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半枝莲

半枝莲

半枝莲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624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药学、肿瘤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06篇、会议论文29篇、专利文献2193篇;相关期刊292种,包括福建中医药、中成药、中药药理与临床等; 相关会议28种,包括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中医内科高峰论坛、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药药理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学术会议、全国中药药理联合会第二届学术年会暨第20届中日健康学术研讨会、中国老年学学会老年肿瘤专业委员会(CGOS)2014年年会暨第八届中国老年肿瘤学大会等;半枝莲的相关文献由1421位作者贡献,包括李洁、卜平、林久茂等。

半枝莲—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06 占比:18.55%

会议论文>

论文:29 占比:1.06%

专利文献>

论文:2193 占比:80.39%

总计:2728篇

半枝莲—发文趋势图

半枝莲

-研究学者

  • 李洁
  • 卜平
  • 林久茂
  • 胡荣
  • 魏丽慧
  • 吕青涛
  • 彭军
  • 李中华
  • 赵晓芳
  • 商亚珍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杜义龙; 李赛; 李艳荣; 潘海峰
    • 摘要: 目的测定半枝莲标准汤剂中总黄酮的含量,评价其体外抗氧化活性,建立其指纹图谱,并进行化学模式识别分析。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半枝莲标准汤剂中总黄酮含量(以野黄芩素计);采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ABTS)自由基清除实验考察半枝莲标准汤剂的体外抗氧化活性;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以野黄芩苷峰为参照峰,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A版)》绘制16批半枝莲标准汤剂的指纹图谱并进行相似度评价,确定共有峰;采用SPSS 24.0软件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筛选具有体外抗氧化活性的潜在物质,并以其为变量,采用SPSS 24.0、SIMCA 14.1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总黄酮检测质量浓度的线性范围为2.106~21.06μg/mL(R;=0.9993);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120 min)试验的RSD均小于2%;加样回收率为100.62%(RSD=0.55%,n=6);总黄酮含量为0.634~1.053 mg/mL。DPPH自由基清除实验的半数抑制浓度(IC;)为1.120~3.602 mg/mL,ABTS自由基清除实验的IC;为0.684~1.327 mg/mL;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半枝莲标准汤剂中总黄酮含量与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清除实验的IC;均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76、-0.940(P<0.01)。16批半枝莲标准汤剂共有18个共有峰,相似度为0.964~0.997;共指认出其中4个共有峰,分别为野黄芩苷(8号峰)、野黄芩素(14号峰)、木犀草素(15号峰)、芹菜素(17号峰)。半枝莲标准汤剂HPLC指纹图谱中3~4、8~9、12~15、17号峰峰面积与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清除实验的IC;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或P<0.01)。聚类分析结果显示,16批半枝莲标准汤剂可聚为两类,其中S2、S7~S8、S14~S16为一类,S1、S3~S6、S9~S13为一类;主成分分析将16批半枝莲标准汤剂分为两类,其中S2、S4、S7、S14~S16为一类,S1、S3、S5~S6、S8~S13为一类,S4、S13、S15样品的综合评分较高。结论所建HPLC指纹图谱及化学模式识别分析方法可用于评价半枝莲标准汤剂的质量;3~4、8~9、12~15、17号峰及总黄酮是半枝莲标准汤剂清除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的潜在物质基础。
