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2016年北京药学年会
2016年北京药学年会

2016年北京药学年会

  • 召开年:2016
  • 召开地:北京
  • 出版时间: 2016-12-16

主办单位:北京药学会

会议文集:2016年北京药学年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目的:分析我院门诊西药房不合理处方的构成和干预情况,促进合理用药. 方法:对我院门诊西药房2013至2015年6月收集的不合理处方分类、干预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1008张不合理处方中,使用β-内酰胺类无过敏试验结果125张,占12.4%;诊断不适宜171张,占16.9%;配伍禁忌19张,占1.9%;书写或输入不规范89张,占8.8%;用法用量不适宜554张,占55.0%;重复用药11张,占1.1%;溶媒选择不适宜39张,占3.9%.其中医师修改处方624张,占61.9%;医师双签字处方236张,占23.4%;医师未修改处方148张,占14.7%; 结论:用药不合理现象依然存在,医师对处方重视程度不够,药师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及时对不合理处方进行干预和反馈,有助于避免医师用药错误,产生医保拒付问题,减少医患纠纷,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 摘要:目的:统计及分析我院上报用药错误(medication error,ME)的内容及发生原因,讨论如何减少及避免用药错误的发生. 方法:对2013年1月~2016年9月上报的848例用药错误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分析用药错误发生的原因. 结果:按ME级别统计A级占11.4%;B级占87.1%;C级占1.2%;D级占0.3%,E、F、G、H、I级均未发生.按用药错误内容统计药物品种错误占19.5%;药物用量错误占16.3%.按引发错误的因素统计知识欠缺导致的错误占25.7%;药品名称、外观、拼音等相似占14.4%.按发生错误的场所统计门诊及病房诊室占63.9%;药房占19.6%.按发生错误的人员统计医师占77.6%;药师占14.4%.按发现及上报ME人员统计药师接近100%. 结论:对于医师、护士要增强药品相关知识的学习;对于药师可以通过增加处方审核力度、优化系统设计、制定规范的培训学习、设置无惩罚呈报等措施来改进工作模式,从而减少ME的发生.
  • 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建立冻干重组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rE-4)在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的群体药代动力学模型,最终为rE-4给药后血药浓度的预测和个体化给药提供有效依据. 方法:12名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rE-4皮下注射,起始剂量为5μg/次,每日给药两次,29天时依据糖化白蛋白调整给药剂量为5μg/次或10μg/次.采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法(NONMEM)建立rE-4在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群体药代动力学模型. 结果:本研究所建立的最终模型为一级吸收、一级消除的二室模型,中央室清除率CL/F为6.67L/h,中央室表观分布容积Vc/F为19.4L,吸收速率常数Ka为1.39h-1,外周室分布容积Vp/F为22.6L,隔室间清除率Q/F为1.28L/h.CL/F、Vc/F、Ka和Q/F的个体间变异分别为64.4%、57.7%、45.5%和153.3%,比例型个体内变异为41.7%.人口学资料和肝肾功能等相关指标对rE-4的药代动力学行为无显著影响,未筛得对模型有显著影响的协变量. 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一级吸收、一级消除的二室模型能较好地描述rE-4在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人群中的药代动力学特征.
  • 摘要:目的:通过对我院中成药国家基本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为促进基本药物的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 方法:对我院2013-2015年国家基本药物的品种数、销售金额及构成比、用药频度、日均费用和科室用药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我院中成药国家基本药物的品种数相对稳定,但是销售金额及占比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3年中各类基本药物的用药金额和DDDs排序变化较小,销售金额大的品种相对固定,说明临床对常用基本药物的选择相对集中,基本药物的用药种类和用药频度连续性较好;中成药基本药物在临床各科室的用药集中度不高,且中医科中成药的用药金额比例较低. 结论:必须进一步重视和强化基本药物的合理使用,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鼓励临床积极主动地优先使用基本药物.
  • 摘要:目的:研究姜黄素磷脂复合物以水分散体、固体分散体及油制剂形式给药时对SD大鼠口服吸收生物利用度的影响.方法:SD大鼠口服给予姜黄素磷脂复合物水分散体、固体分散体和油制剂1g/kg(以姜黄素计),HPLC法测定姜黄素血药浓度,绘制药时曲线,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姜黄素磷脂复合物油制剂曲线下面积(AUC0-∞)分别为原料药、姜黄素磷脂复合物水分散体及固体分散体的7.99、1.58和1.46倍;tmax与t1/2均有所延长.结论:姜黄素磷脂复合物油制剂是提高其生物利用度简单、有效的给药形式.
  • 摘要:目的:探究白藜芦醇对P-糖蛋白(P-gp)转运和细胞色素P4503A(CYP3A)代谢沙奎那韦的影响,以及对沙奎那韦药代动力学(PK)的影响. 方法:采用大鼠小肠微粒体进行体外代谢孵育试验,检测不同浓度(1-100μM)白藜芦醇干预后体系内沙奎那韦的残余量的改变;采用过表达P-gp的MDCKII-MDR1细胞作为体外模型,检测不同浓度(1-100μM)白藜芦醇干预后细胞内沙奎那韦积聚量的改变;采用1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n=5).分别灌胃给药,对照组:30mg/kg沙奎那韦+溶剂,实验组:30mg/kg沙奎那韦+20mg/kg白藜芦醇.给药后24小时内采集系列血样.应用液质联用方法检测样品中沙奎那韦的浓度. 结果:白藜芦醇(1-100μM)能够提高沙奎那韦在微粒体孵育体系内的残余量,降低沙奎那韦在MDCKII-MDR1细胞内的积聚量,作用均呈浓度依赖性;表明白藜芦醇能够抑制CYP3A代谢,但促进P-gp外排沙奎那韦.沙奎那韦的药时曲线出现双峰现象,同服白藜芦醇导致沙奎那韦药时曲线第一峰显著上升,第二峰显著下降;沙奎那韦的Tmax显著提前(从4h提前到0.25h);沙奎那韦的AUC轻度下降,但无显著性差异,可能由个体间差异较大导致. 结论:白藜芦醇通过调节肠道CYP3A和P-gp功能,显著改变沙奎那韦的药时曲线特征,缩短达峰时间,并引起沙奎那韦生物利用度的下降趋势.临床上需要注意患者同时口服沙奎那韦与白藜芦醇可能发生的药物间相互作用.
  • 摘要:1例50岁男性,因肾移植术后服用后百令胶囊后出现牙痛和腮部肿胀,停药后症状消失,再次服用再次出现,并且有加重趋势,出现张口困难,不能进食,夜间牙痛不能入睡,根据关联性评价标准,考虑为百令胶囊的新的不良反应,停药观察后好转.
  • 摘要:目的:探讨静脉滴注莫西沙星注射液引起精神异常不良反应的特点及药学监护.方法:通过对1例老年患者使用莫西沙星致精神行为异常病例的分析,从临床药师的角度总结莫西沙星不良反应,协助医师调整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结果:静脉滴注莫西沙星可引起精神异常不良反应.结论:在临床上用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时,特别是老年患者,一定要慎重使用,密切观察患者的精神异常症状,一旦发生立即给予停药等处理.
  • 摘要:目的:采用液相色谱-质谱串联技术(HPLC-MS/MS),建立测定小鼠肺内美罗培南含量的方法,为研究美罗培南在肺内分布的药动学奠定理论基础. 方法:采用Diamonsil C18(150mm×4.6mm,5μm)色谱柱进行分离,流动相为乙腈-0.1%甲酸水,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1,内标选择厄他培南.电喷雾离子化源(ESI),正负离子切换,美罗培南为正离子检测模式,内标厄他培南为负离子检测模式.多反应监测(MRM)方式进行定量分析,用于定量分析的离子对分别为m/z384.1→141.2(美罗培南),474.4→265.2(内标厄他培南). 结果:小鼠肺组织匀浆中美罗培南浓度在15.625~2000n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69),平均提取回收率为98%~103%,日内、日间精密度均小于15%. 结论:采用本法测定小鼠肺组织中美罗培南的浓度,灵敏度高,专属性强,可用于肺组织样品中美罗培南快速有效的分析以及美罗培南在肺组织分布的药动学研究.
  • 摘要:本文就影响中成药疗效的各项因素进行了列举和分析.中成药具有疗效确切、服用方便、不良反应少的特点,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疗效受到了原料、生产过程、临床使用等多方面的影响.
  • 摘要:目的:简述雷地帕韦(Ledipasvir,LDV)联合索非布韦(Sofosbuvir,SOF)组成的一种新型直接抗病毒复方制剂Harvoni的作用机制、临床评价、不良反应、药动学、非临床毒理学以及特殊人群或特殊疾病的用量等. 方法:通过查阅国内外关于新药索非布韦与雷地帕韦的临床试验研究以及动物实验研究等,综合评价新药——Harvoni的临床应用价值. 结果:索非布韦+雷地帕韦组成的复方制剂Harvoni用于丙型肝炎1型患者的治疗,具有较大的临床优势.对于初治并且不伴有肝硬化的患者,建议疗程为8周或者12周,可以不联合应用利巴韦林或聚乙二醇干扰素;对于伴有肝硬化的患者,建议疗程为12周,联合应用利巴韦林;对于既往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及利巴韦林或是HCV RNA蛋白酶抑制剂治疗无效的患者,建议疗程为12周或24周,联合应用利巴韦林. 结论:本文通过简述1型丙型肝炎病毒治疗新药——Harvoni的临床评价、安全性评价以及非临床毒理学研究,为丙型肝炎的新药治疗提供科学的参考意见和建议.
