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罗格列酮

罗格列酮

罗格列酮的相关文献在2000年到2022年内共计2477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药学、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344篇、会议论文57篇、专利文献48996篇;相关期刊648种,包括中国病理生理杂志、中国老年学杂志、中国糖尿病杂志等; 相关会议51种,包括第五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科专业委员会第十二次全国中西医结合神经科学术年会、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产科学分会第十三次学术研讨会、2015临床急症经验交流高峰论坛等;罗格列酮的相关文献由5671位作者贡献,包括刘章锁、程根阳、吴静等。

罗格列酮—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344 占比:4.56%

会议论文>

论文:57 占比:0.11%

专利文献>

论文:48996 占比:95.33%

总计:51397篇

罗格列酮—发文趋势图

罗格列酮

-研究学者

  • 刘章锁
  • 程根阳
  • 吴静
  • 宋光耀
  • 李海剑
  • 郭晓珍
  • 刘乃丰
  • 李伟
  • 王卫星
  • 周寿红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黎璟睿; 谢江; 范正阳; 李菲; 高杨
    • 摘要: 目的:探讨持续缺氧阵发加剧的缺氧形式(PI hypoxia)导致人肺动脉内皮细胞(HPAECs)受损的具体机制,以及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可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将HPAECs置于持续15%供氧并间歇低氧至5%的PI hypoxia环境中培养72 h。PPARγ激动剂治疗组的HPAECs培养基中添加了5μM的罗格列酮并同样接受72 h PI hypoxia处理。通过慢病毒感染HPAECs,得到过表达Smad3的HPAECs并接受同样的缺氧处理。在细胞培养结束后使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细胞裂解中PPARγ的相对含量;高通流式细胞仪测定HPAECs细胞凋亡;CCK-8法测定细胞活力;β-半乳糖苷酶染色衡量细胞老化程度;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端粒相对长度。结果:经历72 h PI hypoxia的HPAECs细胞裂解液中PPARγ表达显著下降。与正常供氧的HPAECs相比,接受72 h PI hypoxia的HPAECs高表达特异性细胞老化因子β-半乳糖苷酶,细胞凋亡显著增加,HPAECs细胞活性明显降低。与PI hypoxia的细胞相比,接受5μM罗格列酮治疗的HPAECs细胞凋亡减轻,细胞活力改善,但是细胞老化程度并没有变化。PI hypoxia环境中培养的HPAECs细胞较正常供氧的HPAECs细胞端粒显著延长,且与接受罗格列酮治疗的细胞端粒长度没有差异。过表达Smad3能显著降低β-半乳糖苷酶,减少细胞凋亡,改善HPAECs细胞活性,但是并没有改变缺氧细胞PPARγ的表达水平。结论:PPARγ激动剂治疗能减轻PI hypoxia诱导的HPAECs细胞凋亡和细胞活力下降,但是并不能改善细胞老化水平。
    • 颜庆玲
    • 摘要: 目的评价三种口服用药方案治疗2型糖尿病的成本-效果,为临床医师选择合理用药方案提供参考。方法将2018年7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期间康平县人民医院诊治的3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将研究对象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100例)。A组采用格列美脲+二甲双胍缓释片治疗,B组采用格列美脲+阿卡波糖治疗,C组采用格列美脲+罗格列酮治疗。对比三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析成本-效果。结果B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A组、C组(P0.05)。A组、B组、C组的成本-效果比分别为0.99、0.77、1.34;降低10.00%的治疗费用后,A组、B组、C组的成本-效果比分别为0.89、0.69、1.20,与治疗费用下降前一致。结论2型糖尿病属于终身性疾病,患者需要长期服用药物,格列美脲+阿卡波糖用药方案是临床常用的治疗2型糖尿病的方案中比较经济、有效的用药方案。
    • 赵婧妍; 李兵
    • 摘要: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y(PPARy)激动剂罗格列酮在豚鼠形觉剥夺性近视(FDM)中的作用。方法选取40只3周龄豚鼠(均为右眼),随机分成4组正常组、FDM组、正常+罗格列酮组、FDM+罗格列酮组,其中正常组豚鼠不做处理,FDM组豚鼠使用头套法造模,正常+罗格列酮组豚鼠每天腹腔注射罗格列酮5 mg·kg^(-1),FDM+罗格列酮组豚鼠每天戴头套并腹腔注射罗格列酮5 mg·kg^(-1),持续28 d。实验前和实验后28 d测量豚鼠屈光度,实验后28 d测量豚鼠眼轴长度,保留眼球,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 blot测量豚鼠I型胶原蛋白(COL-I)、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2(TIMP-2)蛋白的分布与表达,HE染色观察巩膜形态变化。结果与正常组相比,FDM组豚鼠右眼屈光度和眼轴长度均增加,形成相对近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巩膜形态没有明显变化。与正常组相比,FDM+罗格列酮组豚鼠右眼屈光度和眼轴长度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FDM组相比,FDM+罗格列酮组豚鼠右眼屈光度和眼轴长度均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正常组相比,FDM+罗格列酮组豚鼠巩膜中COL-I蛋白的表达接近正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GF-β1、TIMP-2蛋白表达量均增加,MMP-2蛋白表达量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FDM组相比,FDM+罗格列酮组豚鼠巩膜中COL-I、TGF-β1、TIMP-2蛋白表达量均增加,MMP-2蛋白表达量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豚鼠巩膜中COL-I、TGF-β1、TIMP-2、MMP-2蛋白免疫组织化学表达趋势与Western blot检测结果一致。结论PPARy受体激动剂罗格列酮可能通过调节TGF-β1、COL-I、TIMP-2和MMP-2蛋白的表达水平抑制FDM,对正常豚鼠的屈光影响不大。
    • 邓小玲; 杨凡; 陈洪瑜
