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临床病理特征

临床病理特征

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2年内共计2934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内科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878篇、会议论文56篇、专利文献94341篇;相关期刊546种,包括现代生物医学进展、中华胃肠外科杂志、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18种,包括第六届全国甲状腺肿瘤学术大会、第五届国际中医、中西医结合肿瘤学术交流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肿瘤学术大会、第三届全国病毒性肝炎慢性化重症化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学术会议等;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文献由9645位作者贡献,包括袁静萍、刘伟、李俊等。

临床病理特征—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878 占比:2.96%

会议论文>

论文:56 占比:0.06%

专利文献>

论文:94341 占比:96.98%

总计:97275篇

临床病理特征—发文趋势图

临床病理特征

-研究学者

  • 袁静萍
  • 刘伟
  • 李俊
  • 余英豪
  • 王磊
  • 张仁亚
  • 吴湘如
  • 张磊
  • 李勇
  • 汤宏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王晓岐; 宋煜
    • 摘要: 目的 分析胃癌患者凝血及血小板指标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5月~2021年5月我院收治的80例胃癌患者,同时选择75例健康人群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凝血指标、血小板,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两组患者在性别、抽烟史上无明显差异(P>0.05),在年龄、饮酒史、胃部疾病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Fbg、D-D、PL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PTT、PT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不同组织学分级、病理分期、肿瘤大小、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患者之间PT、aPTT、D-D、Fbg、PLT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胃癌患者凝血及血小板指标与其临床病理特征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 熊诗萌; 刘志昌; 高成英; 董亮; 李双明; 刘宏斌
    • 摘要: 目的研究Aurora-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收集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普外科收住的86例胃癌患者的组织蜡块及临床病理资料,利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Aurora-A在胃癌组织及配对癌旁组织的表达情况,分析胃癌组织中Aurora-A的表达水平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结果Aurora-A主要定位于细胞质,Aurora-A在胃癌组织过表达,且与肿瘤病理类型、分化程度、肿瘤最大直径、浸润深度、TNM分期、淋巴结有无转移、脉管有无侵犯、神经有无侵犯之间密切相关(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脉管侵犯和Aurora-A蛋白表达可作为胃癌患者总体生存的独立相关危险因素;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Aurora-A蛋白低表达的胃癌患者比Aurora-A蛋白过表达的胃癌患者总体生存时间更长(P<0.05)。结论Aurora-A在胃癌组织过表达,与胃癌的病理特征密切相关,并且与患者的不良预后显著相关。
    • 马玲; 张园; 杨丽菲; 单莉
    • 摘要: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清外泌体微小RNA-181a-5p(miR-181a-5p)、长链非编码RNA(lncRNA)结肠癌相关转录因子1(CCAT1)表达变化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NSCLC患者103例(观察组)、体检健康的志愿者27例(对照组),采集两组外周静脉血,离心留取血清,提取血清外泌体。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两组血清外泌体miR-181a-5p、lncRNA CCAT1表达。比较两组外泌体miR-181a-5p、lncRNA CCAT1表达,分析NSCLC患者血清外泌体miR-181a-5p表达与lncRNA CCAT1表达的关系以及二者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血清外泌体miR-181a-5p、lncRNA CCAT1表达与NSCLC患者5年总体生存率的关系。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NSCLC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血清外泌体miR-181a-5p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清外泌体lncRNA CCAT1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103例NSCLC患者治疗后随访2~60个月,无失访病例,随访期间死亡56例,5年总体生存率为45.63%(47/103)。分别以miR-181a-5p、lncRNA CCAT1相对表达量的均数为临界值,将NSCLC患者分为miR-181a-5p低表达者50例与miR-181a-5p高表达者53例、lncRNA CCAT1低表达者54例与lncRNA CCAT1高表达者49例。miR-181a-5p低表达者5年总体生存率明显低于其高表达者,而lncRNA CCAT1低表达者5年总体生存率明显高于其高表达者(P均<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临床分期Ⅲ、Ⅳ期及伴淋巴结转移、血清外泌体miR-181a-5p低表达、血清外泌体lncRNA CCAT1高表达是NSCLC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NSCLC患者血清外泌体miR-181a-5p表达下调、lncRNA CCAT1表达上调,二者表达呈负相关关系且与肿瘤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和患者预后密切相关。
