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直线电机

直线电机

直线电机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3年内共计7919篇,主要集中在电工技术、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铁路运输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47篇、会议论文228篇、专利文献391763篇;相关期刊609种,包括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机电工程技术、机械设计与制造等; 相关会议128种,包括2015年全国直线电机学术年会、2013中国科学院电磁场前沿学术论坛、2010年全国直线电机现代驱动及系统学术年会等;直线电机的相关文献由9965位作者贡献,包括高云峰、寇宝泉、赵文祥等。

直线电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947 占比:0.49%

会议论文>

论文:228 占比:0.06%

专利文献>

论文:391763 占比:99.45%

总计:393938篇

直线电机—发文趋势图

直线电机

-研究学者

  • 高云峰
  • 寇宝泉
  • 赵文祥
  • 李立毅
  • 余海涛
  • 叶云岳
  • 黄旭珍
  • 吉敬华
  • 程明
  • 曹瑞武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王树峰; 孟新宇
    • 摘要: 芯片分拣机的摆臂是芯片分拣机的核心部件,其工作性能直接影响芯片分拣机的工作效率。对于芯片分拣机高速、高定位精度以及高可靠性的工作要求,直线电机凭借其优良特性正在逐步取代传统旋转摆臂电机。而芯片拾取头在直线电机带动下急速启停时会引起末端振荡,严重影响定位精度。通过对直线电机的运动轨迹优化,建立了运动曲线方程的模拟仿真计算,通过平滑直线电机驱动力曲线,减小其在运动过程中的振动冲击,以此提高定位精度,并在响应时间内快速到达规定位置。实验效果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 陈柯; 侯明; 刘云龙
    • 摘要: 针对直线电机运作过程中不同类型干扰对电机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复合分层控制方法。将电机运行过程中受到的干扰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周期性干扰,第二类是范数有界干扰。分别设计了全阶干扰观测器和H∞控制,将两者结合起来形成复合控制。在dSPACE半实物仿真平台中,对策略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复合分层控制方法将干扰分为不同的类型,采用不同的方法来应对,与传统方法将所有干扰视为是一种类型相比有着更好的抗扰效果。
    • 唐红雨; 沙鸥; 许德志
    • 摘要: 开绕组结构能给直线电机系统提供更多的电平,可以提高电机绕组端电压和功率,是提升直线电机推力性能的有效方法。文中以初级永磁型直线(Primary Permanent Magnet Linear,PPML)电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PPML电机的数学模型,设计了PPML电机的双逆变器开绕组拓扑结构;针对传统PI控制的不足和滑模控制中存在的抖振,提出以电机的速度和位移为控制量,把电机系统分解为等效控制和切换控制,设计了等效控制器和切换控制律,增加补偿控制量改进等效滑模控制,抑制滑模抖振,仿真和实验结果证明,与传统方法相比,该方法能减小电流波动和推力脉振,提高了PPML电机的控制性能。
    • 郝雯娟; 王宇
    • 摘要: 直线永磁磁通切换(LFSPM)电机功率密度高,转子结构简单可靠,在长行程直线牵引场合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然而,很多应用场合要求直线电机在具有高推力密度的同时也要能够呈现较低的推力脉动,因此研究推力脉动的产生机理以及抑制方法是提升LFSPM电机应用潜力的重要手段。通过有限元分析(FEA),先利用不同结构的辅助齿对LFSPM电机的端部效应进行改善,减小端部力;在此基础上,对抑制不同成因推力脉动的方法以及这些方法的组合效果进行仿真比较;比较过程中,提出一种的步进(错齿)位移选择方法;基于该方法,各结构在减小推力脉动的同时可以有效兼顾电机的输出推力平均值。FEA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通用性,可使不同结构的LFSPM电机在减小推力脉动的同时兼顾输出推力平均值。
