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宫颈鳞癌

宫颈鳞癌

宫颈鳞癌的相关文献在1975年到2022年内共计829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妇产科学、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87篇、会议论文26篇、专利文献5280篇;相关期刊319种,包括现代生物医学进展、实用临床医药杂志、中国老年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19种,包括中国药理学会第十三次全国学术大会、2015全国中医药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年会、第八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十三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等;宫颈鳞癌的相关文献由2324位作者贡献,包括黄利鸣、石新兰、黎家华等。

宫颈鳞癌—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87 占比:12.92%

会议论文>

论文:26 占比:0.43%

专利文献>

论文:5280 占比:86.66%

总计:6093篇

宫颈鳞癌—发文趋势图

宫颈鳞癌

-研究学者

  • 黄利鸣
  • 石新兰
  • 黎家华
  • 朱雪琼
  • 阿布力孜·阿布杜拉
  • 陈奎生
  • 吴丹
  • 程静新
  • 周萍
  • 杨广英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周超; 朱莺; 徐德静; 桓建英
    • 摘要: 目的 探究恶性肿瘤宫颈鳞癌患者同期放化疗发生放射性肠炎的危险因素及综合措施效果。方法 选取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3月接诊并实施根治性切除术治疗的宫颈鳞癌患者500例,依据同期放化疗发生放射性肠炎情况分为放射性肠炎组与对照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宫颈鳞癌患者同期放化疗发生放射性肠炎的影响因素。对放射性肠炎组患者实施个性化膀胱充盈训练、中药保留灌肠护理、合理化制定放疗方案、心理护理以及健康宣教等护理干预。计算放射性肠炎组患者的护理临床疗效,对比放射性肠炎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症状严重程度≥2级的比例差异。结果 225例发生放射性肠炎,发生率为4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宫颈鳞癌患者年龄≥60岁(OR=7.253,95%CI=3.294~15.970)、肿瘤Ⅲ期(OR=38.705,95%CI=12.546~119.410)、肿瘤直径≥4 cm(OR=11.669,95%CI=4.868~27.970)和平均放疗受照剂量≥60 Gy(OR=40.223,95%CI=14.460~111.883)因素是同期放化疗发生放射性肠炎的危险因素,营养良好(OR=2.474,95%CI=1.108~5.527)是患者发生放射性肠炎的保护因素。225例放射性肠炎患者干预后的疗效为94.67%。相比于干预前,225例放射性肠炎患者干预后的≥2级症状严重程度比例明显降低,分别为69.33%、32.00%(P<0.05)。结论 年龄≥60岁、肿瘤Ⅲ期、肿瘤直径≥4 cm、平均放疗受照剂量≥60 Gy因素是宫颈鳞癌患者同期放化疗发生放射性肠炎的危险因素,营养良好是保护因素,应针对存在以上危险因素的患者进行重点预防干预。
    • 秦琳; 吴玉梅; 王明; 魏佳慧
    • 摘要: 目的探讨增强CT淋巴结短径及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在术前预测宫颈鳞癌淋巴结转移患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接受宫颈癌根治术的宫颈鳞癌ⅠA1~ⅢCr期患者。通过单因素分析评价与淋巴结转移相关的因素,建立评价淋巴结转移的预测模型,并评价模型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患者189例,其中淋巴结转移组30例。两组肿瘤最大径线、临床分期、细胞分化、术前血清SCC-Ag及增强CT淋巴结短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增强CT淋巴结短径预测宫颈鳞癌淋巴结转移的最佳截断值为0.625 cm,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827(P<0.001),敏感度为66.7%,特异度为83.0%;SCC-Ag预测宫颈鳞癌淋巴结转移的最佳截断值为1.88 ng/ml,AUC值为0.733(P<0.001),敏感度为66.7%,特异度为73.6%;两者联合检测AUC值为0.802(P<0.001),敏感度为66.7%,特异度84.3%。结论血清SCC-Ag及增强CT淋巴结短径的检测可用于评估宫颈鳞癌患者淋巴结转移,且CT淋巴结短径单独诊断价值更高,为临床制订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 刘鑫