  • 摘要:病历摘要:樊xx,男性,57岁,68kg。主诉"发热4月余,头痛、头晕1月余"。4月前考虑SLE脑病,给予甲强龙60mg,qd治疗。1月半前考虑颅内感染,先后给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莫西沙星、美罗培南、利奈唑胺、伏立康唑治疗。半月前考虑结核脑膜炎INH0.3g/d+RFP0.45g/d+EMB0,75g/d+PZA0.25g tid。入院检查:头颅MRI-脑实质内多发斑点状异常信号。
  • 摘要:病例简介:60/M,体重60kg。因"双下肢间歌性跛行8年,右下肢静息痛10天"入院。跛行距离从1000米逐渐进展至50米左右,夜间痛醒。双下肢CTA示:双测骼动脉闭塞。PMH:既往有"高血压病,脑梗死"病史,服用卡托普利25mg qd控制良好入院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双侧骼动脉闭塞高血压病陈旧性脑梗死。
  • 摘要:案例概述基本情况患儿:尹XX性别:男民族:汉胎龄:35+4周年龄:生后41分钟入院身长:44cm入院体重:2.46kg.入院时间:2016-03-09案例概述现病史第1胎第1产,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后,其母"频繁抽搐发作"于2016-03-09全麻下行剖宫产娩出.生后哭声弱、反应低、四肢松软,肤色紫绀,心率110次/分.予彻底清理气道,球囊面罩正压通气,肤色、肌张力均改善.Apgar评分1分钟7分(肤色、反应、肌张力各减1分),5分钟9分(肌张力-1分).10分钟9分(肌张力-1分).
  • 摘要:病例介绍:男72岁,反复胸痛1年余,再发伴加重1周。2013年3月25日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胸痛,位于胸骨中段,范围呈一个手掌大小,呈压榨性疼痛,每次持续约15min后自行缓解,无气促、出汗、反酸、呕吐、发热等不适,诊断为"不稳定型心绞痛",后至我院行冠脉造影术,右冠和前降支分别植入药物支架2枚和1枚术后予以冠心病的二级预防,患者服药规律,病情稳定.2013年8月4日14:30患者无明显诱因再次出现胸前区疼痛,约持续30min,伴腹痛、反酸、气促、出汗,心梗三项阳性,考虑为"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予以药物治疗后症状未见缓解.
  • 摘要:2016年1月,北京市医管局组织专家对管辖的22家医院2015年下半年门急诊处方点评.现将中成药处方点评结果介绍如下:点评依据:1.《处方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53号)及其附件1:处方标准)2.《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卫医政发[2011] 11号)3.《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卫医管发[2010]28号).
  • 摘要:中药信息化的推动是发展中药的必经之路,我院在中药信息化建设发面也已经全面展开.为了更好的为患者提供中药服务,提高患者的用药安全,减少患者的等候时间.我院分别开发了窗口的处方审核系统,处方分发系统及用药交代系统.通过三个程序的整合,在使药师的工作更加合理、便捷的同时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参与晚期癌痛患者镇痛治疗的作用和价值.方法:结合1例晚期食管癌患者镇痛治疗的具体病例,全面评估患者的疼痛部位、性质及强度,按照三阶梯止痛原则,协助医师调整用药方案,监护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及提供用药教育.结果:通过临床药师的药学监护,晚期食管癌重度疼痛患者的疼痛得到有效控制,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临床药师参与癌痛治疗方案优化,从药学角度提出专业建议,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保证镇痛治疗的安全有效.
  • 摘要:目的:改进硫乳膏处方,提高制剂质量控制的准确性并对稳定性进行初步考察.方法:采用化学反应法鉴别,滴定法测定硫的含量.采用乳化法制作硫乳膏并考察其稳定性.结果:增加修订硫的鉴别方法,含量测定时增加硫取样量由30mg增至50mg,调整碘滴定液浓度为0.05mol·L-1,减少误差.改进后的硫乳膏均匀细腻且稳定,常温贮存12个月和加速6个月硫的含量基本不变,为标示量的91%-101%.结论:该制剂制备方法简便,含量测定方法准确,鉴别现象明显,质量稳定可控.
  • 摘要:目的:了解我院中药饮片用药错误(ME)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自临床安全用药监测网收集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2014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上报的ME报告,从中筛选出中药饮片ME报告,主要就错误的分级、内容、引发人员、引发因素、发现人员等进行分析. 结果:共收集到ME报告1286份,其中中药饮片ME报告573份,占44.56%.573份ME报告中,所涉及的477例患者中,男性268例(46.77%),女性267例(46.59%),性别不详者38例(6.63%);年龄4~9岁,≥66岁老年患者163例(28.45%).573例ME中A级错误238例(41.53%),B级328例(57.24%),C级7例(1.21%),均未导致患者伤害.引发错误人员中医师占52.01%(298/573),药师占35.43%(203/573).其中以疲劳居用药错误原因的首位,占占11.43%(65/573);中医药专业知识不足居其次,9.25%(53/573).发现错误人员均是中级药师. 结论:中草药用药错误(ME)约占医院所有用药错误(ME)近半数.引发中草药ME的主要人员为医师和药师,主要引发因素为中医药专业知识不足和工作强度大所导致的疲劳.药师及时发现和纠正中药ME对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起到重要作用.
  • 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我院近两年雌激素、孕激素及雌激素调节剂导致血栓形成的病例特点,警醒社会公众妇女减少此类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上报药品不良反应系统中雌、孕激素及雌激素调节剂导致血栓的不良反应报告,分析与患者危险因素、雌激素用量及品种的关联性.结果:共收集到7例雌、孕激素及雌激素调节剂导致血栓的不良反应报告.结论:具有高危因素的妇女应慎用雌、孕激素及雌激素调节剂,且避免使用大剂量(>50ug)雌激素.
  • 摘要:目的:了解糖尿病肾病发病原因,为此病更好的药物治疗及药学监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分析本院收治1例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经过入院积极控制血糖、血压、肾脏保护等综合治疗,恢复良好,病情平稳出院.结论:依据糖尿病肾病规范化治疗指南,治疗过程明确治疗目标,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案、密切监测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做好药学监护,可有效的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
  • 摘要:目的:1例54岁女性患者,因左肺腺癌7月余入院,入院后完善相关检验、检查,病情评价为PD,给多西他赛+卡铂+贝伐单抗化疗,并给予唑来膦酸、盐酸托烷司琼、还原性谷胱甘肽等抑制骨转移、止吐、保肝对症治疗.入院后查下肢血管超声提示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给予达肝素钠及华法林抗凝治疗.化疗第二天,患者出现明显头晕.药师给予患者全程药学监护,对治疗方案进行分析并进行详细药学问诊,考虑头晕及血栓栓塞与贝伐珠单抗有关.进一步建议行动态血压监测,持续跟进降压药物治疗、抗凝治疗,就华法林进行详细用药教育.患者血压平稳,共住院15天出院.
  • 摘要:目的:合欢皮为豆科合欢属植物合欢Albizzia julibrissin Durazz.的树皮,合欢皮的95%乙醇提取物在体外对多个肿瘤细胞系均显示良好的细胞毒活性,通过大孔吸附树脂、硅胶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色谱分离方法对该部位进行导向性分离,共分离得到8个齐墩果烷型三萜皂苷,包括4个新三萜皂苷和4个已知皂苷.通过核磁共振氢谱碳谱以及二维核磁共振谱、质谱、化学反应沟通等分析方法,鉴定了化学结构.该8个化合物对5种肿瘤细胞系均显示良好的细胞毒活性.
  • 摘要:目的:分析影响医师开具不合理抗菌药物处方的因素,提高处方合理率,降低患者用药风险,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方法:通过2015年7月—11月门诊抗菌药物处方,对医生相关因素、患者相关因素和药品相关因素对医师开具不合理抗菌药物处方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各级医师开具各类不合理抗菌药物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医师门诊量与抗菌药物处方合理性之间正相关,单位时间内处方量和单位时间内合理处方量正相关.结论:加强对低年资医师的培训,规范高年资医师的用药习惯,强制增加医师休息时间,可以提高医师处方合理抗菌药物比例.
  • 摘要:目的:1例73岁女性2型糖尿病合并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口服托拉塞米(20mg,tid),半月后空腹血糖最高达18mmol·L-1,停用托拉塞米.入院后继续服用抗心衰药、降糖药,同时加用胰岛素(地高辛、华法林、比索洛尔、磷酸西格列汀片100mg,qd、阿卡波糖片50mg,tid,睡前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8U)治疗,7d后,空腹血糖7.2~7.7mmol·L-1,餐后血糖10.3~11.3mmol·L-1,基本达标.
  • 摘要:目的:通过处方点评了解我院门、急诊处方合格率,并深入分析其成因,提高我院处方合格率.方法:每月随机抽取我院门、急诊2014-2016年上半年处方100张,共3000张进行处方点评.结果:合格处方2902张,平均合格率为96.73%;不合格处方98张,占处方总数的3.27%.不合格处方中,诊断与用药不符占27.55%,用法用量不正确与联合用药不适宜都占25.51%,遴选的药品不适宜占13.27%,重复用药占5.1%,超数量开药占3.06%.结论:通过处方点评可以了解我院临床不合理用药的原因,促进我院合理用药.
