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减摇水舱

减摇水舱

减摇水舱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2年内共计163篇,主要集中在水路运输、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水利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7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272001篇;相关期刊50种,包括大连理工大学学报、应用科学学报、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2016年FPSO技术交流会 、第五届中国国际救捞论坛、中国自动化学会2000年哈尔滨学术年会等;减摇水舱的相关文献由290位作者贡献,包括金鸿章、李国斌、梁利华等。

减摇水舱—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7 占比:0.04%

会议论文>

论文:9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272001 占比:99.96%

总计:272107篇

减摇水舱—发文趋势图

减摇水舱

-研究学者

  • 金鸿章
  • 李国斌
  • 梁利华
  • 贾正余
  • 张虹
  • 于立君
  • 俞启军
  • 吕文君
  • 周亚兰
  • 孙宝川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谢保峰; 席永涛; 张树奎; 瞿芳
    • 摘要: 稳性控制是船舶航行运动控制的关键环节,由于船舶在海水中航行时会受到规则波、不规则波等载荷的作用,当船舶在外载荷作用下产生的运动超过极限平衡位置时,就可能导致船舶的失稳,造成船舶倾覆等严重事故。因此,船舶领域将稳性控制作为一项重要的研究内容。本文建立船舶运动控制过程多坐标系及坐标转换,利用可控减摇水舱技术设计了一种船舶稳性控制系统,分别从控制系统组成原理、稳性控制系统仿真等展开研究。
    • 裴斐; 林焰
    • 摘要: 某型钻井船用减摇水舱尺寸受到严格限制,为了给船用减摇水舱的设计提供参考,开展了减摇水舱性能晃荡平台试验研究.使用减摇水舱试验台架和缩尺比例模型,对U型舱和槽型舱进行了1°、2°、4°激励幅值和55%、70%、85%、100%通透率的扫频晃荡试验研究;对槽型舱进行了65、105、145 mm液位的试验研究.对水舱内液体产生的力矩幅值和相位进行记录分析,总结出合理的水舱结构参数以保证减摇性能.结果表明,水舱在大激励幅值下有更大的减摇力矩和更好的相位性能.对两种水舱增加阻尼板减小通透率可以扩展减摇力矩相位的有效范围.液位变化对槽型舱减摇力矩的幅值和相位都有明显作用.由此得出结论:两种水舱在大激励幅值下性能更加优秀;70%~85%的通透率能够同时兼顾减摇力矩幅值和相位性能;在145 mm液位下两种水舱都有最佳性能.对槽型舱而言,改变液位能够极大地改变水舱的峰值频率适应不同工作情况,但是过低的液位会导致水舱过度阻尼从而对性能产生不利影响.
    • 刘卓鸿
    • 摘要: 减摇水舱控制系统中的摇摆台控制一般采用PID控制系统,借助PID控制系统的算法优势,传输摇摆角度信号,有效控制减摇.PID系统采用免疫遗传算法,该算法能够建立起数学模型,推理运算出目标函数值,向电液伺服阀输出动作指令,控制船舶横摇.本文分析了PID控制器在船舶减摇水舱控制器设计中的应用,提出优化PID控制器的设计方法,经过仿真实验证实,改进优化的变参数PID控制器能够有效控制船舶横摇角、鳍角速率,提高减摇效率.
    • 骆寒冰; 王成彬; 盛庆武
    • 摘要: 为研究某海洋工程船舶减摇水舱液体晃荡的固有周期及其阻尼特性,设计有机玻璃模型,开展模型试验.利用开源软件OpenFOAM开发基于两相流求解器InterFOAM的计算程序包,对该减摇水舱模型液体晃荡的固有周期和阻尼进行数值预报,并讨论模型网格尺寸、水舱阻尼板、水舱液面高度等因素对固有特性的影响,预报结果与模型试验结果吻合较好.研究成果可为减摇水舱的设计提供技术指导.
    • 点点(编绘)
    • 摘要: 小贴士1.雪龙2号是一艘智能化船舶,装配智能船体、智能机舱、智能实验室等。通过配备各种传感器,实现全船信息的全方位智能感知、获取、交换及展示。2.雪龙2号船体强度达到PC3级要求,为国际主流的中型破冰船型。雪龙2号采用的DP2船舶动力定位设计和减摇水舱系统,极大提高了船只在恶劣环境下的安全性和作业精度。
    • 张亚明1
    • 摘要: 为提高油田守护船上船员生活的舒适性和安全性,提升船舶的作业效率,要求船舶具有较好的耐波性。以某油田守护船为例,通过为其设计矩形减摇水舱,减小船舶的横摇幅值,适当增大横摇周期,减少甲板上浪,提升船舶的耐波性。阐述矩形减摇水舱的力学模型和设计原理,并根据设计原理给出该型船舶的可自动调节液面矩形减摇水舱设计方案;通过减摇水舱模型试验和船模水池试验,论证减摇水舱对提升船舶耐波性的真实有效性。通过在船舶试航过程中对减摇水舱系统数据进行收集,证明该型船舶的可自动调节液面矩形减摇水舱设计是成功的.
    • 王翠玲
    • 摘要: 稳定性是船舶能否正常运行的重要指标,船舶在日常工作时受海风、海浪等干扰作用力的影响,往往会发生横摇、垂荡等不规则运动,如果产生的运动幅度过大,很可能导致船舶倾覆等危险事故。因此,业内研究人员一直将船舶的减摇视为重点研究方向。主动式减摇水舱利用控制系统产生力矩,并抵消船舶发生横摇等运动的力矩,使船体保持稳定,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各类大型舰船上。本文针对船舶的模型试验过程,开发了一种主动式减摇水舱控制系统,并介绍该控制系统的硬件组成和功能,在Matlab中进行了减摇特性试验。
    • 韩冰; 张乃樑; 郭健; 郭翔
    • 摘要: 我国首艘海洋核动力平台是典型的非自航式船舶,此类船舶的减摇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困扰着船舶行业的难题,此外,由于搭载核动力装置,因此平台对减摇的需求更加迫切.本文依托海洋核动力平台实际设计项目对平台的减摇方式进行研究,通过分析海洋核动力平台运行环境及运动性能,对平台的减摇需求进行论证,进而根据平台自身特点,对减摇装置进行筛选,并着重对减摇水舱及减摇陀螺方案进行设计和论证,最终将平台在设计海况下的摇摆幅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为此类问题的解决提供思路.
    • 刘胜; 韩研
    • 摘要: 针对船舶减横摇问题,结合减摇鳍与减摇水舱两种减摇装置的优点,提出了一种全航速下的船舶减摇鳍/水舱联合控制减摇方案.减摇鳍采用力矩对抗控制,减摇水舱以水舱流体速度为反馈信号的闭环控制.针对该方案建立船舶减摇鳍/水舱联合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并通过仿真结果对减摇方案进行验证.分析结果表明,船舶减摇鳍/水舱联合控制方案实现了全航速下的减横摇.在低航速下,对减摇水舱施加控制的联合控制方案较无控制的联合控制方案有明显的减摇效果.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