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资本逻辑

资本逻辑

资本逻辑的相关文献在1998年到2022年内共计1148篇,主要集中在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经济学、哲学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31篇、会议论文17篇、专利文献13625篇;相关期刊547种,包括马克思主义研究、理论导刊、广西社会科学等; 相关会议15种,包括中国社会学会社会建设研究专业委员会2015年学术年会暨“时空研究与当代中国社会建设”学术研讨会、中国经济规律研究会第24届年会暨经济体制改革与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研讨会、上海师范大学2014年上海市研究生学术论坛等;资本逻辑的相关文献由1029位作者贡献,包括仰海峰、白刚、郗戈等。

资本逻辑—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31 占比:7.66%

会议论文>

论文:17 占比:0.12%

专利文献>

论文:13625 占比:92.23%

总计:14773篇

资本逻辑—发文趋势图

资本逻辑

-研究学者

  • 仰海峰
  • 白刚
  • 郗戈
  • 张三元
  • 毛勒堂
  • 张春玲
  • 王学荣
  • 王永章
  • 张艳涛
  • 温权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当
    • 摘要: 资本逻辑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在资本逻辑的支配下,现代社会产生了贫富矛盾、劳资矛盾以及价值颠倒等问题,对此,恩格斯具有独到的见解和丰富的论析。在工厂调查的过程中,恩格斯观察并记录了劳工的物质贫困和精神贫困状况,认识到资本制造现代贫困的逻辑;在社会现实层面,恩格斯科学地分析了资本逻辑主导下的社会贫困化趋势及其灭亡的必然性;在历史发展层面,恩格斯指出了化解资本逻辑与社会贫困化的科学社会主义方案。在对资本逻辑的分析中,恩格斯不仅对现实的社会矛盾有着敏锐的洞察,而且以唯物史观的哲学视角深入问题的本质,进而建构起人的全面发展逻辑的科学方案,这使得恩格斯的思想与方法在当代仍具有重要价值。
    • 陈高华; 赵文钰
    • 摘要: 马克思哲学以其历史观的深刻性介入了“人工智能与人的未来”这一主题,并且指向了四个基本命题,即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应用有助于异化劳动向自由自觉劳动转变、有助于社会关系朝着真正的人际关系发展、有助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自由人联合体的形成,以及有助于按需分配原则的确立。而“非马克思路径”的一些观点对这些命题的挑战,实质上只是在未能触及资本逻辑扬弃的情况下对马克思异化批判的重复或延续,因而也就看不到人工智能变革生产关系的潜能。因此,生产关系变革应当自觉成为思考“马克思路径”的核心观点,而依赖于人工智能算法革命安排社会经济运行的控制论思路则是“伪马克思路径”。从这个意义上讲,“马克思路径”就意味着历史地考察人工智能,超越乐观与悲观的二分,自觉将历史观的讨论作为“技术与社会”问题讨论的前提,关注人工智能技术变革中的政治行动的维度,展开争取技术共享的现实斗争。
    • 林彦虎
    • 摘要: 立足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资本呈现出多维属性。它既是一种在持续运动中不断获取剩余价值的价值,也是一种以生产要素为载体的社会关系,还是一种通过占有生产资料而生成的社会权力。资本是资本逻辑形成和发展的固有前提和基础,资本逻辑表现为资本在运动过程中不断扩张的规律、资本积累与贫困积累呈正比发展的规律、资本发展的矛盾运动规律。资本的运动过程生成了资本逻辑,资本逻辑反过来加强资本的力量,二者在相互作用中发展。资本逻辑是资本运动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并会伴随资本的自行“消亡”而随之消失。
    • 豆勇超
    • 摘要: 作为一种与中国主流意识形态相悖的错误性社会思潮,泛娱乐主义借助新媒体技术以过度娱乐的方式不断解构着受众的理性精神、政治意识和价值观念,进而威胁到受众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深入探究泛娱乐主义的基本表征与盛行原因,进而提出有效的治理路径,对维护主流意识形态的统治地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泛娱乐主义在当前主要表现为娱乐内容媚俗化、娱乐形式感官化、娱乐信息碎片化以及娱乐价值虚无化等基本症候。它本质上是资本与娱乐合谋下的产物,再加上西方文化霸权的渗透、个体心理需求和网络媒介的不断助推,使其捕获了广大的受众。泛娱乐主义的盛行不仅引发了娱乐市场的畸形之路,还致使娱乐呈现景观化、工具化的趋势,最终形成娱乐价值的虚无化和个体自我精神的异化。为此,要实现对泛娱乐主义的解蔽与治理,就必须要规制资本,树立科学的休闲娱乐观;净化网络,打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引领价值,筑牢主流价值阵地;疏导心理,培育积极健康的娱乐心态。
