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李烈钧

李烈钧

李烈钧的相关文献在1963年到2021年内共计144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史、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3篇、会议论文1篇、相关期刊109种,包括政府法制、安徽史学、钟山风雨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二届近代中国与世界国际学术研讨会等;李烈钧的相关文献由131位作者贡献,包括王英维、李季仁、闵正国等。

李烈钧—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3 占比:99.31%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69%

总计:144篇

李烈钧—发文趋势图

李烈钧

-研究学者

  • 王英维
  • 李季仁
  • 闵正国
  • 付丽宁
  • 余玮
  • 吴志菲
  • 李德龙
  • 许海泉
  • 黄晓弘
  • 俞菲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 左世元
    • 摘要: 武昌起义后,国内政局出现混乱,汉冶萍公司厂矿所在鄂、湘两省的官绅乘机武力接管汉阳铁厂、大冶铁矿和萍乡煤矿(简称萍矿).适逢李烈钧出任赣省都督,为巩固政权,以改善财政为核心的整顿便成为其当务之急.由于赣省以农业为主要经济来源,工业相当薄弱,贸易逆差严重.在鄂、湘两省的刺激下,李烈钧亦采取措施,拟接管萍矿以解财政困境.民国初建,在资产阶级的鼓动下,无论是南京临时政府还是袁世凯政府都倡导鼓励、保护和促进实业发展,由此李烈钧先是利用集成公司同汉冶萍竞争,企图压迫后者屈服,后又直接派军队接管.湘督谭延闿不愿赣省独占并破坏萍矿,采取措施积极支持汉冶萍;袁世凯政府亦有控制汉冶萍的企图,阻挠李烈钧的接管行动.在谭延闿和袁世凯的支持下,汉冶萍及萍矿坐办李寿铨坚决抵制李烈钧接管萍矿的企图.在各方压力下,李烈钧被迫妥协,和平解决矿争.民初赣省与汉冶萍之间关于萍矿的争夺,反映的是地方与企业、地方与中央争夺财源的实质.
    • 摘要: 熊雄,江西宜丰人。1911年初,他到南昌参加李烈钧领导的江西学生军。1913年7月,二次革命失败,熊雄随李烈钧逃亡日本,并在东京学习军事。1919年,他受到俄国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影响,筹款赴欧留学。
    • 摘要: 著名作家高维生将他的旧芭蕉扇收起,与大家分享《这样的事情曾经发生过》,这些事情也许你也遇到过,或做过。作者用带有明显美学意识的写作方式,将他的情感藏匿在细腻的描述中。在山青水绿之处,一幅飘逸的风情画在著名作家李烈钧笔下绘就,《欸乃一声山水绿》一定会引起读者心灵的共鸣和无限的遐想。
    • 摘要: 武宁县第一中学创建于战火纷飞的1937年,其开创者为李烈钧将军,1980年,学校被评为江西省首批"省级重点中学"。新的武宁一中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庐山西海之滨,地处县城新区,下辖沙田、黄塅两个校区,2014年秋季学校又组建了初中部,目前已形成"一校两区一部""一优一特一基础"的办学模式。学校现有教职工501人,教学班153个(其中高中87个班),学生8200余人(其中高中生4600余人),体育馆、图书馆、多媒体白板教室、音体美功能室等现代化教育教学设施一应俱全,网上阅卷系统全面开放。
    • 尚小明
    • 摘要: 欧阳武在民初本是赣督李烈钧手下健将,但反袁态度并不激烈,加之其兄众议院议员欧阳成等在幕后积极活动,因此得以在袁世凯罢免李烈钧后出任江西护军使,并经黎元洪保荐兼代赣督。他一方面暗中表示拥护中央,另一方面公开谋求赣省自保,故他对北军以震慑“乱党”为由入赣,竭力阻止。二次革命在湖口爆发后,欧阳武在袁世凯方面笼络、施压下,一度表示要派兵进攻湖口,但很快他又接受讨袁派推举,出任赣督。随着北军逼近南昌,欧阳武的态度再次发生变化,他以“不忍使南昌为战场”为由弃城而去,并以“止戈和尚”名号入山为僧。为了脱罪,他将自己就任赣督及其后所为一概称之为“被胁”,将讨袁派称之为“乱党”,从而彻底倒向袁世凯一方,并通过多方活动,最终获得袁世凯特赦。他保住了性命,但丢掉了气节,结果两面皆不讨好。
    • 邢路路
    • 摘要: 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为寻求民族的独立,进行了艰苦的探索。辛亥革命,总结了前人的经验,在近代人民革命斗争的里程上,树立了光辉的里程碑,李烈钧为辛亥革命进行中战斗,他的实践,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资产阶级革命家的斗争风貌。那么,李烈钧从一个青年留日学生,他的革命思想是如何形成的?在辛亥革命前期做了为革命做了怎样的贡献?现简要探析。
    • 罗平汉
    • 摘要: 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后,与国民军将领联名致电孙中山,邀其北上指示“一切建设大计”。于是,孙中山于1924年11月13日偕宋庆龄、李烈钧、邵元冲等20余人,乘永丰舰离穗经上海、日本,至12月31日抵达北京。由于长期为革命奔波,孙中山积劳成疾,得了肝癌。
    • 佚名
    • 摘要: 至于他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在众多评价中,张学良自己最喜欢的,莫过于时任南京国民政府军法会审审判长李烈钧说的——“不愧为张作霖的儿子”。
    • 刘文政
    • 摘要: 李烈钧辛亥革命后,于1912年3月19日,经江西省临时参议会推举,并得到临时大总统孙中山批准,就任江西省都督。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