  • 摘要:1例82岁女性冠心病、高血压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20mg/qn),因咳嗽使用复方甘草片(三片,qd),后出现左下肢无力,CK值4463IU/L,停用阿托伐他汀后,下肢无力消失.患者老年女性,有体型瘦弱、慢性肾功能不全等他汀类药物引起横纹肌溶解的易患因素,近期加用阿托伐他汀、苯磺酸氨氯地平、甘草片。甘草次酸抑制CYP 3A4活性,进而阻止他汀、苯磺酸氨氯地平代谢,使其血药浓度升高。他汀类药物蓄积造成横纹肌损害,肌酸激酶升高。在患者出现肢体无力、肌酸激酶升高后临床药师建议立即停用他汀类药物,并监测患者肌酸激酶至正常范围。常见经肝脏细胞色素(CYP)P-450酶系代谢的药物相互作用已被熟知,但某些中药对(CYP)P-450酶系的影响往往被忽略。临床药师应增强警惕性,及时发现此类药物相互作用,正确处理该类不良反应。
  • 摘要:目的:研究住院患者使用吉西他滨致血液系统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通过对我院开发的“医疗机构ADE主动监测与智能评估警示系统”事件配置器的设置,筛选解放军总医院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6月30日使用吉西他滨化疗的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吉西他滨致血液系统ADR发生率,并对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系统共纳入620例病人,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及贫血的阳性报警率分别为92.11%、98.73%、95.08%和85.00%.吉西他滨致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及贫血的发生率分别为33.18%、18.48%、10.49%和18.48%,其中严重ADR发生率分别为4.27%、4.50%、3.44%和0%.通过对三个模块作为整体研究分析表明,吉西他滨致血液系统ADR总体发生率为45.29%,且多发生在45至75岁之间.本研究未发现吉西他滨致血液系统ADR的发生在性别、年龄、BMI及住院次数上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利用专项研发的自动监测系统能够高效、准确的对抗肿瘤药致血液系统ADR进行筛查,提供临床合理用药参考,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吉西他滨致血液系统ADR发生率高,在临床用药过程中要密切监测,做好预防.
  • 摘要:目的:通过对我院门急诊患者醒脑静注射液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促进门急诊醒脑静注射液的合理用药.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门急诊醒脑静注射液的使用情况,对患者的基本情况、科室分布、适应症、用法用量、配伍及合并用药等方面进行合理性评价. 结果:门急诊664例使用醒脑静注射液的数据分析结果显示急诊内科使用量最大,占总使用量的87.34%,83.58%的单次给药剂量超过说明书常规剂量,部分药物配置浓度远超说明书常规浓度.适应症方面,90%以上符合说明书适应症或有循证医学证据支持. 结论:我院门急诊醒脑静注射液的使用适应症基本合理,但超常规剂量居多,用药浓度偏大.临床静脉给药时,应特别注意控制低速,防范不良反应的发生.
  • 摘要:目的:分析我院2013-2015年我院质子泵抑制剂(PPIs)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和有效的管理提供参考. 方法:采用限定日剂量(DDD)法对PPIs的种类、用量、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C)和序号比值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2013-2015年我院PPIs销量呈增长趋势,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片的销售金额与DDDs一直排名较前,多次居于首位.大多数的序号比值基金1.00,但是也有比值比较低的,比如注射用泮托拉唑钠(进口). 结论:我院PPIs销售金额与DDDs同步性良好,但是仍然具有改进提高的地方,临床药师在协助医生制定个体化给药的过程中应该发挥自己的作用,使患者用药更加安全、有效、经济.
  • 摘要:通过对雷公藤多苷引起肝毒性入血成分的分析研究,探讨雷公藤潜在的肝毒性物质基础.观察雷公藤多苷临床20倍等效剂量给药大鼠的肝组织病理形态学、血清AST、ALT来评价雷公藤多苷造成肝损伤的客观真实性;采用血清药物化学研究方法,在MSE质谱正负模式下,建立雷公藤多苷UPLC-Q/TOF-MS指纹图谱和其大鼠血清指纹图谱,比较确定雷公藤多苷的入血原型成分.正常组与给药组大鼠肝组织病理切片指标、血清AST和ALT呈显著性差异,血清指纹图谱的研究共鉴定Othosphenic Acid、Triptotriterpenic Acid、Demethylregelin、Wilforlide、Cangoronine五个原型成分.初步确定了雷公藤多苷引起肝毒性的入血成分,为其肝毒性物质基础的阐明奠定了基础.
  • 摘要:糖尿病合并感染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首先要控制血糖,血糖控制不佳增加感染的发生率,同时感染也增加了控制血糖的难度。对于糖尿病患者临床药师要进行用药教育,合理控制血糖。合并感染时要根据病原菌和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临床药师根据药敏结果,肾功能情况和医生共同制定合理的抗菌药物方案,注意监测患者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制定处理方案。临床药师在患者的合理用药和不良反应处理中发挥专业特长,保障患者有效,安全,合理用药。
  • 摘要:药源性糖尿病是指药物在治疗非血糖相关疾病时,引起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功能异常,导致胰岛素分泌绝对/相对不足,或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引起糖、蛋白质和脂肪代谢紊乱,进而出现血糖升高、尿糖阳性,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对于药源性糖尿病应予以重视,避免发生.在应用易引发糖尿病的药物时,应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进行治疗,对于糖尿病患者或糖尿病高危患者时,应尽量选择对血糖无影响或影响较小的药物。避免同时使用能引起高血糖的药物。在应用易引发糖尿病的药物时要密切监测血糖,发现异常及时予以纠正,可以停用该药物,及时治疗,避免药源性糖尿病的发生。
  • 摘要:目的:探究肠道菌群变化对替格瑞洛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的影响. 方法:45只大鼠随机分为益生菌组、抗生素组和对照组,每组15只,分别灌胃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和蒸馏水,连续7天.第8天给予替格瑞洛,并于给药前和给药后5、15、30min、1、1.5、2、3、4、6、8、12、24h眼内眦取血,LC-MS/MS法测定血药浓度.使用DAS2.1.1软件拟合药动学参数,SPSS21.0软件对药动学参数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益生菌组、抗生素组和对照组替格瑞洛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如下:AUC0-t分别为(6336.24±1840.46)、(4444.05±1033.43)和(4469.32±928.47)μg·h·L-1;AUC0-∞分别为(6841.98±1975.95)、(4656.66±1083.78)和(4736.47±897.42);Cmax分别为(858.65±275.98)、(648.81±215.59)和(617.49±168.95)ng·mL-1;t1/2分别为(6.40±2.18)、(5.25±1.39)和(5.68±2.08)h;Tmax分别为(0.88±0.23)、(0.90±0.21)和(1.30±0.59)h;CLz分别为(2.82±0.72)、(4.07±0.99)和(3.95±0.91)L·(h·kg)-1;Vz分别为(26.07±12.00)、(31.45±14.65)和(32.95±14.17)L·kg-1.益生菌组与对照组相比AUC0-t、AUC0-∞、Cmax、Tmax和CL有统计学差异(P<0.05);抗生素组与对照组相比药动学参数均没有统计学差异. 结论:肠道益生菌增加会使替格瑞洛的Cmax增加,AUC0-t和AUC0-∞增大,CL下降.
  • 摘要:二肽激肽酶-Ⅳ(DPP-4)抑制剂是一类基于肠促胰素的新型口服降糖药物,我国已有5种DPP-4抑制剂被批准上市.目前,DPP-4抑制剂被国内外糖尿病治疗指南广泛推荐.由于老年人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患病人群,这类人群使用DDP-4抑制剂的安全性尤为重要.本文进行了文献检索及分析,旨在探索老年人使用DPP-4抑制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提供参考.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阿格列汀在降低HbA1c方面与格列吡嗪有相同疗效。对于HbA1c基线水平在8.0%以下的患者,阿格列汀在无低血糖或体重增加的基础上更易达到HbA1c≤7%。使用阿格列汀时低血糖反应的发生率低,而且尚有降低体重的作用。通过上述对于5种DPP-4抑制剂的临床研究可以看出,它们既可单药治疗,也适用于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DDP-4抑制剂能够有效降低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HbA1c水平,且低血糖反应发生的风险低。它们都能够在不增加体重、不发生低血糖反应的情况下,将HbA1c有效降至7.0%以下。与磺脲类相比,它们均能够减低体重,且低血糖反应发生的风险很低,因此非常适合依靠饮食和运动血糖控制仍不佳的老年患者使用。也有研究显示,与其他口服降糖方案相比,此类药物的总体医疗花费较低[7]。DDP-4抑制剂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能够较好地改善患者用药依从性,所以这类药品适合老年人使用。
  • 摘要:目的:探讨我院临床药师开展工作的方法.方法:总结并评价我院开展临床药学工作的内容与成效.结果与结论:通过开展临床药学工作,能有效地指导与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 摘要:目的:了解本院医师对粒细胞缺乏的认知和应对现状.方法:检索本院近年收集到的粒细胞缺乏不良反应报告记录,回顾每一病例治疗过程,分析干预的合理性及潜在风险.结果:医患对药源性粒细胞缺乏不良反应的认识普遍不足,临床重视程度不够、干预不足,同时患者亦缺乏相关辨识及应对常识.结论:药师应积极参与药物治疗全程,主动提供药品不良反应、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等专业信息及患者合理用药教育,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 摘要:盐酸西那卡塞片,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使用。2004年最早在美国上市,海外商品名:Sensipar(R)用于以下5个国家: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和南非.Mimpara(R)用于50个欧洲、亚洲和非洲等国家(意大利同时还用Parareg(R)).Regpara(R)用于以下5个国家和3个地区.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和中国澳门.2009年起在中国开始临床开发,2014年披CFDA批准.2015年2月在中国上市.
