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运动性疲劳

运动性疲劳

运动性疲劳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3年内共计1732篇,主要集中在体育、特种医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04篇、会议论文77篇、专利文献121529篇;相关期刊573种,包括当代体育科技、辽宁体育科技、四川体育科学等; 相关会议52种,包括2015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第十届北京国际康复论坛、第9届北京国际康复论坛等;运动性疲劳的相关文献由2896位作者贡献,包括冯毅翀、潘华山、游世晶等。

运动性疲劳—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604 占比:1.30%

会议论文>

论文:77 占比:0.06%

专利文献>

论文:121529 占比:98.64%

总计:123210篇

运动性疲劳—发文趋势图

运动性疲劳

-研究学者

  • 冯毅翀
  • 潘华山
  • 游世晶
  • 刘艳
  • 张世明
  • 张勇
  • 李峰
  • 李虹霖
  • 熊正英
  • 程昭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娄旭佳; 阮蓉; 金其贯; 胡玉龙
    • 摘要: 背景:白藜芦醇是一种存在于葡萄、花生、藜芦等植物中的多酚化合物,是健康食物增补剂的一种。已有研究表明补充白藜芦醇能缓解运动性疲劳,但其具体机制仍不明确,此次研究通过线粒体动力学角度对其机制进行研究。目的:探讨补充白藜芦醇对运动性疲劳大鼠线粒体动力学的影响。方法:48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白藜芦醇组、运动组和运动+白藜芦醇组,每组12只。运动+白藜芦醇组与运动组同时进行6周负重5%游泳训练,60 min/次,每周6 d。运动+白藜芦醇组在运动后1 h给予白藜芦醇50 mg/kg灌胃,白藜芦醇组只给予白藜芦醇50 mg/kg灌胃,空白对照组与运动组正常饲养,每天同体积溶剂灌胃。末次运动后24 h取材,测定血浆中尿素氮、丙二醛浓度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骨骼肌中线粒体融合相关因子线粒体融合蛋白1、线粒体融合蛋白2、视神经萎缩蛋白1和分裂相关因子线粒体动力相关蛋白1、线粒体分裂蛋白1的基因表达。结果与结论:①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运动组血浆中尿素氮、丙二醛浓度明显升高(P<0.05,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明显降低(P<0.05);与运动组相比,运动+白藜芦醇组血浆中尿素氮、丙二醛浓度显著降低(P<0.01,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升高(P<0.01);②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运动组线粒体融合蛋白1、线粒体融合蛋白2的基因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P<0.05);与运动组相比,运动+白藜芦醇组线粒体融合蛋白1、线粒体融合蛋白2和视神经萎缩蛋白1的基因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P<0.05,P<0.05);③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运动组线粒体动力相关蛋白1和线粒体分裂蛋白1的基因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P<0.01);与运动组相比,运动+白藜芦醇组线粒体动力相关蛋白1和线粒体分裂蛋白1的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P<0.05);④提示补充白藜芦醇可促进疲劳大鼠线粒体融合,抑制疲劳大鼠线粒体过度分裂,改善线粒体动力学紊乱状态,加快运动性疲劳状态的消除。
    • 贾瑞真; 姜超; 金其贯; 娄旭佳; 胡玉龙
    • 摘要: 背景:已有研究证实,左旋肉碱、泛酸、辅酶Q10等营养因子能改善机体能量代谢,是能量转换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成分,联合使用这3种营养因子是否能产生更好的运动疲劳保护效应,目前还不是很清楚。目的:探讨联合使用左旋肉碱、泛酸、辅酶Q10对小鼠运动性疲劳是否具有改善作用,联合使用的最佳组合方式以及改善运动性疲劳的作用机制。方法:①动物分组:雄性ICR小鼠100只,利用正交设计原理,设定4种因素分别为左旋肉碱(A)、泛酸(B)、辅酶Q10(C)营养因子及游泳运动(D),3种剂量水平营养因子分别为水平1(不使用)、水平2(治疗剂量)、水平3(3倍治疗剂量),将小鼠分为9组,另设1组运动对照组,共10组,每组10只小鼠;②建立有氧运动疲劳模型:9组小鼠每天负重5%游泳1 h,每周6 d,在第5周结束时,进行一次力竭运动,记录力竭时间,再继续运动1周,实验共6周;营养因子给药方式为运动前1 h经口灌胃;③检测指标: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运动对照组及运动联合补充泛酸+辅酶Q10营养因子组(简称运动联合营养因子组,力竭时间最长)3组;第6周末运动结束24 h后,检测小鼠血清尿素氮、血清及肌肉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的水平。