    • 摘要: 目的研究宫颈腺癌与宫颈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妇科检查特点。方法于我实验室宫颈腺癌和宫颈鳞癌患者样本中各随机抽取50例,作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给予病理检查,收集患者妇科检查资料,回顾性分析两组妇科检查和病理特征。结果对照组宫颈光滑8例(16.00%),宫颈桶状增大10例(20.00%),宫颈赘生物26例(52.00%),子宫增大5例(10.00%);观察组宫颈光滑1例(2.00%),宫颈桶状增大3例(6.00%),宫颈赘生物16例(32.00%),子宫增大1例(2.00%)。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肿瘤直径≥4 cm有24例(48.0%),淋巴结阳性11例(22.00%),深间质浸润33例(66.00%),脉管间隙浸润10例(20.00%);观察组肿瘤直径≥4 cm有10例(20.00%),淋巴结阳性5例(10.00%),深间质浸润19例(38.00%),脉管间隙浸润5例(10.00%)。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腺癌和宫颈鳞癌在临床检查和病理特征常存在一定差异,通过对比子宫和宫颈表现,能够初步分辨。同时根据淋巴结、浸润特点以及肿瘤直径,可进一步分辨指导临床治疗。
    • 王冲; 娄晓宇; 李明全; 刘金宝; 孟丽珍; 陈征; 翟静静
    • 摘要: 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DCE-MRI)联合扩散加权成像(DWI)在宫颈鳞癌临床分期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86例宫颈鳞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DCE-MRI与DWI检查,并以手术病理结果为标准,分析DCE-MRI联合DWI在宫颈鳞癌临床分期评估中的应用价值。结果手术病理结果显示,86例宫颈鳞癌患者中Ⅰ期22例,Ⅱ期41例,Ⅲ期23例。经Kappa一致性度量,DCE-MRI与DWI评估宫颈鳞癌临床分期结果和手术病理结果的一致性一般(Kappa=0.746、0.742,P=0.000、0.000);DCE-MRI联合DWI评估宫颈鳞癌临床分期结果和手术病理结果的一致性较好(Kappa=0.890,P=0.000)。MRI检测图像中,临床分期为Ⅲ期的宫颈鳞癌患者容积转运常数(K^(trans))、容积分数(V_(e))均高于Ⅱ期患者,表现扩散系数(ADC)低于Ⅱ期患者,且Ⅱ期患者K^(trans)、V_(e)均高于Ⅰ期患者,ADC低于Ⅰ期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CE-MRI联合DWI在宫颈鳞癌临床分期评估中的应用价值较高,临床可结合DCE-MRI与DWI图像特点评估患者肿瘤分期情况,并及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 吴双; 戚庭月; 王成海
    • 摘要: 目的:检测lncRNA-DNAJC3-AS1在子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运用RNA原位杂交技术检测lncRNA-DNAJC3-AS1在73例宫颈鳞癌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lncRNA-DNAJC3-AS1与宫颈鳞癌患者病理资料和预后生存的相关性。结果:lncRNA-DNAJC3-AS1在宫颈鳞癌组织中呈阳性表达,约占83.56%(61/73);与癌旁正常组织阳性表达(5.48%,4/73)之间有统计学差异(χ^(2)=90.096,P0.05)。低表达组的生存时间明显长于高表达组(χ^(2)=33.85,P<0.05)。结论:lncRNA-DNAJC3-AS1可能是宫颈鳞癌的一种新的细胞癌基因,可以作为宫颈鳞癌发生和预后判断的新标志物;lncRNA-DNAJC3-AS1促进了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 龙玲艳; 王晴; 张蓓
    • 摘要: 目的:探究宫颈鳞癌组织中miR-let-7b、IMP3及HMGA2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相关性以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7月徐州市中心医院的207例宫颈组织标本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正常宫颈(normal cervix,NC)30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ow-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LSIL)32例、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39例、宫颈鳞癌(squamous cancer cervix,SCC)106例。采用real-timeRT-PCR法检测宫颈组织中miR-let-7b的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宫颈组织中IMP3、HMGA2的表达,分析miR-let-7b、IMP3、HMGA2在宫颈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以及三者与SCC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结果:MiR-let-7b在NC、LSIL、HSIL、SCC中的相对表达量呈逐渐下降的趋势(P<0.01)。IMP3在NC、LSIL、HSIL、SCC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3%、46.9%、79.5%、89.6%;HMGA2在NC、LSIL、HSIL、SCC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3.33%、53.13%、87.18%、88.68%。