  • 摘要:Master in Health Economics and Pharmacoeconomics. PompeuFabra University. May 201 1.Master in Design and Statistics in Health Sciences. AutonomaBarcelona University. May 2009.Clinical Pharmacy Specialist. Bellvitge University Hospital. July2004.Pharmacist. Barcelona University. June 1995. Alonso JE, D Berlana et al, Clinical, ergonomic, and economicoutcomes with multichamber bags compared with (hospital) pharmacycompounded bags and multibottle systems: a systematic literaturereview. JPEN 2016; Jun 28. David Berlana et al. Impact of parenteral nutritionstandardization on costs and quality in adult patients. Nutr Hosp 2014;30(2):3518. David Berlana et al. Cost analysis of adult parenteral nutritionsystems: threecompartment bag versus customized. Nutr Hosp 2013;28(6): 15216. JM. Llop, E Leiva, J Mateude Antonio, D Berlana, et al. Studyof hyperglycemia in non criticallyill patients receiving parenteralnutrition; incidence and risk factors. Nutr Hosp 2012; 27(5): 15216. D Berlana, et a. Inhaled colistin, trobamycin and both in noncystic fibrosis adult patients with Pseudomonas aeruginosa bronchialcolonization. A cohorts study. Pharmacotherap 2011 Feb;31(2):14657. D Berlana, et al. Changes in biochemical, hematological andimmunological profiles after lowdose intravenous administrationin patients with hypogammaglobulinemia. Transfus Clin Biol. 2005Dec;12(6):43340. Fort E, Mercadal G, Berlana D, et al. Diabetes mellitusassociated with tacrolimus in renal transplant. European JournalHospital Pharmacy Science. 2005; 11 (3): 74 7. D Berlana, et al. Use of colistin in the treatment of multipledrugresistant gramnegative infections. Am J Health Syst Pharm.2005; 62: 3947. Llop Talaveron JM, Berlana Martin D, et al. Standard parenteralnutrition preparations in complex clinical situations. Nutr Hosp 2004;29(4): 22935.
  • 摘要:小干扰RNA(siRNA)作为RNA干扰(RNAi)的重要效应分子,可高效特异性沉默靶基因,在癌症治疗和药物研发等领域发展迅速[1,2].溶酶体作为细胞正常生理活动的关键细胞器,具有较低pH,同时富含水解酶[3].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溶酶体在siRNA递送中的利弊作用都是客观存在的.弊:对摄取入胞的siRNA具有极强的降解作用,使siRNA的基因沉默效应大打折扣;利:溶酶体中“恶劣”环境可以降解载体材料,促进siRNA的释放。因此,合理地规避(弊)或利用(利)溶酶体的特殊条件对于siRNA发挥良好基因沉默效应至关重要。规避溶酶体的阴性作用(弊)的常规手段是促进溶酶体逃逸,如质子海绵效应等[4],但总归是治标不治本。载体的入胞途径主要有三种:网格蛋白介导内吞、小窝蛋白介导内吞和巨胞饮。网格蛋白介导的内吞后期会经过溶酶体的降解,而小窝蛋白介导和巨胞饮途径可以避免或者减少载体进入溶酶体[5]。因此,改变载体的入胞途径进而避免或减少载体进入溶酶体是规避溶酶体的阴性作用更好的选择。基于前期课题组开发的双子型阳离子材料CLD用于siRNA递送的结果,使用两种制备方法(AT和MT)、两种siRNA(3’,3”-双肽缀siRNA(pp-siRNA)和天然siRNA)构建了四种不同组装结构的纳米粒(如图1所示)。实验结果表明,具有多层结构的MT-pp-siRNA/CLD纳米粒主要通过小窝蛋白介导和巨胞饮途径进入细胞,且基本不和溶酶体发生共定位,减少了溶酶体对siRNA的破坏作用,在抗人黑色素瘤(A375细胞)的实验中发挥了更好的基因沉默效应。溶酶体的阳性作用(利)被用于解散载体,促进药物释放。磷酸钙作为一种生物安全性和相容性良好的材料被广泛用于基因药物的递送中[6]。磷酸钙纳米粒具有良好的pH响应性特点,在胞内非溶酶体pH(~6.5)下可稳定存在,而在溶酶体pH(4~5)可崩解释放出大量的磷酸根和钙离子,利用急剧上升的渗透压冲破溶酶体膜将药物释放至胞质。基于此,我们采用物理混合方法制备了透明质酸修饰的载siRNA核壳型磷酸钙球形纳米粒,优选的CaP-AHA10/siRNA纳米粒通过透明质酸和CD44受体结合的方式有效递送siRNA进入A549细胞(主要是网格蛋白介导的内吞),在溶酶体的低pH和透明质酸酶作用下响应释放siRNA至胞质,显著下调了EGFR蛋白的表达,抑制了人非小细胞型肺癌的增殖,如图2所示。
  • 摘要:随着医学药学的发展,医院药学的工作模式逐渐转变.二、三级医院随着国家政策的出台大力发展药学服务事业,而基层医院并未随之发展.根据分析,基层医院同样需要发展临床药学事业,需求临床药师提供相应的药学服务,改变传统基层医院药学工作模式.探讨临床药师在基层医院中的作用,来真正体现药学服务的价值.
  •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我国6城市84家医院2010~2014年保肝药用药情况分析的现状,作出客观评估.方法:对参与《医院处方分析》课题组研究的我国6城市84家医院保肝药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并计算DDDs、DDDc、和B/A值、销售金额增长率等,分析临床应用情况.结果:各地保肝药使用均呈现逐年递增趋势,抗炎保肝药占比最高,各地排名前五品种占比达60%以上.各地区DDDc排名靠前品种基本相似,且都为常用品种.结论:各地保肝药使用具体用药结构差异极大,但用量整体以较高幅度增长,合理使用保肝药应得到更多的重视.
  • 摘要:目的:对我院口服中成药服药时间进行调查分析,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方法:收集我院口服中成药说明书350份,对说明书中服药时间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注明有服药时间的药品有45份(如饭前服、饭后服等),而这其中仅有5份注明有确切的服药时间(如饭后30分钟服用等),大部分的口服中成药其说明书中未对服药时间进行注明.结论:口服中成药的说明书应注意对服用时间进行注明;同时药师要注意归纳、总结,按照药品的成分、功能主治等对用药时间进行分析,从而指导患者合理用药.
  • 摘要:目的:改善聚合物微球性质;方法:以分散聚合法合成的4.2μm单分散聚苯乙烯微球为种球,直接将种球用单体苯乙烯,交联剂二乙烯基苯以及致孔剂甲苯的乳液进行溶胀聚合,得到粒径在10μm以上大粒径单分散多孔共聚微球.并且采用光学显微镜,库尔特粒度分析仪、环境扫描电镜(SEM)、比表面积孔径分布测定仪(BET)等分析手段对共聚微球的溶胀动力学和孔结构进行表征,结果:优化出的制备条件是:以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为溶胀剂,用超声乳化的方式制备乳液,单位质量种球所用的溶胀剂用量为1ml,在30℃下溶胀10h即可完成溶胀,得到粒径分布良好的活化微球.结论:交联剂用量是影响共聚微球溶胀性的关键因素.
  • 摘要:RNAi干扰因其降解特定序列mRNA的基因沉默特性而被广泛应用在药物研究中.通过对siRNA碱基、糖环、磷酸骨架以及末端进行化学修饰可以提高siRNA的酶稳定性、靶向性以及细胞摄取能力等.另外,应用光活性基团修饰可以对RNAi发生的时间以及空间进行调控,从而实现对基因表达的时空调控.自从2005以来,研究者们对将光活性基团应用到siRNA上并实现对基因表达的光调控进行了各种尝试,但是并未实现理想的调控效果,直到2011年,Friedman在siRNA四个末端同时进行光敏基团(DMNPE)和环十二烷基修饰,实现了对绿色荧光蛋白在时间、空间、以及程度上的光调控.基于siRNA反义链5'末端磷酸化对于siRNA与Ago蛋白结合识别的重要性,将其作为修饰位点,合成了单个维生素E或者单个胆固醇修饰的光敏siRNA.在后续的基因表达生物评价中,单个维生素E修饰的光敏siRNA实现了对萤火虫荧光素酶基因高达18倍的光调控效果.这是到目前为止,对基因表达光控效果最好的一种修饰策略.对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同样实现了良好的时空调控,说明该修饰策略对基因表达的光调控具有普适性.胞内分布实验以及细胞摄取机制研究揭示该修饰策略发挥作用的机制可能是维生素E修饰的siRNA通过受体介导的机制被细胞摄取后,与胞内蛋白结合抑制了RISC复合物的形成,而光照后释放出活性siRNA后,沉默活性恢复.反义链5'末端单个胆固醇修饰的光敏siRNA同样实现了对萤火虫荧光素酶和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表达良好的时空调控效果,验证了该修饰策略的通用性.
