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黍子

黍子

黍子的相关文献在1958年到2022年内共计131篇,主要集中在农作物、轻工业、手工业、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2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47篇;相关期刊57种,包括民俗研究、农业技术与装备、种子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第四届中国杂粮产业发展论坛、中国农学会杂粮分会成立大会暨首届中国杂粮产业发展论坛等;黍子的相关文献由235位作者贡献,包括李海、吴海一、丁刚等。

黍子—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2 占比:62.60%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1.53%

专利文献>

论文:47 占比:35.88%

总计:131篇

黍子—发文趋势图

黍子

-研究学者

  • 李海
  • 吴海一
  • 丁刚
  • 刘玮
  • 王翔宇
  • 梁海燕
  • 吕芳
  • 辛美丽
  • 宋晓强
  • 张翔宇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曹宇嘉; 刘景辉; 米俊珍; 王英
    • 摘要: 本研究选取10个黍子品种的7个主要性状与籽粒产量进行通径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可将10个黍子品种聚为3类,第一类包括晋黍8号、晋黍9号、晋黍5号、晋黍7号、雁黍7号、晋黍6号和晋黍3号共7份材料,其生物产量、株高、粗蛋白及粗脂肪含量均较低;第二类仅有齐黍1号,其籽粒产量、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较高;第三类包括榆黍1号和晋黍1号,表现为籽粒产量、生物产量较高、粗蛋白含量最高、粗脂肪含量较高等特点。10个黍子品种生长特性、籽粒品质、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存在明显差异,榆黍1号和晋黍1号品种表现优于其他品种,株高分别为84.31 cm和81.48 cm,籽粒产量分别为6646.39 kg/hm^(2)和6363.28 kg/hm^(2),生物产量分别为15026.09 kg/hm^(2)和14962.05 kg/hm^(2),粗蛋白含量分别为17.8%和15.13%,粗脂肪含量分别为4.33%和4.63%。7个性状与产量直接效应大小依次为:穗重、SPAD值、根冠比、穗长、千粒重、株高、生物产量,而生物产量和株高则表现为负效应。综合考虑榆黍1号和晋黍1号两个品种适宜长城沿线旱作丘陵区全覆膜微沟穴播种植。
    • 丁艺冰; 丁雨格; 陈凌; 王海岗; 陈喜明; 王瑞云; 乔治军
    • 摘要: 为了系统管理和区分鉴别黍子(Panicum miliaceum)资源,建立大数据管理平台,为种质身份标识的研究与鉴定提供理论依据,实现管理的科学规范化,选取来自于华北平原、黄土高原、东北平原等不同地理区域的20份黍子材料,基于30对高基元SSR引物(6、5、4碱基各重复4、10、21对)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利用PowerMarker3.25、PopGen 1.32和MEGA 5.0软件计算遗传多样性参数和遗传距离聚类,利用Ntsys 2.11和ID Analysis 4.0分别进行主成分分析和引物组合优化,利用在线条形码生成器(http://barcode.cnaidc.com/app/html/bcgcode128.php)和在线二维码生成器(http://cli.im)生成条形码和二维码DNA分子身份证。结果表明,所选取的35对引物中10对引物可作为候选核心引物,这10对引物共检测出等位变异10个,有效等位变异为2.168 2~2.985 1个,平均为2.636 7个;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0.899 7~1.096 1,平均为1.020 6;观测杂合度为0.473 7~0.833 3,平均为0.677 7;期望观测杂合度为0.553 3~0.682 1,平均为0.635 0;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538 8~0.665 0,平均为0.617 3;多态性信息含量为0.526 2~0.749 3,平均为0.657 9。用5对引物组合(RYW8、RYW12、RYW5、RYW2、RYW1)可将全部材料区分,在线二维码生成器中输入各黍子的名称、统一编号、生态区、来源、字符串等信息,成功构建了20份黍子资源的DNA分子身份证。
    • 史慎奎; 王春芳; 祁东梅; 王玉芳; 王冰嵩; 栾素荣; 姜海红; 张温典; 李瑞来; 高颖
    • 摘要: 本研究以龙黍21茎尖为实验材料,不受环境、地域影响,通过植物组织培养,统计愈伤组织诱导率、发芽率等,探究诱导愈伤及分化再生苗的最适激素种类和浓度,为今后黍子茎尖愈伤组织再生体系的建立提供参考数据。研究表明,在激素2,4-D、NAA、ZT中,最适合龙黍21茎尖诱导愈伤组织的激素种类是2,4-D,最适合的2,4-D诱导浓度为3 mg/L;NAA及ZT均不适宜其诱导。在激素KT、6-BA、TDZ中,最适合龙黍21茎尖愈伤组织再分化生苗的激素种类是2,4-D+KT,最适合的KT诱导浓度为4 mg/L;2,4-D+TDZ次之,偶有出芽现象;2,4-D+6-BA不曾诱导出苗,最不适宜。在激素KT、6-BA、TDZ中,最适合龙黍21茎尖愈伤组织再分化生苗的激素种类是2,4-D+TDZ,最适合的TDZ诱导浓度为1 mg/L。
