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灾害风险评估

灾害风险评估

灾害风险评估的相关文献在1996年到2023年内共计171篇,主要集中在灾害及其防治、大气科学(气象学)、建筑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7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75892篇;相关期刊67种,包括大连干部学刊、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灾害学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第一届全国村镇综合防灾与绿色建筑技术研讨会、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会、2005年全国重大天气过程总结和预报技术经验交流会等;灾害风险评估的相关文献由509位作者贡献,包括曾鹏、陆佳政、吴君艳等。

灾害风险评估—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7 占比:0.11%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75892 占比:99.88%

总计:75985篇

灾害风险评估—发文趋势图

灾害风险评估

-研究学者

  • 曾鹏
  • 陆佳政
  • 吴君艳
  • 张红先
  • 张耀东
  • 方针
  • 李天斌
  • 李波
  • 马俊杰
  • 何长虹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黄承芳; 李宁; 张正涛; 王芳; 刘峰贵
    • 摘要: 地区资本存量作为经济暴露指标,其准确核算是科学判断和施行精准投资的重要内容,也是评估灾害风险的关键基础。综合我国灾害风险评估及地区资本存量研究数据缺乏的现状以及青海省的地区特点,采用永续盘存法,首次尝试在地级市部门级的精细尺度上估算2003—2019年青海省地级市资本存量价值的变化,并对结果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①西部各项政策的实施成效显著,2003—2019年青海省资本存量价值增加超过14.1倍,“十二五”期间年增长率超过22.7%;②省内市间资本存量价值不均衡差异显著,西宁市资本存量价值为全省44.1%,是果洛州的19.8倍;③“玉树地震”的灾后恢复间接促进了玉树州资本存量价值的大幅提升,灾后2 a增加量超过5.2倍。通过对青海省和各市资本存量价值的分析,不仅明确了政策实施在地区发展的成效,也为青藏地区灾害损失风险评估提供了可靠的资本存量价值本底数据和方法支撑。
    • 顾小丽; 钱燕珍; 周伟军; 吴斌; 王晓慧
    • 摘要: 利用气象资料、灾情资料、浙江宁波地方经济发展数据,采用模糊算法、层次分析法等对台风“利奇马”在宁波地区的影响进行风险和灾情评估,“利奇马”灾害风险评估等级是1级、特重,实际灾损虽是50.19亿元,但灾情等级5级、较轻,实际灾损低于风险评估等级;用逆推算法计算宁波地区“利奇马”台风的气象服务效益达41.76亿元,占台风直接经济损失与气象服务效益之和的45%,服务效益显著。政府及水利部门根据气象预报做出关闸滞洪的决策部署,在保障水库和下游河道堤防安全前提下,为城乡积涝赢得了45小时的排水时间,降低平原河网水位的压力,减轻了内涝灾害;同时充足的水库蓄水,使得后期出现气象干旱时,保障了本地供水安全,气象服务在减少内涝等灾害风险和保障水库蓄水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
    • 王军; 谭金凯
    • 摘要: 沿海地区是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区域,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该地区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灾害风险日益加大,已严重制约了该地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论文立足气候变化背景,探讨沿海地区灾害风险变化的新特点,认为:当前极端天气气候灾害的发生仍具较大的不确实性,气候与灾害在时空尺度上呈现多样性变化特征,各气象灾害风险存在较大差异性,灾害系统构成要素也更加复杂.鉴于气候变化给沿海地区灾害风险研究带来新的挑战,文章提出在气候变化背景下,沿海地区灾害风险系统的构建应关注灾害的时空尺度变化、多灾种灾害的协同效应、城市化与气候变化,并构建了基于气候变化背景下的灾害风险系统框架.最后,为提升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沿海地区灾害风险应对能力建设,提出以下建议:注重灾害防御系统的多样化、注重灾害防御系统的稳健性、实现多灾种灾害信息的共享、强化承灾主体的自恢复能力、加强灾害风险分担与转移能力建设、逐步适应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极端天气与自然灾害.
    • 杨选梅; 张宇