  • 摘要:目的:系统评价卡泊芬净预防和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CBM)、万方、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建库以来至2016年6月的卡泊芬净预防和治疗血液病患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相关随机对照试验,采取Rew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共纳入相关随机对照试验研究10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卡泊芬净预防和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有效率与两性霉素B(OR=0.94,P=0.78)、伊曲康唑(OR=1.11,P=0.78)、伏立康唑(OR=0.67,P=0.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有6项研究表明卡泊芬净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两性霉素B要低(P<0.00001),有2项研究表明卡泊芬净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伊曲康唑要低(P=0.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有1项研究表明卡泊芬净与伏立康唑相比,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67,P=0.36). 结论:卡泊芬净在预防和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过程中虽然疗效未见明显优势,但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药物,表现出安全低毒的特点,临床上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 摘要:介绍了作用于细胞膜的抗真菌药作用机理,真菌的细胞膜不同于哺乳动物和细菌,其细胞膜中只有麦角醇而没有胆固醇,因此远藤教授提出了真菌中有抑制胆固醇合成的物质.所以研发了他汀类的药物.
  • 摘要:中药临床药师人才队伍建设是国家相关政策的要求。2011年《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第二条,本规定所称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是指医疗机构以病人为中心,以临床药学为基础,对临床用药全过程进行有效地组织实施与管理,促进临床科学、合理用药。
  • 摘要:目的:为临床药师参与腺垂体功能减退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及药学监护提供参考.方法:临床药师通过参与腺垂体功能减退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治疗过程,探讨了糖皮质激素替代治疗的选择,建议医师选择合适的糖皮质激素,并根据患者的用药特点和并发疾病,提供个体化的药学监护.结果:临床药师利用药学专业知识,避免了药物对实验诊断的影响,并协助临床医师为患者制定了个体化的用药方案.结论:临床药师参与药物治疗方案的制定,并提供个体化的药学监护,提高了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 摘要:利用基因检测、血药浓度监测等结果,优化药物治疗方案,实现患者的个体化用药,提高有效性、安全性和经济性,减少不良反应,达到合理用药的目的;收集患者的数据,建立大数据,构建精准药学平台,制定门诊和随访的流程及操作规范,保障精准药学服务的质量;发挥药师的知识和技能,树立药师服务新形象,提升服务水平,提高患者满意度,展示我院以精准药学为基础的精准医学的发展动力和能力,扩大我院的影响力和名度;依托精准药学门诊的数据和案例,申报科研项目和奖项。
  • 摘要:本文的内容包括降脂治疗案例,抗血小扳治疗案例,精准用药门诊等内容。降脂治疗案例分享:血脂管理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地位,他汀获益,同时兼顾安全性降脂方案调整。
  • 摘要: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将"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与"推进教育现代化"独立成篇,并从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等方面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
  • 摘要: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对益母草的研究不仅仅局限于妇科疾病方面,发现益母草有很广泛的药用价值和发展前景.本文对益母草的药理作用,毒副作用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为益母草的进一步开发提供参考.
  • 摘要:目的:基于系统鉴定法完成新疆和田市售维药材赤芍的精准鉴别,以解决维药材赤芍药材来源不清、质量参差不齐的难题. 方法:应用系统鉴定法,即综合性状、显微鉴别(横切面、粉末)和DNA条形码分析等方法,结合植物分类学分析,配合GenBank数据库、NCBI的blast功能和ContigExpress、DNAMAN、Editseq、MeGA5等软件的使用,对维药材赤芍的性状、显微及ITS序列特征进行分析. 结果:通过系统鉴定法有效鉴别出维吾尔族常用药克孜力乔古鲁克的药材来源为块根芍药Paeonia anomala L.var.intermedia C.A.Mey. 结论:系统鉴定法能够完成维药材赤芍的精准鉴别,为其普及和应用奠定了基础,对原药材块根芍药P.anomala var.intermedia的深入研究与资源开发具有重要意义,配合植物分类学分析,为解决维药材同名异物、同物异名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 摘要:目的:对何首乌临床安全性研究文献进行分析,并结合我院何首乌的使用情况,探讨何首乌肝损害的特征及用药注意事项. 方法:检索国内公开发表的何首乌肝损伤病例报道,分别对文献中的患者性别年龄、过敏史、用药剂量、毒性或不良反应的潜伏期及临床表现和处理结果等数据进行计量分析;从我院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中提取何首乌用药数据,并进行统计和用药分析. 结果:国内21家医院报到了150例何首乌致肝损害病例.何首乌肝损害患者年龄涉及各个年龄段,何首乌饮片及其各种制剂均有引起肝损害的风险,肝损害有继发性,较多肝损害的原因是患者自行用药和剂量过大引起,临床以消化道症状和黄疸为多见,多数患者在停药后经对症治疗肝功异常得到恢复;我院何首乌用量较大,制首乌和生首乌年消耗量分别是123.97kg和13.39kg,用药频次分别是962和106人次,何首乌处方数占总处方数的2%,均为复方使用,未出现何首乌致肝损害的病例. 结论:何首乌肝损害客观存在,临床辩证用药是保证何首乌安全的前提,临床用药时需要密切观察肝功能,有何首乌肝损害史患者禁用何首乌,个体差异、何首乌药材真伪及优劣、剂量、病史、食物禁忌等均有可能引起何首乌致肝损害.
  • 摘要:目的:通过对利用快速卫生经济技术评估的工具对达托霉素霉素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进行有效性、安全性、经济性评估,为医院药物遴选提供参考. 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等英文数据库和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万方等中文数据库.2名评价者独立通过数据提取表的方法提取数据结果.根据纳入研究的类型,采用描述性分析对研究结论进行分类汇总. 结果:共纳入3篇文献,1项为系统评价,2项为药物经济学研究.达托霉素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显示与对照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经济学研究显示成本效果优于对照组. 结论:通过对达托霉素的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评估发现,快速卫生经济技术评估工具可作为一种简洁、快捷、易行的方法,为医院的药物遴选提供参考.
  • 摘要:目的:为顺利开展临床药师工作,了解心血管内科抗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药物使用情况,促进合理用药.方法:1)对我院心血管系统药物品种进行总结;2)对2016.08-2016.09入住我院心内科一病房的患者疾病诊断、用药品种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心内科用药情况基本合理.结论:临床药师可以从抗凝治疗及患者用药教育着手开展工作.
  • 摘要:目的:通过对于一例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脑炎患者的回顾性分析,了解该病的临床表现,以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中日友好医院的一例李斯特菌脑炎患者的治疗,根据其临床资料以及相关文献总结LM脑炎的治疗特点.结果:患者发病时高热,最高38.6℃,血培养李斯特菌;脑脊液糖4.9↑mmol/L,蛋白定量1.05↑g/L.出现神经系统异常症状;无脑膜刺激征,头颅核磁提示异常信号,有感染病灶,经治疗后好转,病灶缩小.结论:免疫低下的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容易感染李斯特菌,对于李斯特菌脑炎的治疗需要关注头颅感染灶的进展情况,应予足疗程足剂量抗菌药物治疗以免反复.
  • 摘要:目的:研究自动化调剂效率的影响因素.方法:用灰色关联法对快速发药中断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智能机械手自动发药机中存储的异形包装药品是影响自动化药房运作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结论:药品生产企业及自动化调剂设备生产企业均应充分考虑药品外包装与设备之间的互容性,才能促进自动化药房的发展.
  • 摘要:目的:系统地评价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对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有效性. 方法:检索截止2016年3月Cochrane Library、EMBASE,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关于GLP-1RA对于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随机对照试验,对于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及筛选,采用Rev Man5.2软件对数据进行合并分析. 结果:共纳入4项随机对照试验,共计14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GLP-1RA与对照组相比可以明显改善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肝酶ALT[MD:-8.36,95%CI(-13.41-3.31),P=0.001],糖代谢指标HbA1c[MD:-0.43%,95%CI(-0.73-0.31),p=0.005]、FBG[MD:-0.71%,95%CI(-1.39-0.03),p=0.04],BMI[MD:-1.38%,95%CI(-2.18-0.58),p=0.0008],脂代谢指标TG[MD:-0.49%,95%CI(-0.820.16),p=0.004]. 结论:GLP-1RA可以明显改善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代谢指标,鉴于纳入文献的数量和质量,尚需大型的RCT进一步验证.
