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2015年第十三届全国风湿病学术会议
2015年第十三届全国风湿病学术会议

2015年第十三届全国风湿病学术会议

  • 召开年:2015
  • 召开地:杭州
  • 出版时间: 2015-10-30

主办单位: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会议文集:2015年第十三届全国风湿病学术会议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目的:观察寒痹康汤联合西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继发骨质疏松的临床疗效.rn 方法:将11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给予甲氨蝶呤、硫酸羟氯喹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寒痹康汤治疗,疗程为3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ALP)、血钙(Ca)及骨密度(BMD)等指标的改变.rn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1%,对照组为78.6%,两组疗效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关节压痛指数、关节肿胀指数、关节功能指数及晨僵时间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BALP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血Ca及BMD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rn 结论:寒痹康汤联合西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继发骨质疏松患者,可明显改善其临床症状及骨代谢状况.
  • 摘要:本文对如何提高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从中西医结合的角度进行了探讨.rn 首先从加强对病因病机的认识上来提高疗效,骨关节炎(简称OA)是炎性为主,存在免疫异常,与多种疾病相关的慢性疾病,体质因素在OA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有学者发现OA患者血清中有半数存在抗软骨细胞抗体,线粒体基因组型在OA的进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OA患者的关节滑液有基质降解酶增多,巨噬细胞炎症性蛋白水平升高,诸多炎性介质,参与免疫反应,加速OA的进展.因此治疗更应该把抗炎治疗放在重要位置,把解决产生炎的因素贯彻到治疗的始终.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糖尿病、高尿酸血症是OA的相关性疾病,OA是心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子.笔者多年的临床观察也体会到,降压、降脂、降糖、活血通脉的确在OA治疗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rn 第二从提高诊断水平上来提高疗效,熟练的掌握各种关节炎的诊断标准,及时了解骨关节炎的最新进展,重视相关疾病的诊断,诊断OA要有整体观念.精准的诊断才是提高疗效的保障;rn 第三从治疗OA的法则上来提高疗效,中医的治则对OA的治疗具有很高的指导意义,中医治则非常重视整体,正确处理局部和整体的关系,很重要.中老年OA患者往往多病缠身,治疗就不能简单的对症止痛,而应全面的分析整体的病情.通过正确处理局部和整体的关系,分清主次缓急,评估病情轻重,以抗炎为先,改善代谢,调节免疫,综合考虑相关性疾病,统筹兼顾,针对OA多因素的发病机制,制定出合理的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案,这对提高治疗OA的临床疗效是大有裨益的.
  • 摘要:目的:观察痹祺胶囊对CIA大鼠JAK-STAT信号通路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rn 方法:以牛Ⅱ型胶原和完全弗氏佐剂制备CIA大鼠模型,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甲氨蝶呤组、痹祺胶囊高中低剂量组进行给药,每组12只大鼠.光镜下观察各组大鼠踝关节病理形态;Western blot和RT-PCR法检测大鼠软骨和滑膜中JAK3、STAT3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rn 结果:(1)模型组踝关节红肿明显,关节畸形、活动量减少及跛行,滑膜和软骨中JAK3及STAT3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2)各用药组足趾肿胀度较模型组显著减轻(P<0.05),痹祺胶囊高剂量组较其它组减轻最明显(P<0.05);(3)模型组软骨和滑膜中JAK3、STAT3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各用药组均明显降低(P<0.05),痹祺胶囊高中剂量组优于MTX组(P<0.05);(4)光镜下观察模型组大鼠踝关节滑膜大量增生、血管翳生成和软骨明显破坏,各用药组可抑制滑膜增生和减轻软骨破坏.rn 结论:痹祺胶囊能减轻滑膜增生、血管翳形成及软骨破坏,其机制可能与调控JAK-STAT信号通路中JAK3、STAT3的表达相关.
  • 摘要:目的:观察迈之灵片联合激素及小剂量环磷酰胺治疗系统性硬化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50例系统性硬化症患者给以迈之灵片合激素及小剂量环磷酰胺治疗.结果:患者总有效率为84%(42/50),其中水肿期、水肿-硬化期和硬化期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肢端型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弥漫型(P<0.01).医生评价水肿期、水肿-硬化期和硬化期的皮肤紧硬的总得分在治疗后均有明显下降(P<0.01),肢端型也有明显下降(P<0.01),而弥漫型无明显下降(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4%.结论:迈之灵片联合激素及环磷酰胺对治疗肢端型系统性硬化症水肿期和硬化期有良好的疗效,且不良反应少.
  • 摘要:痛风(Gout)是嘌呤代谢障碍引起的一组异质代谢性疾病,其典型的临床表现为痛风性关节炎.属祖国医学的"痹症"、"历节"、"痛风"等范畴.痛风目前治疗仍以西药为主,急性期予非甾体类抗炎药、秋水仙碱及糖皮质激素迅速控制急性发作,缓解期用别嘌醇、苯溴马隆等药物降低血尿酸,但因不良反应较多,患者依从性较差.中医药通过辨证论治进行个体化针对性治疗,在急性期可以缓解关节疼痛,缓解期能够降低血尿酸水平,与西药同用可以减少副作用等,尤其在缓解期通过综合调节达到“即病防变”作用,具有现代医学不可取代的优势,本文就近年来痛风缓解期的从脏腑论治、从病因论治的辩证思路进行总结。rn 肝、脾、肾生理上互根互用,病理上互相影响,肝脾肾功能失调,痰浊内生、因痰致瘀、痰瘀互结、经脉痹阻或痰核流注是痛风发病的基本病机及演变规律,痛风的形成不是某单一因素引起的,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肝脾肾功能失调,导致痰湿内生,瘀血内结:反之,痰湿血瘀也会影响肝之疏泄、脾之运化、肾之气化等功能的发挥。因此,在痛风缓解初期,其病机以脾虚湿盛为主,脾虚为本,湿盛为标,治以健脾化湿为原则。痛风缓解后期,病程长,病情反复,病及肝肾,痰瘀互结,治疗应以补益肝肾,化痰祛瘀,兼以补益气血为原则。总之,痛风缓解期的辩治应谨守病机,方随法变,药因证异,有的放矢,灵活而不离辨证论治的原则,正确的辩证,才能有效的论治。
