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药用植物

药用植物

药用植物的相关文献在1958年到2023年内共计6797篇,主要集中在农作物、中国医学、植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775篇、会议论文638篇、专利文献123213篇;相关期刊1568种,包括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中国野生植物资源、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等; 相关会议269种,包括第九届全国药用植物及植物药学术研讨会、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大会、全国第9届天然药物资源学术研讨会等;药用植物的相关文献由12829位作者贡献,包括何顺志、肖培根、陈士林等。

药用植物—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775 占比:4.46%

会议论文>

论文:638 占比:0.49%

专利文献>

论文:123213 占比:95.05%

总计:129626篇

药用植物—发文趋势图

药用植物

-研究学者

  • 何顺志
  • 肖培根
  • 陈士林
  • 黄璐琦
  • 徐文芬
  • 姚振生
  • 郭兰萍
  • 高旌
  • 刘勇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李惠春; 富鑫峰; 韩亮
    • 摘要: 试验以6个科药用植物种子为研究对象,针对其种子颜色、大小、形状、表面微形态及解剖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豆科材料不同贮藏年限决明子种子表面光泽不同,可作为区分方法,其他材料剖面特征可作为鉴定辅助依据。其他材料麻黄(Ephedra sinica)、菘蓝(Isatis tinctoria L.)、女贞子(Fructus Ligustri Lucidi L.)、蓖麻(Ricinus communis L)、使君子(Quisqualis indica)等可通过种子大小、表面颜色、剖面特征等区分鉴别,且经多年贮藏后种子其表面颜色变化明显,并有部分出现走油现象,也可作为鉴定种子贮藏年限鉴定依据。
    • 黄宝优; 潘春柳; 韦莹; 蓝祖栽; 熊峥; 柯芳; 彭玉德; 农东新; 余丽莹; 王春丽
    • 摘要: 目的通过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了解广西都安县现有药用植物的种类、分布及其开发利用现状,为都安县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及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技术规范为指导,通过样地调查、样线调查、查阅相关文献和资料整理,对都安县中药资源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都安县现有药用维管束植物685种,隶属152科464属(蕨类植物24科30属36种,裸子植物4科5属5种,被子植物124科429属644种),其中,属广西新增药用植物资源53种,国家重点药用植物53种,国家保护和珍稀濒危药用植物30种,中国特有药用植物60种,广西特有药用植物3种,栽培药用植物6种,市场交易或流通药材27种。结论都安县药用植物种类丰富,多样性程度较高,但过度采挖和环境变化造成野生资源锐减比较严重,建议加强对中药资源的保护及开发利用,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 牛捷; 杨婧; 赵耀伟; 王锐
    • 摘要: miRNA是一类内源性小分子RNA,参与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等转录后水平的调控表达,且与机体代谢、免疫、肿瘤等生理、病理过程有密切联系。本文通过对植物miRNA的结构稳定性、口服可吸收性、体内分布特异性以及体内调控机制的描述,阐明外源miRNA发挥跨界调控作用的机制。为植物miRNA特别是药用植物miRNA口服递送发挥作用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也为疾病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
    • 蒲芬; 张德全
    • 摘要: 目的:解析藏区药用植物独一味的叶绿体全基因组特征及确定其系统发育位置。方法:利用二代测序技术对独一味进行测序,经组装及注释,得到叶绿体全基因组序列;对其基因组特征进行解析,并结合唇形科近缘类群的叶绿体基因组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独一味叶绿体全基因组为典型的四分体结构,全长151808 bp,共注释了107个基因。基于贝叶斯法(BI)和最大似然法(ML)构建系统树的拓扑结构基本一致,独一味属与水苏属聚为一支。结论:独一味叶绿体全基因组特征首次得到解析,系统发育研究支持独一味属与水苏属近缘的传统分类处理,为独一味及其相关种的物种鉴定、资源保护及系统进化等研究奠定了基础。
    • 张力千; 张秀卿; 韩磊
    • 摘要: 中国有着极其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但长期以来人类对其在都市园林绿化的利用却更多地从美学的视角加以选择,而当今中国正在构筑全球最大生态园林城市,人们如果能够科学、系统化地对药用植物资源加以选用,那么必然会营造一个功能更加完备的融健康、科研、人文、艺术于一身的生态药用植物园,这有助于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底蕴,让中医药知识变得更加源远流长。文章中通过对药用植物的特殊性能以及代表花卉的阐述,描述其在特定庭园中的运用情况,并提出药用植物在园林中使用时应遵守的准则以及应该关注的问题,为园林中绿化与药用植物的应用提供借鉴。
