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血管钙化

血管钙化

血管钙化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3年内共计1129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外科学、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91篇、会议论文53篇、专利文献37458篇;相关期刊354种,包括中国血液净化、临床肾脏病杂志、心血管病学进展等; 相关会议28种,包括《中医杂志》特邀心血管专家学术座谈会暨中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疾病临床经验会议、第七届全国中医药博士生学术论坛、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2014年血液净化论坛等;血管钙化的相关文献由2812位作者贡献,包括唐朝枢、欧三桃、齐永芬等。

血管钙化—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91 占比:2.57%

会议论文>

论文:53 占比:0.14%

专利文献>

论文:37458 占比:97.29%

总计:38502篇

血管钙化—发文趋势图

血管钙化

-研究学者

  • 唐朝枢
  • 欧三桃
  • 齐永芬
  • 徐金升
  • 张胜雷
  • 李丽华
  • 白亚玲
  • 刘乃丰
  • 王莉
  • 余毅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黄国威; 肖李艳; 袁仲飞
    • 摘要: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Ⅴ期(CKD-Ⅴ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管钙化与血清补体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3(CTRP3)、维生素K2(VK2)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CKD-Ⅴ期DN患者103例,根据是否存在血管钙化分为有钙化组33例、无钙化组70例,采集清晨空腹肘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CTRP3、VK2。比较两组血清CTRP3、VK2水平,分析CKD-Ⅴ期DN患者有血管钙化者血清CTRP3、VK2水平与血管钙化积分的关系。比较两组一般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BMI、糖尿病病程、吸烟史、血压)、实验室检查资料[包括血脂(TC、TG、HDL-C、LDL-C)、空腹血糖、血钙、血磷、甲状旁腺激素(PTH)、CTRP3、VK2]及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将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CKD-Ⅴ期DN患者发生血管钙化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CTRP3、VK2水平对CKD-Ⅴ期DN患者发生血管钙化的预测价值。结果有钙化组血清CTRP3水平明显高于无钙化组,血清VK2水平明显低于无钙化组(t分别为-6.795、-4.916,P均<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CKD-Ⅴ期DN患者有血管钙化者血清CTRP3水平与血管钙化积分呈正相关关系(r=0.634,P<0.01),而血清VK2水平与血管钙化积分呈负相关关系(r=-0.687,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TH、CTRP3为CKD-Ⅴ期DN患者发生血管钙化的独立危险因素,而VK2则为其独立保护因素(P均<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CTRP3、VK2水平对CKD-Ⅴ期DN患者发生血管钙化均有一定预测价值,但血清CTRP3、VK2水平联合预测CKD-Ⅴ期DN患者发生血管钙化的曲线下面积明显大于二者单独预测(P均<0.05)。结论CKD-Ⅴ期DN患者发生血管钙化后血清CTRP3水平明显升高,血清VK2水平明显降低。血清CTRP3水平为CKD-Ⅴ期DN患者发生血管钙化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血清VK2水平则为其独立保护因素。血清CTRP3、VK2水平对CKD-Ⅴ期DN患者发生血管钙化均有一定预测价值,但二者联合时预测价值更高。
    • 李丹
    • 摘要: 目的探究血液透析滤过(HDF)对终末期肾病患者钙磷代谢与血管钙化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1月于本院就诊的110例终末期肾病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每组55例。对照组应用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应用HDF治疗。比较两组钙磷代谢[钙(Ca)、磷(P)、碱性磷酸酶(ALP)、血清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及血管钙化程度。结果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Ca水平高于对照组,P、ALP、iPTH水平与血管钙化程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滤过可有效改善终末期肾病钙磷代谢紊乱,降低血管钙化程度,疗效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 罗仕琦; 杨敏; 曾怡; 郑帅; 唐春梅
    • 摘要: 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容易出现血管钙化和骨骼代谢异常。目前有研究发现,维生素K是血管壁钙化抑制剂,也是激活涉及凝血功能、细胞凋亡、骨骼矿化和血管健康相关蛋白的关键辅助因子。在CKD病程中,由于饮食限制、肠道功能障碍和维生素K循环障碍,容易出现维生素K缺乏状态。临床研究表明维生素K水平可以被调节,但补充维生素K是否可以改善血管钙化和骨骼代谢尚未明确,CKD患者补充维生素K的获益问题有很大的研究前景。
    • 贾雪蓉; 王泽文; 李翔; 牟涛; 马季子; 彭敏; 夏亚倩; 张龙江; 徐格林