  • 摘要:目的:探讨TDP神灯照射联合加味四黄散外敷治疗桡动脉穿刺术后前臂血肿的临床效果.rn 方法:用随机数字法,将90例经桡动脉穿刺术发生前臂血肿的患者随机分成3组,每组30例,观察组TDP神灯照射联合加味四黄散外敷;两对照组分别用50%硫酸镁湿敷和基础护理加冰敷,对比观察3组间皮下血肿伴疼痛的治疗效果.rn 结果:观察组较硫酸镁组和基础护理加冰敷疼痛完全消失时间短,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前臂皮下血肿消退时间比较,观察组较两对照组血肿消退快,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rn 结论:TDP神灯照射联合四黄散外敷可有效治疗桡动脉穿刺术后前臂血肿伴疼痛,效果优于单独使用50%硫酸镁湿敷或基础护理加冰敷.此护理方法无创、安全且简单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摘要:目的:观察HA280血液灌流柱联合DNA230免疫吸附柱治疗抗双链DNA(ds-DNA)抗体阳性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效果及临床应用价值.rn 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入院住院治疗的31例抗ds-DNA抗体阳性的SLE患者,采用HA280血液灌流柱联合DNA230免疫吸附柱联合治疗,3次为一个疗程,前2两次均采用HA280血液灌流柱治疗,第3次采用DNA230免疫吸附柱治疗,每次治疗均120分钟,每隔2天治疗一次,期间给予激素+免疫抑制剂口服,观察治疗前后血常规、肝功能、免疫球蛋白IgG、补体C3、C4、抗ds-DNA定量、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rn 结果:31例接受免疫吸附治疗的患者,在治疗前后患者血小板变化明显(P:O.012),而白细胞、红细胞及血红蛋白、肝功能指标均无明显变化。31例患者治疗后IgG下降明显C4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抗ds-DNA定量下降明显(P=0),治疗后ESR下降明显(P=0),CRP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SLEDAI评分指数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明显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rn 结论:采用HA280血液灌流柱联合DNA230免疫吸附柱治疗抗ds-DNA抗体阳性的SLE患者有效,可有效清除血液中的自身抗体及免疫球蛋白IgG,控制炎症反应,快速缓解临床症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且可降低治疗费用,获得较快的临床推广。
  • 摘要:目的:观察狼疮静颗粒对MRL/lpr小鼠激素治疗后瘦素,CRP和ds-DNA水平的改善情况,初步探讨其作用的可能途径,为下一步临床研究提供实验理论依据.rn 方法:选用8周龄雌性MRL/lpr小鼠36只,随机平均分为模型组、对照组和实验组,予中等含脂量饲料喂养.模型组小鼠每日予蒸馏水0.1ml/10g灌胃;对照组小鼠每日予0.5mg/ml强的松混悬液0.1ml/10g灌胃;实验组小鼠每日分别予1mg/ml强的松混悬液、1g/ml狼疮静混悬液各0.05ml/10g灌胃,共6周.实验过程中,每周测定小鼠的体重和进食量各1次.摘除小鼠眼球取血,测定各组小鼠血清瘦素,CRP和ds-DNA水平.rn 结果:各组小鼠体重增长情况无明显差异;实验组小鼠摄食量较对照组减小;对照组小鼠血清瘦素,CRP和ds-DNA水平较模型组升高,而实验组小鼠血清瘦素,CRP和ds-DNA水平较两组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各组小鼠降主动脉HE染色及免疫组化均未见明显差别。rn 结论:狼疮静颗粒可降低MRL/lpr小鼠血清瘦素,CRP和ds-DNA水平,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展;还可调节MRL/lpr小鼠免疫器官功能、抑制激素使用后小鼠摄食量的增加。狼疮静颗粒可减轻激素使用后加重的血栓前状态,与强的松合用具有增效减毒的作用。
  • 摘要:目的:基于对TLR9-MyD88-NF-κB通路的干预作用,阐明解毒祛瘀滋肾方对狼疮鼠肾脏的保护作用.rn 方法:将30只MRL/lpr狼疮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泼尼松治疗组、中药组共3组,对各治疗组进行相应的药物治疗,疗程8周.采用HE染色法、PAS染色法、Masson染色法分别对MRL/lpr小鼠肾脏切片进行病理染色,观察比较3组小鼠病理变化及治疗效果;采用Real-time PCR法观察比较各组小鼠TLR-9、MyD88、NF-κB mRNA表达量的差异.rn 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能明显改善MRL/lpr小鼠的肾组织病理损伤.Real-time PCR法结果显示:中药组MRL/lpr小鼠的肾组织TLR-9、MyD88、NF-κB mRNA表达均低于模型组(均为P<0.05).rn 结论:解毒祛瘀滋肾方对MRL/lpr小鼠肾脏具有保护作用,可对其病理变化产生影响,减轻其肾脏损害,延缓病程,并与解毒祛瘀滋肾方对MRL/lpr小鼠TLR-9-MyD88-NF-κB信号通路的抑制作用相关.
  • 摘要:目的: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合并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rn 方法:报道入院确诊SLE合并AP1例,并对国内SLE合并AP的病例报道进行文献复习,总结分析其临床特点、治疗和预后.rn 结果:患者男,49岁,因"确诊SLE3月余,突发上腹痛2小时"入院,查血淀粉酶213IU/L,CT提示胰腺水肿,心包少量积液,肌酐265umol/L,尿蛋白(+),肝功能:ALT654IU/L,AST868IU/L,GGT378IU/L,ALP242IU/L;ANA1:320(颗粒型)nRNP/Sm(+),Ads-DNA(+),SLEDAI:13分,予甲强龙80mg Qd静滴,并禁食、抑酸、抑制胰酶分泌等治疗后腹痛消失,肝功能正常后出院,但血淀粉酶的升高持续了1个月.目前国内共报道资料完整的SLE合并AP52例,其中轻型AP和重症AP约为4∶1,均以腹痛为最常见症状,合并肝、肾损害多见,82%的患者疾病活动度高,平均有4.2个器官系统受累,糖皮质激素治疗安全有效,与普通的急性胰腺炎相比,SLE合并AP的血淀粉酶可持续升高较长时间(8-61天),轻型AP预后良好,重症AP死亡率高(72%),尤其是合并肾功能不全的患者.rn 结论:SLE患者出现急腹症时应考虑胰腺炎,糖皮质激素治疗安全有效,轻型AP预后良好,重症AP死亡率高.
  • 摘要:本文综述了对系统性红斑狼疮不孕症患者的情志护理.介绍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理和治疗,主要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不孕症的影响与现状以及护理手段,提出对于红斑狼疮不孕症妇女的治疗不仅需要药物治疗,还需要心理治疗,同时辅助运动,疏解患者不良情绪,尽早治愈疾病.
  • 摘要:目的:在BALB/c小鼠建立硬皮病及肺纤维化模型,初步了解以补肺清瘀颗粒为基本方的补肺清淤法改善皮肤及肺组织纤维化的作用机制,为从肺论治硬皮病提供实验依据.rn 方法:a.米用给BALB/c小鼠皮下注射及气管内注射博莱霉素,制作出硬皮病肺纤维化小鼠模型,分组;b.给药期间每周测定小鼠皮肤的硬化面积、体重;c.4周后将小鼠处死,分离皮肤、肺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染色,分组观察皮肤及肺组织中Smad2、Smad3、Smad7、CTGF染色阳性细胞的积分光密度值(IOD)表达.d.统计学分析积分光密度值(IOD)表达的相关性.rn 结果:实验结束时与模型组比较,正常组皮肤、肺组织Smad2、Smad3、CTGF相对含量及mRNA表达均升高,Smad7降低,实验组皮肤、肺组织Smad2、Smad3、CTGF相对含量及mRNA表达均降低,Smad7升高,且幅度与浓度正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n 结论:补肺清瘀法对硬皮病模型鼠可能有治疗作用.
