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生理生化

生理生化

生理生化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2年内共计1937篇,主要集中在农作物、园艺、植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59篇、会议论文136篇、专利文献19477篇;相关期刊674种,包括种子、种业导刊、北方园艺等; 相关会议103种,包括中国园艺学会第四届全国花卉资源、育种、栽培及应用技术交流会 、2015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2011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等;生理生化的相关文献由5986位作者贡献,包括胡文忠、姜爱丽、王艳颖等。

生理生化—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759 占比:8.23%

会议论文>

论文:136 占比:0.64%

专利文献>

论文:19477 占比:91.13%

总计:21372篇

生理生化—发文趋势图

生理生化

-研究学者

  • 胡文忠
  • 姜爱丽
  • 王艳颖
  • 陈金印
  • 乔勇进
  • 苏冬梅
  • 刘程惠
  • 徐秀红
  • 王爱华
  • 孙福山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刘丽霞; 宋建
    • 摘要: 荆芥是唇形科荆芥属一年生草本植物,作为一种重要的药食同源植物广泛应用于中医药治疗领域。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荆芥在种植资源、生理生化、药理、临床应用以及生物信息学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 李红强; 罗倩; 杨帅; 谢瑞莹; 聂琼
    • 摘要: 为探究转录因子NtMYB4a参与调控烟草(Nicotiana tabacum)抵抗干旱胁迫的能力,以NtMYB4a过表达株系(OE)、敲除株系(KO)和野生型(WT)为材料,通过盆栽实验模拟自然干旱胁迫,对比分析三个株系在干旱胁迫0、2、4、6、8 d和复水2 d后的光合特征、根系活力、叶绿素、脯氨酸(Pro)和丙二醛(MDA)含量以及抗氧化酶活性等指标。结果表明,OE株系的净光合速率(Pn)、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Pro含量以及SOD、POD和CAT活性均显著高于WT株系,而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MDA含量则显著低于WT株系;KO株系多数时期Pn、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Pro含量及SOD、POD和CAT活性显著低于WT株系,Tr、Gs、MDA含量则显著高于WT株系。因此,超表达NtMYB4a可能通过提高烟草的光合能力、根系活力和抗氧化酶活性,减少细胞膜损伤来提高烟苗抗旱性。
    • 王建锋; 杜海荣; 张明海
    • 摘要: 2020年11月—2021年3月,通过非损伤性采样收集亚洲黑熊(Ursus thibetanus)冬眠前后的粪便样品,并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和微量法测定2个时期样品的36项生理生化指标,从而研究黑熊在冬眠前后生理生化水平的差异,分析黑熊在冬季的生理适应情况。结果表明:黑熊在冬眠前后瘦素等12项指标发生显著变化,其中甘油三酯等4项指标发生极显著变化。冬眠期间能量利用主要从碳水化合物转变为脂质、体内新陈代谢和体温降低,苏醒后身体需要迅速恢复正常活动等方面皆与冬眠前后生理生化水平的变化密切相关。
    • 高育文; 陈国刚; 郭敏瑞; 张伟达; 唐異淞; 郝火叶; 沈鹏; 何艳玲
    • 摘要: 为探究不同贮藏温度下“金花蜜25号”哈密瓜的品质变化、延长哈密瓜贮藏保鲜期,该文以“金花蜜25号”哈密瓜为试验材料,分别将其放置在(-1±0.3)°C和(4±0.3)°C的冷藏库中贮藏,测定其采后贮藏过程中理化指标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差异。在两种贮藏温度下,哈密瓜果实的品质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下降;与-1°C处理组的哈密瓜相比,4°C处理组哈密瓜中可滴定酸、维生素C损耗较少,过氧化氢、超氧阴离子含量较低,抗氧化酶活性较高,且细胞膜通透性较低,丙二醛含量、纤维素酶、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活性较低。