    • 闫广鹏; 刘坤; 唐志岩; 陈炼; 李军
    • 摘要: 目的:探讨神经周围浸润(perineural invasion,PNI)与早期舌鳞状细胞癌(tongue squamous cell carcinoma,TS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75例早期TSCC患者的完整病例资料,观察PNI情况并分析其与TSC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对患者5年生存率和生存期的影响。结果:PNI阳性与性别、年龄、临床分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NI阳性与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淋巴脉管浸润、手术切缘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NI阳性患者5年生存率及生存期均明显低于PNI阴性者(P<0.05)。COX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PNI阳性是早期TSCC患者术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PNI阳性对早期TSCC患者的预后有影响,对早期TSCC患者预后辅助治疗的方案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并且可以作为早期TSCC患者预后判断的独立危险因素。
    • 成思源; 杨文华; 孙庚林
    • 摘要: 目的探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组织微小RNA-31-5p(miR-31-5p)、大肿瘤抑制激酶2(LATS2)表达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OSCC患者97例,取术中切除的OSCC组织及其配对的癌旁正常组织,采用RT-qPCR法检测miR-31-5p、LATS2 mRNA表达。比较OSCC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miR-31-5p、LATS2 mRNA表达,通过在线网站预测miR-31-5p与LATS2的靶向结合位点,并分析二者表达的关系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分析不同miR-31-5p、LATS2 mRNA表达与OSCC患者预后的关系。采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OSCC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OSCC组织miR-31-5p相对表达量高于癌旁正常组织,LATS2 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癌旁正常组织(t分别为35.314、40.900,P均0.05)。97例OSCC患者中,miR-31-5p表达≥3.258者55例、miR-31-5p表达<3.258者42例,LATS2 mRNA表达≥1.216者40例、LATS2 mRNA表达<1.216者57例。miR-31-5p表达≥3.258者3年累积生存率低于miR-31-5p表达<3.258者,LATS2 mRNA表达≥1.216者3年累积生存率高于LATS2 mRNA表达<1.216者(χ^(2)分别为5.829、6.616,P均<0.05)。所有患者术后随访4~3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6个月,随访期间死亡31例。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TNM分期Ⅲ、Ⅳ期及有淋巴结转移、miR-31-5p表达≥3.258为OSCC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而LATS2 mRNA表达≥1.216则为其独立保护因素(P均<0.05)。结论OSCC组织miR-31-5p高表达、LATS2低表达,二者表达变化与肿瘤组织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以及患者预后有关。
    • 朱建雯; 王成海
    • 摘要: 目的探讨胃腺癌组织中环状RNA-104533(circ-104533)的表达情况及对其对胃癌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方法通过circRNA芯片得出在胃癌中有统计学差异的11个高表达circRNA,然后经过qRT-PCR实验在78例胃腺癌组织中进行验证,仅得出circ-104533和circ-102712呈现高表达水平。本研究以circ-104533为研究对象,分析胃腺癌组织中circ-104533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通过体外细胞转染技术建立过表达circ-104533和敲低表达circ-104533表达的胃癌SGC-7901细胞株,采用CCK-8法和平板克隆实验检测胃癌细胞的生长和增殖能力。结果胃腺癌组织中circ-104533的表达水平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体外细胞实验表明,过表达circ-104533后癌细胞72 h OD值和克隆形成数大于正常癌细胞组(P<0.05),而敲低表达circ-104533后癌细胞72 h OD值和克隆形成数小于正常癌细胞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腺癌组织中circ-104533表达水平升高,其可能是胃腺癌一种新的促癌基因;circ-104533能促进胃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 巴雅尔; 张美云; 高辉; 吕艺华; 杜伟
    • 摘要: 目的:探究在乳腺癌中PD-L1表达情况,进而探究免疫治疗在乳腺癌不同临床病理亚型中的疗效,寻找乳腺癌免疫治疗的获益人群。方法:收集筛选2011年1月至2019年6月包头市肿瘤医院诊断为原发性乳腺癌,接受新辅助化疗并经手术切除的乳腺癌存档蜡块各60例。新辅助治疗前后的蜡块分别作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PD-L1,计算诊断比值比(NLR比值),并探讨其意义。结果:PD-L1蛋白在化疗前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低于化疗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D-L1蛋白在化疗后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在不同的年龄、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临床分期、ER、PR、Her2等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的PD-L1表达在化疗前后、患者年龄、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ER、PR、HER-2表达的差异中均无统计意义(P>0.05),尽管肿瘤直径>2 cm、HER-2(-)者PD-L1阳性表达率高,但结果显示无统计意义。
