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固化机理

固化机理

固化机理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430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建筑科学、公路运输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18篇、会议论文98篇、专利文献61848篇;相关期刊212种,包括科学技术与工程、材料导报、铸造等; 相关会议85种,包括第八届中国建筑胶粘剂发展论坛 、第十七届中国有机硅学术交流会、2013北京国际粘接技术研讨会暨第五届亚洲粘接技术研讨会等;固化机理的相关文献由1273位作者贡献,包括T·S·德桑布尔、康永、张军营等。

固化机理—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18 占比:0.51%

会议论文>

论文:98 占比:0.16%

专利文献>

论文:61848 占比:99.33%

总计:62264篇

固化机理—发文趋势图

固化机理

-研究学者

  • T·S·德桑布尔
  • 康永
  • 张军营
  • A·M·厄兹瓦德
  • T·克拉克
  • 朱向荣
  • 王文军
  • 黄仁和
  • S·戈兰蒂
  • 刘德仁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杨振甲; 何猛; 吴杨; 史钰鹏; 孙亮; 潘竹; 张默
    • 摘要: 为实现河底淤泥的资源化处置,常采用水泥等胶凝材料固化淤泥提高承载力作为路基材料。传统固化材料能耗大、碳排放量高。为开发可持续性固化材料,本研究采用矿渣-粉煤灰二元地聚物固化淤泥,研究其力学性能及路用性能。通过研究Si/Al摩尔比、Na/Al摩尔比对地聚物凝结时间和抗压强度的影响规律,确定地聚物配合比设计。依据优化配合比固化淤泥,研究地聚物掺量、养护龄期对固化淤泥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对固化淤泥进行水稳性、加州承载比、干缩和温缩试验,以评估其路用性能;采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等试验方法对固化淤泥进行微观分析,揭示其固化机制。试验结果表明,矿渣-粉煤灰基地聚物地质聚合产物为无定形地聚物凝胶、水化硅酸钙、水化铝酸钙等,增强了土颗粒之间的胶结并且填充了孔隙,提高了固化淤泥的力学性能和路用性能。研究结果为地聚物固化淤泥土工程应用提供了实验基础。
    • 贺鑫; 张玉苹
    • 摘要: 淤泥质土壤是属于软土的一种,因其具有天然高含水率、大孔隙比等特性,处理难度较大,传统单一的固化胶凝材料不能合理、经济、有效地实现固化处理,达到土壤设计强度。通过对比传统无机化合物类固化剂的固化机理的优缺点,进一步阐述淤泥质土壤外固化剂使用的必要性及其优势,综述固化剂的技术研究现状以及固化机理,对今后淤泥质土壤固化剂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分析展望。
    • 易昕政; 骆睿栋; 高游; 于海浩; 铁宁; 姚梦晗
    • 摘要: 为了提高水泥和粉煤灰固化高含水率废弃软黏土的固化效果,选取水玻璃作为外加剂,吸水性强的生石灰作为分散剂,采用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试验研究掺量与龄期对固化软黏土水稳定性和强度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3%(质量分数)的水泥、7%(质量分数)的粉煤灰、2%(质量分数)的生石灰与2%(质量分数)的水玻璃复合时能较好提高高含水率软黏土固化后的强度和水稳定性,其强度能达到水泥粉煤灰类基底层最低强度(1 MPa)。在水泥、粉煤灰和水玻璃质量掺量相同情况下,生石灰质量掺入比由0%增加至2%,其强度增大约375 kPa,且有利于后续固化剂的均匀搅拌,说明生石灰的减水和分散效应在固化土中起主导作用。此外,扫描电镜结果显示加入复合固化剂后大集聚体消失,产生大量的片状结构,大孔隙被填充,土体的强度也随之提高。
    • 马靖南; 梁朦朦; 王慰
    • 摘要: 为了提升可印刷柔性压力传感器的耐温性,本研究探究了柔性压力传感器功能材料的固化机理,以聚酚氧树脂作为柔性基体,加入酸酐类固化剂改变材料结构,制备了具有良好抗电阻蠕变性和耐温性的传感特性材料,并设计了柔性压力传感器的结构及印刷工艺。通过对柔性压力传感器的压阻特性、电阻蠕变性、耐温性等性能进行测试,结果显示本研究制备的柔性压力传感器当酸酐当量比r=0.16时,电阻蠕变率为14%,最高承受温度可达到110°C,在未来有极大的发展前景与应用市场。
    • 王学伟; 秦大健
    • 摘要: 通过原材料的化学分析和浆体结石体强度、粘度、凝固时间等试验,对掺加了黄土的水泥类防治水注浆浆体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黄土掺加量的改变,注浆浆体的各项物理性能指标均呈现出一定规律。初步分析了掺加黄土的防治水注浆浆体的固化机理,为实际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撑。
    • 陈锐; 郝若愚; 李笛; 包卫星; 来弘鹏