  • 摘要:目的:总结中西医联合疗法治疗硬皮病的临床疗效.rn 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纳入确诊的并采用中西医联合治疗方案的硬皮病患者共19例,观察治疗前后的皮肤硬度、雷诺现象、实验室检查项目,肺间质性肺炎,并进行临床疗效评价.rn 结果:治疗1月后19例硬皮病患者皮肤硬度评分较前下降,统计学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前19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雷诺现象,经治疗3月后雷诺现象减轻,有4例消失.治疗前15例患者并发肺间质性肺炎,经治疗半年后有3例影像学改善,8例无变化,1例新发间质性肺炎.实验室WBC、NEU%、PLT、G、IgG、IgA、IgM指标较前下降,HGB指标较前升高,且治疗后PLT指标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rn 结论:中西医联合疗法治疗硬皮病,对其雷诺现象、皮肤硬度、实验室指标、肺间质肺炎有明显改善,值得临床推广.
  • 摘要:皮肌炎与多发性肌炎是一种复杂的、难治的结缔组织病,它除皮肤、肌肉受累外,还可侵犯内脏组织,很多病例其预后不理想,极为严重者可引起死亡.此病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虽有一定的效果,但需长期大剂量使用,极易引起严重的毒副作用和并发症.因此,如何控制其病情发展、如何减少西药治疗的毒副作用和如何应对难治类型皮肌炎多发性肌炎是临床治疗中应探讨的问题.rn 皮肌炎治疗上主要采取中西医结合。对于重症皮肌炎多发性肌炎及早应用大剂量激素控制病情很重要,对激素治疗无效的患者,应考虑联合使用免疫抑制制剂、如环孢菌素A等。大剂量丙种球蛋白等方法治疗,在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的情况下,应考虑应用其它疗法:如血浆置换疗法,放免疗法等。中医在辨证基础上,综合治疗调理这类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有一定的效果,须注意其气血和阴阳的变化,对于皮肌炎以热毒较重,蕴于肌肤者采用清热解毒、凉血消斑的治法,有的须应用健脾除湿的治疗方法,对于久病损伤脾肾,伤及气血者须温补脾肾、补益气血。rn 为减少治疗的毒副作用,应注意预防激素引起的肌软瘫无力,合并肿瘤应及时探查、并发肺间质纤维化要及早检查与治疗等事项。皮肌炎与多发性肌炎康复要有信心和毅力,必须坚持长期正确合理的治疗,预防各种感染。日常生活中应尽量避免强日光照射,防寒防冻外出时带帽子、手套或穿长袖衣服等。不吃或少吃辛辣温燥等增强光敏感或促进免疫功能失调的食物忌烟、酒。不用唇膏、化妆品、染发剂等。避免接触农药、某些化学装修材料。保证足够睡眠,不可过于劳累和精神紧张,不做剧烈活动。
  • 摘要: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的中西医结合护理的效果.rn 方法:选取116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8例.对照组按内科护理常规及风湿病护理常规护理;治疗组根据症状进行中西医结合护理配合中医护理技术中药汽浴的使用.在干预治疗护理后3天、7天采用VAS疼痛评分标准(0分-10分)进行疼痛评分,评估两组患者疼痛减轻缓解情况,患者出院后随访1个月.rn 结果:治疗组中,院后3天与入院当天、院后7天与院后3天以及月随访与院后7天相比,VAS疼痛评分均明显下降,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中的入院当天相比,两者VAS疼痛评分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中的院后3天、院后7天及月随访相比,VAS疼痛评分均明显下降,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n 结论:完善的中西医结合护理及中医护理技术中药汽浴的应用是促进强直性脊柱炎康复的重要措施.
  • 摘要:强直性脊柱炎目前尚无根治方法,笔者从事风湿免疫临床20余年,对脊痹的治疗颇有体会,多在中医辨证下联合生物制剂益赛普治疗,既可控制、缓解病情,又可减少副作用、改善症状.本文举验案2则以总结中医辨证用药联合生物制剂治疗脊痹的临床经验.笔者多在中医辨证下联合生物制剂益赛普治疗,既可控制、缓解病情,又可减少副作用、改善症状。中医以补肾强督,清热除湿,祛风通络为主,辨证论治;生物制剂益赛普的应用采用足量治疗后逐步撤减,即第一个月用皮下注射益赛普每周2次,25mg/次,第二个月减量至每周1次,25mg/次,第三个月减量至每两周1次,为25mg/次,如此,既能有效控制、缓解病情,又不至于使病情反复,还可减轻患者沉重的经济负担。
  • 摘要:风湿病是一组以侵犯关节、骨骼、肌肉、血管及结缔组织为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类风湿关节炎(RA)、强直性脊柱炎(AS)、骨关节炎(0A)及干燥综合征(SS)等.风湿病作为一类系统性疾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明.不仅可以出现关节受累,而且可以出现关节外病变;心脏因富含血管与结缔组织,是风湿病极易受累的脏器.我国已逐渐进入老年化社会,老年RA患者的心脏损害更值得关注.本文拟通过综述老年风湿病患者心功能,旨在分析风湿病心功能变化的特点,探讨中药新风胶囊干预老年风湿病患者心功能的作用机制.rn 老年风湿病患者(RA、AS、OA、SS)存在心功能下降,轻者可无明显临床表现,严重时临床表现为心慌、胸闷等不适,一旦具有临床症状则较为严重。超声心动图下表现为:左心室顺应性减退(即FS90下降),等容舒张时间延长,舒张早期血流速度峰值(E峰)下降,舒张晚期左房收缩加强以补偿左室充盈量,A峰增大,E/A<1,收缩功能(即EF%)多无明显变化。脾气亏虚贯穿于老年风湿病患者心功能病变的始终;益气健脾化湿通络中药新风胶囊能够改善老年风湿病患者心功能,且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其作用机制是上调抑炎细胞因子(如Treg、BTLA、SOD、TJMP等),下调致炎细胞因子(如IL-17、IL-1β、MMPs、hs-CRP、ESR等),恢复TGF-β1-Smad7与ERKl-TGF-β1信号通路平衡,从而减轻免疫炎症对心肌细胞损伤,改善心功能。因此,益气健脾化湿通络法是治疗老年风湿病患者心功能病变的安全、有效方法。
  • 摘要: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是一种以侵犯泪腺、唾液腺等外分泌腺体,具有高度淋巴细胞浸润为特征的弥漫性结缔组织病.pSS患者血清中可出现抗核抗体(ANA)、抗SSA抗体、抗SSB抗体和抗着丝点抗体(ACA)等多种自身抗体.国内外文献多报道抗SSA抗体(或)抗SSB抗体阳性pSS患者的临床特点.rn 本研究分析了抗SSA、抗SSB抗体均阳性的pSS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了解抗SSA、SSB抗体均阳性的pSS患者的临床特点.研究表明,pSS患者腮腺中存在SSB/La抗原,且抗SSB/La抗体是唾液腺疾病活动的标记性抗体。故推测,SSB/La抗原抗体反应可能在pSS患者腮腺炎中起着抗原驱动作用,但具体的过程有待进一步研究。因此,检测抗SSB/La抗体有助于预测pSS患者腮腺肿大的发生及判断唾液腺疾病的活动。
