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运动训练

运动训练

运动训练的相关文献在1973年到2023年内共计8466篇,主要集中在体育、临床医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338篇、会议论文510篇、专利文献184489篇;相关期刊1438种,包括田径、当代体育科技、辽宁体育科技等; 相关会议173种,包括2015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2013年全国竞技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2013年中国生理学会运动生理学专业委员会年会暨“运动与健康”学术研讨会等;运动训练的相关文献由11298位作者贡献,包括王勇、邓运龙、田振军等。

运动训练—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338 占比:3.82%

会议论文>

论文:510 占比:0.27%

专利文献>

论文:184489 占比:95.92%

总计:192337篇

运动训练—发文趋势图

运动训练

-研究学者

  • 王勇
  • 邓运龙
  • 田振军
  • 陈小平
  • 刘勇
  • 田麦久
  • 茅鹏
  • 王彤
  • 吴毅
  • 张建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王金玲; 黄夏荣; 屈萌艰; 黄福锦; 尹林伟; 钟培瑞; 刘静; 孙光华; 廖阳; 周君
    • 摘要: 背景:运动训练有维持骨量、改善骨密度的作用,但其对老年骨质疏松的作用及可能机制尚不完全明确。目的:观察运动训练对老年骨质疏松的影响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将16只24月龄老年SD大鼠按照随机抽样法分为老年模型组和运动训练组,每组8只;将8只3月龄青年SD大鼠作为青年对照组。3组大鼠在饲养笼中自由活动,其中运动训练组大鼠进行跑步机运动干预8周,训练结束后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骨源性碱性磷酸酶、Ⅰ型前胶原N-端前肽、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和Ⅰ型胶原交联N-末端肽水平,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检测大鼠股骨和第4腰椎骨密度,Micro-CT检测并分析大鼠胫骨和第5腰椎的骨微结构及参数,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Western blot检测股骨骨髓组织中骨形成蛋白2、Runt相关转录因子2、Osterix、过氧化物增殖激活受体γ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结论:①与老年模型组比较,运动训练组大鼠血清骨源性碱性磷酸酶和Ⅰ型前胶原N-端前肽水平升高(P0.05);胫骨骨体积分数、骨小梁数量升高(P0.05);第5腰椎的骨体积分数、骨小梁数量、骨小梁厚度有升高的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骨小梁间隙降低(P<0.05);股骨骨髓中骨形成蛋白2、Runt相关转录因子2与Osterix mRNA和蛋白表达升高(P<0.05);过氧化物增殖激活受体γmRNA和蛋白表达降低(P<0.05);②结果表明,运动训练可显著改善老年骨质疏松大鼠的骨量、骨微结构,促进成骨分化,抑制成脂分化,其机制可能与骨形成蛋白2/Runt相关转录因子2/Osterix信号通路有关。
    • 韩尚洁; 韩雪; 段卉; 高红
    • 摘要: 睡眠持续时间减少和睡眠质量改变是影响青年肥胖的危险因素,本研究旨在探索运动训练对改善肥胖青少年睡眠与体力活动的影响。通过对28名肥胖青少年(年龄为13.7±0.72岁,BMI指数为34.1±3.8 kg/m2)进行为期14周以有氧运动和阻力训练相结合的运动训练计划,每周3次,共计180min。干预后完成隔夜多导睡眠图(PSG)及佩戴加速度计(SWA)。运动训练后,肥胖男女青少年的睡眠持续时间与非快速眼动睡眠(NREM)增加(P<0.05),快速眼动睡眠(REM)减少(P<0.05),睡眠效率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有所改善,但未显著。同时发现体力活动水平显著增加,平均每天步数和平均每日MET显著增加(P<0.05)。文章证实了14周运动训练可改善肥胖青少年的睡眠并提高身体活动水平。
    • 金成平; 石磊; 杨成波; 高平; 胡海旭
    • 摘要: 采用文献资料法、历史比较法、专家访谈法和案例分析法,对中国运动训练基本理论的框架体系、演进逻辑、理论关联、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展开研究。以《运动训练学》教材建设体系为主体内容的中国运动训练基本理论,主要由基础教程和高级教程所构成。研究认为,中国《运动训练学》基础教程的发展过程分为起源(1979-1990年)、创建(1991-2000年)、发展(2001-2012年)、完善(2013-2019年)四个阶段,其发展特点体现为浓郁的中国特点、鲜明的时代特点、系统的理论特点、显著的实用特点、突出的强基特点、持续的创新特点。《运动训练学》高级教程编制的原则是把握教材特性、积极探索学科发展新模式,目标是深入实践研究、适应创造性人才培养需求,方法是强化方法探索、创新高级教程研究新方式。
    • 罗开亮; 金雪明; 马书杰; 薛炘; 刘欣昊; 马欣然; 胡军
    • 摘要: 目的:观察易筋经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睁眼、闭眼状态下静态平衡功能及足底压力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8月在上海市第二康复医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4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包括运动疗法、作业疗法、电疗及针刺治疗等,1次/d,5 d/周,连续治疗4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易筋经训练,30 min/次,1次/d,5 d/周,连续治疗4周。