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老工业基地

老工业基地

老工业基地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5837篇,主要集中在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工业经济、经济计划与管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555篇、会议论文282篇、专利文献124046篇;相关期刊1474种,包括党政干部学刊、共产党员:上半月、领导决策信息等; 相关会议69种,包括第九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2007“振兴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专家论坛等;老工业基地的相关文献由4952位作者贡献,包括本刊评论员、王珉、李靖宇等。

老工业基地—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555 占比:4.28%

会议论文>

论文:282 占比:0.22%

专利文献>

论文:124046 占比:95.51%

总计:129883篇

老工业基地—发文趋势图

老工业基地

-研究学者

  • 本刊评论员
  • 王珉
  • 李靖宇
  • 赵羽
  • 本刊编辑部
  • 本刊记者
  • 高峰
  • 陈立忠
  • 李飞
  • 王彦堂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唐佳莹
    • 摘要: 2013年4月26日,首趟蓉欧快铁(后统一改称为“中欧班列”)从成都青白江始发。以轰隆的汽鸣为序曲,这座旧工业城市开启了产业升级的2.0版。从通道构建到产业集聚,从货场的裂变到绿色城市建设,青白江的“重塑”不仅是实现了从内陆腹地向开放枢纽、从老工业基地向陆港枢纽城市的历史性转变,更难能可贵的是,它将这种开放的姿态根植在了城市文化之中,并以此为特色向过去深情告别……
    • 兰须
    • 摘要: 在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的地图中,武广高铁与三环线高架围合的一片区域,戴家湖一潭碧水镶嵌其中,宛如“城市之眼”,见证时代变迁。过去半个多世纪,戴家湖从碧波荡漾到垃圾成山,几度沧桑,几经“变脸”。直到2015年,戴家湖公园还湖重建,才彻底改变模样。戴家湖的演变轨迹,是青山区发展理念转变的一个缩影。在青山,脱胎换骨的生态地标不仅是戴家湖公园。站在青山江滩腹心,湛蓝天空下,左手是浩瀚江景,右手是林立高楼,脚下是花园风景。
    • 任旭东
    • 摘要: 2022年甘肃省《政府工作报告》,对今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工作进行全面安排部署,特别提出,要聚焦振兴实体经济,坚持质量并举、量质齐升,有中生新改造传统产业,小中生大做足增量产业,无中生有发展新兴产业,更大决心加快产业升级。甘肃是全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在"一五"时期和"三线"建设时期就初步构建起了较为完备的工业体系,至今仍以石油化工、有色冶金、装备制造、煤炭建材等传统产业为主。
    • 高宏伟; 殷越
    • 摘要: 智能制造成为推进东北老工业基地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作为激励企业创新的重要工具,两者激励效果值得关注。以2019-2021年沈阳市智能制造企业为样本,评价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对智能制造企业创新的激励效果,并对不同所有制、不同业务类型企业进行异质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均能对智能制造企业创新产生正向激励,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对智能装备类企业创新起到更大激励作用,对智能软件类企业激励作用还有待发挥。税收优惠对智能软件类企业创新更为有效,政府补贴对智能装备类企业创新作用更加突出。不同所有制企业的创新激励效果存在着明显的异质性。其中,税收优惠对非国有企业的激励效果高于国有企业,而财政补贴对国有企业的激励效果最大。
    • 摘要: 由中国铸造协会主办的“2022中国(沈阳)国际铸造及热加工展览会”(以下简称“沈阳铸造展”)将于2022年9月1-5日在沈阳国际展览中心举办。主办单位:中国铸造协会承办单位:北京中铸世纪展览有限公司布展时间:2022年8月30-31日撤展日期:2022年9月6日同期将举办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2022振兴东北三省一区老工业基地铸造行业高峰论坛、高端汽车铸件与轻量化技术研讨会、高端航天航空铸件研讨会、高端机床铸件供应链与市场研讨会、2022中国铸造协会专家委员会换届大会、2022中国铸造协会铸钢工作委员会年会、《中国铸造发展史(第三卷)》(现代卷)首发式暨第二届东北地区老铸造工作者联谊活动.
    • 盖兆骞; 何庆龙; 于占成
    • 摘要: 实施东北振兴战略,哈尔滨市取得了积极成效,2003年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了近4倍,但占全国比重由0.99%下降到0.51%,发展落后于其他副省级城市,面临的形势严峻、任务艰巨,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上厘清矛盾和问题,探索未来发展的路径和重点。
    • 王文超
    • 摘要: 老工业基地是指“一五”“二五”和“三线”建设时期国家布局建设、以重工业骨干企业为依托聚集形成的工业基地,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老工业基地面临产能落后、环境制约、老旧住宅、基础设施老化等发展瓶颈。本文在城市更新理念的指导下,以合肥市瑶海区老工业基地的转型规划为例,梳理出老工业基地存在的现状问题,提出了转型发展的基本原则、主要目标和发展模式,旨在为国内同类地区的转型发展提供些许思路。
    • 杨玉燕
    • 摘要: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是学术领域的热点问题,“十四五”规划将推动东北振兴取得新突破作为优化经济区域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目标任务。以辽宁省为例,采用2003-2019年经济发展数据,运用多元回归模型研究了影响辽宁老工业基地经济增长的因素,实现区域转型应该培育的新发展动力,以期对以辽宁老工业基地及区域发展提供参考。
    • 励娜
    • 摘要: 重庆作为老工业基地,工业是重庆经济发展命脉和实体经济主体,也是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的主战场。工业投资是形成工业实际产能、促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前提,也是稳住经济基本面、培育新增长点的重要抓手。工业投资项目是工业投资的实际载体,其投产后的企业转化效能决定了工业经济发展质效。
    • 田毅鹏; 高梓淞
    • 摘要: 在计划时期的单位体制下,单位大院作为包括老工业基地在内的单位组织特定的生活和管理空间承载,带有极为突出的共同体特质,在动员及凝聚单位人、整合资源和维持社会秩序等方面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单位制消解、住房制度改革和社区建设勃兴为主要内容的经济—社会体制变革,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基层结构。作为具有特殊意义的管理空间,单位大院也迅速走向消解。但在典型的单位社区场域内,单位大院并未完全退场,而是以“隐形在场”的形式继续发挥作用。其中,由单位大院承载的社会资本在社区治理的信任互惠、社区归属和社会支持等方面还是具有较为突出的优势。而单位大院文化资本所具有的社区价值归属和认同功能,也可为城市基层社会治理提供富有特殊历史文化蕴涵的文化资源。总之,单位大院并不仅仅是一个走向消解的空间,仅在问题和消极意义上体现自身的存在,而是可以作为一种基层社会治理的积极元素纳入治理创新的体系中。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