  • 摘要:在临床上,干燥综合征合并焦虑情绪的病例时有发生,国内外的统计数据亦可证明两病发生具有关联性.本文通过中医理论溯源,从津血同源的角度,分析干燥综合征合并焦虑症的病因病机,为中医治疗本病提供参考.干燥综合征病因是先天禀赋异常致素体阴虚,后天感染邪毒而致津液生化不足,阴血亏虚,津液枯涸,致使清窍、关节、经络失于濡养。其基本病机是阴虚津亏,精血枯涸,或津液失于输布导致脏腑孔窍失润,瘀血闭阻,痰凝结聚,脉络不通,导致肢体疼痛,甚则肌肤枯涩、脏腑损害。本病以阴虚为本,瘀、痹、燥为标。燥邪为病,多耗伤津液,正因为“津血同源”,阴液耗伤日久病必及阴血,致血虚津亏。rn 近年来,中医药对其认识逐步深入,通过滋养肝肾、清热润燥而改善患者的干燥症状,佐以疏肝、养肝、柔肝,达到舒缓患者情绪,提高生活质量,延缓疾病进展。导师钱先教授根据津血同源理论,通过生津养血,不仅可减轻患者的干燥症状、延缓病情发展等,同时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焦虑情绪等方面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 摘要:干燥综合征是一种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为临床难治疾病之一,结合SS临床特征及临证辨证的体会,马教授认为,"瘀毒"在SS的发病中有重要作用,"津枯血瘀、燥盛成毒"是SS发病的根本病机,采用生津养血、化瘀通络、清热解毒法治疗SS,取得了显著疗效.rn 马老师认为燥瘀博结,燥胜成毒,终至燥、瘀、毒互结为患,相互交着,因此,久病入络是SS发展的必然趋势。跟久化霉,煤盛j阴,煎灼津液而成瘀,蕴结日久,可化为毒,形成瘀毒,应在养阴润燥、活血通络的基础上加用走窜、透骨搜风之品,如蕲蛇、乌梢蛇、伸筋草、蚕沙、桑枝、青风藤、木瓜等。因燥致瘀,燥结血少津道不通,营血为之瘀滞,血液浓缩变稠,血行滞涩不畅而成瘀,可加用黄精、沙棘、桃仁、红花、紫草等养阴活血;因郁致瘀,更年期女性气机郁结或气郁化热,气血凝滞,灼伤津液成瘀,可选用陈皮、木香、佛手、香附、川芎、郁金、丹参、女贞子等活血解郁;出血致瘀;因各种原因损伤脉道,使血离经脉,加用三七、茜草、仙鹤草、白芨、紫珠;因血虚致瘀,阴血亏虚,脉道失于充盈柔养,经脉不能滑利通畅,加用当归、熟地黄、何首乌、白芍等养血活血之品;因寒致瘀,血受寒则凝,血脉失于温运推动,则凝滞收引,血行受阻,可适当加用羌活、防风、白芷、细辛、葱白、桂枝等温经通络。
  • 摘要:目的:探讨中药复方润燥灵对干燥综合征模型小鼠T细胞增殖的影响.rn 方法:将90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5只,分别为空白组、模型组、醋酸泼尼松组和润燥灵高、中、低剂量组.空对组正常饲养,其余各组采用免疫诱导法建立干燥综合征模型小鼠,各治疗组予润燥灵高、中、低剂量中药及强的松灌胃治疗,用药4周后眼球取血,断头处死小鼠后分离脾脏,采用MTT法检测脾脏细胞增殖情况,ELISA法检测血清IGg含量.rn 结果:MTT检测结果显示模型组OD值明显高于空白对照,2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除润燥灵低剂量组外,其余3个治疗组均低于模型组,相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ELISA检测结果显示模型组IgG含量明显高于空白组,2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1).各给药组IgG含量有不同程度下降,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性统计差异(P<0.01).rn 结论:中药润燥灵能够抑制干燥综合征模型小鼠脾细胞的增殖,降低小鼠血清IgG含量.
  • 摘要:目的:观察新风胶囊对干燥综合征(SS)患者肺功能及外周血白细胞介素(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a、IL-17水平的变化,探讨新风胶囊改善SS患者肺功能的机制.rn 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表的方法将120例SS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服用新风胶囊,每日3次,每次3粒,3个月为1个疗程,连服1个疗程;对照组服用硫酸羟氯喹,每次2片,每天2次,服用天数及疗程同研究组.用肺功能仪检测SS患者肺功能,ELISA法检测外周血IL-10、TNF-a、IL-17的表达。rn 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和对照组肺功能参数、一氧化碳弥散功能(DLCO)、症状体征、实验室指标均有所改善(P<0.05或P<0.01);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在提高SS患者肺功能参数(MEF50、PEF)、DLCO水平,改善口干咽燥、双目干涩、体倦乏力、食少纳呆积分,上调血红蛋白(Hb)及IL-10、下调C反应蛋白(CRP)、PLT、IL-17表达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rn 结论:新风胶囊能明显改善SS患者肺功能参数、DLCO和临床症状体征,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外周血Th2细胞表达,下调Th1、Th17细胞表达,抑制肺组织炎性细胞分泌,降低免疫物质沉积在肺组织的沉积,改善SS患者肺功能及相关症状体征.
  • 摘要:目的:评价补肾活血方对膝骨关节炎关节的临床疗效,初步探索其安全性.rn 方法:实施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纳入符合膝骨关节炎诊断标准、中医辨证分型肾虚血瘀证标准的受试者治疗组、对照组各100例,治疗组予补肾活血法中药汤剂,1剂/日,分2次温服,同期口服盐酸氨基葡萄糖片1.5g/日;对照组口服盐酸氨基葡萄糖片1.5g/日.盐酸氨基葡萄耱片1.5g/日.通过分析患者WOMAC评价表疼痛积分改善20%的比例、中医证候疗效有效率、Lequesne指数、WOMAC指数评分改善量,以及相关实验室指标、不良事件发生率等,验证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rn 结果:共189例受试者完成试验,治疗组脱落6例,对照组脱落5例.治疗24周后,WOMAC评价表疼痛积分改善20%的比例治疗组为79.8%,中医证侯疗效评价治疗组临床缓解率为16.0%,显效率36.2%,有效率33.0%,无效率14.9%,优于对照组(盐酸氨基葡萄糖1.5g/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Lequene指数改善量、WOMAC评价表疼痛积分、WOMAC评价表功能积分、患者对疾病的综合评价、对治疗反应的综合评价等改善量分别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监测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等相关实验室指标结果未见异常;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事件,治疗组出现上腹胀满11例、口干8例、便秘1例,对照组出现上腹胀满15例、口干5例、便秘2例,停药1天后症状消退.rn 结论:补肾活血方临床用于骨关节炎肾虚血瘀证疗效确切,安全性较好.