SCC、HSIL、LSIL与NC及SCC、HSIL与LSIL的IMP3及HMGA2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CC与HSIL比较,二者的表达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CC患者宫颈组织中miR-let-7b、IMP3、HMGA2表达在不同年龄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P=0.691,P=0.957,P=0.132),而三者在不同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状态、FIGO分期、浸润深度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SCC组织中miR-let-7b低表达,IMP3、HMGA2高表达,miR-let-7b与IMP3、HMGA2表达呈负相关,IMP3与HMGA2表达呈正相关。三者表达与SCC患者的FIGO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状态、浸润深度有关,联合检测miR-let-7b和IMP3、HMGA2表达可能对宫颈鳞癌的早期诊断、疾病分期、判断预后提供一定帮助。
    • 朱家凤; 苏琦
    • 摘要: 目的 研究 II 期宫颈鳞癌患者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 (methylenetetrahydrofolate reductase,MTHFR) 和谷胱甘肽 S 转移酶 P1(glutathione S transferase P1, GSTP1) 基因多态性与化疗敏感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 2015 年1 月~ 2016 年 1 月西北妇女儿童医院收治的 80 例行顺铂联合 5 氟尿嘧啶(PF)化疗方案的 II 期宫颈鳞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检测 MTHFR -rs1801131 和 GSTP1- rs1695 位点的多态性,并分析其与患者化疗敏感度及 5 年生存率的相关性。结果 II 期宫颈鳞癌患者的 MTHFR- rs1801131 和 GSTP1- rs1695 位点的分布符合 Hardy-Weinberg 平衡 (χ^(2)=2.069,5.123,均 P > 0.05),具有群体代表性。MTHF- rs1801131 位点中 AA 基因型(77.50%)占比高于 AC(12.50%)和 CC(10.00%)基因型 (χ^(2)=105.450,P < 0.001),GSTP1- rs1695 位点中 AA 基因型(65.00%)占比高于 AG(23.75%)和 GG(11.25%)基因型 (χ^(2)=56.963,P < 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MTHFR -rs1801131 位点 AA 基因型化疗敏感度为 24.19%,AC/CC 型为 33.33%,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602,P=0.438)。GSTP1- rs1695 位点 AA 基因型和 AG/GG 基因型的化疗敏感度分别为 17.31% 和 39.29%,G 等位基因型对化疗的敏感度更强,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4.689,P=0.030)。此外,MTHFR- rs1801131 位点 AA 基因型患者 5 年生存率为 75.81%,AC/CC 型为 50.00%。与 AA 基因型相比,AC/CC 型患者的 5 年生存率较短 (Log-rank=5.035,P=0.024 8)。GSTP1- rs1695 位点 AA 基因型和 AG/GG 基因型的 5 年生存率分别为 78.85% 和 71.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Log-rank=0.594 0,P=0.440 9)。结论 MTHFR- rs1801131 位点的多态性可影响 II 期宫颈鳞癌患者的化疗预后,GSTP1- rs1695 位点的多态性则与 II 期宫颈鳞癌患者的化疗敏感度相关。
    • 张文莉; 王彩丽; 冯彩霞; 王蕊; 高瑞; 李光; 张兴旺
    • 摘要: 目的检测宫颈鳞癌组织中微小RNA-448(miR-448)、赖氨酸特异性脱甲基酶2B(KDM2B)信使核糖核酸(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与患者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20年3月于榆林市第一医院妇产科行腹腔镜手术及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宫颈鳞癌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宫颈鳞癌患者术后18个月内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37例和未复发组59例;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宫颈鳞癌组织和癌旁正常宫颈组织中miR-448、KDM2B mRNA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KDM2B蛋白表达水平;比较2组患者组织中miR-448、KDM2B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分析宫颈鳞癌组织中miR-448、KDM2B