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肝叶切除术

肝叶切除术

肝叶切除术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2年内共计543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临床医学、肿瘤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29篇、会议论文14篇、专利文献756762篇;相关期刊271种,包括齐鲁护理杂志、实用肝脏病杂志、临床麻醉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13种,包括第六届中国武汉国际微创外科学术研讨会暨第五届中国药师协会微创外科医师学术交流会暨湖北省腹腔镜外科年会、2013年浙江省微创外科学学术年会、第22届中国内镜医师大会等;肝叶切除术的相关文献由1243位作者贡献,包括林成新、严律南、何文政等。

肝叶切除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29 占比:0.07%

会议论文>

论文:14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756762 占比:99.93%

总计:757305篇

肝叶切除术—发文趋势图

肝叶切除术

-研究学者

  • 林成新
  • 严律南
  • 何文政
  • 刘丽丽
  • 刘敬臣
  • 刘洪珍
  • 卢榜裕
  • 张光英
  • 李英英
  • 蔡小勇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周春翠; 代宗芬; 张兰
    • 摘要: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肝叶切除患者围手术期采用快速康复护理的康复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0月黔南州人民医院行腹腔镜肝叶切除的5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采用快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康复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下床活动时间、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肝叶切除患者围手术期采用快速康复护理能加快康复进度,减轻疼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马虎成; 任昊桢; 汤宁; 王帅; 张玉衡; 施晓雷
    • 摘要: 目的比较机器人与传统开腹手术行肝叶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细胞癌(ICC)患者的安全性和短期疗效。方法2019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诊治的ICC患者27例,其中9例接受机器人手术,18例接受传统开腹肿瘤根治术,比较两组手术情况。结果两组均完成肿瘤根治术;机器人组和开腹组患者手术时间【(198±32)分对(215±74)分】、术中出血量【200(100,250)ml对275(200,300)ml】和术中输血次数(0次对2次)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机器人组和开腹组患者肿瘤直径【4.0(2.5,5.5)cm对6.3(3.9,6.5)cm】、R0切除率(100.0%对88.0%)和淋巴结转移率(44.4%对38.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机器人组术后卧床时间和住院日分别为2(1,2.5)d和7(4,8)d,显著短于开腹组【分别为3(1.8,3.5)d和11(8,12)d,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1.1%和27.8%,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开展机器人肿瘤根治术治疗ICC患者安全,术后恢复快。
    • 唐轶珣; 王永胜; 孔高茵; 赵媛; 魏来; 刘际童
    • 摘要: 目的:术后谵妄(postoperative delirium,POD)和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是围手术期常见的神经认知障碍,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因此寻找合适的预防药物非常关键。既往研究证实,围手术期使用右美托咪定可降低POD和早期POCD的发生率,但在肝叶切除术老年患者中的作用及其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观察术中使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老年肝叶切除术患者POD和早期POCD的预防效果及对促炎与抗炎失衡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纳入于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拟择期行肝叶切除术的患者120例,年龄60~80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II~III级。根据随机数字表将纳入的患者分为3组(n=40):对照组(C组)、右美托咪定1组(Dex1组)和右美托咪定2组(Dex2组)。Dex1组于麻醉诱导后以0.3μg/(kg·h)的速率泵注右美托咪定;Dex2组于麻醉诱导后以0.6μg/(kg·h)的速率泵注右美托咪定;C组则泵注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比较3组低血压和心动过缓的发生情况。于麻醉诱导前(T0)、术后第1天(T1)、术后第3天(T2)、术后第5天(T3)和术后第7天(T4),根据意识模糊评估表(Confusion Assessment Method,CAM)和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ini Mental Status Examination,MMSE)评估POD及POCD的发生情况;抽取静脉血,检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TNF-α、IL-1β及IL-10的水平。结果:Dex1组和Dex2组心动过缓发生率均明显高于C组(均P0.05)。C组、Dex1组和Dex2组的POD发生率分别为22.5%、5.0%和7.5%。与C组相比,Dex1组和Dex2组的POD发生率均显著降低(P0.05)。C组、Dex1组和Dex2组的POCD发生率分别为30.0%、12.5%和10.0%。与C组相比,Dex1和Dex2的POCD发生率均显著降低(P0.05)。与C组相比,在T1~T4时间点Dex1组和Dex2组TNF-α和IL-1β显著降低,IL-10水平显著升高(均P<0.05)。与Dex1组相比,Dex2组患者T2时间点IL-1β水平、T1~T3时间点IL-10水平升高(均P<0.05)。与T0相比,C组T1~T4时间点、Dex1组和Dex2组患者T1~T3时间点的NSE水平均升高(均P<0.05)。与C组相比,Dex1组和Dex2组患者的NSE水平在T1~T4时间点均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术中使用右美托咪定能降低肝叶切除术老年患者POD和POCD的发生率,其机制可能与右美托咪定下调TNF-α、IL-1β和上调IL-10水平,从而调节促炎与抗炎平衡有关。
    • 韩蔷; 冯金华; 冯缓; 许瑞华
    • 摘要: 目的:探讨基于加速康复外科(ERAS)的围术期禁食管理对腹腔镜肝叶切除病人舒适度及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4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行腹腔镜肝叶切除的病人150例,根据围术期饮食管理方案分为试验组80例和对照组70例。其中试验组病人采用优化围术期禁食管理方案,对照组病人按照传统的禁食禁饮方案,比较两组病人舒适度及肠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前30 min内、术后0~6 h及术后7~24 h,试验组病人饥饿、口渴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ERAS理念优化围术期禁食管理方案有助于有效改善腹腔镜肝叶切除术后病人舒适度,促进肠道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张燕忠; 杨晨瑞; 武晓勇; 孙方圆