  • 摘要:目的:观察热痹外用方巴布剂对湿热证膝关节炎的作用.方法:对78例强直性脊柱炎、52例类风湿关节炎、50例骨关节炎、26例痛风、50例其他风湿性疾病(如成人斯蒂尔病、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临床表现为膝关节炎且辨证属湿热证的患者,予热痹外用方巴布剂外贴膝关节治疗,观察膝关节疼痛VAS疼痛积分、关节周径变化、血沉(ESR)与C反应蛋白(CRP)变化.结果:热痹外用方巴布剂外贴治疗可以有效缓解关节VAS疼痛积分,缩小关节周径,降低ESR与CRP,统计学显示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热痹外用方巴布剂外贴治疗对湿热证膝关节炎患者的关节疼痛和肿胀有较好的缓解作用,减轻膝关节炎症,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 摘要:目的:观察关节腔注射益赛普治疗症状性膝骨关节炎(0A)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30例接受NSAID治疗两周症状无缓解的原发症状性膝OA患者,关节腔分别注射益赛普或得宝松,比较治疗后2、7天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均明显减轻,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均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益赛普可减轻骨关节炎的炎症反应,安全性好.
  • 摘要:目的:观察痛风方联合西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rn 方法:将48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自拟痛风方加减,水煎服,每日一剂.两组疗程均为14天.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体征的改善情况,检测实验室指标血尿酸(UA)、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的变化,及有无腹痛、腹泻等不良反应.rn 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5.2%,对照组81.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积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实验室指标分析均较治疗前有明显的降低(P<0.05),治疗组各项实验室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2个月,治疗组未有患者症状复发,对照组有2例患者复发.rn 结论:痛风方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可靠,并可明显降低血尿酸及炎症指标水平.痛风方联合西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优于单纯西医药治疗.
  • 摘要:目的:观察苗药复方五藤贴膏联合红外线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诊断标准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予苗药五藤膏外敷联合红外线照射治疗,对照组予美洛昔康片口服务,治疗2周后评价关节功能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2.5%,对照组有效率72.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且ISOA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组关节疼痛、最大步行距离、日常生活能力及ISOA总评分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五藤膏外敷联合红外线治疗膝骨疗效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 摘要:目的:观察舒筋健腰丸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治疗方案.rn 方法:采用完全随机、开放性、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治疗观察研究.将中医辨证为肝肾两虚合并筋脉痹阻证14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分为A组(舒筋健腰丸治疗组)、B组(莫比可片治疗组)、C组(舒筋健腰丸加莫比可片组).A组52例,B组42例,C组46例,3组均治疗3个月.分别观察记录各组治疗与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膝关节功能活动、患者不良反应情况,分别检测各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rn 结果:经临床治疗3个月后,(1)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患者关节晨僵时间、关节压痛、肿胀、疼痛、关节功能活动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1),组间比较,C组改善明显优于A、B组(P<0.01);(2)ESR、CRP改善情况:各组ESR、CRP均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组间比较C组明显优于A、B组(P<0.01);(3)有效率比较:显效率比较,C组明显优于A、B组(P<0.05).rn 结论:舒筋健腰丸治疗膝骨关节炎临床效果良好,无不良反应;舒筋健腰丸配合莫比可治疗膝关节炎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用舒筋健腰丸或莫比可片,两药联合使用可减少莫比可的应用剂量及避免胃肠道副反应.
  • 摘要:目的:观察骨痹通方对骨关节炎模型大鼠关节软骨组织形态学的影响,为进一步探索骨痹通方防治骨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提供研究基础.rn 方法: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模型、阳性药物、骨痹通方低、中、高剂量组,每组6只,后5组采用Hulth造模法制备OA模型,术后第3天开始灌胃给药,给药4周后处死取材,进行大体观察及HE染色,采用Mankin's评分法进行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处理.rn 结果:骨痹通方各组及盐酸氨基葡萄糖组Mankin's评分均较模型组低(P<0.05),且骨痹通方高、中剂量组Mankin's评分较骨痹通方低剂量组及盐酸氨基葡萄糖组低,差异显著(P<0.05),骨痹通方高剂量组与中剂量组及骨痹通方低剂量组与盐酸氨基葡萄糖组组间Mankin'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rn 结论:骨痹通方可显著延缓OA动物关节软骨的病理进展,提示其可能具有通过某种机制提高软骨细胞的修复能力、延缓软骨细胞凋亡的作用.
  • 摘要:目的:观察新风胶囊对佐剂型关节炎大鼠肺功能、肺组织氧化应激状态及Keap1-Nrf2/ARE信号通路表达的影响.rn 方法:48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模型对照组(MC),新风胶囊组(XFC),来氟米特组(LEF),每组各12只.除正常组外,采用右后足跖皮内注射弗氏完全佐剂法制成AA大鼠模型.检测大鼠体质量、足跖肿胀度、关节炎指数;小动物肺功能仪检测大鼠肺功能;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组织ROS、RNS、GSH、TRX;RTQR-PCR法检测肺组织Keap1、mar、Nrf2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肺组织Keap1、maf、Nrf2蛋白表达;ELISA法检测大鼠外周血IL-4、TNF-α.rn 结果:①与NC组比较,MC组大鼠存在肺功能降低;足跖肿胀度、关节炎指数升高;MC组ROS、RNS蛋白表达升高,GSH、TrX蛋白表达降低;Keap1表达增多,Maf,Nrf2表达减少;②与MC组比较,各治疗组大鼠体重、肺功能参数升高;FEV/FVC降低;ROS、RNS蛋白表达降低,GSH、TrX蛋白表达升高;Keap1,Maf,Nrf2表达降低;⑧与LEF组比较,XFC组Keap1,Nrf2表达较低,Maf表达较高;肺功能参数较高.与LEF组比较,XFC组RNS、ROS明显较低,TrX明显较高,GSH无显著差异;④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肺功能参数与Keap1、抗氧化指标、抑炎类细胞因子呈正相关,与Nrf2、氧自由基、氧化还原产物、致炎类细胞因子、炎症指标呈负相关.rn 结论:从大鼠除关节滑膜病变还存在肺功能损伤,并且与Keap1-Nrf2-ARE信号通路相关.XFC能够通过抑制异常激活的Keap1-Nrf2-ARE通路,调节氧化应激,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在改善关节病变的同时,改善肺功能,且XFC在改善AA大鼠体质量、肺功能和机体氧化应激状态方面的作用优于LEF.