    • 摘要: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罗格列酮、格列美脲3种降糖药物对年轻男性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下丘脑-垂体-性腺轴(HPG轴)和性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广西医科大学第十附属医院内分泌科诊治的252例年轻男性T2DM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A组、B组、C组,各84例。分别给予二甲双胍、罗格列酮、格列美脲治疗。比较三组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HPG轴相关激素水平变化,并采用自制的男性性功能问卷评估治疗前后性功能变化。结果A组、B组、C组分别有70例、73例和71例完成相关检测。三组治疗前,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催乳素(PRL)、睾酮(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三组患者的LH、PRL、T水平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组治疗后性欲、勃起功能、性高潮、射精快感、性满意评分均显著升高,B组治疗后射精快感评分提高,C组治疗后性欲、总分降低(P<0.05)。结论二甲双胍可能抑制HPG轴功能,改善勃起功能;罗格列酮可升高男性T2DM患者的T水平,提高射精快感;格列美脲对FSH、LH、PRL、T水平无明显影响,但患者性欲降低。
    • 时扣荣; 顾伟鹰; 刘娟; 罗兰; 翟巧利; 范伟
    • 摘要: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RGZ)干预对HSC-T6细胞增殖及对细胞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和血红素加氧酶1(HO-1)mRNA水平的影响。方法将HSC-T6细胞分为对照组、RGZ干预组和RGZ联合HO-1抑制剂ZnPP-IX处理组,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细胞活力,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细胞PPARγ和HO-1 mRNA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纤维化相关因子蛋白表达。结果RGZ处理组细胞增殖A值为(0.6±0.1),显著低于对照组(1.0±0.1),细胞增殖活性降低了38.4%(P<0.05),而RGZ联合ZnPP-IX处理组为(0.8±0.1),比对照组细胞增殖活性降低了17.2%(P<0.05),但显著高于RGZ处理组(P<0.05);RGZ干预组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RGZ联合ZnPP-IX干预组细胞凋亡率显著低于RGZ组(P<0.05);RGZ干预组细胞PPARγ和HO-1 mRNA水平分别为(2.0±0.2)和(3.7±0.4),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0±0.1)和(1.0±0.1),P<0.05],而RGZ联合ZnPP-IX处理组HO-1 mRNA水平为(2.9±0.4),显著低于RGZ处理组(P<0.05);RGZ处理组细胞α-SMA、COLⅠ、COLⅢ和TGF-β1蛋白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而RGZ联合ZnPP-IX处理组显著高于RGZ处理组(P<0.05)。结论RGZ干预可显著抑制HSC-T6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发挥抗肝纤维化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了细胞PPARγ和HO-1 mRNA水平有关。
    • 文晓旭; 孟佳; 明丹; 孙爱慧
    • 摘要: 目的探讨联合罗格列酮治疗对脓毒症肺损伤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IL-6、TNF-α及细胞免疫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救治的脓毒症患者12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综合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患者罗格列酮。于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对所有患者的生命体征、血清HMGB1、IL-6、TNF-α及细胞免疫状态进行检测。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在各项指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周,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HMGB1的水平为(33.4±7.6)μg/L,较对照组患者的(64.7±9.2)μg/L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IL-6水平为(148.5±17.7)ng/L,较对照组患者的(209.3±25.8)ng/ml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TNF-α水平为(114.2±16.9)pg/ml,较对照组患者的(186.5±27.1)pg/ml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CD_(4)^(+)淋巴细胞比例为(37.2±5.4)%,较对照组患者的CD_(4)^(+)淋巴细胞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CD_(4)^(+)/CD_(8)^(+)的淋巴细胞比值为(1.26±0.14),较对照组患者的CD_(4)^(+)/CD_(8)^(+)的淋巴细胞比值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MEDS评分为(4.2±1.6)分,较对照组患者(6.7±2.3)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罗格列酮进行治疗脓毒症能够显着降低HMGB1、IL-6、TNF-α水平和改善细胞免疫状态。
    • 岳悦; 郑桂玲; 褚月颉; 吴峰; 袁锡林
