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氧化锰

氧化锰

氧化锰的相关文献在1958年到2023年内共计3463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化学工业、电工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19篇、会议论文67篇、专利文献268175篇;相关期刊256种,包括新课程.中学、材料导报、中国锰业等; 相关会议56种,包括第六届尾矿与冶金渣综合利用技术研讨会、第10届中国热处理活动周暨中国热处理技术路线图论坛、第七届全国环境化学学术大会等;氧化锰的相关文献由7143位作者贡献,包括陈奇志、吴元花、覃胜先等。

氧化锰—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19 占比:0.16%

会议论文>

论文:67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268175 占比:99.82%

总计:268661篇

氧化锰—发文趋势图

氧化锰

-研究学者

  • 陈奇志
  • 吴元花
  • 覃胜先
  • 许雄新
  • 史磊
  • 孙明
  • 余林
  • 韦国柱
  • 万维华
  • 陆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许火宏; 许愿; 梁金燕; 韦泽安; 李子安; 李勇刚
    • 摘要: 活性炭材料具有良好的双电层电容性能且性能稳定;而金属氧化物具有理论比电容高,而循环性能差的特点。本文首先以椰壳为原料,KOH为活化剂,化学活化法制备椰壳活性炭。再以椰壳活性炭为碳源,KMnO_(4)为锰源,采用水热法原位合成锰基氧化物/椰壳活性炭复合材料。采用扫描电镜(SEM)对所制材料进行形貌表征,循环伏安法(CV)和恒电流充放电法(GCD)测试复合材料在1 mol·L^(-1) Na_(2)SO_(4)溶液中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在1 mV·s^(-1)条件下CV测试复合材料的电容由活性炭的66.2 F·g^(-1)提高到77.8 F·g^(-1),水热法原位合成工艺制备的复合材料可提升活性炭电容性能。在1 A·g^(-1)电流密度下恒电流充放电1000次,由初始81.2 F·g^(-1)提高至116.8 F·g^(-1),电容寿命不减反增,循环可逆性良好,具有良好的研究和利用价值。
    • 吴松; 王海人
    • 摘要: 有机金属框架材料具有较大比表面积,以其作为前驱体制备得到的金属氧化物通常具有丰富的微孔结构,有利于提高催化性能。本文以泡沫镍为载体,首先通过溶剂热法制备了Mn-MOF74@NF材料,再通过管式炉退火得到Mn2O3@NF材料,并研究了该催化材料在碱性介质中的催化析氧性能。结果表明镍电极表面成功负载了晶态纳米柱状氧化锰,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在析氧电流密度为10 mA/cm2过电位仅为220 mV,塔菲尔斜率72.1 mV/dec,且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证明该材料具备良好的OER催化性能。
    • 韩润林; 李文翔; 王超悦; 丁地金
    • 摘要: 纳米氧化锰具有良好的低温催化活性,但纳米粒子在使用过程中容易流失,造成催化活性快速下降。本研究采用纤维素为还原剂和复合材料基体,以高锰酸钾为锰源,在水热条件下制备了纤维素/氧化锰纳米复合材料,研究了制备条件对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的影响规律,以亚甲基蓝为目标污染物测试纳米复合材料在染料废水处理中的性能规律。采用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仪等对复合材料的形貌和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通过优化工艺条件,在不添加其他化学试剂的条件下,在120°C条件下采用水热合成法成功制备了含有氧化锰纳米线的复合材料。制备条件温和绿色,所制备的纳米线结构均匀,直径较小,使得产品比表面积和活性较高。所制备的纳米复合材料对亚甲基蓝具有良好的催化降解性能,在中性条件下染料去除率达到96%以上,且在循环4次以后,染料去除率仍在87%以上,表现出良好的循环稳定性。