  • 摘要:目的:观察复元胶囊是否通过调节smad3磷酸化水平促进骨关节炎软骨细胞合成Ⅱ型胶原(COL2A1)及蛋白多糖(ACAN).rn 方法:体外培养人软骨瘤细胞株(SW1353),随机分为3组:空白组、白介素1β(IL-1β)组、IL-1β+复元胶囊组.以最适浓度15%复元胶囊含药血清进行实验干预.CCK8法观察细胞的生长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细胞COL2A1、ACAN mRNA合成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细胞smad3磷酸化水平.rn 结果:IL-1β组的细胞生长曲线,细胞增殖率(25.50±0.63),COL2A1(0.523±0.009)、ACAN(0.201±0.035)mRNA及磷酸化smad3(p-smad3)(1.026±0.003)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空白组(P<0.05);IL-1β+15%复元胶囊组的生长曲线,细胞增殖率(37.55±0.71),COL2A1(0.701±0.068)、ACAN(0.901±0.230)mRNA,p-smad3(1.527±0.003)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IL-1β组(P<0.01).rn 结论:复元胶囊可以通过上调smad3磷酸化水平,促进骨关节炎软骨细胞COL2A1及ACAN的合成,起到保护软骨细胞的作用.
  • 摘要:风湿关节病的中晚期关节病损较为严重,内科保守服药及外用针灸理疗等治疗收效甚微,对广州军区总医院中医科应用微创针刀镜治疗50例关节病患者的临床观察与分析,微创针刀镜技术治疗关节病值得临床推广,并走向国际.根据50例住院患者的来源和分布地域可以看出,大部分患者是经由患者口口相传或了解熟悉此技术的相关人员介绍而来,占比76%。正是因为有了独到的临床疗效才有了患者的良好口碑,使得各地的患者纷至沓来,满意而归,又带来更多的患者前来就诊受益。
  • 摘要:本文总结了中医药对类风湿关节炎滑膜细胞治疗研究的现代进展,归纳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提出中医药对抑制RA滑膜炎症、促进滑膜细胞凋亡、抑制滑膜血管增牛以及靶向调控滑膜细胞信号等研究显示了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为中医药精准治疗RA的可能性提供了新思路.
  • 摘要:目的:中药对慢性肾衰维持血透患者皮肤瘙痒者骨密度变化的观察方法选择入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半年以上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血液透析,治疗组在常规透析基础上给予中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3个月内Hb、Alb、骨密度及透析中皮肤瘙痒等病症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中药使用)患者1个月、2个月、3个月后,化验指标及皮肤瘙痒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能增强机体免疫耐受力,对慢性肾衰患者皮肤瘙痒有控制作用,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摘要:痛风属中医"痹证"范畴,国医大师朱良春教授依据该病的特征性而称之"浊瘀痹",创立"泄浊化瘀、调益脾肾"治疗大法,临床应用时根据发病机理和异常实验指标辨证进行药物干预,并善用虫药,协同增效.该治则贯穿于痛风治疗的全过程,其综合治疗方案经临床大样本验证,疗效确切,为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新途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摘要:李济仁教授认为顽痹之病机为痰瘀阻络、气血亏虚,解析了治疗当从虚、从瘀辨治的中医理论依据,举案以当归补血汤加减为例,李济仁教授运用扶正活血法治疗顽痹的临床经验.以当归补血汤加减为例,介绍李济仁教授运用扶正活血法治疗顽痹的临床经验。rn 当归补血汤具有补气养血,活血通络之功。方中黄芪为君药,补气健脾、益气固表。李济仁教授加味诸药皆宗其太旨,阳虚甚者,黄芪为君,阴虚甚者,当归为君,芪、归之量变以适阴阳之量数也,乃从古而不泥古。此外,方中他药如赤芍、鸡血藤、活血藤等补血化瘀,以助当归养血活血之力;蜈蚣、全蝎、青风藤等祛瘀通络,以除络中瘀血及日久入络之痹邪。对于痹邪内伤脏腑者,如伤及先天,用千年健、杜仲等补肾强骨;如伤及脾气,加糯稻须根、白术等健脾养阴。且患顽痹者,脏腑经络皆受病,病机、病症常较复杂,需在扶正活血的基础上随证加减用药,如疼痛重者,加延胡索、乳香、没药等行气活血止痛:湿邪偏盛者,加陈皮、虎杖、木瓜等行气化湿。
  • 摘要:本文论述了外湿致痹及肺、脾、肾、三焦脏腑功能失调导致的内湿为痹的发病机制,并分别论述痹热与热痹的不同发病机制,分析湿、热杂合致痹先后之异同与特点.由湿热邪气的特点及古代文献的相关论述,总结湿热痹的病因有:外伤湿邪、湿痰内生、外感热邪、邪郁化热、湿热合而为患。rn 病机则归为以下几类:湿邪阻络,阻滞气机、致瘀生痰、损伤气血、阻遏阳气而致痹;外感热邪,或寒邪郁而化热,蕴于经络、耗伤气血、炼液成痰、涩脉为瘀,闭阻脉道遂成痹症:湿热相合,流注关节、闭阻经脉、伤阴耗血、卫外失固,终成痹症。湿热之邪来源繁杂,致痹特点各有不同。且两邪相合致痹先后有别,所生痹证亦有不同的病证特点。临床辩证治疗时,须辨明病机及所盛之邪,针对不同病邪,合理用药,方能取得理想疗效。
  • 摘要:目的:探讨广场健身舞对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的影响.rn 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elf-reporting inventory,SCL-90)作为调查问卷,在农村和城市的居民社区,对60岁以上的老年人展开调查.根据健身与否及空巢与否,将调查对象分为空巢健身组、空巢对照组、非空巢对照组,同时将SCL-90各指标与全国常模进行比较.rn 结果:在空巢健身组,SCL-90各指标包括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均显著低于空巢对照组(P<0.001);空巢健身组和非空巢对照组相比,SCL-90的一些指标如强迫(t=7.39,P<0.001)、人际关系敏感(t=4.84,P<0.001)、恐怖(t=4.60,P<0.001)、偏执(t=6.64,P<0.001)、精神病性(t=3.57,P<0.001)显著好于非空巢对照组.另外,城市空巢老人SCL-90各维度得分如躯体化(t=1.99,P=0.047)、强迫(t=1.72,P=0.086)、抑郁(t=2.01,P=0.045)、焦虑(t=3.78,P<0.001)、敌对(t=2.15,P=0.032)、恐怖(t=1.73,P=0.085)、精神病性(t=3.43,P=0.001)均显著好于农村空巢老人.rn 结论:广场健身舞有益于增强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但在农村小区中仍需进一步推广.