分别在治疗前后采用Berg平衡功能量表(BBS)进行平衡功能评估;采用足底压力分析系统进行睁眼与闭眼状态下足底压力参数的评估,通过分析系统处理得出患侧足底压力百分比值及包络椭圆参数(长轴长度、短轴长度与面积);记录治疗过程中2组跌倒、肌肉疼痛、血压与心率异常等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结果:2组治疗前BBS评分、患侧足底压力百分比值、包络椭圆参数比较均无明显区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BBS评分均明显提高;观察组治疗后睁眼与闭眼状态下患侧足底压力百分比值均明显增加,包络椭圆参数值均明显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BBS评分、睁眼与闭眼状态下患侧足底压力百分比值均明显提高,睁眼状态下包络椭圆参数值明显减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出现不良事件。结论:易筋经训练有助于提高脑卒中患者患侧肢体的负重能力及重心控制的稳定性,改善其平衡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刘立华; 王骏昇
    • 摘要: 现代竞技体育运用动力链的系统论思想整合了身体素质训练,能够很好地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表现能力和预防运动损伤。为了解我国动力链研究现状,总结动力链理论的研究过程、研究热点、探究其发展脉络和趋势,为其后续发展提供依据。本研究运用CiteSpace分析软件,对动力链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我国动力链研究发文量呈现整体上升的趋势;动力链研究多以单一学者开展,研究力量薄弱,但研究机构地域广泛,且多为高校;目前动力链研究主要有三大研究热点,分别为身体功能训练、核心力量训练、弱链接,归纳为两大研究领域,分别为运动训练学和功能康复学研究领域。有关动力链训练的研究大部分基于理论研究,动力链尚有较大的实践应用研究空间,未来仍需要广大学者和机构间进行密切的交流合作,共同攻克难题,在动力链研究的应用性方面给予重视,为运动训练和功能康复提供更多的实践应用。
    • 路恒; 许贻林; 王然
    • 摘要: 等长大腿中部拉(Isometric Mid-thigh Pull, IMTP)是一种多关节等长测试,常用于评价运动员的下肢力量和爆发力水平。近年来,随着测试设备的便携化,IMTP测试在国际竞技体育领域的广泛应用。对国外相关文献的梳理与总结表明,IMTP测试相较于传统动态测试与单关节等长测试有着简单高效且不易疲劳的特点,通过分析IMTP测试力——时间曲线得到的峰值力、发力率和冲量等指标信度较高,并与力量、爆发力、冲刺与变向等动态运动能力之间呈中度至高度相关关系。教练员和科研人员可以通过IMTP测试评价运动员的运动能力并监控其训练过程,准确掌握运动员的身体状态和对训练刺激的适应程度,并据此优化训练方案以进一步提升运动员的运动能力。
    • 金乃婧; 洪绍楠; 米靖; 赵燕鹏
    • 摘要: 急慢性负荷比(Acute:Chronic Workload Ratio, ACWR)是近年来兴起的新的负荷管理工具。有研究认为ACWR是识别运动员损伤风险的有效工具,也有研究认为ACWR与运动损伤风险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且不同研究对于ACWR的计算方法也未完全达成共识。文章从ACWR的起源与发展、计算方法、应用效果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等角度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以期为运动员的负荷管理和运动损伤防护提供借鉴和启示。结果表明,在集体球类项目中,(1)平均负荷的计算方法和急慢性负荷的时间窗口应根据项目的训练和比赛计划进行选择;与分类模型相比,采用连续变量的多元模型分析ACWR与运动损伤风险的关系更为精确。(2)较高的ACWR可能通过增加机体的神经肌肉疲劳和心理疲劳水平而增加运动损伤风险,较高的慢性负荷可能通过提高运动员的体能水平而降低运动损伤风险。
    • 王志强(综述); 金星(审校)
    • 摘要: 射血分数降低型心力衰竭会引起诸多身体障碍并对生活产生许多不利影响。除常规药物、手术和其他治疗措施外,大量的心脏康复研究表明,运动训练也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宝贵辅助方法。本文将重点讲述射血分数降低型心衰患者在运动训练下的改善状况,包括心血管功能、骨骼肌功能以及生活质量方面,从而为运动训练在心衰康复的应用和研究中提供新思路。
    • 张岩
    • 摘要: 体育强、则国强,为了能够进一步提升我国体育发展水平,加快我国体育强国的建设步伐,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制定并实施了“全民健身计划”,这对于我国体育改革进程的深化以及全民体育新格局的形成起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一个国家的体育水平主要体现在世界体育赛事中的竞争水平方面,只有拥有高水平的竞争能力,才能在国际体育赛事中赢得更多的胜利与荣誉。因此,基于体育强国建设的目标与要求,有必要加大对竞技体育的重视,注重重点竞技体育项目的强化训练。一名优秀的体育运动员需要具备很高的有氧呼吸能力,因为这对于其身体的恢复以及比赛中竞技水平的发挥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高原体育运动训练则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运动员有氧呼吸能力的提升。因此,本文基于体育强国建设的要求,对高原体育运动训练的具体方法进行科学探索,以期能够进一步促进我国竞技体育的高水平发展,从而为体育强国的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 沈文丽
    • 摘要: 高校体育运动训练为强身健体教育的重要组成内容,如何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体育运动训练状况,设置层次化、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和教育方式,成为校内体育课程关注的重中之重。从高校体育运动训练的影响因素层面着手,对体育运动训练项目的开展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据此提出软硬件设施建设、思想理念教育、体育教学活动开展的实施策略,以逐步提高学生在体育训练中的身体素质和综合体育素养。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