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前列腺癌骨转移

前列腺癌骨转移

前列腺癌骨转移的相关文献在1998年到2022年内共计134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临床医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3篇、专利文献49221篇;相关期刊80种,包括中国医学工程、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现代泌尿外科杂志等; 前列腺癌骨转移的相关文献由356位作者贡献,包括黄帅、瓦庆德、唐欲博等。

前列腺癌骨转移—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3 占比:0.21%

专利文献>

论文:49221 占比:99.79%

总计:49324篇

前列腺癌骨转移—发文趋势图

前列腺癌骨转移

-研究学者

  • 黄帅
  • 瓦庆德
  • 唐欲博
  • 郭远清
  • 彭新生
  • 林卓远
  • 王斌
  • 廖壮文
  • 梁宝霞
  • 谢尚延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黄帅; 黄国樑; 令狐熙涛; 谢尚延; 瓦庆德; 郭远清; 黄彦
    • 摘要: 目的研究桦木酸在酸性微环境中对PC-3细胞增殖、迁移、黏附、成球、干细胞特性及破骨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使用pH 7.4和pH 6.5的培养基培养PC-3细胞,然后加入浓度为0、1、5、10、15、20、30、40μmol/L的桦木酸继续培养,24 h后采用CCK-8法和Transwell检测桦木酸对PC-3细胞增殖与迁移的影响,通过黏附试验、成球试验检测BA对PC-3细胞干细胞特性的变化,通过破骨细胞分化实验检测桦木酸对破骨细胞分化的影响,利用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PC-3细胞中CD31和CD44蛋白的表达。结果CCK-8结果表明与中性对照组(pH 7.4)相比,酸性微环境(pH 6.5)能促进PC-3细胞增殖,而桦木酸呈浓度依赖性抑制PC-3细胞在酸性微环境中的增殖(P<0.05)。此外,酸性微环境促进PC-3细胞的迁移、黏附、瘤体形成及CD31和CD44表达,在此基础上加入桦木酸后,PC-3细胞的迁移能力、黏附、瘤体形成、干细胞特征和破骨细胞分化明显下调(P<0.05)。结论桦木酸可抑制酸性微环境中PC-3细胞的增殖、迁移、干细胞特性及破骨细胞分化。
    • 竺梦霞; 麦筱莉; 朱斌
    • 摘要: 前列腺癌(PCa)是常见的泌尿生殖系统肿瘤,晚期PCa患者骨转移发生率高,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目前有多种影像学技术用于PCa骨转移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其各有优缺点。近年,双能量CT的发展为骨转移瘤的诊断、鉴别诊断及骨髓水肿等方面提供新的评判依据。本文作者就双能量CT多参数图像重建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在PCa骨转移诊断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成骨性转移的早期诊断及治疗后疗效评价提供影像学依据。
    • 余和恒; 李聪; 李柏均; 李陆安; 向慧
    • 摘要: 目的 评估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 H)2-VitD3]、1,25-二羟维生素D3[1,25-(O H)2-VitD3]联合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预测前列腺癌骨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本院泌尿外科2015年2月至2020年2月期间住院治疗的77例前列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出现骨转移分为骨转移组(35例)和骨未转移组(42例),同期选择30例门诊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各组血清1,25-(O H)2-VitD3表达水平,采用荧光免疫层析法检测各组血清25-(O H)2-VitD3和PSA表达水平.比较各组血清25-(OH)2-VitD3、1,25-(OH)2-VitD3、PSA表达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单一及联合检测预测前列腺癌骨转移的价值.结果 各组血清25-(OH)2-VitD3、1,25-(OH)2-VitD3、PSA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转移组、骨未转移组血清25-(OH)2-VitD3、1,25-(OH)2-VitD3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PS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骨转移组血清25-(OH)2-VitD3、1,25-(OH)2-VitD3表达水平明显低于骨未转移组(P<0.05),血清PS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骨未转移组(P<0.05);血清25-(OH)2-VitD3、1,25-(OH)2-VitD3、PSA联合检测的AUC、敏感度及特异度均优于单一检测(P<0.05).结论 血清25-(OH)2-VitD3、1,25-(OH)2-VitD3联合PSA预测前列腺癌骨转移可能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 赵茹妹; 王德彬
    • 摘要: 目的 分析前列腺癌患者D-二聚体(D-dimer)、纤维蛋白原(Fib)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及意义并探讨三者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初诊未经治疗的前列腺癌患者65例,其中无骨转移患者35例,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30例,前列腺增生(BPH)患者38例,健康对照组30例,分别测定D-二聚体、Fib以及IL-6的含量.结果 前列腺癌组D-dimer、Fib、IL-6含量均高于BPH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 Fib,D-dimer、IL-6升高可能是前列腺癌的危险因子,检测血清Fib,IL-6,D-dimer对前列腺癌的严重程度及骨转移的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有指导作用.
    • 姚凯; 唐流彪; 刘帅; 柳长坤; 黄天宝; 周广臣