  • 摘要: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中医诊疗方案的临床疗效.rn 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12年符合RA诊断标准的住院患者860例,采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2010年印发的《类风湿关节炎(尫痹)中医诊疗方案》进行治疗,按诊疗方案标准观察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指标,评价临床疗效.rn 结果:860例患者住院最长时间28天,最短住院时间7天,平均(14.45±7.05)天,出院后随访3个月,失访51例,失访率5.93%.出院时总有效率为87.91%,出院3个月后随访有效率为64.89%,出院时疗效明显高于3个月后临床疗效,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3个有内再次出院者145例,再次入院率为17.92%.rn 结论:RA的中医诊疗方案对住院期间综合临床疗效较好,但对出院后的维持治疗效果有待改进.
  • 摘要:本文运用火针配合中药内服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3000例,结果近控1020例,占54%,显效1140例,占38%,有效770例,占26%,无效70例,占2%,总有效率98%.实践证明此法具有通经络,补肾活血,祛寒逐湿,消肿止痛之功效,疗效确切.
  • 摘要:目的:探讨中药熏药外治法配合辩证施护对膝骨关节炎患者关节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将66例活动期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3例.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熏药外治及辩证施护.2周后评价关节功能.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1.6%,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86.3%,两组比较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薰药外治法配合辩证施护可以有效的控制膝骨关节炎的急性期症状,改善关节活动障碍,在治疗骨关节炎上疗效满意.
  • 摘要:咳为肺之变动,并与脾胃为重.久咳不愈,损伤脾胃,痰湿内生.痰湿型咳嗽治则运脾燥湿,止咳化痰.吴生元教授验方麻杏萎贝汤临证用于治疗咳嗽日久,肺气不宣,脾胃虚弱而痰湿未尽,湿邪入里所引起的咳嗽之证.rn 笔者从临床实践和学习中有感脾胃对咳嗽的重要关系,加之对吴生元教授验方麻杏蒌贝汤的剖析,现从脾胃论治麻杏蒌贝汤治疗痰湿型久咳之要.麻杏蒌贝汤虽看似温凉杂陈,实则药之所过,病之所及。方中炙麻黄宣肺,散未尽之寒邪;杏仁化痰止咳,与麻黄、甘草配伍,共奏宣肺化痰之功;瓜萎、贝母、紫菀清化热痰:百部、百合、桔梗润肺止咳;远志安神益智;陈皮理气化痰,健胃消食;桑白皮泻肺止咳平喘;石菖蒲、豆蔻健脾除湿;甘草调和诸药。全方配伍,宣肺化痰,止咳平喘,顾护脾胃,化痰除湿,咳喘自平。
  • 摘要:激光治疗皮肤疾病是一种见效快,疗效肯定的方法之一,应用激光的治疗,配合中药内服与外用对于白塞氏病和多种并发溃疡皮肤疾病收到较好的效果.中药处方用药如:龙胆草、茵陈、黄芩、栀子等药,可清肝经湿热;青蒿、绞股蓝、露蜂房、白芷、白及、土茯苓、苦参、蛇床子、紫花地丁、黄柏等,清利湿毒并能收敛疗疮,可治各个部位溃疡,内服外用均可。如其病缠绵难愈者,体质虚弱者则当健脾益气利湿,托里达外,方能奏效。根据病情在上药中选择加白术、党参、黄芪、薏苡仁。对久病有瘀或有肝郁气滞,气机不条达者佐以疏肝理气,活血化瘀的药品。激光配合中药内服与外用可以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在激光治疗过程中,近期疗效以增强体液免疫为主,停照后,远期疗效以增强细胞免疫为主.对于皮肤疾病的恢复和稳定能够起到良好的协同治疗效果.
  • 摘要: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Churg-Strauss syndrome,CSS)是一主要累及中、小动脉和静脉的系统性坏死性血管炎,由于临床表现涉及多系统,常易漏诊、误诊.rn 患者男性,57岁,因双下肢肿胀、麻木2月,于2014年11月就诊于苏大附一院.患者于2014年09月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双下肢肿胀,麻木,散在斑片状皮疹,在某三甲医院因嗜酸性粒细胞比例明显增高,诊断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予"咪唑斯汀、雷公藤"口服治疗.患者症状改善不明显,双下肢肿胀、麻木加重.病程中无发热,无关节及肌肉肿痛,无头晕、头痛,无明显咳嗽、咳痰、呼吸困难,无胸闷、心悸,无腹痛、腹胀、脓便、血便.CSS确切病因目前尚不明确,推测其发病机制与免疫异常有关,本病与过敏的关系尤为密切。CSS最突出的症状和体征为心、肺、肾、皮肤及外周神经系统中一个或多个脏器受累。多发性单神经根炎是主要的临床表现。该患者顽固的双下肢麻,即为多发性单神经根炎表现。CSS病理特征为受累组织有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和血管外肉芽肿形成以及坏死性血管炎。病理检查结果是诊断CSS的金标准,有文献报道因大部分患者未行病理活检,严格遵守病理标准作为诊断依据只能使不足20%的CSS患者得以诊断,为避免大量患者漏诊,才将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相结合。rn 该病治疗糖皮质激素是首选,使本病预后明显改善。多数CSS患者对糖皮质激素反应良好,但20%病情较重或合并主要器官功能受损的患者需联合应用免疫抑制剂,可减少不可逆的器官受损,多选用环磷酰胺,其次硫唑嘌呤。3-6个月短疗程环磷酰胺治疗(口服或静脉冲击)序贯以硫唑嘌呤维持治疗与长疗程环磷酰胺治疗疗效相当。
  • 摘要:据近年来文献概述中医外治法在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的临床应用和相关实验研究,主要综述中药外敷、贴敷、熏蒸、外洗等具体治疗方法及其实验研究,外治法在临床上取得了显著效果,对其作用机制进行了探讨,但其尚有不完善之处.rn 目前中医外治法治疗RA包括中药敷贴、中药熏洗、药浴、针刀、穴位埋线、穴位注射、蜂疗等,有疗效好、作用快、不良反应少等优点。中医外治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和一定的研究进展。外治法直接针对病变部位,靶向性高,起效快,可多途给药,不良反应少,患者接受度高优点,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主要辅助治疗方式之一。由于类风湿关节炎是自身免疫性慢性疾病,病情顽固,有一定的致残率,外治法只是其中的一种治疗手段,药物与非药物治疗、内外结合治疗等综合手段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最佳方案。
  • 摘要:目的:研究健脾化湿解毒方含药血清对尿酸刺激下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的增殖、纤维化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1.培养肾小球系膜细胞(GMC);2.尿酸刺激GMC细胞,同时用含有别嘌醇(西药对照组)及健脾化湿解毒方的含药血清(中药治疗组)分别加入细胞中,用Cell Counting Kit检测各组别细胞的活性;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蛋白中磷酸化细胞外蛋白调节激酶(p-ERK)的含量;用共聚焦及Real-Time PCR检测细胞中纤维粘连蛋白(FN)的表达及分布情况,观察健脾化湿解毒方对于尿酸刺激下肾小球系膜细胞的增殖、纤维化是否具有保护作用.rn 结果:1.尿酸300μmol/l刺激GMC后,细胞活性(CCK8)明显下降、p-ERK通路表达明显升高,细胞中FN的表达升高;在加入含别嘌醇及健脾化湿解毒方的含药血清后,细胞活性(CCKS)被进一步遏制;p-ERK通路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并无明显差异;健脾化湿解毒方的含药血清能降低经尿酸刺激后FN的分泌.rn 结论:健脾化湿解毒方含药血清能抑制尿酸刺激下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的异常分泌.