    • 张宝成; 曹运琴; 曾刚; 李德辉
    • 摘要: 对喜旱莲子草的生理及植株特性进行了分析,旨在为矿区生态修复提供参考。研究发现,锰胁迫后喜旱莲子草叶绿素浓度降低,叶片中可溶糖和脯氨酸浓度增加;叶中淀粉含量随氯化锰浓度增加而降低,丙二醛无明显变化;不同浓度氯化锰处理组的株高在前5 d和20 d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处理40 d后株高明显降低;2.0%氯化锰处理组土壤蔗糖酶含量显著增加;氯化锰处理组土壤蛋白酶活性和脲酶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组;随氯化锰浓度增加,植物叶片数、叶面积和叶质比均呈增加趋势。结果表明,喜旱莲子草在锰污染后的适应能力强,在生态恢复治理方面具有较高价值。
    • 阮艳莉; 王天宇; 顾祥顺
    • 摘要: 为了解决锰氧化物氧电极催化剂导电性差的问题,并进一步提高其催化活性,引入沸石咪唑酯骨架结构(ZIF8)材料与二氧化锰(MnO_(2))材料复合,经高温煅烧后,制得具有高稳定性和双功能催化活性的MnO@N-C催化剂。采用SEM、XRD、XPS对MnO@N-C催化剂进行表征,并将其用于锌空气电池,考察该催化剂的催化性能和电池性能。结果表明:ZIF8的加入为材料提供了丰富的氮(N)源和碳(C)源,增加了催化活性位点,提高了催化剂的导电性和活性,同时,通过2种材料之间的协同作用,使MnO@N-C催化剂实现了较高的双功能性能;催化剂在碱性电解液中的氧还原(ORR)半波电位为0.78 V,与Pt/C催化剂(0.81 V)相接近,同时MnO@N-C催化剂还具有较低的Tafel斜率(113.74 mV/dec);在10 mA/cm^(2)下催化剂的氧析出(OER)电位E_(j=10)为1.66 V,与贵金属催化剂IrO_(2)(1.66 V)相当;使用MnO@N-C催化剂组装的锌空气电池峰值功率密度达到121 mW/cm^(2),在10 mA/cm^(2)下可稳定循环80 h,显示MnO@N-C催化剂具有优异的电化学循环稳定性,是一种非常有前途的高性能锌空气电池氧电极双功能催化剂。
    • 何小云; 葛笑; 宋留名; 杨婷婷; 李圆科; 苟进胜
    • 摘要: 以HZSM-5分子筛、高锰酸钾和甲醇为原料制备MnOx/HZSM-5催化剂,室温催化氧化甲醛.采用X射线衍射(XRD)、拉曼光谱(Raman)、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镜(TEM)、光电子能谱(XPS)等表征方法分析催化剂的形貌结构、化学成分,研究MnOx/HZSM-5的催化性能和再生性能,探讨其对甲醛的催化氧化机理.结果表明,MnOx/HZSM-5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和再生能力,动态测试1020 min后MnOx/HZSM-5对甲醛的清除率仍然保持在90%,再生5次后,MnOx/HZSM-5对甲醛清除率仍然保持在91%,静态测试中甲醛清除率达到97%,甲醛转化率达到92%.对MnOx/HZSM-5氧化甲醛的机理分析后发现,甲醛首先被催化剂吸附至MnOx活性位点,之后被初步氧化为甲酸盐或碳酸盐等中间产物,最后被深度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
