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中晚期宫颈癌

中晚期宫颈癌

中晚期宫颈癌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609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妇产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04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12935篇;相关期刊233种,包括癌症进展、现代肿瘤医学、吉林医学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中华医学会第六次全国妇科内镜及微创技术学术会议、2009’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与合作会议、海峡两岸立体定向肿瘤放射治疗技术论坛、2009年全国介入放射学新技术研讨会暨第6届全国介入放射学组成立大会等;中晚期宫颈癌的相关文献由1214位作者贡献,包括陈静、侯文强、张军等。

中晚期宫颈癌—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04 占比:4.46%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12935 占比:95.50%

总计:13544篇

中晚期宫颈癌—发文趋势图

中晚期宫颈癌

-研究学者

  • 陈静
  • 侯文强
  • 张军
  • 徐艳艳
  • 李迎花
  • 杜丹
  • 赵慧
  • 张燕
  • 胡艳
  • 于春玲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米晶晶; 孙媛; 罗建梅
    • 摘要: 目的研究中晚期宫颈癌患者同步放化疗期间骨髓抑制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85例宫颈癌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归纳、分析,记录同步放化疗治疗期间骨髓抑制发生情况,并统计骨髓抑制发生率;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发生骨髓抑制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85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同步放化疗期间,共发生骨髓抑制56例(65.88%)。未发生和发生骨髓抑制患者的体力状况评分、临床分期、病理类型、肿瘤直径、化疗方案、放疗方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进一步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临床分期为Ⅲa~Ⅲb期、病理类型为鳞状细胞癌、肿瘤直径﹥4 cm、化疗方案为5-氟尿嘧啶+顺铂(PF方案)、放疗方式为四野+腔内均为中晚期宫颈癌患者同步放化疗期间发生骨髓抑制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中晚期宫颈癌经同步放化疗存在一定骨髓抑制发生率,对合并危险因素者,需要采取对应手段以保障治疗效果。
    • 姜珊; 田珅
    • 摘要: 目的分析紫杉醇与顺铂联合应用于中晚期宫颈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包头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以氟尿嘧啶联合顺铂化疗,研究组予以紫杉醇联合顺铂化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血清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Ag)、恶性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和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CD4^(+)、CD8^(+)、CD4^(+)/CD8^(+)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期均长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血清肿瘤因子水平,减轻患者免疫功能损害,减少药物不良反应,提升患者近远期疗效,改善患者预后。
    • 李美丽
    • 摘要: 目的探讨卡培他滨片在老年中晚期宫颈癌同期放化疗中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选择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中晚期宫颈癌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放疗,研究组在放疗基础上口服卡培他滨片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12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中晚期宫颈癌患者放疗过程中应用卡培他滨片同期化疗疗效显著,且毒副反应较轻。
    • 杜银萍; 贾雪梅
    • 摘要: 目的:分析选取常规放射治疗与调强适形放射治疗对中晚期宫颈癌患者复发率及转移率的影响。方法:纳入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治疗的中晚期宫颈癌患者102例,采用电脑盲选法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常规放疗,n=51)与治疗组(三维适形调强放疗,n=51)。对比分析2组的血清肿瘤标志物表达水平与血清指标,统计2组的远期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在鳞状上皮抗原(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tigen,SCCA)、血清癌胚抗原(serum 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 A)、糖类抗原724(carbohydrate antigen 724,CA724)以及糖类抗原199(CA199)水平上,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C,VEGFC)、CD44v6、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以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9,MMP9)上,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在1年生存率、2年生存率、局部复发率以及远处转移率上,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维适形调强放疗用于中晚期宫颈癌的效果理想,对于血清肿瘤标志物表达水平的改善具有促进作用,有利于减小免疫功能损伤,调节血清指标,减少肿瘤复发和转移,延长存活时间,临床可进一步推广运用。
    • 苏俊强; 辛积华; 赵欣然; 关明光