    • 张洪坤; 路丽; 黄玉瑶; 郭长达; 高贯彪; 吴韶辉; 杨美华
    • 摘要: 目的研究半枝莲有效成分的分布情况,综合评价其不同药用部位质量,为半枝莲药材质量标准的制定奠定基础。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半枝莲中不同药用部位的总黄酮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野黄芩苷、野黄芩素、木犀草素、芹菜素等多成分的含量,并以水溶性、醇溶性浸出物为评价指标,采用灰色关联度法综合评价半枝莲不同药用部位的质量。结果叶的总黄酮、野黄芩苷、多成分及浸出物含量均显著高于茎、果、全草,根据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显示,叶的相对关联度为0.694~0.772,全草的相对关联度为0.433~0.506,茎和果的相对关联度为0.33~0.366。结果表明,不同部位中叶的综合质量评价最高。结论半枝莲中不同药用部位质量差异明显,首次在半枝莲质量标准中确定了不同部位的占比,建议在半枝莲质量标准中控制叶的比例。
    • 邓海祥
    • 摘要: “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五月,各色花卉都一股脑地探出头来,朵朵春红,装扮了春夏的天空。原野上、沟渠旁、石缝间,各色花儿争相斗艳,而浅浅一抹淡紫杂列其间——原来是来自半枝莲的春日邀约。半枝莲属于唇形科黄芩属多年生直立草本植物,别名众多,如半面花、赶山鞭、牙刷草、茶勺等。
    • 鲜淼; 李玉洁; 范莹瑛; 陈宇鹏; 唐丽; 田春洋; 宋睿乐; 周洪旭; 陈正礼; 方静
    • 摘要: 【目的】明确半枝莲醇提物联合针灸对2型糖尿病(T2DM)的治疗效果,为动物T2DM提供有效的治疗手段,进而保障宠物业的健康发展。【方法】选取60只4周龄的SPF级近交系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2组,健康对照组(H组)15只和建模组(M组)45只;链脲佐菌素(45 mg/kg)联合高糖高脂诱导构建T2DM大鼠模型,建模成功后将其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M组,15只)、半枝莲治疗组(S组,15只)及半枝莲联合针灸治疗组(A组,15只,针灸穴位包括脾俞、肾俞、三阴交和足三里)。对A组和S组进行3个疗程(每疗程6 d)的治疗,分别于治疗第7、14和21 d采集各处理组大鼠的尾静脉血测定空腹血糖(FBG),同时各处理组分别处死5只大鼠,取肝脏、脾脏和肺脏固定后制作石蜡切片,肝脏和脾脏采用HE染色,肺脏采用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其组织结构病理变化。【结果】与H组相比,M组大鼠的体重极显著下降(P<0.01,下同),而FBG极显著升高;肝脏细胞由水肿发展为脂肪变性或局灶性坏死,炎症细胞浸润逐渐增强;脾脏组织局部细胞坏死,红髓和白髓分布混乱,淋巴细胞减少且排列紊乱;肺脏肺泡内出血,支气管黏膜下层和血管壁胶原纤维增生,最终导致部分肺泡萎陷或实变消失。与M组相比,A组和S组大鼠的体重呈增长趋势,至治疗第21 d极显著升高,而FBG在治疗第14和21 d均极显著降低;肝脏脂肪变性得到改善、水肿减轻、炎症细胞浸润减少;脾脏红髓和白髓结构、生发中心均逐渐趋于正常,淋巴细胞数量和脾小结数量均增多,且A组大鼠的增加数量多于S组大鼠;肺脏内出血减轻、炎症细胞减少,A组大鼠肺脏的肺间隔增厚程度低于S组大鼠。【结论】STZ联合高脂高糖诱导T2DM大鼠模型稳定,能对大鼠肝脏、脾脏和肺脏造成损伤。半枝莲半枝莲联合针灸治疗对T2DM大鼠肝脏、脾脏和肺脏组织结构均具有较好的改善效果,且以针灸配合半枝莲的效果更优。
    • 胡婧文; 赵颖
    • 摘要: 目的研究不同产地半枝莲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以此作为半枝莲的质量评价方法。方法利用HPLC法,建立13个共有峰的半枝莲指纹图谱,计算相似度。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结果进行比较,初步筛选出质量较好的批次药材。结果采用指纹图谱评价软件计算出15批药材相似度为0.930~0.992,聚类分析将15批药材分为五类,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价结果显示s1、s6和s11所在产地的药材质量最好。结论该方法简便、重复性较好,可用于半枝莲药材的质量控制。
    • 莫易; 李江洪; 刘浪; 夏蕾; 李勇昊; 彭媛
