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湿热型

湿热型

湿热型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908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内科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57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920454篇;相关期刊249种,包括福建中医药、光明中医、黑龙江中医药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2016年《中国医院药学杂志》学术年会、2015年第十三届全国风湿病学术会议、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二十七届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等;湿热型的相关文献由1413位作者贡献,包括陈冠卿、陈洪波、王芳等。

湿热型—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57 占比:0.05%

会议论文>

论文:9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920454 占比:99.95%

总计:920920篇

湿热型—发文趋势图

湿热型

-研究学者

  • 陈冠卿
  • 陈洪波
  • 王芳
  • 陈洪涛
  • 崔海霞
  • 常变竹
  • 不公告发明人
  • 林磊
  • 臧海阳
  • 明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史振滏; 刘国莉; 范娴娴; 杨云; 路艺; 吴学宁
    • 摘要: 目的:观察清湿止痒洗剂治疗湿热型肛周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名肛周湿疹患者,按就诊时间顺序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肤疾洗剂治疗,治疗组给予清湿止痒洗剂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在瘙痒程度、皮疹面积、皮疹形态及皮疹颜色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湿止痒洗剂治疗湿热型肛周湿疹的临床疗效较好。
    • 柴小琴; 冯文哲; 雷彪; 牛魁; 石鹏
    • 摘要: 目的观察三仁汤加减口服对急性发作期溃疡性结肠炎(湿热证)的临床疗效以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溃疡性结肠炎(湿热证)急性发作期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美沙拉嗪片口服,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三仁汤加减口服,两组均连续服用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肠镜检查结果,对结肠镜评分、黏膜组织评分、Mayo指数评分以及临床疗效进行评估。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腹痛、腹泻、腹胀、里急后重、脓血便、肛门灼热感评分均降低(P<0.05),且试验组患者治疗后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结肠镜评分、黏膜组织评分、Mayo指数评分均降低,且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IL-6、IL-8、TNF-α均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6.67%,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结论三仁汤加减口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湿热证)急性发作期患者有着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结肠镜评分、黏膜组织评分、Mayo指数评分,并减轻炎症反应。
    • 金洁; 薛鸾; 侯佳奇
    • 摘要: 目的观察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转录激活因子4(ATF4)、内质网应激增强子结合(C/EBP)同源蛋白(CHOP)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ogren’s syndrome,pSS)患者唇腺组织中的表达以及其相关性分析。方法收集阴虚型和湿热型的pSS患者的唇腺组织各20例(共40例)和怀疑pSS但最终排除的患者唇腺组织20例,应用免疫组化检测ATF4和CHOP的表达,统计分析两者在pSS和非pSS患者唇腺中的差异,并分析两者与其他指标以及阴虚型和湿热型的相关性。结果ATF4和CHOP在pSS患者和非pSS患者唇腺中的表达具有显著差异(均P0.05)。结论pSS患者唾液腺上皮细胞存在未折叠蛋白反应,与免疫及炎症信号密切相关,且ATF4在阴虚型和湿热型pSS患者唇腺中的表达有一定差异。
    • 孙怡; 张泽旗; 彭作英
    • 摘要: 目的:探讨加味白头翁汤灌肠治疗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的有效性及对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予加味白头翁保留灌肠,对照组予康复新液保留灌肠,治疗4周,评价两组的治疗效果;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治疗前后血清IL-17、TNF-α含量。结果:经4周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IL-17、TNF-α水平均明显降低,观察组治疗后两者水平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加味白头翁汤灌肠能够有效治疗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降低血清IL-17和TNF-α的含量。
    • 龚雪; 余宗洋; 牟方政; 魏大荣; 郑邦本
    • 摘要: 郑邦本老师认为,瘟病发病不外毒、热、瘀、滞,把病邪尽快控制在卫气营血的浅层阶段,先发制病,祛邪救正,防止传变,是提高温病危重急症疗效的关键。郑老师临证时,强调须分清温热、湿热属性,将温病归纳为温热型和湿热型两大类,诊断时重视舌诊,治疗时先安未受邪之地,继承和自创肺炎合剂、加味四妙勇安汤、达原柴胡饮、加减甘露消毒丹、水牛角地黄白虎汤和加减五味消毒饮等方剂,广泛应用于温病临床。此外,郑老师认为,凡辨证属温热或湿热者,均可按夔门郑氏温病流派的辨证方法辨治。
    • 田大虎; 李迎巧
