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聚氯乙烯

聚氯乙烯

聚氯乙烯的相关文献在1965年到2023年内共计19825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工业经济、化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696篇、会议论文1510篇、专利文献84307篇;相关期刊1553种,包括江苏氯碱、工程塑料应用、合成树脂及塑料等; 相关会议405种,包括第39届全国聚氯乙烯行业技术年会暨第3届“宁夏新龙蓝天杯”论文交流会 、第38届全国聚氯乙烯行业技术年会暨第2届“宁夏新龙蓝天杯”论文交流会、第36届全国聚氯乙烯行业技术年会暨“新中化工杯”论文交流会等;聚氯乙烯的相关文献由20449位作者贡献,包括不公告发明人、张军、王晶等。

聚氯乙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696 占比:10.15%

会议论文>

论文:1510 占比:1.58%

专利文献>

论文:84307 占比:88.27%

总计:95513篇

聚氯乙烯—发文趋势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关键词

    • 王志超; 倪嘉轩; 张博文; 杨文焕; 李卫平
    • 摘要: 为探究不同丰度(土壤干质量的0.5%、1%、2%)及不同粒径(150、550、950μm)微塑料对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影响,设置10组不同处理,通过压力薄膜仪测定各处理的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并应用RETC软件结合各曲线模拟值对vanGenuchten模型、Brooks-Corey模型等常用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模型进行适用性评价。结果表明:相比于微塑料丰度为0.5%的处理,丰度为1.0%和2.0%的微塑料赋存条件下,随着土壤水吸力的增大,对应的土壤含水率减小的程度也增大;微塑料丰度为2.0%时的3组不同粒径处理的土壤含水率下降趋势最为明显,当土壤水吸力达到1500 kPa时,微塑料粒径为950μm的T9处理的含水率减小幅度最大,是未加入微塑料的T0处理的49.71%;微塑料丰度及粒径的增大会提高土壤大孔隙比例,降低土壤中小孔隙比例;适用性评价结果表明,在大粒径微塑料赋存情况下土壤残余含水量(θr)和形状参数(n)随着微塑料丰度的增加而增大,饱和含水率(θs)和进气值倒数(ɑ)随着微塑料丰度的增加而减小。研究发现,随着微塑料丰度及粒径的增大,土壤的持水能力下降,土壤大孔隙比例增加,小孔隙比例减小;vanGenuchten模型比Brooks-Corey模型更适合模拟微塑料赋存下的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大粒径的微塑料丰度增加可能更容易影响土壤孔隙结构的变化。
    • 杨羽轩; 柳召刚; 赵金钢; 黄旭博; 陈明光; 胡艳宏; 吴锦绣; 冯福山
    • 摘要: 以吡嗪-2,3-二羧酸(2,3-PDA)为配体,用硝酸镧和氨水合成了吡嗪-2,3-二羧酸镧(2,3-LPDA)稀土热稳定剂,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元素分析和热分析确定了其分子式;通过静态热稳定实验研究了2,3-LPDA、其他辅助热稳定剂以及2,3-LPDA与硬脂酸锌、硬脂酸钙、季戊四醇的二元和三元复配体系的热稳定性,并对其对聚氯乙烯(PVC)塑化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进行了表征;最后,探究了2,3-LPDA的热稳定机理。结果表明,2,3-LPDA的分子式为La_(2)(C_(6)N_(2)O_(4))_(2)(NO_(3))_(2)·3H_(2)O;当2,3-LPDA∶硬脂酸锌∶季戊四醇的复配质量比为2∶1∶2时,PVC的热稳定时间可以达到44min,且复配体系对PVC的塑化性能有明显提高作用,使PVC的拉伸强度显著提升;2,3-LPDA能够减少PVC中的C—Cl的存在,并且可以吸收PVC降解产生的Cl^(-),与稀土离子结合生成LaCl_(3),从而抑制PVC的降解,达到热稳定效果。
    • 赵学雷; 蔡俊; 秦铭; 常崇轩; 霍志保
    • 摘要: 以丁腈橡胶(NBR)和聚氯乙烯(PVC)为基体材料,中空玻璃微球(HGM)为填料,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HGM/NBR-PVC复合材料。采用SEM和万能材料试验机对HGM/NBR-PVC的结构形态和力学性能进行测试;利用四通道阻抗管系统对隔声性能进行测试,并进一步分析了材料的隔声机理。研究结果表明,HGM的添加能有效提高NBR-PVC复合材料的隔声性能,其添加量和粒径均对复合材料的隔声性能有显著性影响。材料的隔声性能和弹性模量随着HGM含量的增加而提升,添加量为40 g时隔声效果最好;而材料的隔声性能和弹性模量随着HGM粒径的增大均逐渐降低。当HGM添加量为40 g,粒径小于40μm时,复合材料的隔声性能最佳,平均隔声量达31.6 dB。