实验方案已于2019-09-15经扬州大学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动物伦理委员会批准。结果与结论:①对小鼠负重游泳力竭时间的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运动>泛酸>辅酶Q10>左旋肉碱,力竭时间最长的为A1B3C3D2组合方式(运动联合营养因子组);②血清尿素氮水平:运动对照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运动联合营养因子组显著低于运动对照组(P<0.01);③血清及肌肉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运动对照组小鼠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运动联合营养因子组明显高于运动对照组(均P<0.05);④血清及肌肉组织丙二醛含量:运动对照组小鼠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运动联合营养因子组均明显低于运动对照组(均P<0.05);⑤结果表明,运动联合补充泛酸+辅酶Q10营养因子可以通过加强机体抗氧化能力、降低氧化应激水平,从而延长运动时间,延缓运动性疲劳的发生。
    • 贾瑞真; 姜超; 金其贯; 娄旭佳; 胡玉龙
    • 摘要: 背景:已有研究证实,左旋肉碱、泛酸、辅酶Q10等营养因子能改善机体能量代谢,是能量转换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成分,联合使用这3种营养因子是否能产生更好的运动疲劳保护效应,目前还不是很清楚.目的:探讨联合使用左旋肉碱、泛酸、辅酶Q10对小鼠运动性疲劳是否具有改善作用,联合使用的最佳组合方式以及改善运动性疲劳的作用机制.方法:①动物分组:雄性ICR小鼠100只,利用正交设计原理,设定4种因素分别为左旋肉碱(A)、泛酸(B)、辅酶Q10(C)营养因子及游泳运动(D),3种剂量水平营养因子分别为水平1(不使用)、水平2(治疗剂量)、水平3(3倍治疗剂量),将小鼠分为9组,另设1组运动对照组,共10组,每组10只小鼠;②建立有氧运动疲劳模型:9组小鼠每天负重5%游泳1 h,每周6 d,在第5周结束时,进行一次力竭运动,记录力竭时间,再继续运动1周,实验共6周;营养因子给药方式为运动前1 h经口灌胃;③检测指标: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运动对照组及运动联合补充泛酸+辅酶Q10营养因子组(简称运动联合营养因子组,力竭时间最长)3组;第6周末运动结束24 h后,检测小鼠血清尿素氮、血清及肌肉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的水平.实验方案已于2019-09-15经扬州大学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动物伦理委员会批准.结果 与结论:①对小鼠负重游泳力竭时间的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运动>泛酸>辅酶Q10>左旋肉碱,力竭时间最长的为A1B3C3D2组合方式(运动联合营养因子组);②血清尿素氮水平:运动对照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运动联合营养因子组显著低于运动对照组(P<0.01);③血清及肌肉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运动对照组小鼠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运动联合营养因子组明显高于运动对照组(均P<0.05);④血清及肌肉组织丙二醛含量:运动对照组小鼠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运动联合营养因子组均明显低于运动对照组(均P<0.05);⑤结果表明,运动联合补充泛酸+辅酶Q10营养因子可以通过加强机体抗氧化能力、降低氧化应激水平,从而延长运动时间,延缓运动性疲劳的发生.
    • 李庆喆; 张伟; 董玲
    • 摘要: 运动性疲劳是运动导致人体工作能力暂时性降低,但经过一定时间的调整后即可恢复的现象。尽管运动性疲劳是一种人体正常的保护机制,但如果长期处于疲劳状态,会对机体的代谢及正常的运动能力造成不可逆的损伤。推拿按摩可以通过减少肌肉酸痛等有效缓解运动性疲劳,而增加营养支持可以提高神经肌肉的恢复速度,冷冻治疗则改变神经内分泌功能促进运动疲劳的消除。本文将综述运动性疲劳的诊断与消除方法的研究进展。
    • 龚云; 陈晨
    • 摘要: 为深入揭示国内运动性疲劳研究发展现状,采用文献资料法、文献计量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运用CiteSpaceⅤ统计软件绘制运动性疲劳研究领域可视化知识图谱,对数据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结果显示:1992-2017年,该领域发文量经历过突增阶段后,现处于消退状态;科研力量主要以高校体育院系和研究所科研人员为主;《中国运动医学杂志》为主要发文期刊;研究地域多分布于东部沿海,西部匮乏;"运动疲劳—自由基—抗疲劳—疲劳发生机制"这一研究主线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运动性疲劳中枢机制及茶氨酸、绿茶提取物的抗疲劳研究则为该领域的研究前沿;借助中医药优势,未来该领域的研究依然向着抗氧化与抗疲劳方向推进,实验对象将逐渐由动物过渡到人类;同时,深入揭示运动疲劳发生机制,特别是中枢机制将是该领域今后努力攻克的方向。