mRNA表达水平的相关性及二者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宫颈鳞癌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宫颈鳞癌组织中miR-448表达水平低于正常宫颈组织,KDM2B mRNA表达水平及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宫颈组织(t/χ^(2)/P=20.487/<0.001、16.292/<0.001、20.023/<0.001);复发组miR-448表达水平低于未复发组,KDM2B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未复发组(t/P=7.166/<0.001、5.708/<0.001);肿瘤低中分化、FIGO分期Ⅲ期、有淋巴结转移患者宫颈鳞癌组织中miR-448表达水平明显低于高分化、FIGO分期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患者(t/P=5.239/<0.001、5.977/<0.001、4.138/<0.001),KDM2B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高分化、FIGO分期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患者(t/P=3.787/<0.001、3.212/0.002、2.255/0.026);宫颈鳞癌组织中miR-448与KDM2B mRNA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P=-0.605/<0.001);肿瘤低中分化、FIGO分期Ⅲ期、发生淋巴结转移、miR-448低表达、KDM2B mRNA高表达是影响宫颈鳞癌患者术后发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2.613(1.377~4.960)、2.537(1.120~5.364)、2.259(1.218~4.188)、3.104(1.471~6.550)、2.948(1.315~6.610)]。结论宫颈鳞癌组织中miR-448表达下调,KDM2B表达上调,二者共同作用参与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可能是影响宫颈鳞癌患者术后复发的潜在生物指标。
    • 张秀娟; 郭东雅; 贾玖丽; 马松雅; 李红; 刘姗姗
    • 摘要: 目的探究人乳头瘤病毒16(HPV16)感染与宫颈鳞癌(SCC)的相关性及对Wnt/β-catenin信号转导通路表达的影响。方法收集手术切除获得的106例SCC组织、76例宫颈上皮瘤变(CIN)组织和54例正常宫颈组织,采用荧光定量PCR及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HPV16感染及宫颈组织中Wnt-3a、β-catenin蛋白表达情况,分析HPV16感染与Wnt-3a、β-catenin蛋白表达关系。结果Wnt-3a蛋白在各宫颈组织中均表达在胞质;而β-catenin蛋白在正常宫颈组织中表达在细胞膜,在CIN组织和SCC组织中主要异常表达在胞质和胞核。HPV16感染率、Wnt-3a、β-catenin蛋白阳性表达率在各组织中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P0,P<0.05)。结论HPV16与SCC临床病理具有一定相关性,还可能通过影响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蛋白表达从而发挥促癌作用。
    • 李玉英; 赵丽; 王蕾; 焦今文; 袁芳
    • 摘要: 目的观察子宫颈鳞状细胞癌(以下简称宫颈鳞癌)组织中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TIM-3)、淋巴细胞激活基因3(LAG-3)、T细胞免疫球蛋白和免疫受体酪氨酸基抑制模体(TIGIT)的表达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40例宫颈鳞癌患者的宫颈鳞癌组织、20例子宫颈上皮内病变(CINⅡ~Ⅲ级)患者的宫颈组织、30例HPV感染阴性健康体检者的正常宫颈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各组TIM-3、LAG-3和TIGIT,分析TIM-3、LAG-3和TIGIT表达与宫颈鳞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及COX回归模型分析宫颈鳞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与正常宫颈组织比较,宫颈鳞癌组织、CIN组织中TIM-3、LAG-3、TIGIT阳性表达率均升高(P均<0.05);与CIN组织比较,宫颈鳞癌组织TIM-3、LAG-3、TIGIT阳性表达率均升高(P均<0.05)。TIM-3、TIGIT阳性表达与宫颈鳞癌患者肿瘤浸润深度相关(χ^(2)=3.879,5.871;P均<0.05)。TIM-3、LAG-3阳性表达宫颈鳞癌患者的生存曲线明显低于阴性表达者(P均<0.05)。宫颈鳞癌患者的生存时间与TIM-3阳性表达、LAG-3阳性表达、淋巴结转移和分化程度有关(P均<0.05)。淋巴结转移、肿瘤分化程度和TIM-3阳性表达是影响宫颈鳞癌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HR分别为4.553,3.979,0.285;95%CI分别为0.994~20.843,1.051~15.064,0.109~0.750;P均<0.05)。结论宫颈鳞癌组织中TIM-3、LAG-3、TIGIT表达升高。TIM-3、TIGIT阳性表达与宫颈鳞癌患者肿瘤浸润深度有关及患者预后有关。TIM-3、LAG-3可能参与了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