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乙型病毒性肝炎

乙型病毒性肝炎

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2078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卫生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14篇、会议论文58篇、专利文献62138篇;相关期刊652种,包括疾病监测、浙江预防医学、护理研究等; 相关会议51种,包括第六次“治未病”及亚健康防治论坛暨2015年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年会 、中国畬族医药学术研讨会、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药抗病毒研究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学术年会等;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相关文献由4572位作者贡献,包括高志良、不公告发明人、张顺祥等。

乙型病毒性肝炎—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914 占比:2.99%

会议论文>

论文:58 占比:0.09%

专利文献>

论文:62138 占比:96.92%

总计:64110篇

乙型病毒性肝炎—发文趋势图

乙型病毒性肝炎

-研究学者

  • 高志良
  • 不公告发明人
  • 张顺祥
  • 彭亮
  • 张丽
  • 李奇斌
  • 王一鸣
  • 袁萍
  • 裴元元
  • 赵强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余焕香; 彭建博; 黄桦
    • 摘要: 乙型病毒性肝炎(乙型肝炎)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所致。妊娠期是女性的一个特殊时期。妊娠合并乙型肝炎患者的危险性较高,易出现流产、早产、死胎、死产等情况。对妊娠合并乙型肝炎患者进行治疗时既要有效控制其病情的进展,阻断HBV的母婴传播,又要兼顾胎儿的安全。本文就1例妊娠合并乙型肝炎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时的用药情况进行探讨和分析。
    • 窦文静; 屈丹丹
    • 摘要: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替诺福韦治疗耐药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效果。方法从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濮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耐药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抽取112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予以替诺福韦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0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阴转率,治疗前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HBV-DNA阴转率为85.71%、37.50%,高于对照组(66.07%、19.64%);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HBV-DNA、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替诺福韦治疗耐药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HBV-DNA阴转率,降低血清细胞因子,控制病情进展,且安全性高。
    • 谭年花; 陈斌; 彭杰; 朱文芳; 张茜茜
    • 摘要: 目的观察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hepatitis B virus related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HBV-ACLF)合并细菌感染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和辅助性T细胞17(helper T cell 17,Th17)细胞计数及相关细胞因子免疫表达。方法选择96例HBV-ACLF患者,依据感染情况分为有细菌感染组与无细菌感染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外周血Treg、Th17细胞计数,细胞因子微球检测技术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17A(interleukin-17A,IL-17A)、白介素-23(interleukin-23,IL-23)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叉状头状转录蛋白3(forkhead box protein 3,Foxp3)、维甲酸相关孤核受体-γt(retinoid-related orphan nuclcar receptor-γt,ROR-γt)mRNA表达,及检测相关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内毒素(lipopolysaccharide,LPS)]水平。结果有细菌感染组Treg细胞计数与无细菌感染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无细菌感染组比较,有细菌感染组Th17细胞计数明显升高(P<0.01);有细菌感染组CRP、PCT、LPS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P<0.05);有细菌感染组Th17、TNF-α、IL-17A、IL-23、ROR-γt mRNA表达均明显上调(P<0.01,P<0.05);有细菌感染组Foxp3 mRNA、IL-10表达均明显下调(P<0.01,P<0.05)。有细菌感染组恶化率(83.33%)显著高于无细菌感染组(11.11%)(P<0.01)。结论HBV-ACLF患者随着病程进展,感染风险增加,其感染后存在Th17细胞优势化现象,具体机制可能与Th17细胞过度增值分化导致炎症反应失控,加重肝组织炎症反应相关。
    • 周利杰; 刘晓杰
    • 摘要: 目的 探讨基于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首次通过法测定肝血流指数的模型在肝纤维化同位素分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120例,均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并采用SPECT首次通过法测定所有患者肝血流指数。根据FUro Touch推荐分级阈值,将患者分为无肝纤维化组、轻度肝纤维化(F0~1级)组、显著肝纤维化(F2~3级)组和肝硬化(F4级)组,比较4组肝血流指数,分析肝血流指数与肝纤维性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利用ROC曲线评价肝血流指数鉴别诊断肝纤维化及肝硬化的效能。结果 120例患者中无肝纤维化组42例,轻度肝纤维化组32例,显著肝纤维化组28例,肝硬化组18例。4组肝血流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肝血流指数与肝纤维化分期存在正相关(r=0.425,P <0.05)。基于SPECT首次通过法测定肝血流指数诊断显著肝纤维化的AUC为0.854(95%CI:0.822~0.966),灵敏度为73.4%,特异度为98.2%。结论 基于SPECT首次通过法测定肝血流指数模型可以作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肝纤维化诊断手段,且模型所需指标易得。
    • 刘都祥; 朱苗苗
