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配气相位

配气相位

配气相位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543篇,主要集中在能源与动力工程、公路运输、农业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73篇、会议论文26篇、专利文献286596篇;相关期刊168种,包括江苏农机化、农机使用与维修、山东农机化等; 相关会议25种,包括中国内燃机学会第六届青年学术年会、中国内燃机学会燃烧节能净化分会2014年学术年会暨先进发动机节能及测试技术论坛、中国内燃机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暨材料与工艺分会和昆明内燃机学会联合学术年会等;配气相位的相关文献由957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向荣、王自勤、田丰果等。

配气相位—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73 占比:0.13%

会议论文>

论文:26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286596 占比:99.86%

总计:286995篇

配气相位—发文趋势图

配气相位

-研究学者

  • 李向荣
  • 王自勤
  • 田丰果
  • 刘福水
  • 朱圣明
  • 杨伟
  • 谢庆生
  • 黄磊
  • 于波
  • 刘寅童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史楠; 哈菲; 雷晓斌
    • 摘要: 针对对发动机配气相位与发动机压缩辅助制动研究,通过仿真模拟检测发动机压缩制动时配气相位图变化与发动机缸内压力变化规律;保证车辆不但有良好的燃油经济性及排放性;同时还有良好的行车制动性以保障车辆行车安全;使车辆使用更加安全可靠,减少并避免因制动器制动力失效而引起的交通事故,保证行车的安全。
    • 司纪涛; 张福根; 李文涛; 冯元福; 徐明月; 吴雪娇
    • 摘要: 为改善某8缸船用柴油机单缸排温偏差大的问题。结合仿真计算和分析,导致排温偏差大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排气系统的布置、发火顺序以及配气相位相互耦合导致第7缸扫气阻力大引起缸内残余废气高,最终导致第7缸的排气温度较高;根据原因分析进行了设计改进并试验验证,发现对排气管局部缩口改进可有效降低单缸排温从而降低排温偏差,为排气管的布置优化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
    • 唐锐红; 袁文华
    • 摘要: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对内燃机的动力输出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提高柴油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利用GT-Power软件,对比分析得出喷油提前角及配气相位对柴油机动力性、经济性的影响规律。分析结果对喷油系统和配气系统的设计优化有一定指导作用和参考价值,从而有助于柴油机动力性、经济性的提高。
    • 唐锐红; 袁文华
    • 摘要: 柴油机配气相位的优化研究是对于柴油机性能优化来说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对于提升柴油机性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本文利用GT-Power数值模拟平台,通过计算不同进、排气相位下的柴油机性能参数,耦合分析进气相位和排气相位对机械增压单缸小型柴油机动力性和经济性的影响规律,得出柴油机在不同转速工况下的最佳配气相位。分析结果对配气系统的设计优化有一定指导作用和参考价值,从而有助于单缸小型柴油机动力性、经济性的进一步提高。
    • 曹赞
    • 摘要: 根据JL4G系发动机可变配气系统的结构原理,OCV油压控制电磁阀的结构、性能参数及其工作原理、OCV与VVT的协作关系,对JL4G系发动机OCV电磁阀的结构、性能参数及工作原理进行了研究,在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基础上设计研发了专门用于JL4G系列发动机OCV阀的动态清洗装置:装置的控制精度高、清洗效果好以及整个清洗过程简便易操作等优点.
    • 陈晋兵; 张志军; 刘长振; 王尚学; 王云飞; 白军爱; 陈晓飞
    • 摘要: 针对新研发小缸径高速柴油机排气温度高引起结构件可靠性下降以及燃油消耗率高造成经济性指标低等问题,通过对原设计方案的换气过程分析研究确定了主要原因为缸内换气不充分残余废气系数大造成燃烧不充分.提出在现有凸轮型线基础上通过优化配气相位解决问题并开展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在保持进气门提前角不变的条件下,通过优化排气门开启角度,在柴油机额定工况下实现了高效快速燃烧,提高了气缸内燃烧效率.柴油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排气温度降低至619°C,较目标值有8.9%裕度;平均有效燃油消耗率较原方案提高10%.通过试验研究解决了排温高、油耗高的主要问题,满足了技术指标要求,为进一步研究小缸径柴油机性能改进提供了研究方向.
    • 胡磊; 杨建国; 董飞; 余永华
    • 摘要: 以某大功率柴油机缸套为对象,通过GT-Power和ANSYS仿真平台,建立柴油机工作过程仿真模型和缸套热负荷模型,利用硬度塞法验证其热负荷模型的正确性.适当调整进气提前角及滞后角、排气提前角及滞后角等配气相位角,计算分析配气相位对缸套热负荷的影响.利用田口实验设计和方差分析法,制定以不同配气相位角为影响因子的优化匹配方案,进行配气相位对热负荷考核指标权重分析,并进行缸套优化分析.研究表明:确定的缸套热边界条件和仿真模型合理,热负荷计算模型误差较小,排气提前角和进气提前角对缸套热负荷影响权重较大,在功率不低于原标定功率情况下,确定的优化方法可有效降低缸套热负荷指标.
    • 孙良良; 冯洪庆
    • 摘要: 以某农用高压共轨柴油机为研究对象,将应用试验设计(design of experiment,DoE)与数值仿真相结合,对柴油机的结构参数进行优化仿真.选取柴油机进气系统参数与配气相位作为设计变量,通过试验获得设计目标的响应特性,拟合得到响应面近似模型.应用遗传预测算法进行多参数多目标优化求解,得到柴油机常用工况下的最佳设计参数.研究结果表明:设计参数优化后,柴油机的有效扭矩提高了2.6%,有效比油耗降低了2.5%,排气温度降低了16.7%.
    • 仲崇成; 苟方怀
    • 摘要: 大功率柴油发动机机是以燃油、柴油等燃料为动力,以柴油机原动将产出的热能转化为电能、机械能的动力机械.由于热效率高,在重工业机械领域应用较为广泛.按照工作循环、冷却方式、气缸数目及用途目的都有不同的工作模式,文章基于柴油发动机配气相位的选择,分析提前供油角度的相关注意事项,以供参考.
    • 江嘉堃; 李向荣; 陈彦林; 谢亮; 何剑丰; 刘福水
    • 摘要: 通过一维仿真的分析方法,在某六缸柴油机以及相同缸径冲程单缸机的标定工况下,研究增压方式对柴油机换气过程以及整机性能的影响规律,并总结出了最佳配气相位的选取原则.由于涡轮增压六缸机和模拟增压单缸机增压方式不同,导致进排气状态不同,采用相同优化顺序和计算方法,单缸与六缸计算所得到的最佳配气相位差异明显,选取原则也有所不同.涡轮增压六缸机和模拟增压单缸机的最佳进气门晚关角和排气门早开角的选取原则相同,分别为"充量系数最大"和"有效功率最大",但具体角度不同;最佳进气门早开角的选取原则分别为"实际进气量最大"和"有效功率最大";最佳排气门晚关角的选取原则分别为"实际排气量最大"和"有效功率最大".在2500 r/min标定工况下,六缸优化方案的功率 、扭矩等动力性指标相较于单缸方案和原机方案分别提高约1.5% 和2.6%,循环进气量分别提高约1.2% 和3.4%.验证了仿真方法的有效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