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乳腺增生症

乳腺增生症

乳腺增生症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476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中国医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82篇、会议论文38篇、专利文献36692篇;相关期刊505种,包括光明中医、内蒙古中医药、实用中医药杂志等; 相关会议24种,包括第十四次乳腺病中医、中西医结合学术研讨会、2016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外科分会学术年会、2015临床急症经验交流高峰论坛等;乳腺增生症的相关文献由2701位作者贡献,包括侯令密、王信锁、王成鑫等。

乳腺增生症—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82 占比:3.63%

会议论文>

论文:38 占比:0.10%

专利文献>

论文:36692 占比:96.27%

总计:38112篇

乳腺增生症—发文趋势图

乳腺增生症

-研究学者

  • 侯令密
  • 王信锁
  • 王成鑫
  • 纪国
  • 黄霖
  • 张董晓
  • 杜玉堂
  • 杨辉
  • 汤志英
  • 王丽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刘堂明; 宁静; 王丽
    • 摘要: 目的观察柴芍乳癖合剂联合穴位针刺治疗肝郁痰凝型乳腺增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乳腺增生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柴芍乳癖合剂联合穴位针刺疗法,对照组给予逍遥贝蒌散联合穴位针刺疗法。治疗后,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乳房疼痛、肿块大小、临床疗效、性激素及肝肾功能。结果治疗后同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乳房疼痛、肿块大小及临床疗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芍乳癖合剂联合穴位针刺疗法治疗乳腺增生症疗效肯定,可有效缓解患者乳房疼痛,减小肿块,具有一定安全性。
    • 全国中成药治疗乳腺增生症临床应用指南课题组; 裴晓华; 康骅; 樊英怡
    • 摘要: 乳腺增生症在中医上属于“乳癖”范畴。中成药疗效较为稳定,具有缓解疼痛、不良反应相对较小、应用与携带方便等优点。《中成药治疗乳腺增生症临床应用指南》小组遵照用推荐分级的评估、制定与评价(GRADE)方法,制定《中成药治疗乳腺增生症临床应用指南(2021年版)》,为合理应用中成药治疗乳腺增生症提供参考和指导。
    • 顾玲; 曹奕(指导)
    • 摘要: 现代医学认为乳腺增生症是乳腺小叶生理性增生与复旧不全导致乳腺正常结构紊乱的一种良性乳腺疾病[1]。本病既非炎症,又非肿瘤,一般认为其发病与卵巢功能失调有关,可能是黄体素的减少及雌激素的相对增多,致使两者比例失去平衡,使月经前的乳腺增生变化加剧。
    • 刘坤; 王玉娟
    • 摘要: 目的:探讨揿针联合小金丸治疗乳腺增生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9月于两癌筛查中诊断为乳腺增生症伴有乳腺结节患者218例,将其分为试验组(110例)和对照组(108例)。对照组患者单纯服用小金丸治疗,试验组患者应用揿针联合小金丸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试验组痊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试验组疼痛及乳腺结节直径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揿针联合小金丸治疗乳腺增生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丘丽华; 刘秋织; 熊茜
    • 摘要: 目的:观察胸肩脊同调法治疗乳腺增生症的临床疗效,为进一步探讨推拿整脊治疗脊柱相关疾病奠定理论基础。方法:本研究选择2016-2018年度推拿科和甲乳外科门诊就诊并符合诊断标准的乳腺增生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采用胸肩脊治疗手法,对照组50例辨证采用中成药治疗,最后根据疗效标准及生活质量SF-36变化进行评价。治疗组胸肩脊同调推拿法,每周治疗一次,经期不推。连续治疗10次为一疗程,治疗一个疗程后进行评价。对照组辨证口服中成药制剂,月经前15天开始服用,连续服至月经来时停药。连续治疗3个月后统计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高于对照组的76%。两组经治疗前和治疗后生活质量SF-36变化比较,治疗后优于治疗前(P<0.05);与对照组对比,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肩脊同调法治疗乳腺增生症患者疗效确切,较中成药对照组生活质量有显著提高。
    • 王志超; 徐枫