    • 摘要: 目的分析膳食维生素摄入量与缺血性卒中患者颈动脉钙化的关系。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6年2月至2021年4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金陵临床医学院(东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内科住院并登记于南京卒中登记系统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601例,均经颈动脉CT血管成像(CTA)结果评估患者颈动脉钙化情况。根据CTA半定量计算得出钙化积分,依此将601例缺血性卒中患者分为颈动脉钙化(钙化积分>0分)组及无钙化(钙化积分=0分)组。患者均完成了半定量食物频率问卷(FFQ;共298条项目)调查,排除了FFQ中主要食品项目缺失(主食等9个大项中用以计算营养素的项目缺失超过10%,或影响总能量摄入的主食项目缺失),及能量摄入极端值者(成年男性能量摄入>4200 kcal/d或3500 kcal/d或0.05)。(2)以存在颈动脉钙化为因变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每增加1岁,出现颈动脉钙化的风险增加9.6%(OR=1.096,95%CI:1.074~1.118,P<0.01);有糖尿病史患者出现颈动脉钙化的风险是无糖尿病者的1.879倍(OR=1.879,95%CI:1.267~2.788,P=0.002);维生素C摄入量每增加1 mg/d,患者发生颈动脉钙化的风险降低0.5%(OR=0.995,95%CI:0.993~0.998,P=0.002)。结论在缺血性卒中患者中,适当增加膳食维生素C的摄入量可能会延缓动脉钙化的发生,膳食维生素C摄入量与动脉钙化的关系仍需要进一步研究探索。
    • 焦咏宜(综述); 张晓良(审校)
    • 摘要: 血管钙化是慢性肾脏病(CKD)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影响CKD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血管钙化的早期诊断、及时干预和进展评估对于改善预后至关重要。近些年,人们对于血管钙化生物标志物进行了大量研究,并且获得了显著的成果。本文将对基质γ羧基谷氨酸蛋白(MGP)、骨钙素(OC)、焦磷酸盐(PPi)、骨保护素(OPG)、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Klotho蛋白、钙蛋白颗粒(CPP)、骨硬化蛋白、Dickkopf-1(Dkk1)等血管钙化生物标志物的临床研究进行阐述,为CKD血管钙化的临床诊断与预后评估提供参考。
    • 张华燕; 姜聪娇; 何援军
    • 摘要: 目的分析终末期肾病患者外周血NOD样受体蛋白(NLRP3)水平与血管钙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在浙江衢化医院接受治疗的72例终末期肾病患者,使用腹部侧位平片评估患者血管钙化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血管钙化组29例和无血管钙化组43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其外周血NLRP3水平,分析其水平变化与血管钙化的关系。结果血管钙化组患者血清Ca^(2+)水平低于无血管钙化组患者,血清磷、钙×磷、碱性磷酸酶(ALP)、骨保护素(OPG)、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IL)-6、甲状旁腺激素(PTH)、血红蛋白(Hb)、血肌酐(Scr)、外周血NLRP3等指标水平和血管钙化评分均高于无血管钙化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NLRP3水平截断值为110 pg/ml时,预测终末期肾病患者发生血管钙化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6,95%CI(1.236~3.428),此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5%和71%。对影响终末期肾病患者发生血管钙化的独立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血Ca^(2+)[OR=1.278,95%CI(1.024~1.594)]、hs-CRP[OR=1.443,95%CI(1.086~1.918)]、外周血NLRP3[OR=1.328,95%CI(1.073~1.645)]是终末期肾病患者发生血管钙化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重度钙化患者外周血NLRP3、血Ca^(2+)、hs-CRP水平高于中度钙化患者和轻度钙化患者,中度钙化患者外周血NLRP3、血Ca、hs-CRP水平高于轻度钙化患者,差异达到统计学意义(P<0.05)。Pea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外周血NLRP3水平与血Ca呈正相关(r=0.364,P<0.01);外周血NLRP3水平与hs-CRP呈正相关(r=0.273,P<0.01);外周血NLRP3水平与血管钙化积分呈正相关(r=0.358,P<0.01)。结论外周血NLRP3水平是终末期肾病患者血管钙化的独立影响因素,其水平与患者血管钙化程度呈正相关,可为终末期肾病患者血管钙化程度评估及临床干预提供依据。
    • 何雷; 李雅婧; 鲁瑞; 白亚玲; 靳晶晶; 程美娟; 张胜雷; 徐金升
    • 摘要: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非透析患者血清miR-129、miR-205表达水平与血管钙化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1月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的54例CKD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冠状动脉钙化积分结果分为无钙化组(n=21)与钙化组(n=33),定量PCR法检测两组患者血清miR-129、miR-205和Runx2的表达水平,对两组间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Spearman相关分析评价miR-129、miR-205、Runx2与血管钙化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血管钙化发生的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miR-129、miR-205、Runx2单独及联合检测在CKD患者血管钙化中的诊断价值。