    • 曹书严; 镐英杰
    • 摘要: 目的分析原发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PB-DLBCL)的临床病理特征和生存预后。方法收集2015年5月至2020年6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15例初治PB-DLBCL患者,分析临床相关变量和生存情况。结果15例患者的中位年龄为53(26~71)岁,确诊时多为Ⅲ~Ⅳ期(73.3%)。所有患者均接受R-CHOP方案治疗,4例患者接受放疗,近期疗效评估达到完全缓解(CR)和部分缓解的患者分别为6例(40.0%)和9例(60.0%)。PB-DLBCL患者的年龄、性别、临床分期、国际预后指数评分、ECOG评分、乳酸脱氢酶、β2微球蛋白、软组织侵犯和病理起源对CR率无明显影响。随访结束时,5例患者进展,4例患者死亡。结论接受R-CHOP方案治疗的PB-DLBCL患者预后较好,辅助性局部放疗有助于预后改善。
    • 王玎; 李志英; 李会; 卢娇
    • 摘要: 目的探讨钙黏蛋白13(CDH13)、原钙黏蛋白8(PCDH8)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卵巢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接受根治性或姑息性手术的卵巢癌患者203例,取手术切除的卵巢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CDH13、PCDH8蛋白表达,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法检测CDH13、PCDH8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收集卵巢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分析CDH13、PCDH8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卵巢癌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卵巢癌组织CDH13、PCDH8蛋白相对表达量均低于癌旁正常组织(t分别为-15.754、-11.666,P均0.05)。截至2021年6月,共随访5~6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42个月,随访期间死亡77例。卵巢癌组织CDH13、PCDH8基因启动子甲基化阳性患者5年累积生存率均低于卵巢癌组织CDH13、PCDH8基因启动子甲基化阴性患者(χ^(2)分别为11.087、14.796,P均<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发现,TNM分期Ⅲ、Ⅳ期及有淋巴结转移、CDH1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阳性、PCDH8基因启动子甲基化阳性均为卵巢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卵巢癌组织CDH13、PCDH8基因启动子甲基化阳性明显升高,并且与肿瘤TNM分期、淋巴结转移以及患者预后密切相关。
    • 张秀杰; 张波; 马璨粲
    • 摘要: 目的探究血浆微小RNA-135(miR-135)、miR-103、miR-34b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水平,分析三者与临床病理特征、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前瞻性选取2018年5月至2021年6月临沂市肿瘤医院收治的前列腺癌患者87例(前列腺癌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83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组)、体检健康者85名(健康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3组研究对象的血浆miR-135、miR-103、miR-34b水平;比较前列腺癌患者治疗前后血浆miR-135、miR-103、miR-34b水平,分析血浆miR-135、miR-103、miR-34b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前列腺癌组血浆miR-135水平明显高于良性前列腺增生组及健康对照组,miR-103、miR-34b水平明显低于良性前列腺增生组及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前列腺癌患者血浆miR-135水平相比治疗前明显降低,miR-103、miR-34b水平相比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列腺癌患者血浆miR-135、miR-103、miR-34b表达与病理分级Gleason评分、TNM分期有关(P<0.05)。随访12~48个月,平均(27.63±4.89)个月;发生骨转移13例(14.94%,死亡3例),复发10例(11.49%,死亡4例);miR-135在有骨转移患者中表达高于无骨转移患者,在复发患者中表达高于无复发患者;miR-103、miR-34b在有骨转移患者中表达低于无骨转移患者,在复发患者中表达低于无复发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34b、miR-103降低是前列腺癌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miR-135降低是前列腺癌患者预后不良的保护性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3项联合预测前列腺癌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84,高于miR-135、miR-103、miR-34b单项检测(0.828、0.899、0.850)(Z=3.515、2.202、2.776,P=0.000、0.028、0.005)。结论前列腺癌患者血浆miR-135呈相对高表达,miR-103、miR-34b水平呈相对低表达;miR-135、miR-103、miR-34b与前列腺癌患者病理分级、TNM分期有关,可能参与肿瘤的病理生理过程;且3项联合检测对前列腺癌患者的预后具有较高预测价值。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