    • 张勇; 张宁
    • 摘要: 小型化、细间距的芯片对其封装运动系统的响应能力、定位精度和定位时间有着极高的要求,其运动平台需要在极短时间内快速、平稳、精确地运行到目标位置,即从控制方面实现高精度、高加速度和运动时间的最优规划。首先在7段标准S曲线速度规划基础上进一步改进为“高加加速度低减加速度”的非对称S曲线速度规划解决加速度突变问题并有效抑制系统超调和残余振动,接着根据位移开展非对称S曲线速度规划之后存在参数可调,在充分考虑系统特征的前提下从固有周期处频率激起能量强度尽可能低的角度在定位阶段采用Morlet小波变换展开优化得到最优的速度、加速度和加加速度值,解决S曲线引起的定位速度变慢问题。实验证明,采用本速度规划方法X轴的跟踪误差从15µm提高到1.5µm,定位时间从100 ms提高到15 ms,定位精度从70µm提高到10µm,Y轴提升也与X轴相当,该速度规划方法有效实现芯片封装控制系统的短行程、高加速、高速高精度定位要求。
    • 赵静; 王婉婉; 周杨; 董菲
    • 摘要: 为了实现直线电机动子速度的实时鲁棒精密测量,研究了一种基于权重相位相关峰值拟合的直线电机速度测量方法。首先,构造出锯齿波条纹目标图像,利用线扫描相机获取运动过程中的连续锯齿波条纹序列。然后,采用相位差算法得到相邻信号的互功率谱,引入反比例函数代替傅里叶反变换后的狄拉克函数,仅通过对峰值点及两个邻域点简单加权,更加快速稳定得到条纹信号的亚像素位移。最后,根据系统标定系数和固定拍摄间隔计算直线电机动子实时速度。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的平均耗时约为0.02 ms,测量精度在0.05 pixel以内,速度测量精度为0.03 mm/s。
    • 刘志勇; 闫军; 姚代祯
    • 摘要: 以直线电机地铁车辆系统机电动力学模型为基础,利用粒子群优化算法,以驱动直线电机转子的加速度最小为优化目标,选取相关的电气参数和机械结构参数为设计变量,将设计变量的取值范围作为约束条件,建立直线电机车辆系统的机电动力学优化模型.通过对直线电机地铁车辆系统机电动力学模型的优化,有效地提升了车辆的运行安全性及平稳性.
    • 刘志国; 刘强
    • 摘要: 为消除非线性摩擦干扰对直线电机进给系统定位精度的不利影响,提出一种基于LuGre摩擦模型的自适应补偿控制方法。建立直线电机进给系统的动力学方程,并在系统建模中引入基于自适应因子的改进LuGre模型;采用反步设计法的思想,利用李雅普诺夫第二法推导了自适应控制律;最后进行了半物理仿真实验。仿真结果表明:该自适应控制器应用于直线电机进给系统的摩擦补偿是可行的,有效提高了系统的位移定位精度和速度跟踪精度。
    • 王志昊
    • 摘要: 伺服参数整定是影响直线电机系统控制性能优劣的关键因素,针对其参数难以整定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杂交PSO算法的解决方案。通过引入粒子杂交操作,有效增强算法对最优参数的全局搜索能力,并且其收敛速度和精度得到提升。仿真结果表明,应用杂交PSO算法对电机系统数学模型的伺服参数进行整定优化效果明显。对比标准粒子群算法与文献改进粒子群算法,优化后的伺服控制系统对阶跃响应的超调量减少31.34%,上升时间、调整时间明显缩短,并且系统在应对输入突变时表现出较好的跟踪性能。
    • 杨嘉伟
    • 摘要: 非线性滑模控制的直线电机伺服系统,由于滑模控制算法涉及的参数较多,会给参数调优带来困难,从而影响控制效果。结合理论分析与仿真方法,以实验采集的样本为基础,通过反向传播神经网络对直线电机伺服系统进行建模;采用非奇异快速终端滑模控制作为控制算法,搭建直线电机运动控制仿真实验平台;利用粒子群算法,在给定范围内优化滑模控制参数;在仿真平台验证所提出参数优化策略的有效性。当指令正弦位移信号为d=40 sin(πt),参数优化前后直线电机的仿真跟随误差的最大值差分别为0.3770,0.1409 mm,且后者的波动范围明显小于前者。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