  • 摘要:目的:系统评价通滞苏润江胶囊治疗急性痛风有效性与安全性.rn 方法: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2015年第7期)、Pubmed、EMbase、CBM、CNKI、VIP和WanFang Data数据库.查找所有通滞苏润江胶囊治疗急性痛风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间到2015年8月1日.由2位评价员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后,采用RevMan5.2软件进Meta分析.rn 结果:共纳入6个RCT,包括35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通滞苏润江胶囊联合西药与西药对照组相比,其治疗痛风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痊愈率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明显优势;单用通滞苏润江胶囊与单用西药治疗痛风也没有明显的优势,但与单用痛风定胶囊中成药治疗痛风相比总有效率要高.实验室指标血沉(ESR)、血尿酸(BUA)、24h尿尿酸(UUA)、C-反应蛋白(CRP).通滞苏润江胶囊与西药组相比在降低血沉(ESR)方面具有优势,但对于降低C-反应蛋白(CRP)没有明显优势;与单用痛风定胶囊中成药相比,在降低血尿酸(BUA)和24h尿尿酸(UUA)方面具有优势,但在降低血沉(ESR)方面没有明显优势.在缓解关节症状积分方面,与痛风定胶囊中成药相比,在缓解关节红肿疗效较好,但在改善关节功能以及关节疼痛方面并没有优势.不良反应发生率,与西药组相比胃肠道反应发生率降低,肝肾功能损害发生率与西药组相比没有明显优势,且其与单用痛风定胶囊中成药组相比也没有明显的优势.rn 结论:通滞苏润江胶囊与西药联合治疗急性痛风疗效率较好,但其单纯用药并没有显示比西药要好,但比单纯用其他中成药要好.在降低胃肠道不良反应时要比西药好,受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限制,上述结论尚待开展更多高质量研究加以证实.
  • 摘要:目的:观察非布司他治疗痛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观察患者服用非布司他及别嘌呤醇后,降血尿酸的效果以及药物副作用.结果:服用非布司他后,患者血尿酸均有明显下降,2个月后均达到理想的血尿酸水平.伴有痛风石形成的患者,应用非布司他5个月后,痛风石均有不同程度溶解和缩小,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非布司他具有较强的降血尿酸作用,值得临床推荐.
  • 摘要:目的:探讨开展品管圈活动对提高痛风患者饮食知晓率的影响.方法:选择管圈活动之前的痛风患者89例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教育模式;开展品管圈活动之后的痛风患者84例为观察组,以提高痛风患者饮食知晓率为主题,对其饮食知晓率进行调查,然后对原因进行分析,制订相应的对策并组织实施.结果:两组干预前饮食知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品管圈后,观察组痛风患者饮食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品管圈活动能明显提高住院痛风患者饮食知晓率,对痛风患者控制病情、预防复发、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 摘要:目的:了解重庆地区居民血尿酸水平,同时对高尿酸血症(HUA)的发病率、分布规律及其与代谢综合征(MS)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材料与方法:对2014年1月-2014年12月在西南医院健康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110777例受检者的血尿酸水平及体重指数、血压、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等的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分析.rn 结果:重庆地区成年人高尿酸血症总体患病率为21.38%,其中男性为30.33%,女性8.35%.男性平均血尿酸水平为(385.41±82.65)umol/L,女性为(275.63±60.45)umol/L.同时,高尿酸血症人群代谢综合征发病率高于普通人群,男性高尿酸血症与代谢综合征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rn 结论:重庆地区的高尿酸血症发病率处在全国各地区中的较高水平,高尿酸血症患者更容易伴发代谢综合征故应该引起人们的重视.
  • 摘要:独活寄生汤具有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的功效,在临床上应用广泛,为了探究其治疗作用的机理,更好的与现代医学结合,对其抗炎、镇痛作用进行了大量研究与实验,本文通过整理其在动物实验、计算机模拟分析及临床观察中的相关资料,对独活寄生汤在骨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症、类风湿关节炎、骨质疏松症、髌骨软化症治疗中的现代药理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摘要:风湿病是一组慢性进行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多以本虚为主,近年来因膏方能"补益扶正"逐渐成为治疗慢性疾病的热点.本人追溯古代文献,总结现代各医家使用膏方治疗风湿病的经验,将膏方用于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等常见的风湿病的优势进行探讨.风湿病的病因病机主要为脾胃虚弱致气血生化乏源,正气不足、营卫失调;后期“内舍脏腑”,病情缠绵难愈,使五脏俱虚。针对风湿病病因病机,提出风湿病患者适宜采用冬令进补膏方进行防治,滋补膏方的配伍原则应为健脾药物与补益药物配伍、补益药物与活血药物配伍、滋补药物与辅料相伍,才能取得良效。rn 风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病因病机较为复杂,又可传变,故膏方进补当因时、因人、因病制宜,不可盲目进补,当注意以下几点:首先风寒、病情稳定的风湿病患者适宜膏方,疾病处于活动期或实热证患者,不宜膏方进补;其次大多数风湿病的虚实夹杂,病情较为复杂,临床表现不一,应用膏方时应结合患者体质补泻相宜,以平为期;另绝大多数风湿病患者曾或长期使用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机体处于虚损状态,脾胃虚弱,故使用膏方时当注重顾护脾胃,补益脾气、健运脾土,脾胃健运则更易受纳膏方,有利于疾病的转归。
  • 摘要:目的:微生态制剂近年在临床上日渐增多,而对于人体微生态平衡与免疫力的相关性研究也逐年增多,在此探讨肠道微生态与自身免疫病的相关性.方法:综述国内外相关医学文献,进行归纳、总结、分析.结果:查找到国内外文献10余篇.结论:保持人体微生态平衡,有利于促进肠道内环境的稳定,调节自身免疫,控制某些感染性、菌群生态失调、菌群移位相关的多种疾病,特别是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有一定意义.肠道微生态平衡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需要多学科联合研究,深入探讨,为治疗与其相关的疾病谱开辟新的治疗途径.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