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草本植物

草本植物

草本植物的相关文献在1951年到2022年内共计3900篇,主要集中在园艺、农作物、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322篇、会议论文47篇、专利文献106519篇;相关期刊1151种,包括农民致富之友、花木盆景:花卉园艺、北方园艺等; 相关会议44种,包括2015年全国地质灾害与防治战略学术论坛、2014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第30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等;草本植物的相关文献由6212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德纯、杨占文、杨继广等。

草本植物—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322 占比:3.02%

会议论文>

论文:47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106519 占比:96.93%

总计:109888篇

草本植物—发文趋势图

草本植物

-研究学者

  • 张德纯
  • 杨占文
  • 杨继广
  • 赵永志
  • 胡夏嵩
  • 何鑫业
  • 应芳卿
  • 刘宗立
  • 卢隆杰
  • 岳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邓海祥
    • 摘要: “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五月,各色花卉都一股脑地探出头来,朵朵春红,装扮了春夏的天空。原野上、沟渠旁、石缝间,各色花儿争相斗艳,而浅浅一抹淡紫杂列其间——原来是来自半枝莲的春日邀约。半枝莲属于唇形科黄芩属多年生直立草本植物,别名众多,如半面花、赶山鞭、牙刷草、茶勺等。
    • 孙晓杰; 王倩; 宋淑霞; 郭晨辉
    • 摘要: 该研究以辽河源自然保护区草本植物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森林类型中草本植物多样性和群落谱系结构的差异,并探讨影响其变化的环境因素。研究显示:次生蒙古栎林草本植物丰富度最高,人工落叶松林和油松林次之,人工混交林和次生山杨林最低;次生蒙古栎林草本群落谱系结构呈集聚状态,人工落叶松林草本群落谱系结构呈发散状态,人工混交林、次生山杨林和人工油松林中草本群落谱系呈随机性。草本丰富度与乔木胸径呈正相关关系,与乔木的丰富度、郁闭度、多度和步甲丰富度呈负相关关系,与灌木盖度和丰富度无显著关系,说明辽河源自然保护区乔木结构和步甲丰富度对草本植物生长有重要影响。草本群落谱系结构随乔木胸径、步甲多度、灌木丰富度的增加而集聚;随乔木郁闭度、乔木多度和步甲丰富度增加而分散,说明河北辽河源自然保护区森林结构及步甲群落结构对草本植物群落系统发育有重要影响。
    • 曾祥乐(图)
    • 摘要: 自然界绝大部分植物是自养型,通过光合作用制造营养来维持自身生存。然而,寄生植物却是植物中的异类,其通过寄生在自养植物上获取能量和营养,寄生花就是典型的寄生植物。寄生花(学名:Sapria himalayana Griff.)是大花草科、寄生花属草本植物,寄生于植物的根部,生于由寄主根皮构成的杯状托上。它无枝无叶无根,孤生一花,雌雄异株,花大色艳,形状怪异。
    • 刘淑娟; 张翠萍; 李淑英; 李学孺; 李元; 周元清
    • 摘要: 为研究湿地草本植物根际对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的微生物修复潜能,选择DEHP作为目标污染物,采用富集驯化法从不同湿地草本植物根际土壤中筛选出一株能高效降解DEHP的细菌B6,通过形态、生理生化特征、16S rD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为简单芽孢杆菌(Bacillus simplex),同时研究了该菌株在不同DEHP初始浓度、pH、接菌量、温度条件下对DEHP的降解特性。结果表明,菌株B6的最适降解条件为初始浓度100 mg·L^(-1)、pH 7.0、接菌量4%、温度30°C,在此最适条件下7 d后无机盐培养液中DEHP的降解率为97.91%。研究表明,菌株B6对DEHP污染修复效果显著,在DEHP污染修复中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 郭洋楠; 宫传刚; 杨剑; 朱国庆
    • 摘要: 边坡浅层破坏是导致生态环境破坏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针对草本植物的边坡稳定性提升效果与潜力,从对生境的影响和根系参数方面讨论了草本植物的固坡机理;总结了生态边坡工程中草本植物在物种配置与管理措施方面的实践经验。最后,提出了草本植物固坡研究的方向:完善草本植物的边坡稳定性提升概念,探清草本植物的具体固坡机理,建立生态过程和定量化模型,提升特定生境下的物种配置模式、空间布局策略与可持续管理措施。
    • 李姜瑶; 缪晓星; 王延秀; 余冬梅; 张西营; 胡夏嵩; 许桐; 申紫雁; 刘昌义; 闫聪; 何伟鹏; 杨馥铖