    • 摘要: 胆囊癌是胆道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约占全部胆道系统肿瘤的40%以上^([1])。由于胆囊与肝脏解剖关系紧密,胆囊癌极易出现远处淋巴结转移和局部肝叶侵袭、浸润,故常需联合淋巴结清扫和肝叶切除术治疗以降低术后复发率,提高治疗效果^([2])。胆囊癌诊治指南(NCCN)已明确:T1b期胆囊癌需要行肝楔形切除+区域淋巴结清扫^([3])。但常规肝床楔形切除创伤大,术中失血多、解剖困难(如肿瘤靠近大血管或胆管),术后易于出现胆瘘、肝储备不足等并发症,使得该手术难度大、风险高。近年来,射频消融技术在肿瘤治疗方面得以广泛的应用^([4])。该技术已经作为小肝癌的常规治疗手段之一^([5])。由于其治疗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已成为目前治疗肿瘤有效方法之一^([6])。
    • 廖全辉; 沈绍信; 卢赓
    • 摘要: 目的:观察腹腔镜肝叶切除术联合胆道镜取石术治疗左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该院收治的80例左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开腹肝叶切除术联合胆道镜取石术治疗,观察组采取腹腔镜肝叶切除术联合胆道镜取石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水平、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肝叶切除术联合胆道镜取石术治疗左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可缩短手术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排便时间和住院时间,以及减少术中出血量,效果优于开腹肝叶切除术联合胆道镜探查取石术治疗。
    • 樊顺克; 王贵罗; 伊晓燕
    •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七氟醚复合丙泊酚静-吸复合麻醉用于原发性肝癌(PLC)根治术的价值。方法2019年11月~2021年11月我院诊治的110例PLC患者,均接受肝叶切除术。在麻醉时,患者被分为A组(n=54)和B组(n=56),A组以0.5肺泡最小有效浓度(MAC)七氟醚复合丙泊酚静-吸复合麻醉,B组以1.0 MAC七氟醚复合丙泊酚静-吸复合麻醉。进行Ramsay镇静、Aldrete评分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术中监测心律(HR)、平均动脉压(MAP)和血氧饱和度(SpO_(2))。结果在拔管后即刻,B组Ramsay镇静评分为(4.2±0.5)分,显著高于A组【(3.7±0.4)分,P0.05);在术后6 h、24 h和72 h时,B组MMSE评分分别为(25.7±2.8)分、(27.6±1.4)分和(28.4±1.1)分,均显著高于A组【分别为(22.2±3.6)分、(25.4±2.2)分和(27.8±1.2)分,P0.05),两组围术期MAP和SpO_(2)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2%,显著高于A组的7.4%(P<0.05)。结论七氟醚复合丙泊酚静-吸复合麻醉应用于PLC患者根治性手术具有较好的麻醉效果。相对于小剂量的七氟醚,应用大剂量的七氟醚可获得更好的术后苏醒质量,更有利于术后神志的恢复,但也会出现不良反应增多的现象。因此,在选择七氟醚药物浓度时,应当及时评估患者麻醉风险,慎重作出决定。
    • 汪晓晓; 陶海勇; 张紫薇; 康逸群; 郭建荣
    • 摘要: 目的:探讨肝叶切除术中静脉空气栓塞(VAE)的临床特征、可能发生原因和诊断.方法:报道1例VAE患者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通过术中临床表现及手术情况确诊VAE,并救治成功.结论:VAE是一种凶险并发症,临床上应警惕VAE的发生,并第一时间诊断和抢救,有条件可使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进行确诊.
    • 王培莉
    • 摘要: 目的 探讨多维危机控制护理模式应用于复杂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复杂肝内胆管结石患者89例(2018年4月至2019年10月),均行肝叶切除术,2018年4月至2019年2月43例为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模式干预,2019年3月至2019年10月46例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多维危机控制护理模式干预.比较两组术后康复情况(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干预前后Connor-Davidson弹性量表(CD-RISC)评分,干预前、干预后6个月消化病生存质量指数(GLQI)评分.结果 观察组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CD-RISC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6个月,观察组GLQ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多维危机控制护理模式应用于复杂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可促进术后康复,增强心理弹性,提高生活质量.
    • 江继端; 蒋鹏飞; 杨帆; 刘虹; 罗丽
    • 摘要: 目的研究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epidural block combined with general anesthesia,GEA)在老年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HC)患者肝叶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7月-2020年6月于四川省遂宁市中心医院住院诊治的70例老年PHC患者,均在本院行肝叶切除术治疗,70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6)和对照组(n=34)。观察组患者给予GEA,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全身麻醉。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应激反应指标[血清皮质醇(cortisol,Cor)、内皮素(endothelin,ET)]、苏醒质量、麻醉药物用量和免疫功能(T淋巴细胞水平)等的变化情况。结果与麻醉前(TO)时点比较,2组气管插管后(T2)至拔管前(T4)时点的MAP、HR均显著升高,但观察组MAP、HR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术前比较,2组术后Cor、ET水平均明显升高,但观察组上述指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自主呼吸、拔管、麻醉后恢复室(post anesthesia care unit,PACU)停留时间和麻醉药物用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与术前比较,2组术后4 h、24 h时免疫功能各项指标均明显降低,但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行肝叶切除术的老年PHC患者,GEA有助于维持手术过程中血流动力学稳定,还有利于抑制患者的应激反应,对其术后苏醒和免疫功能恢复也可能具有积极作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