    • 王军萍; 宋留丽; 郁志芳
    • 摘要: 以‘上海青’小白菜为试验材料,采用1.0 mg/L的2,4-表油菜素内酯(2,4-epibrassinolide, EBR)溶液进行采后喷洒处理,分别于2°C和20°C下贮藏,研究EBR处理对贮藏期间小白菜品质和生理生化的影响。结果显示,EBR处理能抑制2°C和20°C贮藏期间小白菜的L*上升和色调角H下降,减缓总叶绿素、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的减少,贮藏结束时小白菜总叶绿素含量分别比对照高5.57%和46.25%。EBR处理有效地抑制了小白菜在2°C和20°C贮藏期间叶绿素降解相关酶(叶绿素酶、脱镁螯合酶和脱镁叶绿素水解酶)活性的上升,贮藏结束时三种酶活性均低于对照28%以上。EBR处理减弱了2°C和20°C贮藏期间小白菜的呼吸强度,抑制其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的下降,降低了膜脂过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脂氧合酶)活性,并抑制超氧阴离子、过氧化氢和丙二醛含量的上升,贮藏结束时两温度下EBR处理小白菜丙二醛含量分别较对照降低了8.91%和19.18%。结果表明,小白菜2°C贮藏较20°C贮藏更能维持其较好的品质和生理生化指标;1.0 mg/L EBR处理可以有效延缓2°C和20°C贮藏期间小白菜黄化,减少品质和生理的下降,其中对20°C贮藏条件小白菜各指标的影响更为明显。
    • 田鸿; 韦小丽; 罗旋
    • 摘要: 以椰糠、泥炭、珍珠岩和蛭石为原料,按体积比配成7种育苗基质,测定不同基质配比下花榈木容器苗的生长、生理生化等25个指标,以筛选适宜基质配方。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基质配比会影响花榈木生长和生理状况而使其育苗效果有差异,表现为其苗高最大是T 4(V(泥炭)∶V(珍珠岩)=1∶1),地径最大是T 6(V(泥炭)∶V(珍珠岩)=4∶1),两指标最小均为T 2(V(泥炭)∶V(蛭石)=7∶3)。根长、根表面积最大均为T 7(V(泥炭)∶V(椰糠)=4∶1)。总生物量最大为T 6,为1.26 g;叶片氮质量分数最高为T 4,叶片磷、钾质量分数最高均为T 7。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二氧化碳摩尔分数及蒸腾速率最高均为T 7,分别高出最低处理均为T 2的114%、280%、66%和202%。不同基质配比对花榈木容器苗叶片叶绿素a/b和硝态氮质量分数差异不显著(p<0.05)。可溶性糖质量分数最高为T 4,为5.52 mg/g,最低为T 7,为3.83 mg/g,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最高为T 2,为6.89 mg/g,最低为T 4,为5.03 mg/g。综合分析结果表明T 7(V(泥炭)∶V(椰糠)=4∶1)综合评价值最低,故这种基质配方比其他处理更适宜花榈木容器苗生长。
    • 高飞; 张佳佳; 高拖弟; 刘永华
    • 摘要: 通过研究沙棘受栎黄枯叶蛾和沙棘木蠹蛾取食为害后生理生化的变化,探讨虫害诱导的沙棘生理生化变化对害虫种间互作的影响。以二虫分别作为地上、地下的植食者,采用两因素交互试验设计,每种害虫处理2水平(未接与接),测定虫害沙棘茎叶和根系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单宁、黄酮含量,并进行差异性分析。分析表明,栎黄枯叶蛾为害后,沙棘茎叶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下降;沙棘木蠹蛾为害后,沙棘上、下部可溶性糖含量均有所上升;二者共同为害后,沙棘上、下部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均上升;不同虫害处理后,沙棘根系单宁、黄酮含量均显著升高。综上说明,二虫诱导的沙棘生理生化的改变,对茎叶害虫栎黄枯叶蛾具偏利促进作用,而对根系害虫沙棘木蠹蛾有较大抑制作用。
    • 鲁海坤; 姜业成; 隋昕; 于芸泽; 于营; 郭靖
