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输尿管上段结石

输尿管上段结石

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1393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临床医学、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83篇、会议论文10篇、专利文献7318篇;相关期刊374种,包括基层医学论坛、中国内镜杂志、现代泌尿外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2012年安徽省第十三次泌尿男科学术会议、中国中西医结合泌尿外科第八次学术年会、2010年上海市医学会泌尿外科、男科学术年会等;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相关文献由3580位作者贡献,包括周毅、李强、王健等。

输尿管上段结石—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83 占比:15.88%

会议论文>

论文:10 占比:0.11%

专利文献>

论文:7318 占比:84.01%

总计:8711篇

输尿管上段结石—发文趋势图

输尿管上段结石

-研究学者

  • 周毅
  • 李强
  • 王健
  • 张军
  • 邵明峰
  • 邹建安
  • 徐久平
  • 徐伟
  • 李解方
  • 洪景范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刘敢
    • 摘要: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对患者肾功能及炎症反应的影响,以为临床寻找出更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选取4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疾病类型: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选例时间及地点:2017年2月至2021年2月,黄石市煤炭矿务局职工医院,分组:对照组(22例)和观察组(23例),分组依据:随机数字表法。予以对照组患者经尿道输尿管镜碎石术治疗,予以观察组患者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两组均于术后观察7 d。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结石清除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情况),术前及术后7 d肌酐(SCr)、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尿素氮(BUN)水平及炎症因子水平及术后7 d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呈缩短趋势;观察组患者的结石清除率(86.96%)与对照组(59.09%)相比,呈升高趋势(P0.05),两组患者血清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呈升高趋势,且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其水平呈升高趋势(均P<0.05);术后7 d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2(IL-12)、γ-干扰素(IFN-γ)水平均呈降低趋势,且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其水平呈降低趋势(均P<0.05);术后7 d内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4.35%)与对照组(31.82%)相比,呈降低趋势(P<0.05)。结论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应用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可明显缓解其临床症状,对其肾功能发挥改善作用,优化手术相关指标,同时降低患者体内炎症因子的水平,且安全性较高。
    • 薛传锋
    • 摘要: 目的:探析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在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徐州市铜山区人民医院2017年11月﹣2021年5月收治的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患者43例,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23例,实施体外冲击波碎石术;观察组20例,开展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比对不同方案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住院治疗时间与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碎石成功率与排石洁净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安全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在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患者有着较高的治疗价值,而且排石效果确切,治疗安全性较高,利于患者尽早下床活动,缩短在院治疗时间。
    • 吕建裕
    • 摘要: 输尿管上段结石为临床中常见泌尿系结石类型之一,如不能及时诊治,可引起重度积水、泌尿系感染,甚至脓毒血症,对患者肾功能、健康造成严重影响。随着微创治疗技术在泌尿系结石中应用,微创治疗方法能降低对患者造成治疗性创伤,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了解临床中微创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方法,对临床中合理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有重要价值。
    • 宋健
    • 摘要: 目的比较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与微创经皮肾镜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效果及副作用。方法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期间我院治疗的180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90例)、试验组(90例),对照组进行微创经皮肾镜术治疗、试验组进行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对比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碎石时间等手术质量、结石清除率、术后侧腰腹疼痛、术后出血、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术中出血量(11.21±3.44)mL、手术时间(82.11±6.43)min、碎石时间(40.21±7.89)min均显著低于对照组[(87.45±12.34)mL、(93.54±10.33)min、(70.22±10.14)min](P0.05)。试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22%(2/90例)较对照组10.00%(9/90例)更低(P<0.05)。结论输尿管上段结石使用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较微创经皮肾镜术获得更好的短期和长期疗效,且副作用更小。
    • 钟葆文; 姚史武; 林毅锋
    • 摘要: 目的探讨甲磺酸多沙唑嗪在输尿管镜手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150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75)和对照组(n=75)。两组均行输尿管镜手术治疗,同时观察组在围术期口服甲磺酸多沙唑嗪。比较两组的一次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以及术后1周、1个月的结石清除率。结果观察组的一次手术成功率为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8.00%(P0.05)。结论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在输尿管镜手术围术期口服甲磺酸多沙唑嗪,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提高一次手术成功率和术后短期结石清除率。
