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类黄酮

类黄酮

类黄酮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1331篇,主要集中在轻工业、手工业、园艺、植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97篇、会议论文29篇、专利文献8534篇;相关期刊433种,包括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西北植物学报、热带作物学报等; 相关会议26种,包括世界中联药膳食疗研究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学术年会暨第十届国际药膳食疗学术研讨会、中国园艺学会观赏园艺专业委员会2013年学术年会、中国园艺学会观赏园艺专业委员会2011年学术年会等;类黄酮的相关文献由3394位作者贡献,包括王楠、陈学森、张宗营等。

类黄酮—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97 占比:9.48%

会议论文>

论文:29 占比:0.31%

专利文献>

论文:8534 占比:90.21%

总计:9460篇

类黄酮—发文趋势图

类黄酮

-研究学者

  • 王楠
  • 陈学森
  • 张宗营
  • 姜生辉
  • 毛志泉
  • 王意程
  • 姜远茂
  • 许海峰
  • 鲁墨森
  • 左卫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黄伟; 高国应; 吴金锋; 刘丽莉; 张大为; 周定港; 成洪涛; 张凯旋; 周美亮; 李莓; 严明理
    • 摘要: bHLH类转录因子TT8具有调控植物类黄酮合成的功能。本研究采用同源克隆法,在芥菜型油菜紫叶芥中获得了2个TT8拷贝,分别命名为BjA09.TT8和BjB08.TT8,它们分别编码521和517个氨基酸。定量表达分析表明,这2个拷贝在叶中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茎和根中,且都响应茉莉酸(JA)信号,在50μmol L^(–1)的茉莉酸甲酯处理0.5 h后表达量均达到峰值;利用毛状根体系过表达发现,BjA09.TT8和BjB08.TT8分别可使紫叶芥和绿叶芥菜型油菜四川黄籽的毛状根中总黄酮含量升高,同时对类黄酮合成基因Bj.CHS的表达具有促进作用,说明二者在功能上具有冗余性。分别在野生型拟南芥和拟南芥tt8突变体中过表达BjA09.TT8和BjB08.TT8发现,过表达拟南芥植株叶片颜色变紫,植株总黄酮和原花色素含量显著升高。本研究表明,BjA09.TT8和BjB08.TT8基因能够促进芥菜型油菜类黄酮的合成,为进一步解析芸薹属植物原花色素合成的调控机制提供了参考。
    • 朱玉雪; 马建蓉; 郭晓农
    • 摘要: 为揭示藜麦耐盐生理机制,本研究分别采用0、50、100、150、200、250、300 mmol/L NaCl处理藜麦,于处理6、12、24、48、72、96 h后测定藜麦株高、生物量、叶绿素及类黄酮的含量。结果表明:低浓度NaCl胁迫及短时间NaCl处理(50~150 mmol/L NaCl、6~48 h)促进藜麦的生长,高浓度NaCl胁迫及长时间NaCl处理(200~300 mmol/L NaCl、72~96 h)则抑制其生长;藜麦叶片叶绿素和类黄酮含量随NaCl浓度升高呈先升后降趋势,均在100 mmol/L NaCl处理下有最大值,且随处理时间的增加呈先降后升趋势,表明适宜的NaCl浓度和处理时间会促进叶绿素和类黄酮在藜麦体内的积累,增强其抗氧化能力。
    • 程慧林; 孙建城; 吴群; 郑雪良
    • 摘要: [目的]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9个不同柑橘品种新、老叶片类黄酮含量,分析各品种新、老叶片类黄酮种类及其含量。[方法]色谱柱为Waters ODS C_(18)柱(4.6 mm×250 mm,5μm);以色谱乙腈(溶液A)和含有0.1%甲酸的超纯水(溶液B)为流动相,线性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柱温25°C;检测波长280 nm。[结果]不同柑橘品种新老叶片所含类黄酮组成差异较大,其中葡萄柚主要为柚皮芸香苷和橙皮苷;胡柚以新圣草次苷和橙皮苷为主,椪柑主要为柚皮苷、甜橙黄酮和川陈皮素,新叶类黄酮化合物总量以汪村1号椪柑最高(21.153 mg/g),老叶以汤姆逊粉红葡萄柚最高(14.307 mg/g)。[结论]9个柑橘品种之间,同一品种新、老叶间类黄酮含量和种类存在差异,大部分品种老叶含量和种类多于新叶。
