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能源发展

能源发展

能源发展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1084篇,主要集中在工业经济、经济计划与管理、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49篇、会议论文20篇、专利文献82862篇;相关期刊556种,包括浙江经济、环境经济、企业决策参考等; 相关会议17种,包括河北省能源经济与可持续发展高层论坛、2011西部汽车产业学术会议暨四川省第十届汽车学术年会、第十二届中国科协年会等;能源发展的相关文献由1059位作者贡献,包括杨海霞、刘铁男、李彦红等。

能源发展—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49 占比:1.25%

会议论文>

论文:20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82862 占比:98.73%

总计:83931篇

能源发展—发文趋势图

能源发展

-研究学者

  • 杨海霞
  • 刘铁男
  • 李彦红
  • 刘助仁
  • 孙永祥
  • 张国宝
  • 张绍波
  • 徐锭明
  • 杨金田
  • 江泽民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党蕾; 牛叔文; 强文丽; 李真; 朱芹瑶
    • 摘要: 能源是影响人类福祉和大多数经济活动的基本要素。从能源可获得性、能源经济性和能源清洁性3个维度选取13项指标,运用几何平均数法评价92个国家1990—2018年的能源发展水平。结果表明:①研究期内92个国家的能源发展指数(EDI)差距在逐步缩小。②研究期内能源发展向好趋势显著,但过程缓慢。能源发展得分高、中、低的国家在时空分布上明显不平衡,能源发展得分高的国家主要分布在北美、西欧和大洋洲,得分中等的国家主要分布在中东欧、亚洲和拉丁美洲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得分低的国家主要分布在非洲、南亚和西亚。③研究期内92个国家能源发展指数的增速和位次变化差异明显。就增速变化来看,中等收入和部分低收入国家得分快速增长,高收入国家平稳增长;就位次变化来看,部分欧洲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位次快速提升,非洲和南亚国家大幅下降。④多数国家自身条件有限,无法推动能源转型,而适宜的转型路径可提高能源的可获得性、可负担性,通过能源的清洁化可提高环境的可持续性。
    •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课题组; 史丹
    • 摘要: 在新冠肺炎疫情延续和“双碳”目标等因素的驱动下,我国正面临着能源供需局部失衡、能源治理格局改变、能源科技竞争激烈化、能源安全风险多元化和能源转型成本持续增高等挑战。为了应对这些问题,“十四五”时期,能源部门要开创能源发展新格局,做好助力“双碳”目标的排头兵,深化能源体制机制改革,坚持节能优先战略,提高化石能源清洁利用水平,推动现代能源电力体系建设,确保区域能源协调发展,促进能源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
    • 王圣
    • 摘要: 本文从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变化、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变化、二次能源(电力)装机容量、二次能源(电力)发电量等方面,全面分析了我国“十三五”时期能源总的发展变化特征,并结合国际形势复杂化、国内能源系统多元化、能源产业智能化的背景,从能源安全保障、能源低碳转型、能源系统效率、能源技术水平四方面深入分析了“十四五”时期我国能源发展面临的形势与挑战,进一步从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提出我国低碳转型建议。
    • 朱丽丽; 原慧霞; 白秀萍; 余木子; 吕闻泰
    • 摘要: 阐述了从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构建了能源高质量发展二级指标评价体系及相应的计算模型和方法,涵盖了能源经济效率、能源生产与消费、能源创新及人才培养、中国新能源企业的发展、能源安全、环境保护、政策推动共7个方面。运用时间序列分析,绘制折线图,拟合趋势线,生成趋势方程,并根据预测误差大小和结合实际情况调整趋势线形状,以2025年为例预测了2025年中国能源的发展状况,指出未来中国能源系统将向着能效高、结构优、安全有保障、低碳环保的方向发展,能源消费总量逐步得到控制,能源供应结构持续优化升级,能源发展对环境污染程度逐渐降低,提出了实现能源高质量发展目标的建议。
    • 刘林海