    • 摘要: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方法探讨半枝莲治疗卵巢癌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TCMSP数据库筛选半枝莲的潜在活性成分;采用Genecards数据库获取卵巢癌相关靶点及对应致病基因,利用Venny2.1.0平台取交集获取关键基因;应用Cytoscape软件构建“半枝莲-卵巢癌”蛋白互作网络;对关键基因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最后利用分子对接验证分析结果。结果经TCMSP筛选获得半枝莲的潜在有效活性成分29个;疾病靶点基因996个,取交集共获得125个关键基因;这些基因主要参与泛素样蛋白连接酶结合、DNA结合转录因子结合、受体配体活性等生物功能过程;半枝莲可能通过调控PI3K-Akt等多种信号通路影响卵巢癌的生物学行为,分子对接结果显示重要化合物对AKT1和VEGFA等蛋白具有一定亲和能力。结论半枝莲是一个潜在治疗卵巢癌的候选药物,其可以通过多靶点、多通路协同作用的机制发挥抗癌保护效应。
    • 聂玉婷; 张磊; 司童; 刘瑶; 高利; 曲淼
    • 摘要: 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研究半枝莲治疗脑梗死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TCMSP)筛选半枝莲的化学成分及对应靶点,借助GeneCards、OMIM数据库获取脑梗死的相关靶标,通过网络可视化软件Cytoscape 3.7.2制作“半枝莲-关键化学成分-脑梗死-靶蛋白”网络图,通过蛋白质互作在线数据库构建蛋白互相作用图,对共有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共筛选出半枝莲关键药效成分29个,脑梗死疾病靶点1714个,半枝莲与脑梗死的共同靶点57个,GO富集分析获得73条生物学过程,KEGG富集分析筛选出半枝莲治疗脑梗死的信号通路109条。分子对接结果显示主要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有较好的结合力。半枝莲治疗脑梗死的主要成分为槲皮素、汉黄芩素、黄芩苷、木犀草素,推测其可能通过干预糖尿病并发症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与其受体信号通路、流体剪切应力与动脉粥样硬化、细胞凋亡通路、p53信号通路等,发挥治疗脑梗死的作用。结论 半枝莲治疗脑梗死潜在的分子机制与血管生成、抗炎及凋亡等生物学过程密切相关,白细胞介素-6(IL-6)、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可能是核心作用靶基因。
    • 邱琼华; 毛桂福; 梁学政; 韦倩; 李隽永; 覃世逆
    • 摘要: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山慈菇-半枝莲”药对治疗肝癌的有效靶点及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数据库检索山慈菇和半枝莲活性成分和相关靶点,在genecards数据库和OMIM数据库获取肝癌相关疾病靶点。运用Cytoscape构建“药物-活性成分-靶点”网络,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相互作用网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并通过网络拓扑分析筛选关键成分及核心靶点,最后通过R软件对肝癌靶基因进行GO功能分析和KEGG富集分析。结果本研究筛选出“山慈菇-半枝莲”活性成分30个,肝癌靶点192个,涉及162个信号通路,进一步筛选得出核心化合物7个,核心靶基因6个,GO富集结果显示肝癌靶基因主要参与DNA转录和蛋白降解、炎症反应、免疫抑制以及血管的生成等生理功能。KEGG富集结果显示AGE-RAGE信号通路、乙型肝炎信号通路,IL-17、TNF、PI3K-Akt、NF-kB信号通路等是肝癌靶基因调控的关键信号通路。结论“山慈菇-半枝莲”能通过多种活性成分调节多个肝癌靶基因,发挥多种功能,介导多条信号通路从而发挥抗肝癌作用。
    • 吴春红; 熊鸣峰; 唐晓玲; 王腾宇; 熊墨年; 王利勤
    • 摘要: 肿瘤是当今社会中患病率、复发率及病死率很高的一种疾病。对中药是指将2种中药联合起来使用以产生协同作用或增效减毒作用的药对,其中白花蛇舌草配伍半枝莲是最常见的一组抗肿瘤药对,可以通过控制各种肿瘤细胞的生长增殖、诱发肿瘤细胞的适度凋亡,并提高人体免疫力等途径对肿瘤发挥治疗作用。文章从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对药治疗肿瘤尤其是常见的肝癌和乳腺癌的作用、意义及临床疗效的各项研究出发,探讨该配伍对肿瘤的相关研究进展及发展前景。
    • 邓海祥
    • 摘要: 天气越发寒凉,有些人家已经开始制作腊肉、腊肠,阳台上的烟火气也越来越浓厚。想起儿时祖母的房檐下,这个季节也挂满了各样东西,其中最多的不是腊货,而是她从田野里采回来的半枝莲、墨旱莲、旋覆花、白茅根等各种药草。最让我难忘的是其中的一味中药——泽漆。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