    • 摘要: 通过锰氧化实现化能无机自养的细菌nature封面:结节系统。nature杂志第7816期封面文章报道了能从锰的氧化中摄取所需能量的微生物。科学家共培养了两个不同种的细菌,这种共培养物不仅能利用来自锰氧化的自由能帮助自身生长,还能促进生物量对无机碳的固定。通过这种方式,这种细菌会产生封面所示的离散宏观的氧化锰结核。研究人员将这两个细菌物种定名为“Candidatus Manganitrophus noduliformans”和“Ramlibacter lithotrophicus”,让它们共同生长成锰自养菌。物种一还不能从物种二中分离,而物种二被分离后便无法氧化锰
    • 刘沛静; 辛福恩
    • 摘要: 本文通过使用一种简单有效的电沉积工艺,利用一维MnO2纳米线成功构筑了结构稳定的三维丝网状MnO2/rGO/NF复合电极材料.经结构表征可知,丝网状MnO2纳米线在无任何粘结剂的情况下,均匀的原位生长在具有自支撑结构的三维rGO/NF表面.该方法制备的复合电极在0.5A·g-1的电流密度下测得比电容为213F·g-1,当电流密度增加至10A·g-1时,倍率性能为95%.循环测试5000圈(1A·g-1),电容保持率为92.5%.复合电极材料上述性能主要归因于丝网状MnO2的多孔结构与赝电容的协同作用,为反应提供了足够的电化学活性位点和稳定的结构,从而使其成为构建高性能储能器件的一种极具开发潜力的电极材料.
    • 孙若琳; 张斯然; 安康; 宋鹏飞; 刘源
    • 摘要: 铜锰复合氧化物是常用的氧化反应催化剂,一般认为铜锰尖晶石是活性组分;同时氧化铜和氧化锰也具有催化活性,但性能较差.研究表明,发现Cu1.5Mn1.5O4和CuO的协同效应能促进CO的催化氧化.催化剂以柠檬酸络合法制备,采用氮气吸附-脱附、XRD、H2-TPR、TEM、CO-TPD和O2-TPD等手段对系列催化剂进行了表征,测试了对CO氧化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CuO修饰的Cu1.5Mn1.5O4具有最好的催化性能和最高的单位表面活性(以单位表面积CO转化率计),表明CuO与Cu1.5Mn1.5O4存在协同作用.认为协同作用源自CuO活化的O2和Cu1.5Mn1.5O4活化的CO结合生成CO2提高了活性.
    • 王海; 罗青松; 王亮; 惠宇; 秦玉才; 宋丽娟; 肖丰收
    • 摘要: 有机腈类化合物作为一类重要的化工原料,被广泛应用于医药/农药制造、精细化学品合成和高性能纤维/橡胶生产中.传统合成有机腈类化合物一般使用剧毒的氰化物作为腈化试剂,这类氰化物在危害人体健康的同时,也会严重污染生态环境.针对无氰化物的腈化过程,发展了很多新的反应路线,其中,采用氨气作为氮源的直接氨氧化引起了广泛关注.在该反应中,高温气固相氨氧化反应容易发生过氧化等副反应.与之相比,液相体系中的氨氧化过程反应条件则相对温和,可以有效抑制过氧化.但是,在液相反应中,腈类产物很容易被水合成酰胺类化合物,从而导致该反应的产物选择性大幅降低.本文研究发现,通过改变氧化锰晶体结构可以有效地调控醇类分子氨氧化反应中腈和酰胺产物的选择性.MnO2(包括α,β,γ和δ相)催化的氨氧化过程中,主要得到了酰胺(选择性>99.0%),而在相同反应条件下,α-Mn2O3却可以高选择性地催化醇氨氧化到腈类产物(选择性>99.0%),在该体系中,即使额外增加反应体系中水和催化剂的用量,腈类产物依然不会转化为酰胺产物.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α-Mn2O3催化腈水合到酰胺的反应速率几乎为零,这说明该类催化剂可以有效抑制腈水合反应.原位红外光谱结果表明,α-Mn2O3表面无法有效活化水分子,并且对腈类分子的吸附较弱,这些因素都导致了腈水合反应难以进行,从而可以高选择性地形成腈类化合物.与之相反,MnO2催化材料则可以高效地活化水分子,并且对腈类分子吸附较强,从而有效促进了水合反应并获得了酰胺产物.综上,通过调控氧化锰的晶体类型就可以简单、有效地改变氨氧化反应中的产物选择性.即使在苛刻的反应条件下,例如较大量的水存在下,α-Mn2O3催化的反应体系中依然可以高选择性地获得腈类化合物.本文为高效调控氨氧化反应的产物选择性提供了一个可靠方案.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