    • 摘要: 目的调查宁波市2020—2021年成人乙肝疫苗接种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提高成人乙肝疫苗接种率。方法利用分层抽样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8月宁波市各街道社区常住居民300人为调查对象。设计调查问卷,记录居民基础资料、乙肝疫苗接种史等相关内容,统计乙肝疫苗接种情况,并分析可能影响成人乙肝疫苗接种的因素。结果未完成疫苗接种152人(50.7%)。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居住地为农村、农民、家族中无乙肝病史、家庭月收入≤3000元、乙肝防护行为不积极、乙肝相关知识认知一般均是影响成人乙肝疫苗接种情况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宁波市未接种疫苗的人群较多,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居住地为农村、农民、家族中无乙肝病史、家庭月收入≤3000元、乙肝防护行为不积极、乙肝相关知识认知一般均是影响成人乙肝疫苗接种情况的危险因素,应制定针对性的防治干预措施,以提高当地成人乙肝疫苗接种率。
    • 王晗; 王晓宇; 吕珀; 宋婧; 孙兆丹; 宋长江
    • 摘要: 目的:分析2016—2020年黑龙江省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报告发病现状,评价乙肝防控效果。方法:利用中国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中黑龙江省的发病数据,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比较不同地区、年龄和职业人群的乙肝发病情况。结果:2016—2020年黑龙江省共报告乙肝病例50803例,其中急性乙肝11193例、慢性乙肝30657例,利用线性回归分析发现,急性乙肝构成比呈逐年下降趋势(R^(2)=0.9236,P<0.05),而慢性乙肝构成比呈逐年上升趋势(R^(2)=0.7913,P<0.05)。分析结果显示,黑河市和鸡西市乙肝报告发病率高于其他地市、男性报告发病率高于女性、农民占所有报告发病人群的50%左右、0~9岁儿童报告发病率极低、25~69岁为乙肝发病高峰年龄。结论:2016—2020年黑龙江省急性乙肝报告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黑龙江省乙肝防控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 刘佳
    • 摘要: 目的探索分析针对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肺结核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将医院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肺结核患者134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组,对照组67例均接受常规方式护理干预,研究组67例均接受综合护理干预。结果接受相应干预后,研究组治疗依从性高达92.54%,显著超过对照组的77.61%(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服务、生活质量及疾病认知等方面评分均显著性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肺结核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升护理质量,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 王云川; 刘治红; 杨学蓉; 杨玉华; 欧海涛
    • 摘要: 目的:对营山县育龄妇女艾滋病、梅毒、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艾梅乙)基本知识知晓率及检测意愿进行调查,旨在为类似地区预防艾梅乙3种疾病母婴传播防控提供防控工作的重点、难点和阻碍因素的参考依据。方法:2021年7-12月,通过制作调查问卷在营山县育龄妇女中开展调查,调查问卷包括艾梅乙基本知识、疾病相关态度及疾病相关行为,掌握其检测意愿。结果:在1 594份有效调查问卷中,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为69.9%,梅毒基本知识知晓率为67.5%,乙型病毒性肝炎基本知识知晓率为72.2%;愿意接受艾梅乙病毒检测者84.9%;愿意与艾滋病、梅毒和乙型病毒性肝炎感染者交往的分别占14.2%、16.0%和26.0%。结论:加大育龄妇女艾梅乙3种疾病基本知识及防护措施宣传,增强感染危险意识,正确对待感染人群,同时做好产前感染检测及感染风险预测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对阻断母婴传播很有必要。
    • 何小中
    • 摘要: 目的观察降阶梯抗生素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合并自发性腹膜炎(SBP)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抚州市临川区人民医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60例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合并SBP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给予降阶梯抗生素治疗方案,对照组给予传统抗生素治疗方案,2组治疗时间均为7 d,对比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7 d后2组炎性指标[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WBC)]变化、肝功能指标[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变化,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较对照组更高(P<0.05);2组治疗后CRP、PCT、WBC、ALT、AST、TBiL水平均明显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更低(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降阶梯抗生素方案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合并SBP效果良好,可明显改善预后,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 甘雪梅; 刘洪; 左永清; 严文君; 黄兰; 朱芳成; 谭奇亮
    • 摘要: 目的探讨替诺福韦联合安络化纤丸治疗乙肝肝硬化代偿期患者的抗肝纤维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感染内科门诊乙肝肝硬化代偿期患者的病历资料,单用替诺福韦治疗的作为对照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安络化纤丸治疗的作为观察组。收集2组患者的基线数据以及一般资料,收集治疗96周后2组患者乙型肝炎病毒定量(HBV-DN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肝纤维化扫描测值(LSM)、门静脉宽度(PL)、脾静脉宽度(SPL)和天冬氨酸氨基转换酶(AST)/血小板(PLT)指数(APRI)的数据,通过组间比较与组内比较对替诺福韦联合安络化纤丸治疗乙肝肝硬化代偿期患者抗病毒及抗肝纤维的疗效做出评价。结果观察组HBV-DNA转阴率为95.73%,对照组HBV-DNA转阴率为94.44%,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TB、APRI、LSM、PL和SPL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依次为腹胀、腹泻、口苦、低磷血症、肌酐升高,对照组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依次为口苦、肌酐升高、乏力、低磷血症、头晕,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低于4%。结论替诺福韦联合安络化纤丸治疗乙肝肝硬化代偿期的抗病毒疗效与单用替诺福韦相当,抗肝纤维化疗效显著优于单用替诺福韦,且安全性高。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