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无张力修补术

无张力修补术

无张力修补术的相关文献在1998年到2022年内共计1502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临床医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77篇、会议论文20篇、专利文献343019篇;相关期刊390种,包括中国社区医师、基层医学论坛、吉林医学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中医杂志》特邀心血管专家学术座谈会暨中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疾病临床经验会议、2013年浙江省微创外科学学术年会、2013年北京第七届疝和腹壁外科国际学术研讨会等;无张力修补术的相关文献由2524位作者贡献,包括唐健雄、杨斌、陈双等。

无张力修补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77 占比:0.43%

会议论文>

论文:20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343019 占比:99.57%

总计:344516篇

无张力修补术—发文趋势图

无张力修补术

-研究学者

  • 唐健雄
  • 杨斌
  • 陈双
  • 张勇
  • 申英末
  • 赖东明
  • 陈健民
  • 陈杰
  • 刘建平
  • 徐颖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摘要: 目前全球范围内,每年因内部软组织缺陷开展的重建手术大于40万例,花费100亿美元以上的医疗费用。基于补片的无张力修补术是临床推荐的主要治疗方法。然而传统的合成补片不能同时具备抗变形、抗粘连和促愈合的特性,容易导致不良的手术结果。近期,我国科学家研发出一种新型腹壁组织修复材料,兼具抗变形、抗粘连和促愈合的特性。
    • 韩娜
    • 摘要: 目的评价腹股沟疝患者无张力修补术患者采取心理护理干预对症状自评、应激状态等方面的积极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9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腹股沟疝疾病患者,总计80例,均行无张力修补术治疗。依据随机法分组护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辅助心理护理干预,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比较两组腹股沟疝患者的护理效果,包括症状自评得分、术后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护理满意度以及心率、收缩压水平。结果观察组躯体化得分[(1.50±0.20)分vs.(2.10±0.30)分]、抑郁得分[(1.50±0.20)分vs.(2.10±0.30)分]、焦虑得分[(1.20±0.20)分vs.(2.10±0.30)分]、人际关系得分[(1.30±0.20)分vs.(2.10±0.30)分]、敌对得分[(1.10±0.20)分vs.(2.20±0.30)分]、恐惧得分[(1.40±0.20)分vs.(2.10±0.30)分]、强迫症状得分[(1.10±0.20)分vs.(2.10±0.30)分]、偏执得分[(1.20±0.20)分vs.(1.90±0.30)分]、精神病性得分[(1.30±0.20)分vs.(1.90±0.20)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心率[(78.50±2.50)次/min vs(.87.50±3.50)次/min]明显低于对照组,收缩压[(126.20±10.50)mm Hg vs(.135.50±15.50)mm Hg]明显低于对照组,下床活动时间[(15.20±3.20)h vs(.22.30±3.50)h]明显短于对照组,肠道功能恢复时间[(21.30±2.10)h vs.(25.50±2.50)h]明显短于对照组,住院时间[(6.50±1.20)d vs(.9.30±1.30)d]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50%vs.15.00%)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总满意度(100.00%vs.80.00%)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助于改善腹股沟疝患者无张力修补术后症状自评情况,减轻患者应激状态,满足患者护理需求,提高患者安全性,进而促进患者康复。
    • 陈小宝
    • 摘要: 目的探讨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患者的慢性疼痛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预防措施。方法收集2018年11月至2021年9月淄博市淄川区中医院收治的225例行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术后发生慢性疼痛的情况将其分为疼痛组(25例,疼痛时间持续3个月及以上)和未疼痛组(200例,疼痛时间持续未超过3个月)。统计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患者慢性疼痛发生情况及其单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患者慢性疼痛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225例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患者术后共25例发生慢性疼痛,慢性疼痛发生率为11.1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疼痛组与未疼痛组年龄、体质量指数(BMI)、病变位置、再次手术、术前疼痛、麻醉方式、术中牵拉或损伤神经、术后切口感染、血肿、切口裂开、补片感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24 kg/m2、术前疼痛、麻醉方式为局部浸润麻醉、术中牵拉或损伤神经、术后切口感染均为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患者慢性疼痛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2.672、2.192、2.467、2.445、3.080,均P<0.05)。结论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患者慢性疼痛发生的影响因素与患者BMI、术前疼痛、麻醉方式、术中牵拉或损伤神经、术后切口感染有关,临床可据此改进手术方式,同时对有以上特征的患者进行针对性治疗或干预,以降低患者术后慢性疼痛发生的风险。
    • 汤勇; 赵洋; 何兵
    • 摘要: 目的:探究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血清白介素17(IL-17)、白介素8(IL-8)、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TIMP-2)水平与预后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135例行无张力修补术的腹股沟疝患者,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2个月,根据术后并发症和复发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111例)和预后不良组(24例)。比较两组血清IL-17、IL-8、hs-CRP及TIMP-2水平,并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预后不良组血清IL-17、IL-8、hs-CRP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TIMP-2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IL-17、IL-8、hs-CRP、TIMP-2对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预后不良预测价值的AUC分别为0.967(0.924~1.000)、0.792(0.690~0.895)、0.827(0.739~0.915)、0.960(0.925~0.996),且Z检验AUC差异显示,IL-17的AUC显著较IL-8、hs-CRP高(Z=3.099、2.795,P<0.05),TIMP-2的AUC显著较IL-8、hs-CRP高(Z=3.053、2.744,P<0.05),根据最佳临界值,IL-17(42.41ng/L)、IL-8(25.43ng/L)、hs-CRP(40.14mg/L)、TIMP-2(70.72μg/L)的敏感度分别为95.8%、91.7%、95.8%、91.9%,特异度为90.1%、54.1%、64.9%、91.7%。结论: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血清IL-17、IL-8、hs-CRP与预后不良呈正相关,TIMP-2水平与预后不良呈负相关,且均对预后不良有一定预测价值,其中IL-17、TIMP-2预测价值较高。
