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脂溢性脱发

脂溢性脱发

脂溢性脱发的相关文献在1973年到2022年内共计653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皮肤病学与性病学、预防医学、卫生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28篇、会议论文22篇、专利文献2150篇;相关期刊252种,包括广西中医药、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云南中医中药杂志等; 相关会议20种,包括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病分会第十三次学术年会、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第六届中医皮肤科国际学术大会、2014中华中医药学会美容分会学术年会暨重庆市中医药学会皮肤外科专业委员会年会等;脂溢性脱发的相关文献由949位作者贡献,包括不公告发明人、梅晓春、赵章光等。

脂溢性脱发—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28 占比:16.46%

会议论文>

论文:22 占比:0.85%

专利文献>

论文:2150 占比:82.69%

总计:2600篇

脂溢性脱发—发文趋势图

脂溢性脱发

-研究学者

  • 不公告发明人
  • 梅晓春
  • 赵章光
  • 赵步长
  • 李红毅
  • 魏跃钢
  • 刘泊言
  • 刘芳
  • 吴培诚
  • 席建元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谢寒; 明荷; 祝守敏
    • 摘要: 目的:观察固发洗剂治疗脂溢性脱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脂溢性脱发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米诺地尔酊外用治疗,治疗组给予固发洗剂外洗治疗。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头痒、头油、头屑、脱发、新生毛发)积分。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头油、头痒、脱发积分及总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86%(29/35),高于对照组的71.43%(25/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固发洗剂外用治疗脂溢性脱发具有良好疗效。
    • 陆方方; 房梁柱; 何琪璋
    • 摘要: 目的:分析通络生发方联合非那雄胺治疗脂溢性脱发效果及对临床体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20年9月我院80例门诊确诊的脂溢性脱发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非那雄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通络生发方,观察两组患者疗效、中医症状积分、临床症状、脱发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50%)高于对照组(85.00%)(P0.05)。结论:通络生发方联合非那雄胺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脱发情况,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 郑永平; 王海棠
    • 摘要: 目的:观察清热祛湿方联合温针治疗脂溢性脱发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脂溢性脱发病人7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病人在此基础上给予清热祛湿方联合温针进行治疗。比较2组病人治疗后3、6个月的疗效。结果:2组病人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病人治疗总有效率为80.56%,高于对照组的50.00%(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病人治疗总有效率为94.44%,亦高于对照组的63.89%(P<0.05)。结论:对脂溢性脱发病人联合采用清热祛湿方和温针治疗能够改善病人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冉鸿燕; 姜锦林
    • 摘要: 激素性脱发(AGA)是皮肤科常见病,也叫脂溢性脱发。据统计,我国男性本病的发病率达21.3%,女性为6.0%。男性患者主要表现为前发际线后移或顶部进行性脱发,最终发展为头皮明显外露;女性患者则主要表现为头顶弥漫性稀疏,但前额发际线保留。AGA对患者个人形象和心理影响较大,严重者可直接影响社交而降低生活质量。中医药治疗本病历史悠久,多从脏腑功能及气血的调节入手,能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 摘要: 科学调查黑芝麻能防脱发吗?导致脱发的因素不一,因而单说某种食物吃多了会加重或减轻脱发是不严谨的。黑芝麻是一种油料种子作物,含油脂量通常可以达到其重量的一半以上。而脂溢性脱发是因为油脂分泌多,真菌容易繁殖,引起毛囊损伤导致的掉发。如果进食过多的黑芝麻,反而可能加重油脂分泌而导致脂溢性脱发,同时会造成体重和血脂的负担。所以,脂溢性脱发最好不要食用黑芝麻。
    • 摘要: 润络熄风汤治脂溢性脱发若有脂溢性脱发,可取生地、熟地各30克,白芷10克,黄芪10克,当归30克,川芎30克,赤芍30克,红花10克,柏子仁10克,肉苁蓉10克,火麻仁10克,白疾黎10克,广地龙10克,桑葚子10克,鸡血藤30克,酸枣仁10克,茯神30克,僵蚕10克,蝉衣6克。
    • 李瑒; 李忻红
    • 摘要: 脂溢性脱发是一种非瘢痕性秃发,主要表现为毛囊微小化和毛发进行性减少,其病因复杂,雄激素是其发病的重要机制之一,中医认为此病与肝、脾、肾、湿热关系密切,七宝美髯丹、二至丸、萆薢渗湿汤、龙胆泻肝汤、神应养真丹、祛风换肌丸对于治疗脂溢性脱发有着不错的疗效。
    • 王敏
    • 摘要: 50多岁的吴女士近期被诊断为“脂溢性脱发”,她很疑虑:“女性脂溢性脱发是怎么回事?如何预防和治疗?”下面笔者就来简单科普一下。女性脂溢性脱发是女性脱发中的一种,患病率为6%左右,一般好发于两个年龄段:青春期和绝经后。青春期大多因体内雄激素分泌增多而诱发;绝经后脱发则主要因雌、孕激素下降,导致雄激素相对增高而诱发。
    • 袁鼎浩; 张敬芳; 吴彩虹; 刘璐; 罗双
    • 摘要: 目的:探讨三七总皂苷对雄激素性脱发小鼠毛囊中 HGF 表达。 方法:皮下注射丙酸睾丸酮溶液制成脂溢性脱毛小鼠模型。 随机选取 32 只雄性小鼠在适应性喂养一周后进行分组,空白组:雄性小鼠给予0.9% 生理盐水注射。 丙酸睾酮组:雄性小鼠给予丙酸睾酮注射(5mg / kgjQuery111104107329727360043_1662710036695d)。 非那雄胺组:雄性小鼠给予丙酸睾酮注射(5mg / kg??d)+非那雄胺(1mg / kg??d)灌胃。 三七总皂苷组:雄性小鼠给予丙酸睾酮注射(5mg /kg??d)+三七总皂苷(100mg / kg??d)灌胃,各 8 只。 观察毛囊组织病理学及 HGF 在小鼠毛囊生长周期中的表达。 结果:空白组毛囊分布均匀;丙酸睾酮组毛囊少分布稀疏,非那雄胺组、三七总皂苷组毛囊较丙酸睾酮组毛囊数目增多。 相比空白组的小鼠,丙酸睾酮组皮肤总毛囊数量都有了很大程度的降低(P<0.05)。 相比丙酸睾酮组,三七总皂苷组小鼠皮肤毛囊数目、终毛毛囊数目明显增加(P<0.05),而三七总皂苷组毛囊数目较少于非那雄胺组;非那雄胺组和三七总皂苷组 HGF 的阳性表达有所增强。 结论:三七总皂苷对小鼠毛囊数目有改善作用,推测 HGF 在小鼠毛囊生长过程中可能起到调控作用。
    • 李思远; 武忠
    • 摘要: 脂溢性脱发(seborrheic alopecia,SA)又称雄激素源性脱发(androgenic alopecia,AGA)、弥散性秃发、普通性脱发、早秃等[1],中医称之为“发蛀脱发”“蛀发癣”[2],是中医皮肤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也是难治性疾病。男女均可罹患,但好发人群和脱发模式有所区别。在我国,此病多见于20~30岁的男性青壮年[3],近年来年轻女性发病率也逐年升高。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