    • 杨涵雨; 袁以凯; 付开聪; 李家荣; 李建安; 张祖娟
    • 摘要: 为调查墨江哈尼族自治县中药资源现状,为该县中医药产业发展规划提供指导,也为有效保护并合理利用当地中药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按照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工作要求,通过样方、样线和访问等调查,以及植物标本采集和鉴定,对墨江哈尼族自治县中药资源的种类、分布、栽培及应用等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调查到有明确药用功效的植物共164科、576属、844种。其中,重点药材有78种,珍稀濒危药用植物54种,栽培面积较大的中药材主要有石斛、砂仁和重楼。因此,墨江县内中药资源物种多样、资源丰富,开发利用潜力较大,应加强合理的保护、开发和利用。
    • 李旭领; 郭月婷; 王一佳; 赵含羽; 郭玉茹; 田春莲; 张德显; 刘明春
    • 摘要: 由于全球范围内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细菌耐药形势日益严峻。寻找来源广泛、抗菌谱广、无毒或低毒、对环境友好且不易产生耐药性的抗菌活性物质具有重要意义。药用植物挥发油是存在于植物中的一类具有挥发性、与水不相混溶的油状液体的总称,因其具有良好的抗病原体作用,已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等领域。论文详细介绍了药用植物挥发油的抗菌活性、抗菌作用机制、抗菌过程中的联合应用,旨在为解决细菌耐药性问题和研发天然、绿色抗菌药物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 韦顺能; 刘开桃; 陈建祥; 吴柳绚; 廖宇娟
    • 摘要: 开展榕江县药用植物普查工作,旨在摸清榕江县药用植物的品种、分布等现状,为榕江县野生药用植物的合理保护、合理开发利用及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结果表明,调查到榕江县药用植物501种,涉及378属,134科,其中重点调查品种123种,国家珍稀濒危保护物种15种。榕江县药用植物资源较丰富,地形复杂破碎,多以山地为主,资源利用率较低。
    • 吴娟娟; 朱斌; 史娟; 岳思羽; 刘智峰; 宋凤敏
    • 摘要: 【目的】研究药用植物种植与生产地重金属污染状况,为药用植物质量控制和GAP基地的建设提供依据。【方法】以陕西南部汉中地区典型的药用植物种植基地与生产地16个样点土壤以及4个样点水样为研究对象,分析土壤及水样的基本理化性质和重金属元素(V、Cr、Mn、Fe、Co、Ni、Cu、Zn、As、Se、Cd、Pb)含量,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土壤重金属元素的污染状况,通过相关性分析、冗余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探明土壤理化性质与重金属元素的关系以及重金属元素的来源。【结果】不同样点的土壤pH、有机质、总磷和总氮含量有明显差异。研究区所有土壤样点中,除Se元素之外,其余11种金属元素(V、Cr、Mn、Fe、Co、Ni、Cu、Zn、As、Cd、Pb)含量均未超过当地土壤背景值,研究区样点土壤Se含量最高为1.83 mg/kg,但也未超过土壤富Se含量最高限值(3.0 mg/kg),因而不存在超标现象。4个样点水体pH为6.78~7.52;水体Ni元素含量均超标,可知样点水体中Ni是主要污染元素。地累积指数法结果表明,研究区除了1个样点(城固天然谷药业)土壤中的Cd呈无污染-中污染程度外,其余样点均无重金属污染。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结果显示,整个研究区土壤重金属潜在风险为轻度风险,风险主要来源于土壤中Cd。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中V、As、Cd和Pb的来源与大气沉降和废水排放相关,Mn、Fe、Co、Zn、Ni和Cu主要源于成土母质以及自然积累,Se来源与当地农业活动作用相关。【结论】汉中地区药用植物种植与生产地环境中重金属元素总体呈无污染或轻微低污染状态,适合药用种植与生产,但在今后的种植和生产中应控制土壤Cd元素的污染,降低土壤重金属污染生态风险。
    • 连艳; 袁昌唯; 范雯嘉; 刘晓芬; 卢先明; 兰志琼; 蒋桂华
    • 摘要: 目的:科学地管理成都中医药大学中药博物馆内的腊叶标本;合理地安排腊叶标本的交换、采集及构建植物腊叶标本数字化资源库等。方法:采用适当的植物分类系统对腊叶标本进行分类贮藏,采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数字化标本后对标本的种类、采集时间、采集地点、采集人、鉴定人等字段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馆中已信息化的腊叶标本共52169份,分别隶属于250科1404属4375种(包含了亚种、变种和变型),共包含7个类群,藻类植物占0.08%、菌类植物占0.06%、地衣类植物占0.16%、苔藓类植物占2.94%、蕨类植物占1.00%、裸子植物占0.05%、被子植物占95.71%。其中药用植物共43616份。标本分别采自中国、日本、阿尔巴尼亚、缅甸和中非5个国家和地区。国内采集地分布在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四川省的标本量最多,共47288份(暗紫贝母最多)。采集时间集中在20世纪70年代,达15611份(5~7月的标本采集量最多)。采集量最多的人(队)是刘代明和四川药源普查大队,鉴定最多的人是卢先明,单独鉴定30502份占总量58.4%。模式标本共224份,隶属于8科9属25种(包含亚种、变种和变型),卷叶黄精最多。结论:该研究结果显示了馆内腊叶标本的详细情况,可更好的系统化存列和管理标本,并为生物学、植物学等方向的科学研究提供资源。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