  • 摘要:目的:过敏性疾病发病比例日益升高,又因为儿童的生理特点特殊,导致儿童呼吸道问题比较多,并且严重.我国的调查显示,与2000年相比,近10年我国儿童哮喘累计患病率增加52.8%、现患率增加50.6%.除了日常生活护理,对于患病儿童进行药物治疗是必须且基本的方法.于2014年8月开始接触哮喘患儿的用药教育,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发现根据药物说明书指导儿童使用特殊装置是远远不够的.根据患儿年龄段和理解能力的不同,我院约5岁以下需要使用气雾剂+储雾罐治疗,5-6岁以上使用干粉吸入剂治疗。我院粉吸入剂的药物有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布地奈德粉吸入剂和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使用干粉吸入剂时,三种药物只是装药这项步骤有差别,其他步骤完全一样。是先将外盖打开,再装药、吸药、憋气,漱口后将外盖盖好。本文把工作中自己总结的如何更好指导儿童使用装置的详细步骤和常见问题一一说明。
  • 摘要:目的:评价双倍负荷量氯吡格雷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患者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检索CNKI、VIP、CBM、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2000.1-2016.7),收集双倍负荷剂量氯吡格雷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筛选符合纳入标准临床研究,应用Juni评分法进行评价,运用RevMan5.2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Meta分析. 结果:根据标准筛选出11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300mg常规负荷剂量相比,600mg双倍负荷剂量降低患者支架再血栓事件的发生[OR=0.17,95%CI=(0.10,0.30),(P<0.05)];降低再发心肌梗死事件发生[(OR=0.14,95%CI=0.06,0.32,(P<0.05)];降低再发心绞痛事件发生[(OR=0.31,95%CI=0.17,0.55,(P<0.05)];降低再次入院事件发生[(OR=0.23,95%CI=0.13,0.39,(P<0.05)];减少死亡发生[(OR=0.40,95%CI=0.17,0.89,(P=0.04)].而且,高负荷剂量组不增加患者出血事件风险[OR=1.21,95%CI=(0.78,1.89),(P=0.39)]. 结论:与300m g常规负荷剂量氯吡格雷相比,ACS患者应用600mg双倍氯吡格雷负荷剂量支架再发血栓及心肌梗死事件减少,再次入院事件减少,死亡时间减少,出血事件风险无显著性差异.
  • 摘要:目的:通过三种丙肝抗病毒药物及联合应用的疗效对比,对临床用药方案提出建议.方法:从丙型肝炎的流行特征及流行趋势入手,结合丙型肝炎的治疗目标,着重介绍了三种丙型肝炎常用治疗药物的疗效特点、联合用药方案及预期效果.结果:丙型肝炎患者在进行抗病毒治疗时及治疗后一段时间内均应持续监测病毒含量以期达到SVR,合理应用抗丙肝病毒药物可以实现这一预期目标.结论:本文列举的常用抗丙肝病毒药物联合治疗方案对临床用药有一定指导意义.
  • 摘要:目的:通过5例急性出血性肠炎的病例报告,认识喹诺酮类药物罕见的不良反应.方法:通过医院不良反应报告系统收集不良反应病例以及通过文献检索收集类似不良反应病例.结果:口服和静脉注射喹诺酮类药物引起的出血性肠炎可以为速发或迟发,肠镜下都表现为点状出血、水肿和糜烂.结论:喹诺酮类药物与青霉素类药物相同,也能导致急性出血性结肠炎.
  • 摘要:目的:评估DAG181PA在健康志愿者中的安全性、耐受性及药代动力学特性. 方法:本研究分为3部分:单剂量递增24例接受试验药物,8例接受安慰剂,给药前后收集血样、尿样和粪1样;连续给药剂量递增18例接受试验药物,6例接受安慰剂;食物影响试验中在不同的试验周期空腹或进食高脂餐后单次口服试验药物.观察用药前和用药后不同时间点生命体征、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心电图等用于评价安全性.采用已验证的HPLC-MS/MS方法进行血样、尿样和粪样中药物浓度测定,采用非房室分析法进行药代参数计算. 结果:单剂量试验组发生21例次轻度不良事件,安慰剂组无不良事件发生;连续给药试验组发生5例次不良事件,安慰剂组发生2例次不良事件,除安慰剂组发生1例荨麻疹不良事件判为中度,其余不良事件均为轻度;食物影响试验出现4例次不良事件,除1例受试者给予其他药物治疗后恢复正常外,其余受试者未经处理后改善.单次口服DAG181PA30、100、200和400mg后,Tmax的中位值为3.5h,Cmax分别为164±38.3、611±210、953±321、900±344ng/mL,AUC0-t分别2650±540、9000±3110、14300±4960、17900±6960h*ng/mL,t1/2分别为13.8±3.41,15.0±1.52,15.3±2.02,20.1±4.50h.连续给药试验两个剂量组第1天和第7天的Tmax的中位值均为4.0h,100mg第1天和第7天的Cmax分别为529±233和686±261ng/mL,200mg Cmax分别为726±242和1090±322ng/mL,100mg AUCtau分别6220±2350,8530±2890h*ng/mL,200mg AUCtau分别为7930±2250,12600±3420h*ng/mL.两个剂量组的蓄积比分别为1.49和1.64.食物影响试验Tmax的中位值空腹和进食分别为4.0h和10.0h.进食条件下,DAG181PA在体内的暴露量Cmax、AUC0-t分别从空腹时519±192ng/mL、7800±2850h*ng/mL降低至189±59.2ng/mL、3970±1210h*ng/mL. 结论:该研究的安全性数据表明该药物有较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药代动力学数据表明,该药物口服后吸收较缓,主要以原型形式经粪便排泄,在体内蓄积的程度较低,200mg连续给药可能存在吸收饱和趋势;标准高脂餐会降低其吸收,建议在后续临床试验中采用空腹给药方式.
  • 摘要:通过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的学习、理解,结合我院近半年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评价指标及要求中相关新增统计数据的汇总以及处方点评工作的经验总结,浅谈药学部门如何发挥药学专业优势,积极参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综合管理.
  • 摘要:目的:探索以问题/以病例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BL/CBL)在住院药师药品理论知识培训中的模式研究.方法:改变以往带教师资向住院药师单向传递和接受药品知识的传统教学模式,采用PBL和CBL教学法相结合的方式,对住院药师进行理论知识培训.结果:组织带教师资授课前培训,规范教学流程,统一教学模式.结论:PBL和CBL教学法在住院药师药品理论知识培训中的模式值得推广,不仅可引导住院药师进行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转化,而且可促进带教师资不断更新知识追踪学科发展动向,促进带教师资队伍的学术水平发展.
  • 摘要:糖皮质激素为肾病综合征患者常用治疗药物,但糖皮质激素引起的青光眼,往往由于发展缓慢和肾综本身也可引起眼部水肿,容易发生漏诊或者误诊现象.本文结合一例口服泼尼松治疗肾病综合征致青光眼的病例,就激素性青光眼的临床特点、发生机制、危险因素、处理措施、治疗目标及预后进行了探讨,并就肾病综合征患者预防激素性青光眼提出了一些想法,同时结合该患者具体情况从药学角度提出了治疗建议,得到了临床采纳,患者预后亦较好.
  • 摘要:目的:建立测定保元丹中三七皂苷R1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Dikma Diamonsil 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乙腈-水,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03nm;流速:1.0ml·min-1;柱温:40℃.结果:三七皂苷R1在38.0-380.0μg·ml-1(r=0.9999)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RSD(n=9)分别为99.7%、1.04%.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该制剂中的三七皂苷R1含量测定.
  • 摘要:目的:评价我院住院患者万古霉素用药情况,促进万我院古霉素的合理使用.方法:通过我院HIS系统抽取2016年4月-6月使用万古霉素的全部病例,依据《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病历点评指南(试行)》及《万古霉素临床应中国专家共识》进行处方点评,并对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85份病例,无医生越权开药现象,100%的病例有专家会诊记录,手术预防用药占3.53%,治疗用药微生物标本送检率为100%,经验用药治疗率70.73%,处方点评合理率为46.34%.结论:利用处方点评能够客观反映万古霉素临床合理和管理情况,提示医院管理部门及时采取措施,促进合理用药.
  • 摘要:目的:分析止血药用于剖宫产围手术期的利弊,以促进其临床合理应用.方法:分析剖宫产围手术期患者凝血、抗凝状态的改变,及剖宫产手术中大出血及产后出血的原因.结果:围手术期患者术后短期处于高凝状态,剖宫产手术中大出血及产后出血的原因主要有宫缩乏力、胎盘因素.结论:应根据患者围手术期用药指征合理使用止血药,避免或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 摘要:目的:通过描述床旁药师为患者服务的工作实践,以及患者的满意度,评价床旁用药教育服务在提升合理用药方面的重要性. 方法:列举、分析床旁药师在临床药学服务中遇到的药物相互作用、重复用药、针对特殊病人个体化用药等问题,说明床旁用药教育的必要性. 结果:2015年5月—2015年12月期间指导患者用药人数458例,其中干预用药301人次,用药时间不正确的166人次,用法用量错误的84人次,漏服33人次,贮存方式不正确的15人次.在整个药物治疗过程中,药师对患者进行连续的、个体的、详尽的药学服务,干预成功270例. 结论:床旁药师参与床旁用药教育弥补了医疗过程中的漏洞,得到了医生的认可和患者的信任.床旁药师展示其在临床治疗中具有区别于医生的价值,并为床旁药师的这一独特的医疗模式积累更多经验.
  • 摘要:目的: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地黄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情况.内容:地黄来源于玄参科植物 地黄 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的新鲜或干燥块根.地黄性凉,味甘苦,具有滋阴补肾、养血补血、凉血的功效.凡阴虚血虚肾虚者食之,颇有益处.结论:地黄还具有调节免疫、抗肿瘤、保护胃黏膜、抗衰老等药理作用;临床上用于治疗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及高血压等.由于地黄药理作用的多样性及临床应用的广泛性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医疗大数据的定义及发展背景,着重介绍了医疗大数据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时代,其对医疗的重要意义及应用方向,并对医疗大数据所面临的挑战进行了简要分析.医疗大数据对提高医疗水平与患者满意度具有重大意义,如何实施利用医疗大数据将是下一步工作的方向.