    • 摘要: 目的评价中晚期宫颈癌患者采取奈达铂化疗联合同期放疗治疗的预后效果,在了解治疗效果的基础上为中晚期宫颈癌放化疗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0月至2019年2月收治治疗的中晚期宫颈癌患者,取80例。结合放化疗方法的不同,将80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分组治疗。参照组40例患者行顺铂化疗联合放疗,试验组40例患者行奈达铂化疗联合同期放疗。采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EORTC QLQ-C30)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采用卡氏功能量表(KPS)评估患者的功能状态。对比放化疗治疗后两组中晚期宫颈癌患者的治疗情况,包括治疗效果、安全性以及生活质量、功能状态改善情况。结果试验组中晚期宫颈癌患者行放化疗治疗后总有效率92.50%高于参照组(70.00%),不良反应发生率10.00%低于参照组(30.00%),P<0.05;试验组中晚期宫颈癌患者的EORTC QLQ-C30评分、KPS评分均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对比顺铂化疗联合放疗,奈达铂化疗联合同期放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整体预后效果更佳,安全性高、有效性高,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功能状况。
    • 吴宜财
    • 摘要: 目的:探究用CT图像引导下三维腔内近距离后装放疗方案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贵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47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对这些患者进行常规盆腔外照射治疗及化疗的基础上,采用CT图像引导下三维腔内近距离后装放疗方案对其进行治疗,然后观察其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47例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62%。治疗期间,47例患者骨髓抑制的发生率为65.96%,其中发生1级、2级、3级骨髓抑制的患者分别有20例、9例、2例;其急性放射性肠炎的发生率为63.83%,其中发生1级、2级、3级急性放射性肠炎的患者分别有21例、7例、2例。结论:在对中晚期宫颈癌患者进行常规盆腔外照射治疗及化疗的基础上,采用CT图像引导下三维腔内近距离后装放疗方案对其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且引起的骨髓抑制、急性放射性肠炎等不良反应均较轻,治疗的安全性较高。
    • 李伟兰; 谢宗源; 王雅静; 李晖; 陈伟彬; 王志强; 张惠英
    • 摘要: 目的探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MRI在宫颈癌根治性同步放化疗效果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2月至2021年6月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诊治的中晚期宫颈癌患者67例,所有受试者均接受同步放化疗,在治疗前3 d内(治疗前)、治疗3周(治疗中)及治疗结束后3 d(治疗后)行常规MRI、弥散加权成像(DWI)及IVIM扫描。将治疗后肿瘤体积比治疗前减少1/3以上的患者纳入治疗敏感组,其余为治疗非敏感组。计算肿瘤消退率;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点影像参数、参数变化率;分析影像参数与肿瘤消退率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前,治疗敏感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扩散系数(D)值、假扩散系数(D*)值高于治疗非敏感组(P0,P0,P0,P<0.05)。结论IVIM参数及其变化率对评估中晚期宫颈癌根治性同步放化疗效果有一定的指导性意义。
    • 苏晓科; 胡艳微; 谷晓华; 王倩青
    • 摘要: 目的:比较中晚期宫颈癌放疗中容积调强放疗(VMAT)与固定野调强放疗(IMRT)剂量学差异。方法:选取中晚期宫颈癌行根治性放疗的36例患者,在Eclipse计划系统中分别对每例患者进行VMAT和7野IMRT计划设计,比较两种技术的靶区适形指数、机器跳数和治疗时间、危及器官的受照剂量的差异。结果:VMAT技术D_(2%)剂量低于7IMRT技术、D_(98%)剂量高于7IMRT技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MAT技术较IMRT技术可得到更好的靶区剂量分布,治疗时间明显缩短,且膀胱、直肠等危及器官能够得到很好的保护,值得在临床中开展应用。
    • 龚小倩; 陈亚军; 乔伶俐; 李丽琴; 邱芳华
    • 摘要: 目的研究紫杉醇联合顺铂(DDP)及洛铂(LBP)用于中晚期宫颈癌的疗效及对癌组织人源性多肽(DCD)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1年8月韶关市妇幼保健院和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院收治的60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紫杉醇联合LBP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紫杉醇联合DDP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近期缓解率,比较癌胚抗原(CEA)、鳞状上皮癌相关抗原(SCC-Ag)、糖类抗原72-4(CA72-4)、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RFRA211)、糖类抗原125(CA125)等血清肿瘤标记物水平,比较组织DCD阳性率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呼吸困难、消化道反应等7项)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近期缓解率、血清肿瘤标记物水平、DCD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肝肾功能损伤、肌肉关节疼痛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紫杉醇联合LBP在中晚期宫颈癌的辅助化疗临床疗效较好,不良反应较小,有一定临床价值。
    • 张华珺
    • 摘要: 目的中晚期宫颈癌放化疗护理期间应用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将2019年2月-2020年6月作为研究时间区间,选取88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行常规护理+健康教育,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健康教育知识知晓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生活质量水平。结果健康教育知识知晓情况评分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比较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观察组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突出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晚期宫颈癌放化疗护理期间应用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突出,利于生活质量的改善,安全性较高,可有效促使健康教育知识知晓情况提升,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