    • 摘要: 为探究蒙古黄芪种子贮藏过程中活力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揭示其老化机理、筛选适宜贮藏的含水量和温度,以不同含水量(3.7%,6.6%,9.8%)的蒙古黄芪种子为试材,于不同条件(室内、短期库、中期库、长期库)下贮藏12个月,测定种子发芽率和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不同贮藏条件和不同含水量的种子发芽率均不断降低,在这4种条件下贮藏12个月后,含水量为9.8%的种子发芽率分别为27.7%、39.3%、42.3%、47.3%;含水量为6.6%的种子发芽率分别为32.3%、42.3%、44.0%、53.3%;含水量为3.7%的种子发芽率分别为35%、44.7%、49.7%、62.0%;贮藏过程中种子活性氧含量升高,SOD活性升高,APX活性不断下降,有毒物质MDA逐渐积累,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下降;种子含水量和贮藏温度协同影响种子活力,低含水量且低温条件更有利于保持种子活力,大幅减小种子贮藏过程中发芽率的下降幅度。因此,蒙古黄芪种子适宜贮藏条件为:含水量3.7%、温度-18°C。
    • 李江艳; 张鲜花; 袁小强
    • 摘要: 为筛选鸭茅苗期抗旱性指标,以7份不同来源鸭茅(Dactylis glomerata)种质为供试材料,设置适宜水分、轻度和重度干旱胁迫3个处理,于处理30 d后测定叶片的相对含水量、相对电导率、抗氧化酶活性等生理生化指标,采用抗旱性度量值、综合抗旱系数、加权抗旱系数并结合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分析、灰色关联分析等多种方法对鸭茅进行抗旱性综合评价及抗旱指标的筛选。结果表明,随干旱胁迫的加剧,鸭茅叶片的相对含水量及叶绿素含量逐渐降低,相对电导率逐渐升高,渗透调节物质和丙二醛含量逐渐升高,抗氧化酶活性总体呈上升趋势。综合指标评价表明,叶片的相对含水量在轻度和重度干旱胁迫下均为敏感指标;而叶绿素含量及丙二醛含量在轻度干旱下为抗旱性敏感指标;除叶片相对含水量外,可溶性蛋白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在重度干旱胁迫下变化较大。综上所述,在进行抗旱性鉴定时,应用综合评价方法才能得出准确结论。对不同鸭茅种质进行比较,来自新疆的野生鸭茅在不同干旱胁迫下均表现出较强的抗旱性,具有极大的发掘潜力。
    • 邹成林; 吕巨智; 翟瑞宁; 钦洁; 谭华; 黄开健; 黄爱花; 杨萌; 莫润秀; 韦新兴
    • 摘要: 【目的】依据生理生化指标评价广西玉米品种萌芽期抗旱性,为广西抗旱玉米品种筛选和培育提供参考。【方法】利用20%PEG-6000溶液模拟干旱胁迫,对14个广西玉米品种进行萌芽期抗旱性试验,测定对照(蒸馏水)和干旱胁迫下各玉米品种胚芽的叶绿素、可溶性糖和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探究干旱胁迫对玉米萌芽特性的影响,并采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各参试玉米品种萌芽期的抗旱性。【结果】与对照相比,干旱胁迫下各参试玉米品种的生长发育均受到明显抑制,表现出种子萌发困难,胚芽生长缓慢,但不同品种受到的影响存在差别。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各生理生化指标在品种间和处理间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与对照相比,干旱胁迫下各玉米品种的叶绿素和可溶性糖含量减少,SOD、POD和CAT活性降低,MDA含量增加。隶属函数法评价中指标权重系数最大为MDA含量,达46.96%,其次为SOD活性,为21.77%。各品种隶属函数法D值在0.176~0.795,其中兆玉215和桂单162的D值大于0.7,属于强抗旱品种;桂单6205、桂单666和兆玉200的D值在0.5~0.7,属于抗旱品种;桂单660、桂单658、桂单673、桂单6209、桂单203和桂单6203的D值在0.4~0.5,属于中抗旱品种;桂单669、桂单671和桂单668的D值小于0.4,属于弱抗旱品种。【结论】叶绿素、可溶性糖和MDA含量及SOD、POD和CAT活性均可作为玉米萌芽期抗旱性评价指标,其中以MDA含量和SOD活性为主要评价指标。14个玉米品种中,兆玉215、桂单162、桂单6205、桂单666和兆玉200的抗旱性相对较强。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