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临床分级

临床分级

临床分级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132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外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6篇、会议论文15篇、专利文献57867篇;相关期刊102种,包括中国超声医学杂志、河南医学研究、山东医药等; 相关会议14种,包括第二届中国针灸学会针灸康复专业委员会第二次学术会议、第三届山东中西医结合学会康复医学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学术会议、第一届山东省护理学会康复护理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学术会议、2014华东胸部肿瘤论坛暨第七届浙江省胸部肿瘤论坛、第五届粤港澳台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学术会议暨2014年广东省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学术会议等;临床分级的相关文献由365位作者贡献,包括严蓉、何波、凌鸿基等。

临床分级—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6 占比:0.20%

会议论文>

论文:15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57867 占比:99.77%

总计:57998篇

临床分级—发文趋势图

临床分级

-研究学者

  • 严蓉
  • 何波
  • 凌鸿基
  • 吴玉春
  • 吴莉
  • 廖新明
  • 张靖
  • 徐永波
  • 李兴红
  • 李志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连丹丹; 孙宸; 周忠晓; 周海蒙; 孙治环
    • 摘要: 目的探讨下肢穿支静脉功能不全(IPV)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特征与其临床分级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8年7月至2020年6月威海市立医院收治的60例IPV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患者的穿支静脉功能状态,分析不同临床表现-病因学-解剖学-病理生理学(CEAP)分级与IPV的相关性。结果60例患者72条患肢中,共检出IPV的静脉187条,其中24条患肢伴有皮肤营养改变或溃疡(C5/6级),占比43.06%。24条患肢中共检出IPV的静脉99条,占比52.94%,其中19.19%存在穿支静脉持续性反流。不同CEAP分级与IPV数目(ρ=0.818,P<0.05)、平均内径(ρ=0.950,P<0.05)、反流时间(ρ=0.911,P<0.05)均呈正相关。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明确了IPV的解剖情况和血流动力学状态,且其超声特征还能与患者CEAP分级相互印证,给手术治疗提供了导向,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和疾病的预后提供参考,值得推广应用。
    • 陈瑞林; 孙琳林; 张颖; 雷小红; 赵志轩
    •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清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suPAR)水平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不同临床分级中的意义。方法 收集2020年10月至2021年9月间因AECOPD就诊的93例患者作为急性组,根据AECOPD临床分级分为Ⅰ级、Ⅱ级以及Ⅲ级,同期纳入33例健康人作为健康组,记录各组一般情况,血常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动脉血氧及慢阻肺患者自我评估测试(CAT)等指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各组血清suPAR水平差异,并分析与各项指标的相关性;同时分析治疗前与治疗后的血清suPAR水平差异。结果 急性组治疗前血清suPAR水平明显高于健康组,且随着病情加重其水平越高,各级间均具有显著差异(均P<0.05);急性期各级治疗前血清suPAR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后血清suPAR水平,各级间均具有显著差异(均P<0.05);血清suPAR与hs-CRP、PCT及CAT评分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 血清suPAR参与了AECOPD疾病的发展过程,可作为判断AECOPD病情严重评估及治疗反应的重要手段。
