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GMS

GMS

GMS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1092篇,主要集中在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水利工程、贸易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67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622篇;相关期刊301种,包括东南亚纵横、地下水、资源环境与工程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中国第二十届电路与系统学术年会暨2007年港澳内地电子信息学术研讨会、2003年第一届全国水力学与水利信息学学术大会、GIS与数字测绘技术应用研讨交流会等;GMS的相关文献由2511位作者贡献,包括孙剑峰、刘迪、许名尧等。

GMS—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67 占比:42.77%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27%

专利文献>

论文:622 占比:56.96%

总计:1092篇

GMS—发文趋势图

GMS

-研究学者

  • 孙剑峰
  • 刘迪
  • 许名尧
  • 周鑫
  • 郑永春
  • 杜希阳
  • 黄成
  • 梁志炜
  • 艾青
  • 冯苌春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云; 徐连三; 陈建良; 王中武; 李祖春
    • 摘要: 水文地质条件对海绵城市建设适宜性及海绵城市设施的布设有重要影响。针对传统平剖面图无法全面反映水文地质条件的问题,借助三维可视化手段,综合地形起伏、地层结构和含水岩组在三维空间上的展布特点及其相互关系,揭示各项因素对海绵城市建设的制约关系。以武汉市长江新城起步区为例,根据研究区钻孔数据、地面高程及水文地质资料,利用GMS软件构建了三维水文地质结构模型,很好地显示了研究区地层情况、地形起伏和含水层厚度,结合土地利用类型分布,为海绵城市设施的布置和水文地质条件适宜性评价提供了基础依据。研究结果表明,长江新城起步区大部分区域建设海绵城市的水文地质条件适宜性较低,根据不同地区实际情况,采取布设水利工程、下沉式绿地、生物滞留池等设施,连通浅层地下水,并结合市政雨水管网,增强其排水能力。
    • 汪博
    • 摘要: 2月17日,湖北省无线电监测中心黄冈监测站积极协调黄冈移动公司和高铁项目方,消除了黄冈-黄梅高铁站通信GMS-R信号干扰。2月15日下午,黄冈一黄梅高铁站在进行联调联试的过程中,发现沿线GMS-R信号受到干扰。黄冈监测站收到黄冈一黄梅高铁站移动通信系统频率干扰排查函后,第一时间组织技术人员携带专业监测设备,赶赴受干扰区域进行实地监测勘察。技术人员初步判断,干扰源来自邻近的移动公司通信基站。2月16日上午,技术人员前往黄冈移动公司,通报了黄冈一黄梅高铁GMS-R信.号被干扰情况及现场监测结果。黄冈移动公司积极配合,及时上报湖北移动予以协调。
    • 鲍新华; 于瀚博; 计量
    • 摘要: 长春市双阳齐家水源地临近油田,原有的水源地一级保护区不足以调和油田开采与水源地水质安全之间日益突出的矛盾.为了保护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不受油田开发活动的影响,为饮用水水源地所在地区的油田开发布局提出规划建议,首先查明研究区内水文地质条件,然后在原有的一级水源地保护区基础上利用数值法软件GMS(groundwater model system)中的MODFLOW和MT3DMS模块对水源地建立地下水流模型和溶质运移模型,并以此对长春市双阳齐家水源地进行二级保护区划分研究,明确油田开发活动对地下水环境和水源地可能产生的污染程度和范围.模拟结果表明,污染物在地下水中运移1000d时距离污染源400~800m,以此为据共划定二级保护区33.5km^(2),并将原规划在划定的二级保护区内和边缘的油井给出取消建设或适当迁建的建议.
    • 荣志昊; 史学峰; 李昌武; 张海隆; 龙璐
