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膝关节骨关节炎

膝关节骨关节炎

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3年内共计1141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中国医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56篇、会议论文70篇、专利文献62442篇;相关期刊396种,包括内蒙古中医药、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中国康复等; 相关会议56种,包括第六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科微创学术年会、2014甘肃省中医药学会学术年会、2012年四川省中医骨伤科学术年会等;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相关文献由2561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向前、姚共和、吴毅等。

膝关节骨关节炎—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56 占比:1.66%

会议论文>

论文:70 占比:0.11%

专利文献>

论文:62442 占比:98.23%

总计:63568篇

膝关节骨关节炎—发文趋势图

膝关节骨关节炎

-研究学者

  • 刘向前
  • 姚共和
  • 吴毅
  • 李锋
  • 杨锦华
  • 王岩
  • 刘笑丽
  • 卢敏
  • 张伟
  • 张静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郭颖奇; 宫先旭; 张岩; 肖寒; 王野; 谷文光
    • 摘要: 背景:半月板损伤对膝骨关节影响的研究多集中在胫股关节间室,国外有半月板外突与髌股关节骨关节炎相关性报道,但国内相关研究较少。目的:基于骨关节炎倡议数据库(OAI)的公开数据,以MRI半定量评分评价半月板外突与髌股关节骨关节炎的相关性。方法:数据库中选取在基线时有完整MRI膝骨关节炎评分以及其他临床信息完整的参与者共1109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MRI膝骨关节炎评分系统对研究对象的半月板撕裂、浸渍、外突以及髌股关节软骨、骨髓病变进行评分,采用问卷等方法采集了参与者的性别、年龄、种族、体质量指数、膝关节受伤史、手术史等信息。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半月板外突与髌股关节骨关节炎的关系。结果与结论:①横断面研究显示,内、外侧半月板外突人群在内、外侧髌股关节中易发生软骨及全层软骨损伤和骨髓病变;②Logistics回归分析在调整混杂因素后(调整模型2),内侧半月板外突与内侧髌股关节任何软骨损伤[OR:2.4(95%CI:1.6,3.6)]、全层软骨损伤[OR:1.5(95%CI:1.0,2.1)]呈正相关,在未调整[OR:0.8(95%CI:0.6,1.1)]与调整混杂因素后[OR:1.3(95%CI:0.9,1.8)]内侧半月板外突与内侧髌股关节骨髓病变均无相关性;③在调整混杂因素后(调整模型2),外侧半月板外突与外侧髌股关节任何软骨损伤[OR:2.1(95%CI:1.0,4.5)]、全层软骨损伤[OR:2.3(95%CI:1.1,4.6)]呈正相关,在未调整混杂因素时[OR:1.7(95%CI:1.0,2.9)],外侧半月板外突与外侧髌股关节骨髓病变呈正相关,在调整混杂因素后[OR:1.1(95%CI:0.6,2.1)]两者无相关;④基于骨关节炎倡议数据库(OAI)的公开数据,分析结果显示美国人群中半月板外突与髌股关节软骨损伤呈正相关。
    • 吴迪; 司丽娜; 武丽珠; 王建华; 罗金伟; 常乾坤; 吕永明; 杜元良
    • 摘要: 背景:3D打印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辅助全膝关节置换均有研究报道,两者联合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能否取得更好效果尚不得知。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联合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在全膝关节置换治疗重度膝关节骨关节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选择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93例重度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n=46)和观察组(n=47),分别行传统的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手术、3D打印+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引导下的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手术。统计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应激相关指标、膝关节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结论:①观察组术后7,14 d的疼痛目测类比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的膝关节活动范围大于对照组(P0.05);④结果表明,与传统全膝关节置换相比,3D打印联合CAD技术引导下的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治疗重度膝关节骨关节炎,可缓解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减轻应激反应。