    • 张斌; 吴天歌
    • 摘要: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频繁爆发,预示着资本逻辑的现实形态也在不断呈现出新变化。金融化作为“拯救资本与劳动过剩”的手段,更加拓展了资本社会化的进程。当代资本主义金融化的演进,呈现出高杠杆率金融工具的创新、金融主体的无序扩张以及技术对金融的重塑若干特征,导致金融压倒实业的不可逆性、阶级分化的加剧、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动荡。其本质上仍在于技术创新下资本逻辑内在的扩张性和金融脱实向虚的惯性,并没有脱离资本自因性和脱域性的本质,而仅是在剩余价值分配上树立了新规则。深度剖析当下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现实矛盾,全面查审其带来的风险后果,有利于深化对当代资本主义世界发展研判。
    • 王向明; 段光鹏
    • 摘要: 在以资本逻辑为核心的生产关系中,人类受永无止境地追求价值增殖的资本驱使而不可遏制地开发自然、驾驭自然,使人与自然的关系处于危机之中。生态危机跨越时空的界限而在全球范围内蔓延和恶化,亟需世界各国通过“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的宽广视野,以公平正义、互利共赢的方式来处理和解决。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正是在生态危机全球性蔓延的历史境遇中洞悉人与自然二元对立的危害、试图超越资本逻辑的统治框架、跨过工业文明设置的生态危机的“陷阱”、实现人与自然良性互动的中国方案。它致力于重构全球生态利益观、重塑全球生态价值观、重建全球生态责任观,以最终实现利益共享、激发价值认同、彰显责任担当。
    • 梁建洪
    • 摘要: 共同富裕自亚当·斯密正式提出以来,分别在古典政治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两个领域发展演进。这是两条不同的经济学方法论进路,一条是资本的逻辑,另一条是劳动的逻辑。不同方法论进路下共同富裕思想具有不同的实践结果,有着不同的理论结局。经济学具有一定程度的实验科学的性质,这不仅体现在从经验或实验材料中进行科学归纳以寻求因果关系的基本理路上,还体现在运用经验科学方法展开研究和进行检验上。实践检验证明,按照资本逻辑演进的共同富裕经历了一个从思想到空想再到消弭的过程,其结果印证了马克思的一个著名论断,即资本主义积累财富的同时也是贫穷的积累。相比之下,按照劳动逻辑演进的共同富裕经历了从空想变为科学、从科学变为现实的过程,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实践中得到充分展现。
    • 付文军
    • 摘要: “改变世界”是马克思的哲学宣言,也是他孜孜以求的目标。在转入经济学研究之后,马克思借助政治经济学批判践履着他的哲学宣言。通过对现代性的切身体验,马克思确证了现代社会是一个深受资本逻辑宰制的社会。在“此在世界”中,人们的生存状况堪忧。显然,资本逻辑主导的社会是一个需要大力批判的“旧世界”。在此基础上,马克思提出了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和“发现新世界”的要求,并确证了通达“新世界”的道路。可以说,“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是对政治经济学批判致思理路的精准凝练。也正是在这一过程中,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理论之维和实践之维才得到了充分显示。
    • 曲一歌
    • 摘要: 现代化生态困境问题的实质不在于现代化过程本身,而在于现代化的资本主义属性,因为资本主义制度与可持续性之间存在着绝对的矛盾。在现代化进程中,生存困境、精神困境和发展困境等生态困境逐渐凸显,表现为自然系统与社会系统物质变换的断裂、自然主义与人道主义的虚无主义沉沦以及现代化与生态化的矛盾,逐渐制约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以资本逻辑为切入点,从资本的形而上逻辑、“恶无限”的增殖逻辑和“非文明”的剥削逻辑层面,可以立体深刻地剖析生态危机的资本主义内生性原理。这些共同构成对西方现代化过程中生态困境的深层性解构,为建构更为有效的世界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方案提供了可行的思路。
    • 王利利
    • 摘要: 依托于算法和大数据的网约平台劳动模式的出现和发展,颠覆了传统劳动模式中的雇佣关系、组织体系以及劳资关系,塑造了新的劳动模式,但以自由和高收入为宣传标语的网约经济却使网约劳动遭受着更严重的异化。当我们回到马克思的理论逻辑和立场中,数据时代网约平台仍然没有脱离传统的劳资关系的控制,算法、数据等人工智能虽然是作为先进的科技力量促进着社会文明的发展,其社会后果的背后仍然是资本的力量在操纵一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在利用资本大力发展和推崇新兴业态的经济模式的同时,更应该规避新兴业态经济发展不当带来的负面效应,完善数字经济发展和平衡劳动者权益,构建和谐的劳资关系。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