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体式

体式

体式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3年内共计103565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体育、信息与知识传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33篇、专利文献102932篇;相关期刊394种,包括黑龙江史志、中国地方志、广西地方志等; 体式的相关文献由49999位作者贡献,包括不公告发明人、王伟、张伟等。

体式—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33 占比:0.61%

专利文献>

论文:102932 占比:99.39%

总计:103565篇

体式—发文趋势图

体式

-研究学者

  • 不公告发明人
  • 王伟
  • 张伟
  • 王磊
  • 李伟
  • 刘伟
  • 张勇
  • 张磊
  • 李强
  • 王勇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关键词

    • 纪蒙山; 赵彦龙
    • 摘要: “榜(牓)”①是中国古代重要的下行文书,它是封建社会皇帝或官府用于发布政令、晓谕臣民的文书之一。榜文萌芽于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真正的榜文开始出现,经过隋唐五代的发展至宋朝达到繁盛,出现了敕榜、榜谕、榜示等“榜”族文种,元明清各朝时有沿袭。为此,我们结合相关史籍记载和留存的实物榜文对历朝历代榜文的功用、体式进行深入的归纳总结,以期进一步掌握古代榜文的相关知识。
    • 宣莉
    • 摘要: “封事”是中国古代重要的上行文书之一,其主要功用为陈政得失、分析灾异现象等。封事在西汉时产生,在唐、宋、明三代被广泛使用,直至清代因密折的出现才逐渐停用。封事的功用及体式,因朝代的变化而稍有差异。对汉代至清代的封事文书进行梳理和总结,以期清楚掌握古代封事的有关知识,对古代秘密奏议文体内容有所补益,也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古代历朝国家体制的运转。
    • 徐雯
    • 摘要: 文言文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教育价值、思想价值、艺术价值,但文言文与现代白话文在词意和语法上有着很大的差别,对于初次接触文言文的小学生来说不仅难读而且难懂。这就对小学文言文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基于此,本文在“依体式,定终点;研学情,明起点;中间搭上两三个台阶”教学理念指导下,以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为案例进行小学阅读教学活动创新设计分析,实现教学过程中有层次、有梯度地指导学生进行阅读。
    • 赵彦龙; 张倩
    • 摘要: 申状使用于宋朝时期,属于官府上行文书范畴,其功用则是下级官府或官员向上级官府或官员汇报、提请或建议有关事项等。西夏申状多承袭宋朝,除沿袭宋朝的汇报、建议等功用外,还增加了询问的功用;西夏申状在体式上与宋朝相似,均含有首称、正文、末称及押署四要素,但西夏申状在首称、押署部分较宋朝有所创新和完善。
    • 柯镇昌
    • 摘要: 《老子》不仅在哲学上成就显著,在文章学上同样具有开创意义。全书81篇可以视为相对独立的篇章,且都以说理为主要功能,应属于论说类文体。从文章学的角度看,《老子》各章体式繁富多样,尤以论说式和诗歌式为多,其中论说式可细分为宣讲式、论证式、同文自注式,诗歌式又可细分为四言句式、顶针句式和散文句式。另外,《老子》书中还存在着卜筮式、谚语式、骚体式、天问式、大赋体式体式。该书繁富多样的文章体式与楚文化有着密切关系,其中又浸染着周文化的影子。
    • 史昊昱; 赵彦龙
    • 摘要: “关”作为一种古代平行文书最晚在东汉末年就已经出现,并沿用至清代。“关”主要用于平行或不相隶属的官府或官员之间沟通、洽谈、协商相关事务,但各朝的功用并不完全固定,有时会增加或减少,如元代以后“关”还作为在沿途驿站得到补给的凭证和商人经商许可证明。“关”的体式虽然在每个朝代都较为规范,但各朝之间略有差异。本文结合现存实物,对“关”在历朝历代的功用和体式进行全面的的探讨。
    • 陈文芝
    • 摘要: 佛像赞自六朝出现,到唐代文人笔下开始出现了背离序文骈偶、赞文四言的文体书写规范的现象,这些改变主要发生在中唐时期。这期间序文逐渐散文化,具体表现为采用介绍造像者的史传格式、以倒叙和插叙方式记事、引用人物话语、采用第一人称外视角,塑造出虔诚发愿的人物形象等特征。细节与情感的真实可信在序文中得到强调,这与中唐时期对“心性”的重视以及“人”的主体意识增强有关。与盛唐时期以偈为赞的写法不同,中唐时期的赞文或改变四言的章法安排,或采用七言等句式,以便更流畅地叙事表情。佛像赞中教义的言说和画面的描述最终让位于叙事言情,带来了体式的改变,使这一实用文体具有文学性和形式美,抒情传统与叙事传统在宗教韵文中得以交汇。这些革新应被视为唐代古文运动的一个环节,亦可借此看出宗教信仰与文体改革之间的张力。
    • 张虹灵
    • 摘要: 初中学段基于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古典诗词课堂教学,教学内容如何选择?教学目标如何达成?笔者认为,依文体打开诗词鉴赏便捷通道的密码常用有三:诵读、情感和意象,这是初中古典诗词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兴趣导航,学法指路,活动探究,师生双向奔赴,达成古诗词课堂教学目标,提升学生文化素养,实现文化传承。
    • 宋亚婷; 赵彦龙
    • 摘要: “谕”在春秋时期就被用作传达天子命令的下行文书之一,此后各朝都有使用,明清两朝是谕文的兴盛时期,并一直被沿用到民国时期。其功用主要为传达上级对下级的通知、命令、训诫和指示等。但谕的功用和体式在不同朝代而有所差异,因此本文结合汉至清留存的谕文实物,对各朝谕文的功用、体式等进行全面细致的梳理和研究,以期清楚地总结其功用和体式,探寻其演变的内在规律。
    • 王帅
    • 摘要: 杜甫一生创作了很多寺院游览诗,这些诗歌在继承六朝寺院游览诗传统的同时,还具有非常鲜明和独特的艺术特点。在题材上,杜甫通过选材的日常化和动态化,开拓了寺院游览诗这一题材的写作内容;在体式上,杜甫善于打破传统五古的线性叙事节奏,并大力开拓五言律诗,充分利用五律的体式特征,来推进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通过这两个方面的努力,杜甫扬弃了六朝寺院游览诗的创作风格,并为中晚唐寺院游览诗的繁荣奠定了基础,在诗歌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意义。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