    • 李世超; 解光越; 孙振; 韩鹏; 侯晓华; 孙晓威; 张启栋
    • 摘要: 背景:应力位X射线片对于单髁置换术中力线的矫正有一定参考价值,但对于胫股关节半脱位的矫正程度仍不明确,且目前多数医疗机构并不重视这一术前检查。目的:研究置换前应力位X射线片上膝关节内翻畸形和半脱位的矫正程度与单髁置换后X射线片表现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研究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牛津单髁手术患者共37例50膝,观察其临床效果,测量置换前下肢全长片、置换前外翻应力位片及置换后下肢全长片上的髋膝踝角、胫股关节面角及冠状面胫股半脱位值,并分析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与结论:(1)应力位X射线片及置换后X射线片上,髋膝踝角、胫股关节面角及冠状面胫股半脱位值均较置换前X射线片有所纠正,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相关性分析发现,应力位上胫股关节面角矫正值与置换后髋膝踝角矫正值呈正相关(r=0.420,P<0.05),应力位下冠状面胫股半脱位矫正值与置换后冠状面胫股半脱位矫正值呈正相关(r=0.754,P<0.05)。(3)因而,膝关节单髁置换可纠正置换前膝关节内翻畸形和冠状面胫股关节半脱位,且矫正程度可应用置换前外翻应力位X射线片进行有效预测。
    • 刘冬铖; 赵继军; 周子红; 吴沼锋; 俞颖豪; 陈宇浩; 冯德宏
    • 摘要: 背景: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是治疗内侧间室膝骨关节炎最有效的方案之一.临床上常规于术中利用力线杆及透视调整撑开角度,但存在矫正过度的风险.通过医学影像信息系统术前规划,术中不进行透视是否可以获得更好的下肢力线?目的:通过比较两种力线矫正的参考方法对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中目标力线矫正的准确性,明确间隙宽度参考法的可行性及可靠性.方法:回顾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行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的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资料.根据截骨参考方法的不同分为2组,常规组(n=16):术前通过下肢全长片测算矫正角度,根据角度通过转换表算出截骨撑开高度,术中通过力线杆、X射线透视调整撑开角度,使力线杆通过目标力线;规划组(n=12):术前通过医学影像信息系统直接测算截骨需要撑开的高度,术中截骨后直接撑开至术前测算的高度,术中不采用力线杆X射线透视的方式进行调整.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测算术后下肢力线与目标力线的差值(折算成角度),术后胫骨平台后倾角增加值,术后1,3个月评估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AKS).结果 与结论:①规划组手术时间均短于常规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术后胫骨平台后倾角增加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常规组及规划组围术期发生合页点骨折均为0例;④规划组术后1,3个月AKS评分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⑤结果表明,通过医学影像信息系统对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进行截骨矫正参考,这种方法获得的术后力线与目标力线差异较小,减少过度外翻的发生率,可以取得良好的早期临床疗效,而且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不必要的透视,但是随访时间不足,中远期疗效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 刘冬铖; 赵继军; 周子红; 吴沼锋; 俞颖豪; 陈宇浩; 冯德宏
    • 摘要: 背景: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是治疗内侧间室膝骨关节炎最有效的方案之一。临床上常规于术中利用力线杆及透视调整撑开角度,但存在矫正过度的风险。通过医学影像信息系统术前规划,术中不进行透视是否可以获得更好的下肢力线?目的:通过比较两种力线矫正的参考方法对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中目标力线矫正的准确性,明确间隙宽度参考法的可行性及可靠性。方法:回顾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行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的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资料。根据截骨参考方法的不同分为2组,常规组(n=16):术前通过下肢全长片测算矫正角度,根据角度通过转换表算出截骨撑开高度,术中通过力线杆、X射线透视调整撑开角度,使力线杆通过目标力线;规划组(n=12):术前通过医学影像信息系统直接测算截骨需要撑开的高度,术中截骨后直接撑开至术前测算的高度,术中不采用力线杆X射线透视的方式进行调整。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测算术后下肢力线与目标力线的差值(折算成角度),术后胫骨平台后倾角增加值,术后1,3个月评估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AKS)。