    • 武庆昌
    • 摘要: 经颅电刺激(transcrani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 tES)是一种非侵入性的脑刺激技术,通过不同形式和强度的电流刺激大脑不同区域,维持运动机能,延长运动时间,延缓运动员疲劳的发生,提高运动员的运动能力。通过检索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的2000-2021年有关tES对运动性疲劳的影响的相关文献,总结了TES的基础参数、作用机制等,重点研究了TES对运动表现的作用,以期为运动成绩的提高提供新的方法和新的视角,同时剖析了该技术应用到体育领域时可能存在的问题。研究表明:①虽然目前TES技术对运动性疲劳的影响尚未达成共识,但已有研究发现TES能提高肌肉力量、延长了达到疲劳的时间、降低了主观体力感觉评分(Ratings of perceived exertion RPE);②不同的刺激范式对运动性疲劳的影响是存在差异的;③TES最佳刺激范式的制定需考虑个体的大脑兴奋状态、所进行的任务和TES的刺激参数等;④TES在体育领域中的安全性问题仍存在争议,对TES强度的研究仍然是未来研究的重点;⑤在体育运动中应用时刻的选择对运动表现的影响是极其重要的,是体育科学研究中新的视角和方向。
    • 杨媛
    • 摘要: 游泳是一项全身性抗阻运动。在游泳过程的中、后期,由于能量的消耗和代谢产物堆积等因素导致肌肉最大收缩力与输出功率下降,进而使机体产生明显的运动性疲劳运动性疲劳除了影响竞技成绩,长期下去还会对运动员产生不可逆的身体损伤。因此有效地消除运动性疲劳来提高竞技水平并保持身体健康已成为科学训练中的重要一环,而营养恢复是有效地消除运动性疲劳的基本途径之一。运动食品即运动营养食品,是可改善人体运动时生理状态、运动能力的含有某些特殊营养素的食品。运动营养食品是根据机体运动时细胞、组织、肌肉的特点,针对运动人士和职业运动员而研制的食品,它除了能促进身体健康、改善机体体质之外,还能加速运动后的疲劳恢复、迅速提高运动效能,调节极限运动后造成的机体代谢和机能的失衡。因此,运动食品是运动人士和职业运动员的必备补充品。本文综述了不同类别运动食品对游泳运动员耐疲劳的影响,并提供使用建议,以期为游泳运动员合理使用运动食品提供一定参考。
    • 李瑞龙
    • 摘要: 健美操是一项集体操、音乐、舞蹈为一体,结合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充分展示健、力、美的体育项目。健美操可分为健身类、表演类、竞技类3种类型。健身类健美操是以锻炼身体为目的,其动作简单、音乐缓慢。表演类健美操是专门为表演设计的,其动作较快,音乐可快可慢。竞技健美操属于健美体育的范畴,是一种要求运动员2分钟内在音乐伴奏下完成高强度、连续、成套动作的体育项目,其对运动员身体素质、技术能力以及艺术表现力具有很高的要求,对健、力、美的艺术特性展示更为充分。
    • 戴声豫; 黄明明; 文世林
    • 摘要: 目的:选择有效的生理学指标来评价运动疲劳是体育科学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选择血清肌酸激酶(CK)、运动表现指标深蹲跳(CMJ)和主观判断指标迟发性肌肉酸痛(DOMS)三个维度的指标来探讨冷疗对运动性疲劳的改善效果,为冷疗促进运动员运动性疲劳的改善提供相关证据,并为科研人员和教练员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在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VIP)、谷歌学术、Pubmed、Web of science和EBSCO host数据库,以“冷疗(cryotherapy)”“冷水浴(cold water immersion)”“运动员(athletes(or athlete or players player))”“运动性疲劳(exercise-induced fatigue)”“疲劳恢复(eliminate exercise fatigue)”“消除恢复(exercise fatigue recovery)”等主题词进行检索。运用Review Manager5.3软件对纳入的8篇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冷疗干预可以显著地改善运动员的CK水平(WMD=-68.22,95%CI:-109.83~-26.6,Z=3.21,P<0.01)以及DOMS程度(WMD=-1.9,95%CI:-2.25~-1.28,Z=6.5,P<0.01),但对CMJ的改善效果不太显著(WMD=-0.38,95%CI:-2.94~2.19,Z=0.29,P=0.77)。结论:冷疗可促进运动员疲劳恢复的改善,不同的冷疗方式均对运动性疲劳起到缓解作用,但对运动表现的作用不太明显。
    • 邱俊
    • 摘要: 阐述营养补充促进运动性疲劳(包含外周疲劳和中枢疲劳)恢复的应用性研究最新进展,帮助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时科学合理地掌握能量补充方法,提升竞技水平。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