    • 姚建波
    • 摘要: 目的 分析血清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与糖尿病足患者临床分级的关系。方法收集收治的96例糖尿病足患者临床资料。入院当天,根据糖尿病足Wanger分级对患者进行临床分级,检测患者血清VCAM-1、IL-6水平,比较不同等级患者一般资料及血清VCAM-1、IL-6水平,分析血清VCAM-1、IL-6水平与糖尿病足患者临床分级的关系。结果 纳入的96例糖尿病足患者,Wanger0~1级24例,占25.00%;2~3级50例,占52.08%;4~5级22例,占22.91%,不同等级患者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1级患者血清VCAM-1、IL-6水平均低于2~3级、4~5级患者,2~3级患者血清VCAM-1、IL-6水平均低于4~5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P<0.05)。结论 血清VCAM-1、IL-6水平与糖尿病足患者临床分级呈正相关,血清VCAM-1、IL-6水平升高可推动糖尿病足患者临床等级进展。
    • 吴莉; 杨云辉; 张靖; 杨章聪; 苏宇; 温勇坚; 吴玉春; 王鹏; 李志鹏; 赵卫; 韩丹; 王瑞东; 何波
    • 摘要: 目的探讨输入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首诊影像学特点与临床严重度分级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1日至2020年2月25日云南省经核酸检测确诊116例输入性COVID-19病例(年龄范围为5~84岁,男59例,女57例)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比较不同临床分型(轻型、普通型、重型、危重型)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征的差异。结果116例输入型患者中,不同年龄组间患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589,P=0.006),21~55岁患病率较高,占44.83%(55/116),51~70岁者患重症肺炎(6/42,14.29%)较21~50岁3/52(5.17%)高(P<0.05);发热/畏寒(70.8%)及呼吸道症状(58.4%)是新冠肺炎最常见首诊症状。本组病例从症状出现至第1次CT扫描时间平均为(4.17±1.12)d,时间越长,临床分型越重(F=2.688,P=0.049);不同临床分型白细胞总数、淋巴细胞总数、淋巴细胞百分比、乳酸脱氢酶(LDH)、C反应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486,3.640,5.154,15.361,8.195,P均<0.05);重型、危重型淋巴细胞总数及淋巴细胞百分比较轻型与普通型明显降低(P<0.05)。116例共383个病灶,总累及范围平均评分为(4.17±2.12)分,普通型较危重型累及范围小(F=62.137,P=0.000);病灶多累及双侧肺,约占70/116(78.26%),下叶85/116(37.12%)较中叶70/116(30.13%)、上叶75/116(32.75%)多见(χ^(2)=10.190,P=0.021),胸膜下区87/229(57.24%)较肺门区29/229(19.08%)、肺中带36/229(23.68%)多见(χ^(2)=5.187,P=0.018);圆形、椭圆形病灶多见(χ^(2)=43.922,P=0.000),其中带状及盘状病变以重型、危重型患者多见(P<0.05);不同类型患者病变特点不同(χ^(2)=50.974,P=0.000),其中GGO内血管增粗发生率最高,约占19.58%。单纯GGO、PS、混合密度影、支气管充气征及晕征普通型较重型多见(P<0.05),GGO伴支气管壁增厚、纤维索条、支气管变形以重型、危重型多见(P<0.05);伴随病变中以胸膜增厚为最多见(χ^(2)=42.119,P=0.000)。结论不同临床分型的输入性COVID-19,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及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在核酸检测试剂盒不足的情况下,HRCT对COVID-19的早期筛查、诊断、临床分型提供立论依据。
    • 吴莉; 赵卫; 韩丹; 王瑞东; 何波; 杨云辉; 张靖; 杨章聪; 苏宇; 温勇坚; 吴玉春; 王鹏; 李志鹏