    • 摘要: 文章以"减少灾害风险"为目标,从全球变化、区域压力、当地社会生态条件等方面构建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灾害风险评估的概念框架;借鉴欧洲国家半定量风险评估方法,设计简明易操作的评估流程,并应用于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合奇县的研究,有三点发现:(1)空间相关性是确定灾害风险评估范畴的关键;(2)生态极重要区由于其人口低暴露,在空间上与高灾害风险区表现出异质性;(3)城镇建设适宜区和农业生产适宜区存在高灾害风险.
    • 陈洪富; 杨永强; 陈相兆
    • 摘要: 全国第一次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是我国首次开展的全国性综合自然灾害风险摸底,是一项重大国情国力调查和进一步做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重要基础。“地震灾害风险评估及区划”是风险普查工程中地震灾种的核心成果,也是最终成果的体现。“地震灾害重点隐患排查与评估”是风险普查工程的重点内容之一,将为后续的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加固工程提供直接支撑。
    • 韩科成; 张世超; 曹中良
    • 摘要: 灾害风险评估是国土空间规划的基础工作之一,也是支撑城镇安全发展、国土空间格局优化的重要技术手段。目前尚有较多难点未解决,还需要寻求一种构建多灾害风险评价体系的技术方法,通过风险等级排序、风险叠加运算、综合灾害风险空间管制分区划定等步骤,形成防灾空间保障全面、抗灾设施支撑完备、应急预案制定周密的综合防御体系。未来可将灾害风险评估结果接入“一张图”系统,通过可视化模拟为城乡规划和建设提供安全指引,为城乡灾害风险决策提供支持。
    • 张阳; 谢来荣; 黎懿贤
    • 摘要: "双评估"工作中的灾害风险评估作为新提出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的重要前期工作,目前尚无相关技术指南和标准准则指引,其评估思路、技术方法、内容框架等仍处于初期探索阶段.本文推演了灾害风险评估的概念演变,结合《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试行)》中的灾害风险评估内容及指南官方解读,总结出灾害风险评估工作中应满足的共性要求,归纳出"评估体系构建—风险等级研判—风险综合评估—风险举措应对"灾害风险评估基本流程.本文以四川省国土空间规划研究院市、县、镇三个不同编制层级的灾害风险评估实例进行评析,提出灾害风险评估在实际运用中应注重的四个方面:内容上侧重"复合系统",强调预测性;流程上做好连接桥梁,明确传承性;操作上精简指标体系,把控标准性;特色上立足当地实际,突出地方性.
    • 摘要: 武汉常备佳应急科技(集团)公司旗下分公司之一——武汉防盾应急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科技引领防灾减灾,专注灾害风险评估"为宗旨,着力构建"全方位、多灾种、大应急、大联动"综合减灾体系,以实现现代化、信息化、效能化为目的的高新技术企业。研究院主要致力于灾害风险评估、资源与环境检测评估,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和研究,为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提供政策研究、风险评估、监测预警、系统编制、应急救援、应急平台研究、应急演练及应急业务培训等咨询服务和信息技术开发服务。
    • 周姝天; 翟国方; 施益军; 鲁钰雯
    • 摘要: 基于大量国内外文献,梳理风险评估理论与灾害系统论的观点与风险评价方法,并分别评述当前城市单灾种自然灾害和多灾种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的研究内容及方法模型.已有的城市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研究成果丰富,多学科交叉研究与多灾种风险研究已成为趋势,但在尺度上和方法上,灾害学领域的研究成果与当前城市尺度的综合防灾规划及公共安全管理存在一定脱节.未来研究需进一步:①探索多学科方法在灾害风险评估领域的应用;②强化灾害风险中生命价值损失的研究;③创新多灾种综合风险评估的思路与方法;④推动适用于城市规划管理尺度的灾害风险评估理论与方法的研究.
    • 李云飞; 许令顺; 张飞; 杨静; 汪炜昊; 胡浩然
    • 摘要: 针对层次分析法在各层级指标权重选取上更多依赖专家主观评分的问题,采用灾害链理论和概率分析方法,结合模糊层次分析法,构建灾害风险评估模型.首先,通过概率分析方法对灾害链中各灾害要素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将灾害链模型中各灾害要素及关系节点进行编码.根据模型致灾环、激发环、损害环间的层次关系,基于突发事件链理论和风险层次与概率理论,形成事件表和灾害传递链条.其次,根据灾害链中相关事件的因果关系确定灾害因素层次划分,结合事件概率和模糊层次分析法,得到各层灾害因素权重和模糊综合评价矩阵,进而计算得到灾害风险评估等级.最后,通过实例来对上述计算模型进行分析说明,以验证模型的有效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