    • 摘要: 我国在十四五期间制定了"30·60"双碳目标,意在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打造绿色、文明生态环境,推动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增长。作为能耗和碳排放的三大行业之一,交通系统每年消耗了全球约1/3的能源,并且以石油资源为主,在形成对石油高度依赖的同时,也释放了大量的机动车尾气,成为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为了解决此类问题,文章将围绕开展节能、减排工作的必要性进行分析讨论,准确把握能源转型机遇,切实执行共同但有区别原则,促进绿色低碳工作的开展,建立完善绿色金融体系,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实现"双碳"目标。
    • 庞敏; 张军; 王俭
    • 摘要: 能源互联网是能源改革形成的新业态。2016年,国家正式提出我国能源互联网发展的总体目标、重点任务和实施步骤。川渝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能源供应基地,推进能源互联网建设不仅具有资源、区位、政策等方面的优势,而且拥有深厚的合作基础。当前,川渝两地建设能源互联网面临的主要挑战是电网一体化程度有待加强、关键技术有待突破、配套政策体系不完善。川渝地区应牢牢抓住国家支持能源互联网建设、川渝一体化发展不断深入的机遇,积极采取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突破能源关键技术、全面完善政策体系和建立有效交易机制等措施,联合构建贯穿川渝的能源互联网系统,为我国能源转型升级贡献重要力量。
    • 苏义脑
    • 摘要: 碳达峰碳中和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大业的重要战略目标之一。中国现代能源体系的要求是“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其中能源安全关乎国家安全。开展碳达峰碳中和与能源发展战略研究,已成为中国能源科技工作者面前的重要任务。通过碳达峰与碳中和战略及路径研究、“双碳”目标下的能源战略、建设能源强国等多个项目的研究,得出碳达峰碳中和研究的基本理念、基本认识、数据预测、情景分析、实现路径和战略举措。
    • 苏丽婷
    • 摘要: 2021年我国的“十四五”规划明确指出生态文明建设要实现新进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创新驱动和高质量供给创造新需求,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互促共进,为新时代中国的发展翻开新的篇章。立足于碳中和背景下,首要任务是构建以高质量可持续为“能”,以绿色低碳产业为“源”的新时代能源体系,满足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需求。新时代能源体系中,能源的供给侧和需求侧实现双侧协同发展,不仅能够促进绿色低碳的能源产业链深度融合,实现产销一体的空间均衡,还能够创新低碳能源开发与储备技术的耦合发展,推动构建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新业态和新模式。目前,我国能源供给侧和需求侧应积极转向动态、主动的强协同状态,努力构建“以需求为导向,以供给为动能”的循环驱动模式,既要通过量来解决能源供给侧和需求侧错配问题,也要协同产业结构、技术创新、空间发展以及制度建设等结构体系,构建深度耦合的能源供需双侧高质量发展新模式。
    • 薛钦源; 张祝恺
    • 摘要: 新冠肺炎疫情给世界政治经济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也使得未来的国际能源发展形势更加复杂.后疫情时代中国能源发展面临地缘政治及传统和非传统安全问题加剧,国际油气未来价格不确定性增大,能源产业链收缩、核心产能本土化进程加快,能源转型相对成本提高等新形势.新形势下需要通过树立底线思维、把握当前国际能源价格低位机遇、优化调整能源产业链、坚持能源转型发展等措施确保我国能源安全,打开能源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 姚晓芳
    • 摘要: “碳达峰”“碳中和”的整体愿景,给福建省能源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文章结合福建省“十四五”规划以及未来福建省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近中期重大项目推进情况,在摸清能源消费及碳排放现状及趋势的基础上,对福建省碳汇能力、非化石能源资源禀赋进行了摸排,并相应开展碳减排空间研究;最后根据上述碳减排研究成果,从促进碳减排、协助能源系统稳步转型的角度,提出福建省未来能源产业、电源、电网、交易等能源发展机制及路径建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