结果使用在线工具TargetScan靶向预测与Runx2相关的miRNAs(http://www.targetscan.org),结果表明miR-129、miR-205与Runx2存在潜在的结合位点。钙化组血清miR-129、miR-205水平低于无钙化组,Runx2水平高于无钙化组(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表明miR-129(r=-0.445,P<0.05)、mir-205(r=-0.560,P<0.05)表达与血管钙化呈负相关,Runx2表达与血管钙化呈正相关(r=0.28,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示高龄、高血磷水平、低水平的miR-129和miR-205是血管钙化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miR-129、miR-205、Runx2诊断血管钙化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63、0.831、0.666,两两联合检测的AUC分别为miR_(129+205)=0.856,miR-129+Runx2=0.798,miR-205+Runx2=0.823,三者联合检测的AUC为0.851。结论CKD非透析患者血清miR-129、miR-205表达与血管钙化水平相关,miR-129、miR-205低表达是血管钙化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miR-129、miR-205有望成为CKD非透析患者血管钙化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 陈韦任; 杜辉; 钱赓; 周玉杰; 陈韵岱; 马茜; 吴雪萍; 沙媛
    • 摘要: 目的探讨Bax抑制因子1(BI-1)和视神经萎缩蛋白1(OPA1)蛋白对血管钙化的影响。方法ApoE^(-/-)糖尿病小鼠高脂喂养12周后予以腹腔注射Nε-(1-羧甲基)-L-赖氨酸16周建立血管钙化模型,实验将小鼠分为4组,6只/组:对照组(ApoE^(-/-)小鼠普通饲料喂养)、钙化组(ApoE^(-/-)小鼠建立钙化模型)、钙化+BI-1^(TG)组(血管特异性过表达BI-1的ApoE^(-/-)小鼠建立钙化模型)和钙化+BI-1TG+OPA1-/-组(血管特异性过表达BI-1和基因敲除OPA1的ApoE^(-/-)小鼠建立钙化模型)。另β磷酸甘油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建立细胞钙化模型。使用von Kossa染色检测血管钙化程度,使用ELISA检测主动脉钙含量,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Runt相关转录因子2和骨形态发生蛋白2表达、使用TUNEL检测细胞凋亡率,使用Westernblot检测BI-1、OPA1、Runt相关转录因子2、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活化的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水平的表达。结果血管钙化后,BI-1和OPA1蛋白表达均下降(P=0.0044),钙沉积、Runt相关转录因子2、骨形态发生蛋白2及活化的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表达增加(P=0.0041)。过表达BI-1促进OPA1蛋白表达,钙沉积、Runt相关转录因子2、骨形态发生蛋白2及活化的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表达均减少(P=0.0006)。基因敲除OPA1蛋白后,钙沉积、Runt相关转录因子2、骨形态发生蛋白2及活化的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又明显增多(P=0.0007)。结论BI-1可能通过促进OPA1表达,减轻钙沉积、细胞骨型分化和细胞凋亡,继而抑制血管钙化
    • 胡春燕; 张赛; 靳晶晶; 程美娟; 张胜雷; 白亚玲; 徐金升
    • 摘要: 目的探讨Runx2甲基化水平与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管钙化的关系。方法选取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行MHD的患者58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冠状动脉钙化(CAC)评分结果将患者分为无钙化组、轻中度钙化组、重度钙化组。应用Methprimer进行Runx2甲基化引物设计,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患者的全血Runx2甲基化水平,Spearman相关性分析探究其与血管钙化的关系。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Runx2甲基化水平对MHD患者血管钙化的诊断价值。结果差异性检验发现三组间全血Runx2甲基化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随着血管钙化程度的增加,Runx2甲基化的表达水平降低。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Runx2甲基化水平与血管钙化呈负相关(r=-0.51,P<0.01),年龄、血磷与血管钙化呈正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Runx2甲基化水平诊断血管钙化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61(P<0.001),Runx2甲基化水平与年龄、血磷三者联合诊断血管钙化的AUC及灵敏度均显著提高(P<0.05)。结论全血Runx2甲基化水平可能成为诊断MHD患者血管钙化的生物标志物,且与年龄、血磷联合评估时AUC及灵敏度均显著提高。
    • 乔伟; 高媛; 孙康付; 丁佳洁; 孙妲男; 陈会君; 王丹
    • 摘要: 慢性肾衰血管钙化以“虚”为本,以脾肾亏虚、心之气血阴阳不足和血脉虚损为主。“毒”为之初,疾病初起,浊毒内生,气结在经,久则毒陷营分、血伤入络;“瘀”为之末,末期毒瘀胶结、虚瘀互损。“虚”“毒”“瘀”三者互为因果、如环无端,共同致病。治疗慢性肾衰血管钙化应以治未病思想为指导,针对“虚、毒、瘀”的病机演变,发挥中医药优势,做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阻止血管钙化的发生与恶化。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