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ESRD

ESRD

ESRD的相关文献在1996年到2022年内共计99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内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9篇、相关期刊76种,包括中国血液净化、临床肾脏病杂志、中华肾脏病杂志等; ESRD的相关文献由243位作者贡献,包括彭佑铭、何威逊、刘小勇等。

ESRD—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9 占比:100.00%

总计:99篇

ESRD—发文趋势图

ESRD

-研究学者

  • 彭佑铭
  • 何威逊
  • 刘小勇
  • 周鸿烈
  • 孙铸兴
  • 朱光华
  • 李健芝
  • 袁伟杰
  • Abdelkarim Saleh
  • Abdulsalam Y. Taha
  • 期刊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彬
    • 摘要: 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1980~2009年,美国ESRD患病率增加了近600%,从290/百万增至1738/百万;发病率自1980年的80/百万逐步增至2001年的350/百万,我国ESRD患病率约为237.3/百万[1]。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是ESRD病人肾脏替代治疗的主要选择之一[2]。
    • 李宗达; 焦军东
    • 摘要: 近年来,终末期肾脏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已经成为了广受关注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1])。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人民生活方式的转变、疾病谱的变化,我国正面对着日益增长的终末期肾脏病负担^([2])。终末期肾脏病患者依靠肾脏替代治疗(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RRT)维持生活质量,血液透析治疗是目前国内最主要的肾脏替代治疗方式。
    • 刘小勇
    • 摘要: 目的 针对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研究分析首次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的预后与危险因素.方法 以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肾内科收治的总计150例首次血液透析的ESRD患者为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所有患者首次血液透析的血管通路种类、血管通路转换以及替换治疗情况进行统计,研究对预后的影响以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150例ESRD患者中,首次血液透析采用中心静脉导管实施血管通路的患者有133例(88.67%),采用自体动静脉内瘘实施血管通路的患者有17例(11.33%).采用中心静脉导管实施血管通路的患者中,有122例患者转为其他血管通路(91.73%),有5例患者接受替换治疗进行肾移植手术(3.76%),采用自体动静脉内瘘实施血管通路的患者中,没有患者转为其他血管通路,有1例患者接受替换治疗进行肾移植手术(5.88%).
    • 刘小勇
    • 摘要: 目的针对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研究分析首次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的预后与危险因素。方法以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肾内科收治的总计150例首次血液透析的ESRD患者为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所有患者首次血液透析的血管通路种类、血管通路转换以及替换治疗情况进行统计,研究对预后的影响以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150例ESRD患者中,首次血液透析采用中心静脉导管实施血管通路的患者有133例(88.67%),采用自体动静脉内瘘实施血管通路的患者有17例(11.33%)。采用中心静脉导管实施血管通路的患者中,有122例患者转为其他血管通路(91.73%),有5例患者接受替换治疗进行肾移植手术(3.76%),采用自体动静脉内瘘实施血管通路的患者中,没有患者转为其他血管通路,有1例患者接受替换治疗进行肾移植手术(5.88%)。结论 ESRD患者在首次血液透析时建立血管通路采用动静脉内瘘效果更好,减少血管通路转换情况,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 王菲
    • 摘要: 目的:研究高通量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炎症指标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ESRD患者68例,随机分为高通量血液透析(HFHD)组和HFHD联合血液灌流(HP)组各34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炎症和免疫指标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血清炎症和免疫指标比较(p>0.05),治疗后,HFHD+HP组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血清C反应蛋白(CRP)等炎症指标以及免疫球蛋白(Ig)A、IgG、IgM等免疫指标均较HFHD组改善明显(P均<0.05).结论:HFHD+HP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ESRD患者机体炎症反应、提高免疫功能.
    • 董群
    • 摘要: 目的:分析左卡尼汀对终末期肾病(ESRD)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抽选本院终末期肾病患者60例(2020年3月~2021年2月),设置对比性治疗研究,依据盲选抽签法原则分组,对照组30例、观察组30例.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期间,对照组行常规健康干预,观察组联合左卡尼汀.统计两组心脏结构、心功能指标变化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1)患者血透首日心脏结构、心功能指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血液透析治疗3月后,观察组LVEDD、LVESD较对照组下降,E/A及EF则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2)观察组心血管不良反应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左卡尼汀在终末期肾病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中的联合应用,对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具有显著维护、改善效果,可辅助降低治疗期间心血管不良事件风险.
    • 杨梅春; 龙奇军; 邓飘阳; 李海浪; 韦庆妹; 谢玉韵; 凌彩霞; 蓝金艳
    • 摘要: 目的:探讨采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HD + HP)治疗模式在尿毒症患者中的应用研究。方法:2020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在本院治疗该症患者中选取60例持续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采用随机分配的方式将60名患者分为研究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是采用血液透析(HD)的治疗模式,研究组是采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HD + HP)的治疗模式,在治疗期间对两个小组患者均采取优质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皮肤瘙痒状况,毒素清除率及微炎症状态、免疫功能、脂代谢、钙磷代谢、颈动脉内膜、护理满意度的影响,降血压效果。运用SF-36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生活质量评分对比。结果:研究组护理后瘙痒评分、Scr、BUN、β2-MG、PTH水平均较护理前显著下降,效果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对照组IMT及斑块面积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大(P 0.05),治疗后研究组IMT及斑块面积明显小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患者治疗3个月、6个月后的收缩压、舒张压、血浆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II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及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治疗后SF-36评分均捉高,其中研究组PF、RP、RE、MH、SF、BP、VT和GH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HD + HP治疗模式可明显提高尿毒症患者中大分子毒素清除率,且有良好的降压效果。减轻患者机体炎性反应,改善免疫功能,能有效调节患者脂代谢及钙磷代谢水平,促进肾功能恢复的同时可有效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 范戊垤; 蔡灿杰; 林惜恋
    • 摘要: 目的 观察高通量血液透析在终末期肾病(ESRD)并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020年3月在陆丰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65例ESRD并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血液透析,观察组进行高通量血液透析.对比2组患者透析前后各项生理指标变化、生存率、生存质量等.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β2微球蛋白、血清全段甲状旁腺激素、血磷水平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肌肉、关节酸痛改善效果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皮肤瘙痒改善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存有28例(77.78%),对照组生存14例(48.28%),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半年后,观察组患者SF-36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高通量血液透析可有效改善ESRD并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患者肾功能各项指标,缓解并发症症状,提高患者生存率与生存质量,临床推广价值高.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