    • 王鹏; 徐小燕; 谢良松; 宋明灿; 王文治
    • 摘要: 利用转矩流变仪制备聚氯乙烯(PVC)共混物,研究了物料压缩比对PVC凝胶化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物料压缩比增加,PVC凝胶化速度加快,有利于破碎出更多微米级的初级粒子,在相同外部能量作用下,PVC凝胶化度先增加后降低。PVC共混物在扭矩最低点和最高点存在不同的结构和流动机理。
    • 摘要: “氯碱聚氯乙烯”微信公众号将为您推送氣碱和PVC生产技术文章精粹及行业热点信息;通过微信公众号,可以向《氯碱工业》和《聚氯乙烯》投稿,也可以获得氯碱工业信息中心与聚氯乙烯信息站举办的年会会讯。
    • 陈素雨
    • 摘要: 塑料制品在人们生活中早已是不可或缺的元素,当代首饰艺术作为一种贴近身体的情感表达方式,塑料早已成为首饰艺术中重要的材料之一。文章研究分析聚氯乙烯(PVC)作为塑料中的一个品类是如何应用在当代首饰艺术中的,阐述PVC产品作为艺术媒介在当代首饰艺术作品中所表达的含义,对PVC以及其他塑料制品在首饰艺术中的价值和环保问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反思及展望未来发展的道路。
    • 杨笑春; 于静; 张青
    • 摘要: 以邻苯二甲酸酐、N-乙基哌嗪为原料合成N-乙基哌嗪基邻苯二甲单酰胺酸,再将其与氯化锌反应制备了N-乙基哌嗪基邻苯二甲单酰胺酸锌(ZNEP),然后将ZNEP分别与季戊四醇、二苯甲酰甲烷(β-二酮)、环氧大豆油和亚磷酸一苯二异辛酯进行复配得到4种复合热稳定剂;采用刚果红试纸法、热老化烘箱法,转矩流变仪法和热重分析仪(TG)研究了不同复合热稳定剂对聚氯乙烯(PVC)静态和动态热稳定性能及热降解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当ZNEP、季戊四醇复配质量比为1∶2时,PVC样品的热稳定性最好,其静态热稳定时间和动态热稳定时间分别为2340 s和1602 s;同时,与不添加热稳定剂的样品相比,其质量损失率为5%、10%及质量损失速率最快时对应的温度(T_(5%)、T_(10%)、T_(max))均表现出了较大程度的提升,说明该复合热稳定剂能有效抑制PVC的热降解。
    • 郭林奕; 王祎楠; 赵钺; 文豪
    • 摘要: 根据泡沫浮选结合前置表面改性可实现不同废塑料的高效分离的特点,针对传统前置改性方式存在吸附脱稳、催化时间长及温度高等限制,提出了一种相对绿色环保、高效的前置电晕放电改性技术,结合泡沫浮选优化分离高密度聚乙烯(PE-HD)及聚氯乙烯(PVC)混合塑料。通过接触角、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进行表征分析并相互印证,结合表征结果进一步对电晕放电过程的机理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电晕放电可以增大PE-HD/PVC的可浮性差异,使得自由基在两者分子链中选择性引入。其最优电晕改性工艺参数为电晕功率300 W,接触曝光时间8000 ms。当PVC∶PE-HD进料质量比为3∶7时,PE-HD和PVC的回收率分别为96.36%,93.06%,纯度分别为97.01%,91.63%。
    • 李叶青; 羊省儒; 梁卓; 江皓; 徐泉; 周红军; 冯璐
    • 摘要: 针对聚氯乙烯(PVC)垃圾难降解且焚烧处理会产生有毒物质造成环境污染等问题,本文提出了水热碳化技术处理的新途径。同时研究了不同外源添加物与PVC树脂协同水热碳化对提高脱氯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生物质的添加可以促进PVC水热碳化反应中取代、消除、脱水和芳构化反应。当水稻秸秆与PVC树脂质量比为1.4、水热温度240°C、反应120min时,脱氯效率可达97.50%±1.40%,固相产物高位热值为39.57MJ/kg±0.40MJ/kg,燃烧性能好。该技术为PVC垃圾转化成固体燃料、实现可持续利用提供了新思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张健; 王若民; 滕越; 缪春辉; 张洁; 杨洋
    • 摘要: 聚氯乙烯(PVC)是最常见的冷却塔淋水填料之一。淋水填料在冷却塔中受热水的冲刷作用逐渐老化,PVC淋水填料的老化过程研究对保障冷却塔安全高效工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采用水浴恒温振荡器研究了PVC淋水填料在热水浴中的老化现象。傅里叶红外分析、热失重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万能试验机及冲击试验机被用来研究PVC淋水填料老化后的结构和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经过2个月的水热老化后PVC淋水填料出现脆化和表面粉化的现象,经过300 d的老化后,PVC淋水填料拉伸强度降低了44.4%。PVC淋水填料的老化机制和化学结构变化被详细讨论。该研究结果对淋水填料的制造、维护和在冷却塔中的应用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