结果与结论:①规划组手术时间均短于常规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术后胫骨平台后倾角增加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常规组及规划组围术期发生合页点骨折均为0例;④规划组术后1,3个月AKS评分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⑤结果表明,通过医学影像信息系统对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进行截骨矫正参考,这种方法获得的术后力线与目标力线差异较小,减少过度外翻的发生率,可以取得良好的早期临床疗效,而且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不必要的透视,但是随访时间不足,中远期疗效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 俞东升; 董涛; 夏洪超; 徐建
    • 摘要: 目的探讨miR-1271在膝关节骨关节炎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E26转录因子相关基因(ERG)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60例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作为OA组,另选取60例外伤导致的单纯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非OA组)作为对照。采用qRT-PCR检测膝关节滑液中miR-1271与ERG的表达水平;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miR-1271与ERG的靶向结合关系;miR-1271与ERG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分析。结果qRT-PCR检测结果显示,与非OA组相比,OA组miR-1271在膝关节骨关节炎中显著高表达(P0.05)。结论miR-1271在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中显著高表达,而ERG在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中显著低表达,且miR-1271可靶向ERG进行负性调控,对膝关节骨关节炎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
    • 王洁初(综述); 徐懋(审校)
    • 摘要: 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是治疗终末期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方法之一[1]。在加速康复以及微创外科理念的推动下,手术技术日趋成熟,围术期多模式镇痛广泛开展,TKA术后住院时间逐渐缩短,TKA日间手术在我国已经具备成熟条件。日间手术(ambulatory surgery/day surgery)是指入院、手术和出院在1个工作日(24 h)之内完成[2]。
    • 张师侥; 李宁; 杨永菊; 吕世伟; 关雪峰
    • 摘要: 合适的动物模型是科学研究顺利开展的基础,也是实验结果真实有效的保障。膝关节骨关节炎(KOA)作为临床常见病,其发病机制和各项治疗方法的作用机理需要开展大量动物实验来探索和验证,动物模型的选择和建立是重要环节,西医各建模方法的选择和中医病证结合模型的建立是重点和难点。本文通过文献检索,综述了目前KOA动物模型种类选择情况,并从西医和中医角度分别总结了模型建立方法的现状。其模型种类主要包括鼠、鸡、兔、犬、羊、马、猪、猴、鸸鹋等。西医和中医模型的建立方法不尽相同,西医模型根据建立方法不同可分为自发模型、诱发模型和转基因模型,中医模型主要根据中医证型建立。
    • 张果; 田军; 孟晋
    • 摘要: 目的探讨内侧开放胫骨高位截骨术(HTO)治疗膝内侧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采用HTO治疗17例膝内侧骨关节炎患者(17膝)。比较手术前后疼痛VAS评分、HSS评分,测量膝关节下肢全长股胫角(FTA)和胫骨近端内侧角(MPTA)、膝关节活动度。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5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开始负重时间3~4(3.5±0.5)个月,完全负重时间4~5(4.5±0.5)个月。末次随访时,影像学检查显示截骨处愈合良好,骨质连续,患者日常活动均不受限;HSS评分、疼痛VAS评分、FTA和MPTA均明显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内侧开放HTO治疗膝内侧骨关节炎可有效矫正膝关节内翻畸形、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临床疗效满意。
    • 马明阳; 孔祥朋; 宋平; 柴伟
    • 摘要: 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是提高膝关节骨关节炎病人生活质量的一种有效方法[1],恢复下肢力线是行TKA的主要目标之一[2-3]。但当骨关节炎合并股骨或胫骨关节外畸形时,给TKA恢复下肢力线带来困难和挑战[4-5]。近年来,计算机辅助导航技术的广泛应用,提高了此类手术的精准度及病人满意率,减少了手术并发症[6-8]。现报道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骨科医学部2021年4月18日收治的1例Brainlab Knee3导航系统辅助下治疗关节外畸形并膝关节骨关节炎病人,总结其治疗经验。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