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两晋

两晋

两晋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206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史、中国文学、中国政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06篇、专利文献129879篇;相关期刊159种,包括北方论丛、贵州社会科学、求索等; 两晋的相关文献由202位作者贡献,包括邹远志、张兴成、庄金秋等。

两晋—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06 占比:0.16%

专利文献>

论文:129879 占比:99.84%

总计:130085篇

两晋—发文趋势图

两晋

-研究学者

  • 邹远志
  • 张兴成
  • 庄金秋
  • 陈志刚
  • 史国良
  • 崔明德
  • 石静
  • 陈戍国
  • 刘雅君
  • 史一良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心灵
    • 摘要: 两汉没有设置系统的国家图书整理工作的职官与制度体系,担任图书整理工作的人员既与其相应的学术实践经验有关,也与其所在职位有关,两汉最早出现了职业校书官;曹魏时期,国家图书整理工作主要集中于秘书郎一职,负责所有图书的编目、分类、校对等工作。随着朝廷职官制度的调整,秘书监后期主要执掌朝廷机要,不再亲自参与整理国家图书工作;两晋负责国家图书整理工作的职官主要是秘书郎、秘书监、著作郎及太子洗马等。从汉至晋,负责国家图书整理工作的职官制度逐渐体系化,虽然系统性增强,但专业性有所减弱。
    • 王浩淼
    • 摘要: 两晋统治者为了捍卫自己的既得利益,不仅承封藩王爵位的方式不一定贯彻嫡长子制,而且多次以议功、议亲的方式实行别封。两晋宗室爵位袭承有许多不同之处。在君主层面上,嫡长子制仍然占据主导,以至于执政宗室尽可能以己子过继武帝诸子,妄图影响伦序的走向,但是过继后血缘性仍大于政治性。东晋宗室爵位承袭较为被动,但过继界限开始明朗,并从武陵王、会稽王、琅琊王、皇太子至君主,呈现爵位阶梯化。两晋宗室爵位承袭特点是政局变动的一个缩影,可以借此探寻君主、宗室和士族关系之梗概。
    • 张珊; 丁洁雯
    • 摘要: 萧山博物馆藏越窑青瓷男女俑服饰具有典型的南北朝特征。男俑之巾仅遮发髻,为常见的南北朝式样,男俑所穿袴褶,广袖阔大,彰显出明显的南北朝审美;女俑发式“结发抽鬟”为典型的南朝“飞天紒”式样,女俑单衣的广袖、大领口、高腰线,符合南朝中晚期人物衣着特征。萧山博物馆藏越窑青瓷男女俑极有可能是南朝中晚期的文物,其时代并非西晋,亦不会早于南朝。南朝时钱塘江两岸地区服饰紧跟都城建康风尚,缘于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
    • 秋慈
    • 摘要: 1979年,北齐娄睿墓壁画在山西太原一经问世,中国古代美术史由此翻开新篇,正如我国绘画大师吴作人所说:“北齐东安王娄睿墓的发掘,使千百年来徒凭籍志、臆见梗概的北齐绘画陡见天日;使中国绘画史犹长河万里,源流更汇支派,空缺得以证实……至于壁画之工拙,揆其简练肯定,运笔收纵,承两晋而启隋唐。”
    • 王春霞; 王大恒
    • 摘要: 游仙小说是游仙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长久以来,游仙文学研究的重心一直是对游仙诗的研究,而对那些以仙境思想为核心的游仙小说有所忽略。两晋时期游仙小说的发展与当时的时代背景息息相关,动荡时局促使游仙小说的产生,玄风大兴推动了它的发展。“仙境”思想是两晋时期游仙小说的核心,通过对两晋时期游仙小说中的仙境世界的探讨,由此深入两晋时期人们渴望和谐安宁的理想社会的心理内核。
    • 谢德新
    • 摘要: 司马家乱在子旺民间常说,“多子多福”。无论皇族还是百姓,均求子孙旺盛,后嗣绵延,宗族长续,能给人间送子的观世音菩萨大概是香火最旺的神了。岂不知,有晋一朝,后事证明,多子并非多福,甚而酿成多祸。普通人家,子孙多,争夺遗产,争袭爵位,争斗打闹,屡见不鲜。对皇族来说,为争皇位,打打杀杀,机关算尽。
    • 张敏
    • 摘要: 魏晋时期,士族门阀林立,与顾、朱、张并称吴中四姓的吴郡陆氏,始祖为齐宣王之孙陆通,历二十二世到三国东吴时期,出了位著名丞相陆逊。陆逊追随孙权四十余年,统领吴国的军政二十余年,为人深谋远虑,他与弟弟陆瑁并行的那段岁月,也是吴郡陆氏盛行无两的时候。可惜王朝总有更迭,氏族也不会一直兴旺,到两晋
    • 王东洋
    • 摘要: 少数民族内迁及其首领在北方筹建政权,对两晋王朝造成巨大政治压力,夷夏之辨得以强化,"夷狄不足为君论"应运而生.该理论宣扬少数民族首领为君自古未有,为臣则有先例,"夷狄"根本不具备称帝的资格."夷狄不足为君论"从君臣关系的角度对少数民族与两晋朝廷进行关系定位,既受到传统夷夏君臣观的影响,又具有魏晋时期少数民族内迁的鲜明时代特征,并对两晋政权和少数民族首领建国称帝、争夺天命及宣示正统产生了深远影响.
    • 史一良
    • 摘要: 两晋时期佛教音乐美学思想主要体现在士人与僧人的交游往来之中。这其中的代表是名士孙绰之《喻道论》,与名僧慧远之《沙门不敬王者论》。以这两部文献为基础,对其中的佛教音乐美学思想进行分析与提炼,最终得出该时期“涅槃音乐美学思想”之内涵。
    • 史一良
    • 摘要: 两晋时期佛教音乐美学思想主要体现在士人与僧人的交游往来之中.这其中的代表是名士孙绰之《喻道论》,与名僧慧远之《沙门不敬王者论》.以这两部文献为基础,对其中的佛教音乐美学思想进行分析与提炼,最终得出该时期"涅槃音乐美学思想"之内涵.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