    • 招雪晴; 杨静; 沈雨; 苑兆和
    • 摘要: 由糖基转移酶参与的糖基化反应是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合成中最广泛的一种修饰方式,也是次生代谢产物结构多样性的机制之一。该研究基于石榴(Punica granatum L.)转录组数据,以石榴果皮为材料,采用RT-PCR克隆得到石榴UDP-糖基转移酶(UDP-glycosyltransferase,UGT)基因(PgUGT);采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对编码蛋白的基本特性进行分析,并构建系统发育树;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分析该基因在果实发育期内的表达模式;结合果实发育期内的总类黄酮和总花色苷含量,分析了基因表达与总类黄酮和总花色苷合成的关系;构建PgUGT的原核表达载体,对其进行原核重组表达。结果表明:(1)成功克隆得到石榴PgUGT基因(GenBank登录号为MW414607);PgUGT基因具有一个1557 bp的开放阅读框(ORF),编码518个氨基酸,预测蛋白分子质量为55.9 kD,等电点为6.55,为不稳定的亲水蛋白;PgUGT具有糖基转移酶家族保守的PSPG基序,属于GT-B糖基转移酶基因家族。进化树分析表明,该编码蛋白属于拟南芥UGT的F类群,与葡萄和草莓的UGT亲缘关系较近。(2)qRT-PCR结果表明,石榴PgUGT基因的表达量在果实发育期内呈先升后降的模式,与总类黄酮含量的逐渐下降和总花色苷含量的逐渐上升趋势并不完全一致。(3)成功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CZN1-PgUGT;重组原核表达结果显示,重组质粒在大肠杆菌中为可溶性表达,表达的蛋白分子量约为58 kD。该研究结果为PgUGT基因在石榴类黄酮糖基化反应中的作用及功能奠定了基础。
    • 高渐飞; 周玮; 文锡梅; 杨艳
    • 摘要: 为推进黑老虎果实开发利用,利用广泛靶向代谢组学技术鉴定其果皮、果肉、种子中代谢物,基于结构配置进行归类分析。结果显示:在黑老虎果实中共鉴定出307个次生代谢物,其中以酚酸(数量占38.8%)和黄酮(27.7%)占主导;果皮含272个、果肉286个、种子201个,3个部位共有180个;种子中酚酸、类黄酮和萜类化合物数量明显低于果肉和果皮,使其次生代谢物多样性也较低;果皮中次生代谢物丰度(81.62×10^(7))远高于果肉(25.61×10^(7))和种子(24.38×10^(7)),主要因黄酮类成分(花青素、黄酮醇、黄酮)的高度富集和生物碱上调;3个部位间显著差异代谢组分主要为酚酸和黄酮类化合物;黑老虎果皮富含类黄酮(槲皮素、儿茶素和矢车菊素类等),种子中木脂素丰度高,3个部位中都含鉴定出结构新颖的三萜化合物,表明其具有较高的利用和研究价值。
    • 韩晓; 杨航宇; 陈为凯; 王军; 何非
    • 摘要: 【目的】类黄酮物质是酿酒葡萄的重要代谢产物,对葡萄果实及其葡萄酒的品质有重要影响。研究不同砧木对‘丹娜’(Vitis vinifera L.cv.Tannat)葡萄基本理化指标和类黄酮物质的影响,为砧木的选择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丹娜’葡萄新梢为接穗,绿枝嫁接‘1103P’‘101-14’‘SO4’和‘贝达’(‘Beta’)等4种不同砧木,在分析不同嫁接苗商业采收期(2016、2017和2019年)葡萄果实基本理化指标(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pH、百粒重)的基础上,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HPLC-MS)技术,检测‘丹娜’葡萄不同砧穗组合和自根苗的类黄酮物质组成和含量。【结果】砧木对‘丹娜’葡萄果实百粒重影响较小,自根苗和‘101-14’嫁接的‘丹娜’葡萄可溶性固形物较高;Tannat/1103P、Tannat/101-14和Tannat/Beta组合果汁可滴定酸浓度高于自根苗;Tannat/SO4组合的花色苷和黄酮醇含量最低,Tannat/101-14组合与自根苗花色苷和黄酮醇含量较高;Tannat/101-14组合果皮中的黄烷醇含量较高,Tannat/1103P组合果皮中花色苷、黄酮醇含量较低,但黄烷醇含量较高。