    • 摘要: 以伊犁地区S315线蜂场至尼勒克段低液限粉黏土为研究对象,以碱激发材料为固化剂,对粉质黏土和其固化土开展了路用性能指标试验与冻融循环试验,并利用电镜扫描试验(SEM)与X射线衍射试验(XRD)研究了固化土的微观特征,探讨了碱激发材料对粉质黏土路用性能指标与抗冻融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固化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与抗剪强度随碱激发材料掺量和养护龄期的增加而增大;固化土的CBR值与回弹模量随碱激发材料掺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大,固化土路用性能指标满足规范要求。低液限粉黏土对冻融敏感,其冻胀、融沉率的大小与降温速率、含水率有关,相同温差下温度梯度越小土体受冻融影响越明显,相同温度梯度下含水率越高土体受冻融影响越明显。不同碱激发材料掺量下的固化土在补水条件下冻胀率均小于1%,不发生冻胀。微观特征分析结果表明,碱激发材料的主要水化产物是C(-A)-S-H凝胶,其生成量随龄期增加,其填充和胶结作用使土体形成致密的微观结构,从而提高土体的强度,同时增强其抗冻融稳定性。
    • 林泓民; 卫仁杰; 李亮亮; 温智力; 彭劼
    • 摘要: 为了改进MICP过程的不均匀性问题,将黄原胶作为外加剂引入MICP过程.研究了黄原胶对于细菌的影响,发现黄原胶会延缓细菌生长速度,但对活性没有影响.设置六种不同梯度的黄原胶添加量,对添加了上述黄原胶含量的胶结液进行了黏度测试,结果发现黄原胶含量越高,胶结液黏度越大.由于不同粒径的砂样持水能力不同,故设置三组不同粒径的砂样,进行了胶结液留存量、流出液Ca^(2+)含量、碳酸钙含量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结果表明黄原胶不利于小颗粒尺寸砂样的成型;对于颗粒较大的砂样,引入适量的黄原胶,能有效增加胶结液的留存量,提高Ca^(2+)利用率,并且能够提高砂样上、中部的碳酸钙含量,以此改善成型效果,大幅提高砂样的固化强度.
    • 汤连生; 刘其鑫; 孙银磊; 许瀚升
    • 摘要: 花岗岩残积土的进失水能力与其软化崩解的特殊力学特性息息相关,现有的改良土研究都着重于土体宏观力学与微观结构的变化,忽视了固化剂对土颗粒表面性质的影响。为了探索固化剂改良后的花岗岩残积土进失水能力及三相接触角的变化规律,开展了水滴入渗试验、接触角测量试验、进水试验和失水试验,并结合扫描电镜和红外光谱方法,定性及定量分析了花岗岩残积土在不同固化剂作用下微观结构和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对花岗岩残积土进失水能力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不同含量的改良剂能不同程度地影响花岗岩残积土表层斥水性能;随着固化剂掺量的提高,土体的表面斥水性增强,三相接触角变大,进失水能力减弱;固化剂改良土体的效果依次为石灰、水泥、高岭土,且改良土体的进失水能力变化与土体表面斥水性和三相接触角的变化有明显的相关性。(2)改良花岗岩残积土进失水能力的变化由土体内部结构的改变以及表面性质的改变共同导致。(3)水泥和石灰主要依靠离子的交换团聚作用、土壤固化剂对土颗粒的包裹作用、硬凝反应以及碳酸化作用减弱土颗粒外部的双电层及其表面自由能,使土体斥水性和初始接触角变大;而高岭土主要依靠自身对水分子的吸附作用,对土体的斥水性和接触角影响不大。结果可为固化剂改变土体表面性质导致的接触角变化规律提供一定科学依据,也为不同渗透需求的实际工程选取改良剂提供一定参考。
    • 丁永发; 李宏波; 张轩硕; 李盛
    • 摘要: 【目的】宁夏银北平原引黄灌溉区混凝土渠道板易受盐渍土地基冻胀、腐蚀及溶陷发生破坏,为解决渠道盐渍土地基工程病害问题开展固化盐渍土试验研究。【方法】针对宁夏地区全盐量为23%超硫酸盐渍土,通过正交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水泥掺量(2%、4%、6%)、粉煤灰掺量(10%、20%、30%)、硅灰掺量(1%、3%、5%)及脱硫石膏掺量(3%、6%、9%)对固化盐渍土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影响;利用XRD、SEM和EDS探究了较高强度配合比固化盐渍土的反应产物、微观结构和固化机理。【结果】各因素对抗压强度影响的主次顺序为水泥>硅灰>粉煤灰>脱硫石膏;粉煤灰、硅灰、脱硫石膏协同水泥固化盐渍土无侧限抗压强度较未固化盐渍土有大幅提升,且6%掺量水泥+10%掺量粉煤灰+6%掺量脱硫石膏+5%掺量硅灰固化效果最佳;4种固化剂间的交互协同作用促进了混合物中的硅氧、铝氧微晶格溶解,与盐渍土中Ca^(2+)结合生成C-S-H、C-A-H凝胶以及AFt等物质,这些胶凝体相互堆叠构成整体空间骨架结构,增加了固化盐渍土的抗压强度;EDS能谱检测分析SEM微观图中典型形貌生成物,验证了其生成物成分。【结论】将10%粉煤灰、5%硅灰、6%脱硫石膏协同6%水泥用于渠道盐渍土固化具有可行性,为3种工业废渣协同水泥固化盐渍土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 张林艳; 赵映琴; 封基良; 李先延; 徐默楠; 封志佼
    • 摘要: 环氧沥青各组分按比例混合后,不可逆的交联反应随即发生,且组分反应活性受温度影响较大,混合料需在容许时间内完成施工,对温度控制要求严格,施工条件苛刻。环氧沥青的材料性能研究逐年增多,但对人机配置、过程控制的研究仍有较大空间,缺乏材料改性机理与全过程控制紧密结合的综合研究来指导施工。以环氧沥青的材料改性机理、混合料的施工质量控制要点为基础,通过分析环氧沥青材料固化特点与生产工艺控制之间的关联,介绍了环氧沥青新材料工程应用领域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人机配置、施工组织、工艺过程控制等角度,总结环氧沥青混合料施工质量控制的成果和不足,进一步阐述了该材料施工应用的发展方向,可为后续环氧沥青混合料施工质量控制研究及工程实践提供参考和建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