    • 摘要: 目的 探讨输入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首诊影像学特点与临床严重度分级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1日至2020年2月25日云南省经核酸检测确诊116例输入性COVID-19病例(年龄范围为5~84岁,男59例,女57例)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比较不同临床分型(轻型、普通型、重型、危重型)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征的差异.结果 116例输入型患者中,不同年龄组间患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589,P=0.006),21~55岁患病率较高,占44.83%(55/116),51~70岁者患重症肺炎(6/42,14.29%)较21~50岁3/52(5.17%)高(P<0.05);发热/畏寒(70.8%)及呼吸道症状(58.4%)是新冠肺炎最常见首诊症状.本组病例从症状出现至第1次CT扫描时间平均为(4.17±1.12)d,时间越长,临床分型越重(F=2.688,P=0.049);不同临床分型白细胞总数、淋巴细胞总数、淋巴细胞百分比、乳酸脱氢酶(LDH)、C反应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486,3.640,5.154,15.361,8.195,P均<0.05);重型、危重型淋巴细胞总数及淋巴细胞百分比较轻型与普通型明显降低(P<0.05).116例共383个病灶,总累及范围平均评分为(4.17±2.12)分,普通型较危重型累及范围小(F=62.137,P=0.000);病灶多累及双侧肺,约占70/116(78.26%),下叶85/116(37.12%)较中叶70/116(30.13%)、上叶75/116(32.75%)多见(χ2=10.190,P=0.021),胸膜下区87/229(57.24%)较肺门区29/229(19.08%)、肺中带36/229(23.68%)多见(χ2=5.187,P=0.018);圆形、椭圆形病灶多见(χ2=43.922,P=0.000),其中带状及盘状病变以重型、危重型患者多见(P<0.05);不同类型患者病变特点不同(χ2=50.974,P=0.000),其中GGO内血管增粗发生率最高,约占19.58%.单纯GGO、PS、混合密度影、支气管充气征及晕征普通型较重型多见(P<0.05),GGO伴支气管壁增厚、纤维索条、支气管变形以重型、危重型多见(P<0.05);伴随病变中以胸膜增厚为最多见(χ2=42.119,P=0.000).结论 不同临床分型的输入性COVID-19,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及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在核酸检测试剂盒不足的情况下,HRCT对COVID-19的早期筛查、诊断、临床分型提供立论依据.
    • 谢雷
    • 摘要: 目的:探讨脾外伤的临床分级及治疗效果。方法:此次研究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分析我院近年来收治的 150 例脾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因为制定了更为科学的临床分级标准,针对临床中对于脾外伤的处理予以一定指导,治愈率获取了显著提升,有效减小了手术后各种并发症与手术后的病死率,并提升了保脾手术的成功概率。结论:对于脾破裂的治疗,尽管应将生命抢救放在首位,肝脏的保留次之,但适时选取保脾手术也是极为关键的。
    • 凌鸿基
    • 摘要: 目的:对骨巨细胞瘤的超声表现与临床分级进行探讨.方法:研究中回顾性分析患者各项临床数据.结果:骨巨细胞瘤超声表现可见骨皮质内单发弱回声或者混合回声团块,亦可见液化状态,周边呈强回声骨皮质完全/局部包绕状,骨皮质亦多见受累状态,血流分级大多在Ⅰ-Ⅱ级之间.结论:骨巨细胞瘤诊断及临床分级选择超声检查的结果更佳.
    • 凌鸿基
    • 摘要: 目的:对骨巨细胞瘤的超声表现与临床分级进行探讨.方法:研究中回顾性分析患者各项临床数据.结果:骨巨细胞瘤超声表现可见骨皮质内单发弱回声或者混合回声团块,亦可见液化状态,周边呈强回声骨皮质完全/局部包绕状,骨皮质亦多见受累状态,血流分级大多在Ⅰ-Ⅱ级之间.结论:骨巨细胞瘤诊断及临床分级选择超声检查的结果更佳.
    • 戚继; 孙涛; 赵澎; 任同
    • 摘要: 目的 探讨脑胶质瘤组织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蛋白(SPARC)、p15蛋白表达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3例脑胶质瘤患者(Ⅰ~Ⅱ级28例、Ⅲ级32例、Ⅳ级23例)脑胶质瘤组织及瘤旁正常脑组织中SPARC、p15表达;分析不同临床分期、不同存活时间患者瘤组织SPARC、p15阳性表达情况.结果 瘤组织SPARC阳性表达率高于瘤旁组织,P<0.05;p15阳性表达率低于瘤旁组织,P<0.05.随着临床分级升高,瘤组织SPARC表达升高(P<0.05),p15表达下降(P<0.05);存活不足5年者SPARC阳性表达率高于存活5年及以上者(P<0.05),p15阳性表达率低于存活5年及以上者(P<0.05).结论 脑胶质瘤组织中SPARC表达上调、p15表达下调.检测脑胶质瘤组织中SPARC、p15有助于判断脑胶质瘤患者病情及评估预后.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