杜绝漏洞,健康经营.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