  • 摘要:目的:分析我院2014—2016年老年住院患者抗抑郁药的使用情况及用药趋势,为老年患者安全合理地选用抗抑郁药提供参考. 方法:采用销售金额排序及用药频度(DDDs)的分析方法,对我院2014—2016年老年住院患者抗抑郁药的使用进行分析. 结果:抗抑郁药使用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稳居第1位.所应用的12个品种中,年销售金额以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氢溴酸西酞普兰片、盐酸舍曲林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各科室间老年住院患者抗抑郁药常用品种存在差异,使用情况与指南基本相符. 结论:SSRIs在我院老年住院患者临床治疗抑郁症中被广泛使用,临床用药情况与指南基本相符,应继续加强对老年患者安全合理应用抗抑郁药的关注.
  • 摘要:本文对一种新型抗癫痫药物瑞替加滨的降解行为进行研究.在乙腈水分散溶剂下,对瑞替加滨进行光降解试验,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到两种主要降解产物,二者的相对保留时间分别为2.7和3.2,并且采用多级质谱与液相联用、一维和二维核磁共振法对降解产物进行鉴定.最终确定了降解产物为N,N'-(4,4'-二氨基-6,6'-2(4-氟苄基)氨基)-[1,1'-联苯]-3,3'-二氨基甲酸乙酯(1)和N,N'-(2,4'-二氨基-6,6'-2(4-氟苄基)氨基)-[1,1'-联苯]-3,3'-二氨基甲酸乙酯(2).
  • 摘要:目的:通过问卷调查对社区居民就诊及用药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为政府部门制定政策提供建议和参考. 方法:对2016年2-5月在北京市三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就诊的患者进行就诊地点及用药情况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共调查患者272名,收回有效问卷260份,其中男性占比27.31%,女性占比72.69%;挂号方式的选择依次是现场挂号,电话预约,网上预约;取药地点选择上70%左右患者倾向于社区医院;患者最需要得要的药学指导按权重排序,依次是:药品正确的用法和注意事项,根据自身特点个性化用药指导,不良反应的预防和紧急处置,家庭药箱整理,药物相互作用知识,保健品使用,个人用药档案建立,讲座和现场答疑. 结论:社区居民老年人群多种慢性病并存,服药种类多,社区就诊耗时短,但药品种类较少,亟待增加药物种类,同时综合医院药师下社区进行用药指导.
  • 摘要:目的:分析我院氟喹诺酮类抗菌药致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6年7月收集到的212例氟喹诺酮类抗菌药不良反应报表,根据患者年龄、性别、药物品种、剂型、给药途径,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212例ADR中,男性患者74例(34.91%),女性患者138例(65.09%),与年龄无显著相关性;致ADR的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96.23%);用药后1~24h内出现ADR的比例较大;莫西沙星致ADR的例数多(48.11%);ADR累及器官或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较常见(48.97%). 结论:临床应用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时,应严格遵照指导原则和相关规定的要求,加强对其ADR的监测,以保证安全合理用药.
  • 摘要:目的:自古以来,在中国及一些东方国家人参已经被用来作为中药或者补益药使用.这种具有药理活性的提取物主要包括三萜皂苷,即人参皂苷.在人参皂苷中Rg1是最具药理活性的皂苷之一.基于实验室前期研究及我们对肝炎的认识,本实验的目的在于研究Rg1在酒精诱导的小鼠肝炎模型中是否发挥抗炎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 方法:口服给予C57BL/6小鼠6g/kg酒精,1小时前给予Rg1(10,20或40mg/kg)或者阳性对照地塞米松(1mg/kg)连续9天.对血清进行生化分析,肝组织染色观察、免疫组化以及WB蛋白检测. 结果:根据实验结果发现Rg1显著的提高小鼠的生存率并降低了异常升高的血清生化指标.同时,病理和超显微结构表明酒精性肝损伤后肝组织病变情况,而Rg1反转其病变.过度产生的炎症因子包括TNF-α、IL-1β及IL-6亦被Rg1抑制.Rg1通过影响糖皮质激素受体调节NF-κB使肝脏恢复到正常情况. 结论:Rg1可能发挥配体作用促进糖皮质激素受体调节NF-κB进而对抗酒精性肝炎.
  • 摘要:目的:探索VKORC1-1639G>A基因多态性对华法林起始剂量和INR值的影响,从而为临床上开始服用华法林后是否有必要进行相关基因检测提供指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8月在阜外医院心外科行瓣膜置换术后服用华法林、并进行基因检测的患者,至少携带一个VKORC1-1639G等位基因的患者入选华法林抵抗组,选取相例数的VKORC1-1639AA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第3天、第4天、第5天INR值的差异;前2天、前3天、前4天华法林总剂量的差异. 结果:共纳入患者60人,其中华法林抵抗组30人,对照组30人.两组患者人口统计学资料和基础临床资料无显著性差异;华法林抵抗组患者前2天、前3天、前4天华法林总剂量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除前2天总剂量p<0.05外,其余p<0.01);华法林抵抗组患者第2天、第3天、第4天和第5天INR值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1).通过条形图也可以直观地看出这一结果. 结论:携带至少1个VKORC1-1639G等位基因的患者在前5天服用较大剂量华法林INR仍较低,可根据服药后2-4天的INR值选择性进行华法林相关药物基因检测并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
  • 摘要:目的:为现代化自动化药房推行整盒发药机系统应用下工作新模式的建立提供思路和参考.方法:介绍我院全自动整盒发药机系统的主要构成,简述整盒发药机的工作流程及使用情况,并将发药机系统自动化药房新模式与传统手工摆药模式进行对比.结果:全自动整盒发药机系统可以提高摆药速度及准确率,缩短患者取药时间、减轻药师工作强度,完善药品规范化管理等多方面优势.结论:我院门诊自动化药房新型模式的建立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借鉴,全自动整盒发药机在大型综合性医院门诊药房具有显著的优势.加强自动发药机的日常维护是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保证.其应用将会在不断地探索中优化完善.
  • 摘要:目的:探究保肝药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化疗中预防肝损伤发生的临床意义. 方法:回顾性分析某三甲医院血液科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接受IA方案治疗的128例初诊AML患者使用肝病辅助治疗药(保肝药)预防肝损伤发生的情况.128例病例中使用保肝药物预防的试验组99例,未使用保肝药物预防的对照组29例,试验组又包含谷胱甘肽预防组、异甘草酸镁预防组、谷胱甘肽合并异甘草酸镁预防组以及其他组.试验组在初次诱导化疗的同时使用保肝药物;对照组仅接受化疗,并记录两组患者化疗前后的肝功能生化指标. 结果:试验组肝损伤发生率和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三组保肝药之间的预防效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Cox回归对肝损伤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预防性使用保肝药物并未减少接受IA方案化疗的初治AML患者的肝损伤的发生.
  • 摘要:目的:根据中药产业发展现况,结合行业所处商业环境和法规环境,以中药血脂康十多年的标准化和国际化工作为案例,评估我国现阶段中药产业现代化研究、生产以及管理状况,并为提高中药标准化水平和进军国际主流药品市场提供借鉴. 方法:从基本状况、商业环境和法规环境信息等方面进行评估,识别出血脂康在原料种植、生产制造等环节存在的影响标准化提升的问题,从开展红曲原料大米生产规范与标准建设、血脂康原料红曲生产规范与标准建设、红曲提取物生产过程质量控制规范与标准建设等方面提出问题与建议. 结果:对中药血脂康十多年的标准化和国际化工作为案例分析表明,应当建立以工艺规范化、质量标准化为目标的生产规范与标准体系,全面提升中药生产全过程的标准化水平; 结论:应以生产过程控制规范及成品标准完善等为重点突破方向,构建中药全生命周期的生产规范和质量标准化体系,为开拓国际市场做好准备.
  • 摘要:目的:对目前应用于防治高尿酸血症的中西药物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为防治高尿酸血症药物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国内外相关文章报道,对防治高尿酸血症的中西药物的临床使用、实验研究、安全性、有效性等相关内容进行分析总结.结果:防治高尿酸血症的西药主要分为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肾脏尿酸盐转运体抑制剂和尿酸氧化酶,靶点明确,但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防治高尿酸血症的传统中药多为清热利湿剂或祛风化瘀剂,可整体辨证,灵活运用,多数具有抑制尿酸生成与促进尿酸排泄的双重作用,体现了中药多途径多靶点的特点,但其具体效用机制需进一步探讨.结论:进一步开展防治高尿酸血症的中西药物研究十分必要.