    • 摘要: 化工污染地块是我国地下水的主要污染源之一。在一系列地下水治理技术中,最常用的是地下水抽出处理技术。该技术的高效治理效率和成本优势受到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本文着重介绍了地下水抽提井的布置方式及模拟方法,利用GMS或Visual Modflow中的Modflow和MT3DMS模块对地下水的流动情况和污染物在地下水中的迁移规律进行模拟,并结合MGO模块对模拟结果进行优化,最终确定最优的地下水抽提井布置方案。
    • 刘丽红; 温永帅
    • 摘要: 为充分利用矿井涌水、节约宝贵的水资源,同时为缺水地区的矿井日常生产工作提供用水保障,对矿井涌水量及其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研究。以朝克乌拉矿井为例,通过分析该矿井水文地质条件,采用数值模拟方法,运用GMS软件,对上覆含水层不通导通条件下进行矿井涌水量预测,可得到导通含水层K_(1)b^(2)、K_(1)b^(3)两种条件下各工作面涌水量大小数据。同时对涌水量大小进行稳定性分析,能为综合高效利用矿井水和保障矿井用水需求提供依据。
    • 王帅; 何少林; 苑宏英; 纪冬丽; 齐志斌
    • 摘要: 人类对地下资源的开采常伴随着对地下含水层环境的影响,包括对地下水水质、流场或水量等造成周期长、难以治理、难以自然恢复的巨大影响,并且在开采区内,地下水在区内的涌水量等也会对开采区的安全生产形成较大隐患。随着科技兴起,涌现了一批优秀的地下水数值模拟软件,其中GMS有着全面的功能性和强大的可视性被用于模拟各类地下水问题。本文综述了GMS软件在开采区水文地质模型建立、地下水资源评价、地下水溶质运移及矿坑涌水量几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以期为我国开采区的地下水环境保护提供技术支持和借鉴。
    • 徐敏
    • 摘要: 为研究某新建含锌电炉粉尘的处理项目对地下水的环境影响,基于GMS软件构建了评价区地下水流模型和溶质运移模型,并利用此模型对水淬池发生泄漏情况下地下水中Pb和Cl污染情景进行了模拟与预测。结果表明:在事故工况下,Pb最大浓度出现在90d,30年后Pb的污染晕前锋迁移约147m,可能会对厂区及厂界外地下水造成污染;Cl的污染晕未迁移出厂界,在1a后最大浓度降至限值以下。文章可为类似项目的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提供参考。
    • 高健; 李松
    • 摘要: 文中选择研究区梨树县的浅层地下水作为研究对象,在系统收集研究区气象、水文、地质、地貌、水文地质和地下水开发利用等资料的基础上,分析该区水文地质条件,建立水文地质概念模型与数学模型,采用GMS软件,利用2010年10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期间的水位观测资料对已建模型进行识别验证,结果表明,模型符合精度要求。
    • 张昊宇; 柳祥乐; 王思山
    • 摘要: 针对传统特征提取方法的特征单一化、鲁棒性差的问题,使用Geometric Correspondence Network v2网络提取特征点并生成二值描述子,代替ORB-SLAM3框架中原有的特征提取算法,并使用最近邻匹配算法和基于运动统计的快速鲁棒特征匹配过滤算法进行特征点匹配及误匹配剔除。测试结果表明:改进算法的绝对轨迹误差更小,位姿估计精度更高,能够有效提高跟踪的鲁棒性。
    • 王振伟; 王智涛; 李斌; 董黎明; 韦永豪; 李营作
    • 摘要: 针对含断层富水露天矿超前疏干问题,以内蒙古东北部某富水露天矿为背景,基于GMS建立复杂地质实体模型,采用Lak3-Package模块设定各阶段矿山形态进行地下水模拟;预测了不同阶段的最大人工抽采水量,并研究了隔水断层由于剥离和降水逐渐导水的规律。研究表明:第1阶段降深至+645 m所需人工最大抽采量为1200 m3/d,第2阶段降深至+600 m所需人工最大抽采量为1.10万m3/d,第3阶段降深至+540 m最大抽采量为5.82万m3/d,最终降深至+480 m为9.82万m3/d;在第2阶段降深至+600 m抽采量达到1.10万m3/d时隔水断层因两侧水头差的增加使渗透压升高导致断层逐渐导水,在抽采量达到1.80万m3/d时断层变为导水断层。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