    • 摘要: 目的:研究血浆外泌体来源microRNA(miRNA),作为前列腺癌骨转移的潜在标志物.方法:选取3例初诊为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和3例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收集患者外周静脉血10 mL,使用超速离心法及透射电子显微镜对血浆外泌体提取和鉴定.应用高通量测序分析血浆外泌体miRNA的差异表达谱.通过基因数据库GEO和已发表文章对差异miRNA筛选,选取测序结果中差异表达miRNAs,对7例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和10例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的血浆外泌体进行qRT-PCR验证,同时结合GEO数据库样本进行验证.结果: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从患者外周血浆外泌体中平均检测到740种miRNAs,通过R软件计算差异miRNA,得出61种差异miRNA;与对照组相比,hsa-miR-885-5p、hsa-miR-1255a、hsa-miR-122-5p、hsa-miR-141-3p、hsa-miR-423-5p、hsa-miR-1224-5p等在骨转移组中差异表达,通过靶基因功能及数据库表达选取miRNA进行PCR验证,发现hsa-miR-423-5p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3).通过数据库对60例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和40例骨转移患者统计发现,hsa-miR-423-5 p在前列腺癌骨转移中显著下调(P=0.001<0.05).结论:血浆外泌体来源miR-423-5p在前列腺癌骨转移中显著下调,有望成为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中新的标志物.
    • 姜圣男; 童良前; 钟娇艳; 钟佳玲
    • 摘要: 目的:观察放射性核素氯化锶(89S r C l2)联合内分泌治疗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20年4月收治的184例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92例.对照组给予比卡鲁胺片治疗,研究组采用比卡鲁胺片联合89S r C l2治疗,共治疗1个疗程.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卡氏评分及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浓度(PSA)、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4.78%,高于对照组的67.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采用89S r C l2联合比卡鲁胺治疗能够有效缓解疼痛感,降低PSA水平,疗效确切,对抑制骨转移病灶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值得应用.
    • 臧戈
    • 摘要: 目的 探究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应用华蟾素胶囊联合唑来膦酸治疗对疼痛缓解的临床效果.方法 纳入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收治的64例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双模拟法分组,每组32例.对照组患者用唑来膦酸治疗,研究组患者用华蟾素胶囊联合唑来膦酸治疗,比较2组患者疼痛缓解情况、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1个月、3个月、6个月研究组患者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疼痛总缓解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8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华蟾素胶囊联合唑来膦酸能有效缓解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疼痛程度,提升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 钟少文; 王斌; 黄帅; 林卓远; 刘畅; 陈斌伟
    • 摘要: 目的:研究穿心莲内酯(ANDRO)对前列腺癌骨转移细胞株PC-3和C4-2B体外培养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方法:用ANDRO处理人源性的前列腺癌骨转移细胞株PC-3、C4-2B,MTS检测ANDRO对PC-3、C4-2B细胞的半抑制浓度IC50,将实验分为IC50药物浓度干预的ANDRO组和对照组,通过MTS检测不同时间下ANDRO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ANDRO对细胞周期的影响;Transwell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纤维连接蛋白检测细胞黏附能力;Western blot检测Notch信号通路Notch-1、NICD、Hes-1,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及ICAM-1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ANDRO作用48 h的IC50均约15μmol/L,且随浓度和时间的增加ANDRO对PC-3与C4-2B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越显著(P<0.01).ANDRO组PC-3与C4-2B细胞周期分布G1期比例较对照组均呈升高,S期比例相应降低(P<0.05).ANDRO组PC-3与C4-2B细胞相较对照组的迁移、侵袭和黏附能力均明显下降(P<0.01).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ANDRO能显著抑制PC-3与C4-2B细胞Notch信号通路相关因子Noth-1、Hes-1和NICD的表达,同时也降低肿瘤转移相关蛋白MMP2、MMP9及ICAM-1的表达(P<0.01).结论:ANDRO可以抑制前列腺癌骨转移细胞株体外增殖、迁移、侵袭、黏附的能力,并影响其细胞周期分布,其作用机制可能与ANDRO抑制Notch信号通路蛋白及肿瘤转移相关蛋白表达有关.
    • 李少杰; 王新鑫; 王凯平; 何志伟
    • 摘要: 目的:研究并分析ECT、MRI及PET-CT在前列腺癌骨转移诊断中的价值比较.方法:将2018年3月到2019年12月共计112例前列腺癌患者的资料纳入到临床中,其中38例骨转移、74例非骨转移,对于两组患者,均采用ECT、MRI及PET-CT诊断方式,对比其诊断价值.结果:根据本组诊断结果显示,ECT、MRI、PET-CT对于前列腺癌合并骨转移诊断敏感性分别为97.37%、86.84%、92.11%,特异性为95.95%、98.65%、95.95%.结论:在技术的发展下,对于前列腺骨转移的诊断手段,也有了新的发展,目前,ECT、MRI、PET-CT是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的常用方式,相比而来,PET-CT在特异性、敏感性上,效果更加理想.尽管在设备、费用等因素影响下,PET-CT尚未得到推广和普及,但这为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的诊断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