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慢性肾脏病

慢性肾脏病

慢性肾脏病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3年内共计7262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内科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626篇、会议论文481篇、专利文献67614篇;相关期刊866种,包括中国血液净化、临床肾脏病杂志、中国老年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160种,包括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肾脏疾病专业委员会2013年学术年会暨山西省肾脏病学术会议血液净化质量培训会议、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2013年学术年会、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二十六次肾病分会学术交流会议等;慢性肾脏病的相关文献由14033位作者贡献,包括孙伟、倪兆慧、汪年松等。

慢性肾脏病—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626 占比:8.87%

会议论文>

论文:481 占比:0.64%

专利文献>

论文:67614 占比:90.49%

总计:74721篇

慢性肾脏病—发文趋势图

慢性肾脏病

-研究学者

  • 孙伟
  • 倪兆慧
  • 汪年松
  • 丁小强
  • 刘文虎
  • 刘旭生
  • 陈香美
  • 陈楠
  • 何立群
  • 王小琴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陈冠廷; 张琳琪; 李清茹
    • 摘要: 目的:通过Meta分析评价外泌体miRNA对慢性肾脏病的诊断意义。方法: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网、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建库至2022年5月公开发表的关于外泌体miRNA诊断慢性肾脏病的临床研究。文章经筛选、提取资料后通过Review Manager 5.3中诊断试验质量评价表2对其进行质量评估。Meta-disc 1.4软件分析纳入文献的阈值/非阈值效应异质性,计算灵敏度、特异性、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曲线下面积及诊断比值比。StataMP 16.0软件分析敏感性、异质性及发表偏倚。结果:共计纳入6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Spearman相关系数为-0.603(P=0.038<0.05),该研究存在阈值效应;诊断比值比Cochran-Q为67.85(P<0.01),表明该研究存在非阈值效应引起的异质性,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合并效应量。合并灵敏度为0.81(0.78-0.84),合并特异性为0.81(0.76-0.85),合并阳性似然比为3.32(1.98-5.57),合并阴性似然比为0.30(0.19-0.48),合并曲线下面积为0.8401,Q指数=0.7719,合并诊断比值比为12.20(4.74-31.42)。此次研究纳入文献有1篇较强敏感性且存在发表偏倚(P=0.01<0.05)。结论:外泌体miRNA表达水平对慢性肾脏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然而,由于纳入研究较少且具有异质性,需要更多的临床研究来找出诊断慢性肾脏病的最佳外泌体miRNA。
    • 刘林华; 占锦峰; 夏忠彬
    • 摘要: 背景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是反映慢性肾脏病严重程度的量化指标之一。研究表明糖尿病前期血糖升高可增加慢性肾脏病风险,但对eGFR直接影响报道较少。目的探讨社区人群中空腹血糖(FPG)受损患者血糖水平对eGFR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12月于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体检中心体检的人群,收集一般资料与临床资料(包括既往史、性别、年龄、体质指数、血压、尿酸、血脂、FPG、尿常规、血肌酐),经相应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筛选,最终纳入28601例受试者。根据FPG水平将受试者分为FPG升高组(5.6 mmol/L≤FPG0.05),FPG升高组eGFR较FPG正常组更高(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全人群中FPG对eGFR呈负相关(r_(s)=-0.047,P<0.05),匹配人群中FPG对eGFR影响呈正相关(r_(s)=0.065,P<0.05),且匹配人群FPG升高亚组中相关系数进一步增加(r_(s)=0.127,P<0.05)。结论FPG受损会引起eGFR升高,这为糖尿病前期血糖升高出现的肾小球高滤过状态提供可能的临床推断。
    • 曹斌; 高菂
    • 摘要: 目的 活血化瘀汤联合西药治疗对慢性肾脏病患者肾功能及凝血状态的影响.方法 以92例慢性肾脏病患者为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活血化瘀汤联合西药治疗)与对照组(常规西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8周后肾功能[尿素氮(BUN)、24小时尿蛋白定量(24 h-UPRO)、血肌酐(Scr)]及凝血功能[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bg)].结果 治疗8周后,观察组患者BUN、24 h-UPRO、Scr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24 h-UPRO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BUN、24 h-UPRO、Scr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aPTT、PT、Fbg水平较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aPTT、PT、Fbg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活血化瘀汤可有效改善慢性肾脏病患者的凝血功能,并促进肾功能的恢复,值得推广.
