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的相关文献在1973年到2023年内共计9838篇,主要集中在植物保护、林业、园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960篇、会议论文973篇、专利文献386200篇;相关期刊1273种,包括环境昆虫学报、植物保护学报、植物保护等; 相关会议392种,包括第十届全国青年植保科技创新学术研讨会、2011海峡两岸生物防治研讨会、中国烟草学会农业专业委员会植物保护学组会议等;生物防治的相关文献由19525位作者贡献,包括杨忠岐、万方浩、W·安德施等。

生物防治—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960 占比:2.01%

会议论文>

论文:973 占比:0.25%

专利文献>

论文:386200 占比:97.74%

总计:395133篇

生物防治—发文趋势图

生物防治

-研究学者

  • 杨忠岐
  • 万方浩
  • W·安德施
  • B·斯普林格
  • 张帆
  • 张礼生
  • 王小艺
  • K·斯藤泽尔
  • 杨合同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刘铭
    • 摘要: 为提升水稻种植产量及改善品质,就应积极做好水稻的田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控制。首先总结水稻不同种植期的田间管理方法,其次分析水稻二化螟发生的主要原因,最后较为详细的探究二化螟的绿色防控技术,包括农业防治、物理生化诱控、加大免疫诱控及农药减量助剂推广利用、生物防治等,希望对同行实践有一定帮助。常德是湖南省的产粮大市,早在2017年,常德市香米种植面积就达到了53333.3 hm^(2),产量约为32万t。
    • 邹斌
    • 摘要: 林业生态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的工程,包含多方面的工作,其中病虫害防治是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只有重视病虫害防控,才能有效保障林木的健康生长,维护林业生态系统。文章阐述了病虫害防治在林业建设中的重要性,分析了病虫害防治的现状与措施。
    • 李兆群
    • 摘要: 生物防治是茶园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50年的发展,我国茶园有害生物生物防治技术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文章综述了以虫(天敌)治虫、微生物防治、植物源农药防治等我国茶园有害生物生物防治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进展,并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茶园有害生物生物防治技术的发展和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 刘雪停; 夏彦飞; 李身; 雷荣月; 徐建强; 林晓民
    • 摘要: 为了丰富生防微生物菌种资源库,从杨山牡丹的根、茎、叶中共分离出211株内生细菌,经初筛和复筛,有6株菌株(YMG34、YMJ74、YMJ78、YMJ141、YMJ143、YMY13)对牡丹黑斑病菌(Alternaria suffruticosae)、黄斑病菌(Phyllosticta commonsii)、腔孢叶斑病菌(Hainesia lythri)、灰霉病菌(Botrytis paeoniae)和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hapla)表现出稳定的拮抗活性。拮抗实验结果表明,6株内生菌处理能使牡丹病原真菌菌丝生长扭曲,出现泡囊结构以及局部膨大。经生理生化实验并结合16S rDNA及gyrB基因序列分析,YMG34菌株被鉴定为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其余5个菌株被鉴定为耐盐芽孢杆菌(B.halodurans),结果表明6株内生细菌菌株均具有防治牡丹病害的潜力。
    • 李秀梅; 张凤民; 徐晓侠
    • 摘要: 平菇生产中的主要虫害为双翅目害虫,害虫种类主要有异迟眼蕈蚊、平菇厉眼蕈蚊、真菌瘿蚊、短脉异蚤蝇等,可采取适当的生物防治和药物防治对双翅目害虫进行综合防治。一、防控原则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从产地环境、生产投入品与栽培关键环节上采取综合措施预防和控制平菇双翅目害虫。
    • 刘雨芹; 杨莹; 魏有海; 郭良芝; 程亮; 郭青云
    • 摘要: 为筛选用于樱桃链格孢菌叶斑病的生防菌,采用稀释涂布法从患病樱桃树根际土壤中分离生防菌,使用室内平板对峙培养法和生长速率测定法,获得拮抗能力强的放线菌菌株,并依据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 DNA序列等进行鉴定。结果表明:筛选到4株对樱桃叶斑病具有较强拮抗作用的放线菌,其菌体和无菌滤液抑菌率分别达64%和73%以上。其中3-22菌株菌体的抑菌率达76.39%,无菌滤液抑菌率达84.44%,离体条件下24 h和48 h的抑菌率分别为79.75%和75.54%,与250 g/L嘧菌酯悬浮剂的抑菌率没有显著差异。通过形态学特征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可知,3-22菌株为链霉菌属(Streptomyces sp.)。由此可见,3-22菌株作为樱桃叶斑病的生物防治材料具有较大的开发和应用潜力。
    • 薛建宇
    • 摘要: 舞阳县花生面积逐年扩大,2021年达1.26万hm^(2),占全县秋作物面积的29%。随着作物布局、耕作制度、气候因子的改变,花生病虫害日趋严重。花生从播种到收获,主要病害有叶斑病、网斑病、茎腐病、白绢病、病毒病、青枯病、锈病等,病害会导致花生减产10%~20%,严重时在40%以上,严重影响舞阳县花生的产量和品质。为保证花生高产优质,在防治技术方面,舞阳县按照“绿色植保”理念,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生态调控以及科学、合理.
    • 王怡凡; 刘巍; 朱其立; 孙敏; 李延锋; 朱建强
    • 摘要: 【目的】筛选及开发出对马铃薯早疫病害具有防治效果的拮抗细菌菌株,旨在丰富该病的生防菌种资源。【方法】从马铃薯种植区早疫病害发生严重的地块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拮抗菌株,利用形态学特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检测及16S rDNA与gyrB基因序列分析的多项分类法,对获得的拮抗菌株进行分类鉴定。通过测定拮抗菌株对马铃薯块茎切片的防病效果、抑菌广谱性及其生物学功能初步验证菌株的防效功能,并进一步设置盆栽试验印证供试拮抗菌株对马铃薯早疫病的防治效果及对土壤微生物菌群的影响。【结果】通过初筛与复筛获得1株对马铃薯早疫病病原菌平板抑制率达89%的拮抗细菌WK-1菌株,经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该菌株对马铃薯离体块茎切片的防治效果为88.39%,对马铃薯黑痣病菌、水稻纹枯病菌、玉米大斑病菌、小麦赤霉病菌以及水稻恶苗病菌均具有一定的抑制效果。此外,有溶解无机磷以及产铁载体的能力,盆栽防治效果为74.49%,且经拮抗菌剂WK-1处理,土壤根区微生物群落结构得到改善,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细菌的多样性上升。【结论】本研究筛选得到的对马铃薯早疫病菌具有较强抑制作用的拮抗细菌WK-1,可有效防控马铃薯早疫病害的发生,为该病害的生物防治提供了理论基础及菌种资源,应用于农业植物病害防治工作的前景良好,可根据实际种植生产需要进行推广。
    • 朱新生
    • 摘要: 茶叶在中国的种植历史悠久,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茶叶远销海外,受到了国内外消费者的广泛青睐。安徽省池州市是中国重要的茶叶生产基地,随着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茶树病虫害也不断加重,不仅影响着茶叶品质和产量,更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利影响。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主要包括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生态调控等,同时采取专业化的防治模式也能够提高病虫害防治的科学性,从而有效保障茶树品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及提高茶农收入。
    • 王万磊
    • 摘要: 随着城市公园建设的不断加速,植物种类越来越丰富,植物病虫害也随之增多。对山东省潍坊市城区主要公园进行调查,阐述公园植物病虫害种类及发生特点,从维护公园生态环境出发,提出公园植物病虫害生态防控策略,为实现病虫害的可持续防控提供参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