    • 余凯烨
    • 摘要: 目的探讨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采用输尿管软硬镜联合碎石术(F-RURS)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上饶市立医院2018年5月—2020年5月收治的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70例分为2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治疗,观察组采用F-RURS治疗,比较2组临床指标、并发症及结石清除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比对照组低,手术时间比对照组长(P0.05)。结论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采用F-RURS有较好的清石效果,且F-RURS创伤较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手术时间,但减少了术中出血量并缩短了住院时间。
    • 潘小龙; 李晓; 衡宝利; 朱光建; 黄振; 吴凡宇
    • 摘要: 目的分析无管化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和传统PCNL治疗肾、输尿管上段结石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前瞻性收集英德市人民医院2019年5月至2021年11月期间收治的72例结石负荷相当的输尿管上段结石和/或肾结石的患者,简单随机分为两组,无管化组36例、传统组36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的结石清除率、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住院费用、术后疼痛等。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无管化组与传统组分别在手术时间[(81.67±3.02)min比(95.56±5.17)min]、住院时间[(6.33±0.20)d比(9.52±0.22)d]、住院费用[(12580±269.7)元比(14199±208.6)元]、拔尿管时间[(2.75±0.13)d比(6.06±0.07)d]、术后下床活动时间[(14.33±1.98)h比(70.00±2.40)h]、术后疼痛评分[(1.72±0.18)分比(4.06±0.29)分]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无管化PCNL治疗肾、输尿管上段结石安全有效,相对于传统PCNL具有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感、早期下床活动、早期拔除尿管、促进患者术后康复、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的优势。
    • 李增平; 秦乾洪; 申月龙; 徐春; 徐国法; 牛坤; 董号
    • 摘要: 目的:研究输尿管硬镜钬激光碎石术联合螺旋状拦截网篮在输尿管上段结石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12月在明光市人民医院治疗的62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设为对照组,采取单纯输尿管硬镜钬激光碎石术。回顾性分析2019年1-12月在本院治疗的67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设为观察组,采取输尿管硬镜钬激光碎石术联合螺旋状拦截网篮碎石。比较两组一次性碎石成功率、结石残留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一次性碎石成功率和残留率比较,观察组较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尿管硬镜钬激光碎石术联合螺旋状拦截网篮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可显著提高一次性碎石成功率,有效防止结石逃逸,有较高的手术安全性和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苏奕博
    • 摘要: 目的:探讨在输尿管上段结石及肾结石患者治疗中应用超微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对肾功能及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20年12月在信宜市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92例输尿管上段结石及肾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46)与对照组(n=46)。对照组接受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治疗,观察组接受超微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对两组临床指标、疼痛程度、肾功能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6、12、24 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C)、肾损伤分子-1(KIM-1)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微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应用于输尿管上段结石及肾结石患者治疗中,可缩短手术时间与术后恢复时间,有效缓解疼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肾功能。
    • 马国庆
    • 摘要: 目的探讨对输尿管上段结石予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联合排石颗粒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便利选择该院2018年1月—2021年10月收治的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46,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与观察组(n=46,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排石颗粒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后评价疗效,检测治疗前后血肌酐(Scr)、尿素氮(BUN)水平来评估肾功能,并检测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尿红细胞评分、尿白细胞评分,评估炎症反应状态。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65%)高于对照组(8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60,P<0.05)。观察组治疗后Scr、BUN水平分别为(110.17±7.98)μmol/L、(7.43±1.05)mmol/L,均低于对照组(126.59±10.24)μmol/L、(8.33±1.26)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78、3.722,P<0.05)。观察组治疗后C反应蛋白、尿红细胞评分、尿白细胞评分分别为(8.42±3.67)mg/L、(1.32±0.40)分、(1.22±0.42)分,均低于对照组(13.91±4.15)mg/L、(1.76±0.55)分、(2.20±0.7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21、4.388、8.057,P<0.05)。结论对输尿管上段结石者在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治疗基础上联用排石颗粒可提高术后排石效果,有利于患者肾功能的改善,且可减轻机体炎症反应,值得推广。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