    • 张欣悦; 王琛
    • 摘要: cqvip: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是几大全球性慢性疾病之一,由于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以及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其发病率逐年呈现上升趋势[1]。CKD往往起病隐匿,患者长期处于无症状的阶段,有众多尿毒症患者在初诊时方才发现,但为时已晚,其病程长、预后差、费用高等问题已对人类健康造成巨大影响[2]。
    • 陈娟; 刘伊芳; 施文剑; 陈钰; 欧阳沙西
    • 摘要: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经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后对血清生物标志物和肺动脉压(PAP)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9月至2021年3月在湖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患有动静脉内瘘(AVF)闭塞的MH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PTA组37例,中心静脉导管(CVC)组13例.收集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结果 ,并分析各指标与PAP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肺动脉高压(PH)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红蛋白和C反应蛋白预测PTA组发生PH的价值.结果 PTA组术后24 h与术前比较,PAP和内皮素-1(ET-1)水平明显升高,而一氧化氮(NO)水平明显降低(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PTA组的PAP与MHD时间、血磷、C反应蛋白、ET-1水平呈正相关(r=0.541、0.547、0.622、0.589,P<0.05),而与血红蛋白、NO水平呈负相关(r=-0.684、-0.633,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红蛋白降低、C反应蛋白升高是PTA组患者发生PH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红蛋白和C反应蛋白二者联合检测对预测PTA组发生PH的AUC大于二者单项检测.结论 MHD患者PTA术后PAP升高,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和血红蛋白水平降低是PTA术后MHD患者发生PH的独立危险因素.
    • 冯佳楠; 祖源; 路香雪; 李寒; 王世相
    • 摘要: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清除体内尿毒症毒素能力较正常人明显减退,导致尿毒症毒素的蓄积,从而造成包括心血管系统在内的多个系统受损。血液净化能够通过弥散、对流、吸附等原理清除大部分尿毒症毒素,但由于蛋白结合毒素游离部分较低,常规血液透析难以清除而影响患者预后。本文将主要从CKD人群中的蛋白结合毒素与心血管疾病进展及血液净化方式对蛋白结合毒素清除效果2方面进行综述。
    • 韩飞; 项世龙
    • 摘要: 高钾血症是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常见的代谢并发症之一,也是CKD晚期主要死亡原因之一。研究显示,高钾血症在总人群中发生率约为6.8%,而在CKD患者中约为22.8%。CKD患者随着肾功能的恶化,高钾血症发生率明显增加。有研究表明在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75 ml/(min·1.73m^(2))时,高钾血症风险开始增加,CKD4期以上患者的发生率甚至高达40%。此外,CKD患者往往合并多种并发症,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心力衰竭等,患者常需要使用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拮抗剂(RAASi)、螺内酯、β受体阻滞剂等治疗,这些治疗均可增加高钾血症风险。RAASi是引起CKD患者并发高钾血症最主要的药物,使用RAASi的患者随访5年,约30%患者出现高钾血症,导致38%~47%患者减量或停药。
    • 石小天; 马清
    • 摘要: 老年人是慢性肾脏病(CKD)的高危人群,老年CKD患者的预后受多种因素影响。衰弱是一种重要的老年综合征,老年CKD患者的衰弱患病率高于普通老年人群,衰弱可增加老年CKD患者心血管事件、全因死亡风险、急性肾损伤发生风险及加速肾功能进展,衰弱是不良健康结局的预测因子,早期有效识别衰弱并及时干预对改善老年CKD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 于敏; 刘世林; 李安冬; 南征
    • 摘要: 南征运用药对治疗慢性肾脏病,认为“毒损肾络、命门火衰”为本病的病机关键,确立益肾解毒通络的治疗方法,临证常用补气益肾药对黄芪-黄精、黄芪-党参,清热解毒药对土茯苓-白茅根、土茯苓-酒大黄、蚤休-爵床,祛风通络药对全蝎-核桃、蝉蜕-僵蚕,活血化瘀通络药对穿山甲-血竭、桃仁-红花、益母草-丹参。从各药的功效以及现代药理学研究结果分析,其用药特点及规律体现了益肾解毒通络法的精髓。
    • 毕江丽; 武嫣斐
    • 摘要: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病率逐年上升,全球患病率约14.3%,国内CKD患病率10.8%[1]。药物及其他包括透析或肾移植是目前最常用的治疗手段,鉴于其极高的医疗成本与负担,营养干预在慢性肾脏病的防治中显得尤其重要。最近的研究发现[2],植物性饮食可能对CKD患者一级预防及延缓其进展存在有益影响,有助于管理和预防CKD症状和代谢并发症。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