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美蓝

美蓝

美蓝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238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外科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33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21778篇;相关期刊187种,包括基础医学与临床、解剖与临床、实用临床医药杂志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福建省第四届猪病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畜牧兽医学会动物疫病学分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等;美蓝的相关文献由672位作者贡献,包括刘晓安、张景华、张立洪等。

美蓝—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33 占比:1.06%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21778 占比:98.94%

总计:22012篇

美蓝—发文趋势图

美蓝

-研究学者

  • 刘晓安
  • 张景华
  • 张立洪
  • 李新
  • 王水
  • 任迎彬
  • 何慧君
  • 冯影
  • 冼康明
  • 刘力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孙嘉忆
    • 摘要: 目的评估使用吲哚菁绿(ICG)荧光联合美蓝进行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的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9年10月本院收治的早期乳腺癌患者86例,分别单独使用ICG和ICG联合美蓝进行前哨淋巴结活检。被美蓝和/或荧光染色的淋巴结为前哨淋巴结(SLN),在SLNB后进行一级和二级腋窝解剖,检查SLNB后的腋窝状态。结果ICG与美蓝色联合的SLN成功率与单独使用ICG的SLN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8.8%vs.93.0%,P=0.054),但假阴性率从12%(3/25)降低至4%(1/25)。24例SLN阳性患者,其中2例患者在联合示踪剂下鉴定出了SLN,但阳性SLN仅被美蓝染色。结论虽然美蓝不能显著提高SLN成功率,但在降低假阴性率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对于无法使用传统基于辐射检测方法的医院,可将荧光方法联合美蓝使用。
    • 冼康明; 容朝雄; 司徒灼祥; 毛小晓
    • 摘要: 目的了解美蓝示踪法在乳癌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美蓝染料示踪法对67例早期乳腺癌患者行SLNB及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LND),分析SLNB的检出率及安全性。结果67例患者中,58例检出前哨淋巴结(SLN),检出率为86.6%;共切除SLN 128枚,未发现术后感染、美蓝过敏等并发症。成功行SLNB的58例患者中,SLN有癌转移者17例,其中9例ALND术后发现腋窝非SLN有癌转移,8例仅限于SLN有癌转移;SLN无癌转移者41例,其中2例经ALND术后病理证实腋窝淋巴结有癌转移。结论美蓝示踪法应用于SLNB能准确评估患者腋窝淋巴结状态,安全价廉,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
    • 冼康明; 容朝雄; 司徒灼祥; 毛小晓
    • 摘要: 目的 了解美蓝示踪法在乳癌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美蓝染料示踪法对67例早期乳腺癌患者行SLNB及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LND),分析SLNB的检出率及安全性.结果 67例患者中,58例检出前哨淋巴结(SLN),检出率为86.6%;共切除SLN 128枚,未发现术后感染、美蓝过敏等并发症.成功行SLNB的58例患者中,SLN有癌转移者17例,其中9例ALND术后发现腋窝非SLN有癌转移,8例仅限于SLN有癌转移;SLN无癌转移者41例,其中2例经ALND术后病理证实腋窝淋巴结有癌转移.结论 美蓝示踪法应用于SLNB能准确评估患者腋窝淋巴结状态,安全价廉,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
    • 杨庆; 项颖颖; 沈艳艳; 郑瑾滢; 赵亚新
    • 摘要: 目的:探讨美蓝染色联合术中超声探查在乳腺癌手术中提高前哨淋巴结(SLN)阳性检出率的临床实用性和优势.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手术的145例临床腋淋巴结阴性的早期乳腺癌患者,通过美蓝染色联合术中超声探查进行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检出的淋巴结均进行术中冰冻及术后石蜡病理检查,分别计算蓝染SLN及超声探查可疑SLN,以及分别所含的转移性淋巴结数目.结果:145例患者均成功蓝染并顺利行SLNB,通过美蓝染色法转移阳性SLN检出率为21.7%(114/526),联合术中超声探查转移阳性SLN检出率为26.2%(155/5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美蓝染色法宏转移SLN检出率为7.0%(8/114),而联合术中超声探查宏转移SLN检出率为18.7%(29/1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蓝染色在乳腺癌SLNB中存在一定的漏诊率,结合术中超声探查可明显提高SLN阳性检出率.
    • 杨庆; 项颖颖; 沈艳艳; 郑瑾滢; 赵亚新
    • 摘要: 目的:探讨美蓝染色联合术中超声探查在乳腺癌手术中提高前哨淋巴结(SLN)阳性检出率的临床实用性和优势。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手术的145例临床腋淋巴结阴性的早期乳腺癌患者,通过美蓝染色联合术中超声探查进行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检出的淋巴结均进行术中冰冻及术后石蜡病理检查,分别计算蓝染SLN及超声探查可疑SLN,以及分别所含的转移性淋巴结数目。结果:145例患者均成功蓝染并顺利行SLNB,通过美蓝染色法转移阳性SLN检出率为21.7%(114/526),联合术中超声探查转移阳性SLN检出率为26.2%(155/5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美蓝染色法宏转移SLN检出率为7.0%(8/114),而联合术中超声探查宏转移SLN检出率为18.7%(29/1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蓝染色在乳腺癌SLNB中存在一定的漏诊率,结合术中超声探查可明显提高SLN阳性检出率。
    • 黄仁峰; 吴万明; 欧林洋; 雷睿文
    • 摘要: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联合美蓝在乳腺癌保乳术中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2月-2019年10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行SLNB的早期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吲哚菁绿联合美蓝示踪剂,对照组单独采用美蓝示踪剂.比较两组患者前哨淋巴结检出结果、转移及阳性情况.结果:观察组淋巴结检出49例,检出率98.0%;对照组淋巴结检出43例,检出率8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前哨淋巴结检出187枚,平均(4.04±0.54)枚,对照组共检出117枚,平均(2.34±0.37)枚,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前哨淋巴结转移率26.5%,前哨淋巴结阳性检出率14.4%,对照组前哨淋巴结转移率9.3%,前哨淋巴结阳性检出率5.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吲哚菁绿联合美蓝示踪剂对前哨淋巴结活检的可视性好,对前哨淋巴结数量及阳性前哨淋巴结检出率更高,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 孙彦; 雷玉涛; 崔立刚; 江凌; 谭石; 王学椒