    • 武文慧
    • 摘要: 目的探究腹腔镜经腹膜前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复发疝患者对其相关临床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58例腹股沟复发疝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各29例。其中对照组行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观察组行腹腔镜经腹膜前疝修补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为(46.33±11.76)min、下床活动时间为(10.36±3.17)h、进食时间为(13.28±3.91)h、住院时间为(5.23±0.84)d,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为(35.67±11.97)ml,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经腹膜前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复发疝患者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势,且安全性高。
    • 杨国凯; 洪富源; 陈炬莹
    • 摘要: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患者腹壁疝行无张力修补术的疗效,分析围手术期腹膜透析方式的选择,为临床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取我院接受腹壁疝修补术的腹膜透析患者26例,观察围手术期的手术并发症及腹膜透析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所有腹膜透析并腹壁疝患者接受30次无张力疝修补手术,其中腹股沟斜疝20例,脐疝6例,切口疝4例.术后2周内接受间歇性腹膜透析治疗,2周后恢复原腹膜透析方案.术后1个月内,2例出现切口相关并发症;术后12个月内,有5例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予抗感染治疗后均治愈,未发现腹透液渗及漏腹壁疝复发现象.结论腹膜透析患者并腹壁疝行无张力疝修补术是安全可行的;术后过渡期采用间歇性腹膜透析可取得良好的透析效果,无需改用血液透析,值得临床广泛应用和推广.
    • 刘贵远; 周海华
    • 摘要: 目的 探讨以膜为解剖标志在腹腔镜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TEP)中的应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确诊的100例腹股沟疝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采用TEP,观察组采用以膜为解剖标志的TEP。比较2组手术时间、引流管放置时间、住院时间、操作空间建立时间、应激激素等指标。结果 2组术中出血量、操作空间建立时间、引流管放置时间、引流液总量、术后疼痛评分、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Cor、NE和ALD水平分别为(261.23±12.35) nmol/L、(96.56±13.32)μg/L和(13.26±2.84) ng/dL,低于对照组的(415.12±14.41) nmol/L、(108.36±15.63)μg/L和(20.26±3.10) ng/d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膜为解剖标志的腹腔镜TEP能够安全、快捷、有效地建立手术操作空间,加快患者康复,减轻患者创伤应激反应。因此,精准理念指导下的腹腔镜TEP是安全可靠的,值得临床推广。
    • 沈琦; 肖诗铭; 汪文明; 冯帆; 于海文; 田陶然; 张微
    • 摘要: 目的 比较布比卡因两种阻滞方式对无张力疝修补术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7月至2019年7月120例成年腹股沟疝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麻醉阻滞方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将布比卡因广泛注射于手术区域,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布比卡因周围神经浸润麻醉,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时间及术后3个月术区疼痛情况.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52.0±12.5)min vs.(48.0±15.0)min]、平均住院时间[(2.8±0.5)d vs.(3.0±0.5)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研究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4分的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90.0%vs.6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布比卡因周围神经浸润麻醉对无张力疝修补术患者的术区疼痛影响更小.
    • 朱秀萍
    • 摘要: 目的 观察局部浸润和硬膜外麻醉用于老年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疗效差异.方法 以128例老年腹股沟疝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64例)和对照组(64例).两组均行无张力修补术,对照组行连续硬膜外麻醉,研究组行局部浸润麻醉.记录手术指标,评价术后疼痛反应,统计术后镇痛药物使用情况,观察麻醉不良反应.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麻醉不良反应总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较硬膜外麻醉,局部浸润麻醉可有效缩短老年腹股沟疝手术耗时,促进麻醉后恢复,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 张惠; 赵晓光
    • 摘要: 目的:探讨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并发肠粘连的危险因素,并提出防治建议.方法:2015年1月-2018年6月收治腹股沟疝行无张力修补术的患者239例,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肠粘连分为粘连组与未粘连组,分析影响术后并发肠粘连的危险因素.结果:随访术后患者239例,发生肠粘连20例,发生率为8.37%;粘连组年龄≥60岁、有腹部手术史、疝内容物为小肠或大网膜、补片类型为高分子材料补片及术后下床活动时间>24 h的比例均明显高于未粘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24 h均是术后并发肠粘连的危险因素,临床工作中要积极采取针对性预防对策,以减少术后肠粘连的发生.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