    • 摘要: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泄浊方治疗气阴两虚兼湿热型化疗后患者急性肾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符合研究条件的气阴两虚兼湿热型化疗后患者急性肾损伤患者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疗程4周,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CRP)、尿常规、胱抑素-C(Cys-C)、肌酐(Cre)、尿素氮(BUN)、肾小球滤过率(GFR)、尿量及尿肾损伤分子-1(KIM-1)指标。结果:两组治疗后CRP都能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患者Cys-C、Cre、BUN、eGFR及KIM-1水平明显降低,对照组患者Cys-C、Cre及eGFR水平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活血泄浊方治疗气阴两虚兼湿热型化疗后急性肾损伤临床疗效确切,可改善患者症状,延缓肾衰竭进程。
    • 朱康祥; 金盛; 邵文飞; 祝军峰; 倪红联
    • 摘要: 目的 观察清热祛毒贴联合针灸治疗老年湿热型膝骨关节炎的效果。方法 2019年2月至2021年1月该院收治的老年湿热型膝骨关节炎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予布洛芬口服治疗,观察组予清热祛毒贴联合针灸治疗,连续治疗14天后比较两组疗效、关节腔积液和滑膜厚度、膝关节液炎性因子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1.1%高于对照组的73.3%,关节腔积液厚度、滑膜厚度及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α、IL-1β水平低于对照组,除积液厚度外,余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清热祛毒贴联合针灸治疗老年湿热型膝骨关节炎的疗效优于口服布洛芬胶囊,可更好地缓解临床症状,改善膝关节功能,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 杨学伶; 简文佳; 窦金娟; 杨贺; 张龙生
    • 摘要: 目的研究“分消走泄”法代表方剂“温胆汤”治疗湿热型中青年高血压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9年2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患者6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络活喜)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温胆汤”加减(颗粒剂),2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服药2个疗程。通过观察2组患者的血压数值及中医证候的改善情况来评价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2组降压效果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26/3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25/3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28/3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3%(19/3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组与对照组的降压效果无明显差异,但治疗组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中医证候,说明分消走泄法是治疗湿热型中青年高血压病的有效方法,临床上值得推广,为治疗湿热型中青年高血压病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和思路。
    • 杨新伟; 赵燕; 王士洵; 廖永新; 王丽璞
    • 摘要: 目的:探讨双白止痒袋泡洗剂治疗湿热型肛门湿疡病临床效果究.方法:选择院2017年6月-2019年6月60例湿热型肛门湿疡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肛周局部外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双白止痒袋泡洗剂水冲坐浴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疗效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7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白止痒袋泡洗剂能有效治疗湿热型肛门湿疡病,具有良好安全性.
    • 张厚; 刘耀武
    • 摘要: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膈下逐瘀汤治疗活动期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分析其对患者血清炎性因子与脑肠肽神经递质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在医院接受治疗的90例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湿热型)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基础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膈下逐瘀汤治疗,研究组接受针刺鬼眼穴联合膈下逐瘀汤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疗程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疗效情况、结肠黏膜病变及愈合情况、血清炎性因子、脑肠肽神经递质水平、生活质量进行分析比较,并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工作,对比两组患者疾病复发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73.33%(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Baron评分、Geboes指数及病变活动指数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且研究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脑肠肽神经递质水平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P物质(S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生长抑素(SS)与血管活性肠肽(VI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炎症性肠病生活质量问卷(IBDQ)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6个月内疾病复发率为17.7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7.78%(P<0.05).结论:针刺联合膈下逐瘀汤治疗可显著提高活动期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调节患者血清炎性因子与脑肠肽神经递质水平,改善患者肠道黏膜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