    • 摘要: 目的:探讨西黄胶囊联合他莫昔芬治疗乳腺增生症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性激素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佳木斯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06例乳腺增生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3例。对照组口服他莫昔芬治疗,研究组口服西黄胶囊联合他莫昔芬治疗。比较两组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水平、性激素[睾酮(T)、催乳激素(PRL)、黄体生成激素(LH)、促卵泡成熟激素(FSH)、雌二醇(E_(2))]、乳腺症状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清VEGF、bFGF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躯体、心理、社会人际关系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躯体、心理、社会人际关系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增生症患者采用西黄胶囊联合他莫昔芬治疗,可进一步下调患者血清中VEGF、bFGF表达水平,降低性激素水平,改善疾病临床症状,改善生活质量,且不会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 李军
    • 摘要: 中药生熟并用法是一种解决复杂病证、起辅佐效应的治疗方法,属于中医方剂学“佐法”范畴。该文分享中药生熟并用法治疗杂病验案3则。
    • 蔡萌娜; 滕红丽(指导)
    • 摘要: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乳癖的用药规律,包括药物频次、功效归类、性、味、归经、常用药对或组合及其网状图,为乳癖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1957年7月—2021年2月中医药治疗乳癖的相关文献995篇,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最终整理出348个方剂、涉及310味中药,用中医辅助平台V 2.50和WPS中Excel表格对这些方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药物频次:排在前10的中药分别是柴胡、当归、香附、白芍、甘草、莪术、郁金、茯苓、夏枯草、穿山甲。药物功效归类: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化痰止咳平喘药、清热药、理气药、解表药以及其余14类药物出现的频率分别为22.84%、21.79%、11.15%、10.58%、9.37%、7.82%和16.45%。药性:以寒性为最,约占了2/5,其次是温性和平性,三者共占了全部用药药性的94.43%。药味:以苦味为最,其次是辛、甘味药,三者共占了全部用药药味的88.66%。药物归经:以肝经为最,其次是脾经,再其次是心、胃、肾、肺、胆五经,共占全部用药的92.69%。结论中医药治疗乳癖主要以性或寒或温或平而味甘的补虚药物益气养血、补益肝脾肾,使乳络得养从而治疗乳癖;以性温热或寒凉而味辛苦的理气药、活血化瘀药、化痰止咳平喘药和清热药疏肝理气、活血通络、化痰散结,使乳络通畅从而治疗乳癖。
    • 张霞; 高友兵; 朱勇
    • 摘要: 目的:观察小金胶囊配合中医情志疗法治疗气滞血瘀型乳腺增生症的价值及对患者血脂、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湖北省中医院甲乳外科收治的气滞血瘀型乳腺增生症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口服小金胶囊配合中医情志疗法,对照组口服他莫昔芬,治疗12周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主观症状改善情况(乳房疼痛、乳房肿块大小、全身伴随症状)、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变化[包括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性激素水平变化[催乳素(PRL)、孕酮(P)、雌二醇(E_(2))]、心理状态及生命质量改善情况、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TG、LDL-C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各项血脂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TG、LDL-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敌对、人际敏感、抑郁、焦虑等项目SCL-90评分均降低,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金胶囊配合中医情志疗法治疗乳腺增生症能显著缓解乳房疼痛,减小乳腺肿块体积,并能有效调节性激素及血脂水平,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状态,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 廖婧芸
    • 摘要: 目的:分析探讨乳腺增生症诊断期间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株洲市中医伤科医院于2019年8月-2021年8月收治的疑似乳腺增生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80例。入院以后落实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措施,分析对比诊断准确率。结果:采取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措施的诊断准确率和病理检查诊断准确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措施应用于乳腺增生症诊断,可取得的效果较为理想,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疾病检出率,可以有效显示乳房中的病理特征,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具有借鉴以及推广价值。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