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连续缝合

连续缝合

连续缝合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260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妇产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17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151383篇;相关期刊160种,包括基层医学论坛、中国实用眼科杂志、四川医学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第十四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2016浙江省胸心外科学学术年会等;连续缝合的相关文献由675位作者贡献,包括张石江、马素娟、刘立业等。

连续缝合—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17 占比:0.14%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51383 占比:99.86%

总计:151602篇

连续缝合—发文趋势图

连续缝合

-研究学者

  • 张石江
  • 马素娟
  • 刘立业
  • 吴春
  • 周忠信
  • 王军
  • 董晓云
  • B·E·斯文斯加德
  • 万恒
  • 何征晖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邹彬; 阮传江; 韩玉虎; 徐磊
    • 摘要: 目的探讨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关节囊筋膜层和皮下脂肪层均采用连续缝合快速关闭切口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0年12月太和县人民医院行全膝关节置换的72例患者资料,其中男15例,女57例,右膝36例,左膝36例;年龄51~83岁,平均(66.83±6.34)岁。均使用1-1号可吸收性缝线连续缝合关节囊及深筋膜,使用1-0号可吸收性缝线连续缝合皮下脂肪层,皮钉缝合皮肤。对所有患者的手术时间、缝线使用根数、切口并发症发生率、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评分及Hollander切口愈合评分(Hollander wound evaluation score,HWES)进行统计分析。结果72例患者平均切口缝合时间(11.42±1.85)min,手术时间(80.46±8.42)min,使用1-1号、1-0号可吸收性缝线各1根。术后随访3个月,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切口感染及裂开等严重并发症,切口总并发症发生率9.7%,均为轻微并发症。患者均在术后即刻行膝关节功能锻炼,术后3个月膝关节HSS评分为(84.70±2.13)分,优43例,良29例,优良率100%;HWES评分(5.86±14.22)分,切口均愈合良好。结论双层连续缝合能减少缝合时间与手术时间,减少缝线使用根数,缝合严实且不增加切口并发症,能早期功能锻炼,切口愈合美观。
    • 郑涛; 马腾; 丁佳佳; 姜宝
    • 摘要: 目的 对比腹腔镜下3种缝合方法在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2017年9月至2020年12月于淮南东方医院集团总院行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治疗的101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35例患者行连续缝合,计为研究1组;37例患者行双向缝合,计为研究2组;29例患者行间断缝合,计为对照组。比较3组患者的相关手术指标、术后疼痛、术后胃动力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1组、研究2组患者的缝合时间、缝合过程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3组患者术后12h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均高于术后4、24、48 h,术后24 h的VAS评分均高于术后4、48 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总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中,与传统间断缝合相比,连续缝合、双向缝合可降低缝合难度,缩短缝合时间,但3种缝合方法在疼痛、胃动力恢复、并发症发生风险方面效果相当。
    • 水清
    • 摘要: 目的探讨间断缝合与连续缝合在体外循环胸部正中切口心脏瓣膜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20年8月于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行胸正中切口心脏瓣膜置换术的98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与研究组各纳入患者49例。两组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均行体外循环胸部正中切口心脏瓣膜置换术。其中对照组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采用间断缝合,研究组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采用连续缝合。观察并比较两组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切口愈合情况、主动脉阻断时间、心肺流转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术后胸液引流量、手术缝合时间与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切口的甲级愈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主动脉阻断时间、心肺流转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胸液引流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手术缝合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间断缝合,连续缝合在体外循环胸部正中切口心脏瓣膜置换术中具有更为理想的应用效果,可以提高切口愈合质量,减少并发症风险,加快康复速度,适于临床应用。
    • 王全晖; 拜云虎; 袁守信; 楚理家; 郭宁辉; 张绿圃
    • 摘要: 目的 探讨双镜联合治疗胆总管结石术中不同一期缝合方式对病人的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病人68例,根据术中胆总管缝合方式分为研究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薇乔线间断缝合,研究组采用倒刺线连续缝合,比较两组病人的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 除术中出血量外,研究组病人的手术时间、留置引流管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镜联合治疗胆总管结石术中采用倒刺线连续一期缝合胆总管的疗效更佳显著且安全,降低胆漏的发生率,减轻炎性反应程度.
    • 田利; 沈美丽; 高德君