    • 摘要: 目的 探讨术前超声造影定位前哨淋巴结和术前超声造影+术中美蓝显影联合法检测T1~T2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就诊乳腺癌患者46例,术前进行超声造影观察前哨淋巴结,术中进行美蓝显影探查淋巴结并切除送病理检查,比较两种方法及联合应用对早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的成功率及检出个数.结果 美蓝显影结果符合术后结果的为40例(86.95%),超声造影结果符合术后结果的为39例(84.79%),两者联合诊断符合的为43例(93.48%),造影组与美蓝组、造影与联合诊断两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超声造影术前检查前哨淋巴结与术中美蓝显影结果无明显差别,联合两者进行可以优化早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检出率.
    • 牛小行; 魏晓明; 孙爱学; 孙玉年; 程智礼; 张明金
    • 摘要: 目的 探讨持久美蓝染色联合三维重建法精准解剖性肝切除术在肝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1医院收治的134例肝癌患者临床资料,术前均行三期增强CT或MRI检查,采用MeVis软件完成门静脉、肝动脉、肝静脉三维重建.其中54例行持久美蓝染色联合精准解剖性肝切除(联合组,穿刺肝蒂门静脉注入美蓝,每个肝段用量为4 ml左右),80例仅行精准解剖性肝切除术(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肿瘤切缘以及术后1、3、5 d肝功能恢复情况.Kaplan-Meier法计算术后1年累积生存率.结果 联合组53例(98.15%)术中肝脏染色与肝血管成像一致.与对照组相比,联合组手术时间更长,术中出血量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24、2.923,P=0.009、0.023);两组肝门阻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17,P=0.261).术后联合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8.52%(10/54),对照组为17.50%(14/8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6,P=0.900).两组患者肿瘤切缘均为阴性.联合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45±3.17)d vs(6.64±4.36)d,t=1.172,P=0.331].联合组术后前2天腹腔引流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82、4.944,P=0.015、0.033).对照组术后第1、3天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值明显高于联合组,术后1、3、5 d白蛋白明显低于联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年累积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0%vs 89%,P=0.806).结论 持久美蓝染色联合三维重建精准解剖性肝切除术有助于降低术中出血量,最大限度保留正常肝实质,同时不会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及肿瘤残留概率.
    • 马睿琦; 钱江; 甘路
    • 摘要: Objective:To analyze a modified methylene blue staining technique applied during the surgical removal of complex orbital dermoid cysts,and to evaluate clinical outcomes of the novel procedure.Methods:We previously reported on the modified methylene blue staining technique used during surgical removal of complex orbital dermoid cysts,and retrospectively reviewed medical records of patients who had undergone the modified staining procedure from June 2014 to December 2017 in Eye & ENT Hospital of Fudan University.Results:Eight patients (8 eyes) were recruited,including seven primary cases and one recurrent case identified at the first visit.All lesions were in the superotemporal region of the orbit,with one lesion that formed a skin fistula and one lesion that extended into the temporal fossa.Clinical manifestations included diplopia (2 cases),global deviation (5 cases) and proptosis (6 cases).During surgery,modified methylene blue staining facilitated visualization and complete resection of the cysts.Follow-up duration was 2.9 years on average.CT scans showed no recunence,and no patients complained of diplopia or global deviation.Based on histopathologic study,two cases were epidermoid cysts and six cases were dermoid cysts.Conclusions:A modified methylene blue staining technique,which facilitates visualization and complete removal of cyst walls,will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surgical treatment of complex orbital dermoid cysts.%目的:分析改良美蓝染色法在眼眶复杂性皮样囊肿摘除术中的应用及病例随访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收集2014年6月至2017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采用改良美蓝染色法进行复杂性(表)皮样囊肿摘除的患者8例(8眼),详细阐述该方法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结果:8例患者中首次手术7例、外院术后复发1例.肿块均位于眼眶外上方,其中1例有瘘管形成,1例有眶内外沟通.就诊时症状包括复视(2例)、眼位偏移(5例)和眼球突出(6例)等.术中行改良美兰染色,囊壁均清晰着色并完全剥离.术后平均随访2.9年,CT检查示囊肿无复发,8例患者均无复视、眼位偏移.病理证实表皮样囊肿2例,皮样囊肿6例.结论:改良美蓝染色法有助于完全剥离囊壁,是眼眶复杂性皮样囊肿摘除术的重要辅助手段.
    • 刘金涛; 刘金泉; 郭文斌
    • 摘要: 目的 探讨乳腺癌腋窝前哨淋巴结(SLN)活检中联合运用美蓝与吲哚菁绿(ICG)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140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行单一美蓝法,而观察组则运用吲哚菁绿+美蓝法,比较两组检测结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ALN检出枚数和SLN检出枚数均较多,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一致率、灵敏度以及检出率均较高,且假阴性率较低,组间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将吲哚菁绿联合美蓝运用在乳腺癌腋窝前哨淋巴结活检中,能够提高准确率和检出率.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