    • 摘要: 目的:探讨四逆散合平胃散联合罗格列酮对代谢综合征疗效及对患者氧自由基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138例代谢综合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各69例。对照组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罗格列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四逆散合平胃散方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后血脂四项[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糖[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BG)、糖化血红蛋白及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血压、腰围、体重指数、丙二醛(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变化,比较两组临床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TC、TG、LDL-C水平,FPG、2 h PBG、糖化血红蛋白、FINS、HOMA-IR水平,舒张压、收缩压、腰围及体重指数,MDA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以上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HDL-C、SOD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8.4%(61/69)和72.5%(50/6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安全性指标均无异常变化,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四逆散合平胃散联合罗格列酮治疗代谢综合征,能够有效控制血糖、血压、血脂水平,减轻患者体重,改善胰岛素抵抗,抑制脂质氧化反应,有助于延缓病情发展。
    • 李姝
    • 摘要: 目的:通过对比三种联合用药方案治疗2型糖尿病的成本及效果,探究最佳的2型糖尿病治疗方案。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浑南区中心医院门诊接受治疗的156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A、B、C三组(每组52例)。A组采用格列美脲+二甲双胍缓释片联合用药方案治疗,B组采用格列美脲+阿卡波糖联合用药方案治疗,C组采用格列美脲+罗格列酮联合用药方案治疗,对比三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血糖下降百分率、成本及成本-效果比。结果:三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血糖下降百分率高于A组、B组,A组的成本低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成本-效果比低于B组、C组,差异显著。结论:三种联合用药方案治疗2型糖尿病均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但综合成本、总有效率而言,格列美脲+二甲双胍缓释片方案最佳,建议临床上采用此联合用药方案。
    • 朱仕群; 邹家森; 韦君雨; 韦金双; 覃远汉
    • 摘要: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在急性缺氧肾损伤大鼠肾脏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将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PPARγ激动剂组、PPARγ抑制剂组和缺氧损伤组,每组6只。通过腹腔内注射给予PPARγ激动剂组罗格列酮(10 mg/kg·d^(-1)),PPARγ抑制剂组GW9662(1 mg/kg·d^(-1)),每天1次,共3 d。正常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其余3组放入模拟高度7500 m低压低氧舱内,7 h后处死大鼠,取左肾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大鼠肾组织PPAR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白介素-1β(IL-1β)、内皮素(ET-1)的mRNA及其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PARγ激动剂组、PPARγ抑制剂组和缺氧损伤组的大鼠均出现肾小管上皮细胞(RTEC)肿胀、脱落,线粒体肿胀;与缺氧损伤组相比,PPARγ激动剂组大鼠RTEC肿胀减轻,PPARγ抑制剂组大鼠RTEC线粒体嵴减少。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缺氧损伤组大鼠肾组织PPARγ和SOD的mRNA及其蛋白表达量均降低(均P<0.05);IL-1β和ET-1的mRNA及其蛋白表达量均升高(均P<0.05)。与缺氧损伤组相比,PPARγ激动剂组大鼠肾组织PPARγ和SOD的mRNA及其蛋白表达量均升高(均P<0.05),IL-1β和ET-1的mRNA及其蛋白表达量均降低(均P<0.05);PPARγ抑制剂组大鼠肾组织PPARγ和SOD的mRNA及其蛋白表达量均降低(均P<0.05),IL-1β和ET-1的mRNA及其蛋白表达量均升高(均P<0.05)。结论:在急性缺氧肾损伤大鼠中,肾脏组织PPARγ的表达降低并参与了肾损伤,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可减轻大鼠缺氧性肾损伤,而PPARγ抑制剂GW9662则加重大鼠缺氧性肾损伤。
    • 曹玉洁
    • 摘要: 目的:比较二甲双胍与罗格列酮在非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伴胰岛素抵抗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20年1月~2021年3月期间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8例非肥胖PCOS伴胰岛素抵抗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为二甲双胍组(n=49)和罗格列酮组(n=49),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生活方式干预,二甲双胍组口服二甲双胍治疗,罗格列酮组口服罗格列酮治疗,疗程均为3 m。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糖、胰岛素、性激素水平,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3 m,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glucose,FPG)、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HOMA-IR)、睾酮(Testosterone,T)、促黄体生成激素(Leuteinizing hormone,LH)、LH/促卵泡生成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比值均明显下降,FSH水平明显上升(P<0.05);罗格列酮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二甲双胍组(P<0.05)。结论:二甲双胍与罗格列酮均能有效控制非肥胖PCOS伴胰岛素抵抗患者胰岛素抵抗及血糖水平,对性激素水平调节有积极作用,临床应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合理选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