    • 杨芳; 梁海燕; 林凤仙; 宋晓强; 邓亚蕊; 李海
    • 摘要: 为了筛选优异黍子育种材料,为本地黍子育种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本试验对24份黍子品系材料的农艺性状进行主成分和聚类分析,并做出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提取的4个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为84.9%,反映了原指标大部分信息。而在这24份材料中,‘201-8’和‘06-D69’的综合评分最高。通过聚类分析,将所有材料划分为4个类群,第一、二类评分结果和产量表现较好,均分为41.78和38.48,平均产量为251.1 kg/hm^(2)和210.6 kg/hm^(2),这些材料可以在之后的黍子育种工作中优先考虑;第三类在评分产量方面表现不佳,分别为37.69 kg/hm^(2)和185.1 kg/hm^(2),但其株高、穗长、基茎粗等指标表现较好,可在培育抗倒伏品种等育种工作中考虑;第四类材料评分及产量均为最差,分别为33 kg/hm^(2)和169 kg/hm^(2),其他指标也不理想,不建议进行育种培育工作。
    • 梁燕; 郑竹胜; 王旭; 刘俊峰; 王崇铭; 郤云飞; 郭龙飞; 席甜
    • 摘要: 以复合肥和生物有机肥的不同配比模拟不同种植环境,研究了庄稼大力神牌微肥使用量对黍子产量、生长指标、营养品质及经济收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微肥使用量对黍子产量、株高、茎基粗、容重,及黍米还原糖、蛋白质和脂肪含量有显著影响,对黍子穗质量、穗长、百粒质量和黍米直链淀粉影响不显著。当微肥施用量为15 kg/hm^(2)时株高值较大,产量、经济效益、还原糖含量较高;当微肥使用量30 kg/hm^(2)时营养指标和口感较好。微肥使用量为45 kg/hm^(2)时黍子植株的抗倒伏性较强。
    • 王金香; 幸丽璇; 王艳芝; 周利青; 王志超
    • 摘要: 为探究盐胁迫对黍子幼苗根生长和氧化损伤的影响及外施赤霉素(GA_(3))对盐诱导氧化损伤的缓解作用,‘绿宝’糯黍子用不同浓度的NaCl及NaCl和GA_(3)共同处理。结果表明:NaCl抑制根和芽的生长,根冠比下降;根中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下降,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升高,H_(2)O_(2)、MDA含量和电导率显著升高。NaCl胁迫同时添加GA_(3),显著促进根的生长,根中CAT活性显著升高,POD活性恢复至对照水平,H_(2)O_(2)和MDA含量及电导率均低于单盐胁迫组。综上,NaCl胁迫诱导活性氧积累和氧化损伤是NaCl抑制根生长的主要原因。GA_(3)可缓解NaCl胁迫对根生长的抑制作用,降低氧化胁迫对根的次生危害,提高‘绿宝’糯黍子的耐盐性。
    • 陈慢慢; 石甜甜; 岳照程; 王海岗; 陈凌; 王瑞云; 乔治军
    • 摘要: 为评估黍子资源的蛋白质含量,以90份黍子资源为试验材料,利用Smart-Chem140全自动间断化学分析仪测定黍子总氮含量,再根据总氮含量计算蛋白质含量,并对蛋白质含量进行正态性检验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90份黍子种质资源蛋白质含量在6.87%(宁夏的牛旦糜子)~12.01%(黑龙江的黄糜子),平均为9.43%,符合正态分布;就资源的蛋白质平均含量而言,印度最高(10.43%),黑龙江(10.10%)、山西(9.64%)和陕西(9.58%)次之,宁夏最低(8.41%),印度和宁夏间差异显著;就资源的蛋白质含量变异系数而言,黑龙江最高(12.24%)、内蒙古最低(6.20%);就资源的蛋白质含量变幅而言,印度最宽(7.82%~11.73%),内蒙古最窄(8.25%~10.24%).90份黍子种质资源蛋白质含量特征存在差异,研究结果可为不同地区种质资源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 刘艳丽; 周璐璐; 张立新; 王伟; 田伯红
    • 摘要: 选择23个黍子农家种和育成品种,参照谷子、小麦、水稻等作物的倒伏计算方法,尝试找到适合黍子的抗倒伏评价方法.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根质量和茎秆机械强度对黍子倒伏系数有较大的负作用,株高和单茎鲜质量对倒伏系数的直接和间接效应都较小.相关分析进一步证明,用株高、茎鲜质量、基部第2节茎秆机械强度和根质量计算的倒伏系数来评价黍子的抗倒伏性是准确可靠的.本研究对黍子品种田间抗倒性评价及黍子育种具有重要意义.
    • 苏占明; 李海; 皇甫红芳
    • 摘要: 黍子是山西省旱作物的代表,在晋西北粮食生产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黍子对耕地无过多要求,常被种植于山丘地区,因此在传统耕作技术的基础上,探索符合山丘地区有机旱作黍子的种植技术,实现高产优质生产,对于拉动地区经济增长、推动农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重点总结山丘区有机旱作黍子种植技术,以供参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