    • 摘要: 目的 探究显微镜下Parks切口无线结连续缝合在小儿共同性斜视手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5月接受显微镜下Parks切口手术的共同性斜视患儿共68例(117只眼),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4例(60只眼)和对照组34例(57只眼).对照组患儿于术中接受有线结连续缝合方法缝合切口,观察组患儿术中接受无线结连续缝合方法缝合切口.比较2组患儿斜视度、治疗总有效率、术后1d舒适度以及术后1d、3d、5d、7d视觉模拟评分(VAS),并统计2组患儿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1)斜视度:2组患儿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有效率: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06%)与对照组(94.1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舒适度:观察组患儿术后1d舒适度优的例数高于对照组,舒适度差的例数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7.619,P=0.006).(4)VAS评分:观察组患儿术后1d、3 d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d=3.847,t3d=4.367,均P=0.000).(5)不良反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33%)低于对照组(14.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83,P=0.038).结论 显微镜下Parks切口无线结连续缝合可提高患儿术后舒适度,降低术后疼痛感,减少瘢痕形成,但在施术过程中需有更高要求的缝合技术操作,避免影响切口愈合.
    • 郭婕; 陈文辉; 姜舒文; 朱杰; 王存川; 董志勇
    • 摘要: 目的 比较连续与间断缝合方式在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中大网膜固定术(OP)的差异、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3月在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肥胖与代谢外科行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 OP的1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男性患者40例,女性患者81例,平均年龄分别为(30.17±10.16)、(27.10±11.03)岁,其中70例患者在OP中采用连续缝合方式(连续缝合组),51例患者采用间断缝合方式(间断缝合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评分、术后并发症等.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Mean±SD),两组之间的比较采用x2检验.偏态分布计量资料以四分位数M(P25,P75)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Wilconxon秩和检验.结果 (1)术中情况:连续缝合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24.89±37.69) min、(7.3±2.5) mL;间断缝合组上述指标分别为(124.80±35.53) min、(7.0±2.5) mL.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0.012,0.709,P>0.05).(2)术后情况:连续缝合组术后疼痛评分、术后住院天数分别为:轻度疼痛45例、中度疼痛25例、无痛和重度疼痛0例、(9.3±3.2)d;间断缝合组上述指标为轻度疼痛39例、中度疼痛12例、无痛和重度疼痛0例、(8.7±2.1)d,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431,P>0.05;t=1.149,P>0.05).连续缝合组患者术后发生腹胀8例、恶心呕吐32例、上消化道造影胃食管反流17例、造影剂通过残胃/吻合口缓慢14例、胃扭转6例、无术后感染、吻合口漏发生;间断缝合组上述指标为10例、25例、14例、10例、1例,也无术后感染、吻合口漏发生.两组间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559,0.010,0.155,0.003,1.308,P>0.05).结论 在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中行大网膜固定时,连续缝合与间断缝合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均无明显的差异.术者可根据自身判断及经验选择适合的缝合方式.
    • 刘建国; 李迎; 郭士勇; 李青; 张琦; 宋航; 李宇峰
    • 摘要: 目的 探讨改良室间隔缺损(VSD)修补术治疗膜周VSD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症情况.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单纯膜周VSD患儿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50)和改良组(n=50).对照组患儿采取传统VSD修补术,改良组患儿采用改良VSD修补术.采用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检查,观察比较2组患儿手术结果及术后至出院1年主要并发症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改良组患儿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3个月、6个月、1年改良组患儿肺动脉口血流速度低于对照组,主动脉瓣口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元分析显示,手术方式、出院后1个月肺动脉口血流速度及主动脉瓣口血流速度与患儿出院后并发症的发生相关(P<0.05).结论 改良VSD修补术较传统VSD修补术在手术效果方面有明显优势,且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低.
    • 周文杰; 但杰; 王永洪; 朱明杰; 彭忠; 王健
    • 摘要: 目的:探讨肠造口皮肤连续缝合的效果.方法:对乐山市人民医院胃肠外科2019年行肠造口的58例患者分为两组,行肠造口皮肤连续缝合的29例为连续缝合组,行间断缝合的29例为间断面缝合组.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在造口出血、皮炎、皮下感染、造口坏死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在时间消耗上,连续缝合组平均5.56min,间断缝合组平均8.58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缝线消耗上,连续缝合组平均2.21根,间断缝合组平均7.76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美观上,护士评价连续缝合的造口接收度较间断缝合高,家属评价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肠造口皮肤连续缝合消耗少,安全可靠、接受度高,近期疗效满意.
    • 梁灵刚; 刘翔; 熊友华; 夏慧; 杨小红; 杜宇
    • 摘要: 目的 比较顺腋皱襞小切口腋臭根治术切口间断缝合与连续缝合的临床效果.方法 从2017年6月至2019年2月期间70例(140侧)接受顺腋皱襞小切口腋臭根治术的患者,根据术中手术切口缝合方式分为研究组(70例患者的左侧切口,采取间断缝合)、对照组(70例患者的右侧切口,采取连续缝合),比较2种缝合方法操作时间、近期常见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第6月切口温哥华疤痕量表(Vancouver scar scale,VSS)评分有无差异.结果 研究组(间断缝合)平均缝合时间为2.96±0.23min,大于对照组(连续缝合)的1.73±0.17min,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顺腋皱襞小切口腋臭根治术中连续缝合操作时间小于间断缝合,术后效果与间断缝合相当,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