    • 摘要: 为进一步研究不同草本植物和边坡坡面形态对坡面产流产沙的影响,以西宁盆地毛鸡湾流域长岭绿化区作为试验区,设计了直形和阶梯形2种坡形,选取3种优势草本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 Linn.)、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 Griseb.)和细茎冰草(Agropyron trachycaulum Linn.Gaertn.)作为试验供试种,通过人工模拟降雨试验,探讨了种植不同草本和坡形条件下,边坡坡面的产流、产沙和入渗特征。结果表明,在直形边坡中,裸坡坡面的产流时间小于种植草本植物坡面,且垂穗披碱草坡面和老芒麦坡面的形成产流时间相对较长,为4 min。与直形边坡相比,垂穗披碱草阶梯形坡面产流时间相对最长,为8 min;在直形边坡中,垂穗披碱草坡面和老芒麦坡面累积径流量、累积产沙量和径流系数相对最小,分别为51.42 L/min、160 g、14.98%,51.25 L/min、210 g、14.93%,细茎冰草坡面的累积径流量、累积产沙量和径流系数分别为96.97 L/min,700 g,28.25%;垂穗披碱草坡面和老芒麦坡面稳定入渗速率相对最大,其值为0.38~0.44 mm/min,细茎冰草坡面的稳定入渗率为0.29~0.36 mm/min。在阶梯形边坡中,垂穗披碱草坡面的累积径流量、累积产沙量和径流系数相对最小,其值分别为5.62 L/min、110 g、1.64%,且垂穗披碱草坡面入渗速率相对最大,为0.50~0.52 mm/min,这反映出种植草本植物可增大其坡面的入渗率,有效减少坡面径流和土壤侵蚀,其中垂穗披碱草和老芒麦的固土保水作用相对最为显著;且与直形边坡相比,阶梯形边坡能有效延长坡面土壤水分入渗时间,减少坡面地表径流,从而提高边坡坡面土壤的抗侵蚀能力。
    • 高瑞; 艾宁; 刘广全; 刘长海; 强方方
    • 摘要: 为了解鄂尔多斯聚鑫龙煤矿不同修复年限林下草本植物群落特征及其与土壤因子的耦合关系,以修复年限为3~7年的林下草本植物群落与土壤因子为研究对象,并以人工草地和撂荒地作为对照,调查不同样地草本群落物种组成及其土壤理化性质,并利用灰色关联耦合模型法对草本植物群落与土壤因子的关系进行研究,探明二者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1)研究区共调查草本植物种类55种,其中主要以禾本科、菊科和豆科为主,三者共占比为60%。2)随着修复年限增加,林下草本植物种数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且逐渐接近于人工草地的植物种数;草本群落的Margalef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均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而Pielou指数和Simpson指数变化不明显。3)研究区草本植物群落多样性与土壤粉粒、砂粒、pH和土壤容重关系较为密切。4)研究区草本植物的多样性与土壤的耦合协调程度随修复年限增加呈现“升高-降低-升高”的变化趋势,其中修复7年样地的草本植物与土壤耦合度最高(0.72),为中度协调。研究表明研究区林下草本植物多样性与土壤系统的协调程度表现出良性发展的趋势,但还未达到最佳的协调程度。
    • 孟庆辉
    • 摘要: 2006年起,朝阳市先后建立了4处森林生态类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处保护区的植物区系组成及分布最大程度代表了朝阳地区的植物组成、分布。本文以4处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报告》数据为依据,对朝阳市草本植物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经统计,朝阳市4个森林生态类型保护区共有草本植物86科、402属、1078种,其中,在4个保护区共有分布70科220属354种,在3个保护区共有分布0科52属148种,在2个保护区共有分布5科45属196种,单区11科85属380种。
    • 王睿; 朱玲; 胡振国; 魏宜; 龙菊
    • 摘要: 全面梳理了国内外沙化草地生境草本植物生长适应性、草本植物群落建植和生态修复效应3方面的研究进展,并通过对比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国外对沙化草地生境草本植物群落的研究起步较早,在野生草本植物在沙化草地生境中的引种应用、植物群落设计、群落构建机理、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具有较为充分的研究成果;国内对沙化草地生境草本植物群落的相关研究起步较晚,且多以一二年生草本植物、牧草为主,研究更多侧重在单株草本植物对土壤、水分等的修复效应,缺少草本植物群落的景观应用方面的研究。在既有研究综述基础上,提出了草本植物在沙化草地生境应用研究中亟待深入的4个方面问题:关注野生草本植物在沙化草地生境中的引种与应用研究;演绎不同模式的草本植物群落组合与配置研究;探究草本植物群落的正向演替机制研究;加强草本植物群落生态服务功能评价研究,以期为沙化草地生境草本植物应用研究提供思路和方向,推进未来沙化草地生境的生态修复研究工作。
    • 卢纯; 牛东伟
    • 摘要: 藜和蒿都是我们在日常环境中经常见到的草本植物,它们广泛地生长在世界的各个角落,无论是一望无际干旱缺水的沙漠、地广人稀的草原还是温暖湿润的森林,抑或是高楼耸立的城市角落,它们都能够安静且茁壮地生长发芽。那么如此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的草本植物,在我们考古学中尤其是在环境考古中有什么作用呢?为什么它们能够成为分析环境变化的指示体呢?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