  • 摘要:随着中药的创新发展,临床中药与西药的配伍使用越发普遍,但中西药配伍使用的问题也越发多,针对目前的现状,现主要从中西药配伍的目的和问题做简单的分析,包括增加疗效、减轻副作用、扩大用药范围、提高药物敏感性、影响稳定性、导致不良反应等方面。
  • 摘要:目的:建立扁咽口服液HPLC指纹图谱,为全面评价扁咽口服液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Eclise XDB-C18(5μm,4.6mm×250mm),柱温为25℃,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为280nm,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对10批扁咽口服液指纹图谱进行分析. 结果:通过对图谱分析,确定了12个共有峰,精密度、稳定性和重复性试验中各共有峰相对保留时间的RSD均小于2.0%,相对峰面积的RSD均小于5.0%,建立了扁咽口服液HPLC指纹图谱,并进行相似度分析. 结论:该方法简单易行,重复性较好,可为扁咽口服液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 摘要:目的:采用阴阳离子静电沉积技术制备一种新型的口服胰岛素微球制剂. 方法:以溶剂挥发法制备聚乳酸(poly lactic acid,PLA)微球作为载体,采用阴阳离子静电沉积技术通过静电引力在载体表面多层沉积胰岛素,制备载胰岛素微球;用扫描电镜和粒度仪分别观察测定载药微球的形态和粒径;进行正交实验,以载药量(drug loading rate,DL)来优化制备工艺;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法测定胰岛素微球的DL和包封率(entrapment efficiency,EE),同时考察DL及EE与沉积层数的关系;用溶出仪对胰岛素的体外释放率进行考察. 结果:最佳工艺条件下制得的胰岛素微球外观圆整、大小均匀,与PLA微球载体相比表面粗糙、粒径较大.胰岛素微球的DL可通过沉积层数来调节,沉积10层时,微球粒径(5.25±0.15)μm,DL(11.1±0.11)%,EE(33.7±0.19)%.体外实验表明胰岛素微球在酸性条件下稳定,在碱性条件下缓慢释放胰岛素. 结论:以PLA微球为载体,采用阴阳离子静电沉积技术制备所得的胰岛素微球制备条件温和、质量优良,应用前景良好.
  •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如何在药物治疗中发挥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药师参与1例重症胰腺炎患者抗菌治疗的药学监护过程.结果:临床药师在临床中开展工作,可以从药物选择、用法用量、用药疗程、药物不良反应等方面寻找切入点.结论:临床药师在药物治疗中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 摘要:目的:优化药学服务.方法:随机抽样法,在我院发放调查问卷,采用无记名方式,定期收回,对患者及医务人员提出的建议进行改进.结果:实行自动排队叫号系统,全自动摆药机全面使用,增加服法签打印机,加强药房服务性管理,为临床保驾护航.结论: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对门诊药房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整改,提高了整体服务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
  • 摘要:目的:实施奥曲肽致低血糖的自动监测,并评价药源性低血糖模块的功能. 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利用“医疗机构ADE主动监测与智能评估警示系统”对2016年1~6月我院使用醋酸奥曲肽注射液的住院患者进行自动监测,对系统报警病例进行人工甄别,并对监测数据结果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共监测950例患者,其中自动报警26例,人工甄别为阳性12例,ADR发生率范围为1.26%~1.56%,与说明书相符;发生药源性低血糖的风险因素为“罹患胰腺相关疾病”患者. 结论:奥曲肽致低血糖发生率常见,使用时应密切监测患者血糖水平;药源性低血糖模块能够较为准确的反映临床用药人群发生ADR的真实情况,为药品安全风险防控提供参考和帮助.
  • 摘要:目的:探讨我院用药咨询中心的建设与管理方法,为妇产科用药咨询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参考.方法:从咨询药师培训、软硬件设施配备、完善制度管理、用药记录统计分析等方面介绍我院用药咨询中心的建设与管理方法.结果:除了必备的软硬件设施外,咨询药师应对咨询记录定期进行统计分析,将常见和典型问题归纳总结做成专业标准化答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现个体化指导.结论:用药咨询中心的良好运行管理能够保证用药咨询服务质量,实现药师自我价值,促进患者安全用药.
  • 摘要:目的:通过分析紫杉醇治疗乳腺癌时发生的不良反应,提高对紫杉醇的认识,以便更好的发挥紫杉醇的治疗作用. 方法:回顾并分析2014年7月到2015年8月我院乳腺癌预防治疗中心上报的45例紫杉醇不良反应以及药师到临床走访情况. 结果:紫杉醇的不良反应发生时间基本出现在输注30分钟内,患者年龄在30至60岁之间,不良反应主要症状为胸闷憋气(占比93.33%),骨髓抑制(占比86.67%),皮肤瘙痒(占比33.33%),血压下降(占比33.33%),恶心呕吐(占比20%),血氧饱和度下降(占比20%). 结论:应用紫杉醇化疗的患者先进行预处理方案及试验量输注,可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患者输注过程中应密切关注,出现不良反应积极对症处理.药师走访临床,与医护人员和患者沟通交流,能全面了解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在医患中起到纽带作用,充分发挥药学人员的专业作用.
  • 摘要:基于谱-效相关分析方法,对雷公藤体外抗炎药效物质进行初步筛选.运用LC-Q/TOF-MS 技术表征不同产地雷公藤的化学成分并初步指认其成分;以小鼠骨髓来源巨噬细胞(BMDM)为模型,检测细胞上清中的白介素-6、白介素-10 和一氧化氮合酶,评价雷公藤的体外抗炎效应.采用相关回归分析方法分析效应与成分之间的关系.指认出雷公藤的10 个有效成分;确认BMDM 模型可有效评价雷公藤体外抗炎效应,并通过简单及多元相关回归分析可知雷公藤甲素、雷公藤晋碱应对雷公藤抗炎药效有较大相关.雷公藤晋碱可能与雷公藤抗炎效应相关性较高.
  • 摘要:本文阐述临床药师参与1例泌尿系感染患者的药物治疗过程.临床药师从药物的相互作用出发,与临床医生共同协商,制订适宜的治疗方案.在控制感染的前提下避免药物间不良的相互作用给患者带来药物使用中的安全隐患,使患者的治疗安全有效.
  • 摘要:目的:建立土鳖虫多种氨基酸的HPLC指纹图谱,并测定其主要氨基酸成分的含量. 方法:0.1mol·L-1盐酸超声处理提取游离氨基酸,6mol·L-1盐酸水解土鳖虫蛋白,以OPA为衍生试剂,采用HPLC法测定土鳖虫药材中的氨基酸含量.色谱条件:色谱柱为Thermo Hypersil GOLD aQ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A为磷酸盐缓冲液(0.1mol·L-1,pH=6.89),流动相B为甲醇,激发波长340nm,发射波长450nm,流速1mL·min-1,柱温30℃,采用梯度洗脱,建立土鳖虫的指纹图谱. 结果:17种氨基酸衍生物在60min内分离完全,各氨基酸浓度在一定范围内成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0.采用国家药典委员会《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软件进行相似度评价,10批药材相似度均不低于0.990. 结论:初步建立了土鳖虫氨基酸的HPLC指纹图谱,标定共有峰21个,定量分析了17种氨基酸成分.
  • 摘要:目的:通过系统梳理雷公藤的化学成分、药理毒理及安全事件报道,提出雷公藤的药物警戒与合理用药建议.方法:系统检索30年来国内外文献中关于雷公藤的ADR/ADE报道,以及雷公藤的化学成分、药理毒理报道,采用回顾性研究和统计学方法对雷公藤进行分析.结果:其抗炎、免疫调节、抗肿瘤的主要活性成分为二萜类、三萜类和生物碱类,而且一种成分往往具有多方面、不同成分又具有相近的药理活性,这些活性成分同时也是毒性成分.其临床表现以毒副反应为主,多由超剂量、超疗程用药等误用滥用.结论:加强雷公藤的用药警戒,对提高雷公藤的安全合理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 摘要:目的:对临床药师工作记录进行分析总结,为提升药学服务质量提供参考. 方法:搜集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神经内科临床药师的工作记录,从用药干预、用药监护、用药咨询和患者教育四方面进行分析,通过分析例次数和内容总结临床药师开展药学服务的经验. 结果:在神经内科临床药师用药监护占比最多(34.8%),主要协助医师根据药效药动学选择适宜药物和确定用法用量.其次为患者教育(34.0%),重点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慢病管理,预防疾病复发.第三是用药咨询(25.7%),咨询内容广泛,需要临床药师精而广.用药干预较少(5.4%),主要由于药师参与临床工作后用药已较为规范,常见用法用量不适宜和存在相互作用医嘱.药学服务涉及药物除了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外,常见抗菌药物、营养支持药物、降压降糖药等. 结论:通过分析总结工作记录发现临床需求点,临床药师除了熟悉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外,可重点加强抗菌药物、营养支持药物、降压药物等方面的知识,重点掌握药理机制、用法用量、不良反应、相互作用方面的内容,从用药监护和患者教育切入,为临床提供专业药学服务,发挥临床药师的作用.
  • 摘要:目的:探讨我院2013~2015年中药注射剂在肿瘤治疗中的合理用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本次医学研究对我院肿瘤科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之间使用的中药注射剂药物类型、说明书、使用和消耗情况以及ADR报告等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结果:ADR报告的抗肿瘤中药注射剂分类情况:注射用紫杉醇脂质体1例,约占5.88%,香菇多糖注射液3例,约占17.65%,艾迪注射液6例,约占35.29%,鸦胆子注射液2例,约占11.76%,华蟾素注射液5例,约占29.41%.各种类型药物的使用和消耗情况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抗肿瘤中药注射剂是一种临床常用的肿瘤治疗方法,在选择药物类型时,需要加强药物使用的安全性分析,提高临床用药的合理性.
  • 摘要:目的:综合国内关于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数据相关文献,探讨西格列汀的降糖作用,和联合二甲双胍后的降糖效果,以及服用时间对降糖效果的影响和不良反应.西格列汀是新一代,安全有效的降糖药物,降糖效果显著,服用时间不受餐前餐后的影响,无明显不良反应.与二甲双胍联合应用能进一步增强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