通过OPLS-DA模型,发现与自根苗相比,Tannat/101-14组合差异化合物主要是二甲花翠素类花色苷;Tannat/Beta组合主要差异化合物为二甲花翠素类、花翠素类和乙酰化类花色苷、槲皮素类黄酮醇以及总黄烷醇;而Tannat/SO4组合与自根苗差异化合物二甲花翠素类、花翠素类、花青素类和乙酰化类花色苷及槲皮素类黄酮醇;Tannat/1103P组合的差异化合物则主要为乙酰化类和二甲花翠素类花色苷、槲皮素类黄酮醇。【结论】在北京地区,4种砧木嫁接都有降低‘丹娜’葡萄果实中甲基花青素类、甲基花翠素类、花青素类、非酰化类、乙酰化类、香豆酰化类花色苷以及梅酮类和西伯利亚落叶松黄酮类黄酮醇物质的趋势。‘101-14’嫁接的‘丹娜’葡萄果皮中花色苷、黄酮醇、黄烷醇等类黄酮物质积累较多,有利于酿酒品质的提升,推荐使用;而‘SO4’嫁接的‘丹娜’葡萄类黄酮物质积累较少,不推荐使用。
    • 谢军
    • 摘要: 各种不同的浆果,如葡萄、草莓、蓝莓等,“汁多味美”是它们共同的标签。那么,浆果家族的各个成员在营养价值和食疗方面有哪些功效呢?葡萄抗氧化、有益血管紫色葡萄富含花青素和类黄酮,是非常强的抗氧化剂,能够对抗和清除体内的自由基,有助于预防衰老;黑色葡萄除了富含花青素和类黄酮外,钾、镁、钙等矿物质含量要比其他颜色的葡萄略高一些;红色葡萄含有逆转酶,有助于减缓动脉血管壁上胆固醇的堆积,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有一定功效。
    • 茹桦; 王宇欣; 封玲; 王平智; 宋卫堂; 马金海; 杨校飞
    • 摘要: 韭菜籽为百合科植物韭菜成熟干燥的种子,在日常生活和临床上常用于人体肝肾功能调节。为系统性地探究韭菜籽中的功效生物活性成分,该文以平顶山久星韭菜籽为材料,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氨基酸分析仪法等得到韭菜籽各生物活性成分的含量,并针对关键的功效生物活性成分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韭菜籽中含有19种氨基酸类成分,其中含量最高的是维生素E;含有10种类黄酮类成分,其中含量较高的是金丝桃苷和山奈酚;韭菜籽中饱和脂肪酸以棕榈酸为主,不饱和脂肪酸以亚油酸和油酸为主;此外,韭菜籽中还含有9种维生素类成分和丰富的甾醇类成分。
    • 吴超; 熊升; 武忆寒; 林思祖; 陈宇
    • 摘要: [目的]比较杉木涩籽形成过程中类黄酮类代谢物的积累特征,为进一步揭示杉木涩籽形成机制提供参考。[方法]以涩籽率分别为24%和90%的杉木家系(L家系和H家系)种子为试材,分别于授粉后70、80、90、100、110 d取样。采用试剂盒、高效液相色谱、荧光定量PCR等方式测定并分析不同家系种子类黄酮生物合成途径关键代谢物含量、酶活性和基因表达量。[结果]H家系种子发育过程中总黄酮含量及花青素、槲皮素、山奈酚、杨梅素和儿茶素等5种类黄酮类代谢物含量明显高于L家系;2个家系间查尔酮合成酶、查尔酮异构酶和二氢黄酮醇4-还原酶等3种酶活性仅在授粉后70 d呈现明显差异;H家系黄酮醇合成酶、无色花青素还原酶的活性水平变化趋势相近,且分别在授粉后80~110 d、70~110 d极显著高于L家系;2个家系种子CHS、CHI、LAR、ANR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总体随时间变化呈逐渐升高趋势,且H家系低于L家系。[结论]在涩籽发育初期,类黄酮类次生代谢物质出现异常积累。杉木授粉后小孢子异常发育或与涩籽形成有关,涩籽种胚内细胞的应激系统处于激活状态。
    • 张新业; 苏彦苹; 朱姝; 王聪艳; 侯晓强; 李文静
    • 摘要: 羟基肉桂酰辅酶A:莽草酸/奎宁酸羟基肉桂酰转移酶(HCT)是木质素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之一。本研究构建了菊芋HtHCT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1390-HtHCT,分别对拟南芥和本氏烟进行遗传转化,并对转基因植株进行生理生化指标测定。PCR和RT-PCR结果表明,HtHCT基因已经插入到受体植物基因组中,并能进行转录;转基因植株生理生化指标检测表明,HtHCT基因能够调节拟南芥和本氏烟中木质素的含量及组成,并对受体材料的类黄酮合成亦有一定的影响。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