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政治选举

政治选举

政治选举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1年内共计111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政治、政治理论、法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8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3362篇;相关期刊96种,包括中国天主教、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党史博采(理论版)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二届台湾研究博士生论坛等;政治选举的相关文献由106位作者贡献,包括印红标、邵乐韵、刘传标等。

政治选举—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8 占比:3.11%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3362 占比:96.86%

总计:3471篇

政治选举—发文趋势图

政治选举

-研究学者

  • 印红标
  • 邵乐韵
  • 刘传标
  • 刘树雨
  • 午甲
  • 孙景峰
  • 汤本
  • 温天鹏
  • 王晓芃
  • 赵立彬

政治选举

-相关会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温天鹏
    • 摘要: 台湾青年群体在台湾政治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观察当前台湾青年群体的政治认知发现,其既有青年人从众心理、简单化思维、政治需求取向的普遍性特征,又有政治偏见突出、政治喜好周期短、政党忠诚度低的独特性特征。在长期“去中国化”历史教育的影响下,台湾青年群体对大陆产生了巨大疏离感,台湾当局施行的政治经济政策对青年群体产生诸多负面影响,并引发后物质主义价值观盛行以及价值观上的“世代对立”,这些因素构成了影响台湾青年群体政治认知的复合机制。同时,台湾地区各政治行为主体也通过形象包装与议题塑造对青年群体的政治认知进行现实建构,以实现改变政治认同、赢得政治选举的目标。
    • 温天鹏
    • 摘要: 台湾青年群体在台湾政治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观察当前台湾青年群体的政治认知发现,其既有青年人从众心理、简单化思维、政治需求取向的普遍性特征,又有政治偏见突出、政治喜好周期短、政党忠诚度低的独特性特征.在长期"去中国化"历史教育的影响下,台湾青年群体对大陆产生了巨大疏离感,台湾当局施行的政治经济政策对青年群体产生诸多负面影响,并引发后物质主义价值观盛行以及价值观上的"世代对立",这些因素构成了影响台湾青年群体政治认知的复合机制.同时,台湾地区各政治行为主体也通过形象包装与议题塑造对青年群体的政治认知进行现实建构,以实现改变政治认同、赢得政治选举的目标.
    • 邹振东; 黄浩宇
    • 摘要: 2020年的台湾地区"二合一"选举,民进党候选人蔡英文获得连任.在选举主要候选人的网络声量表现和相关议题方面,韩国瑜网络声量最大、相关议题最多,蔡英文社交媒体粉丝数最多,但粉丝数比网络声量更应是选举网络舆论战的争夺主战场;在岛内外重要事件方面,出现舆论事件"韩国瑜化"现象,同时蔡英文恶意炒作香港修例风波成为选举的最关键变量;在岛内重大政策方面,蔡英文在各大重要政策中的网络曝光量基本均高于韩国瑜.此次选举出现的三种传播模式"悲情传播""仇恨传播"和"恐惧传播"是解开此次台湾选举种种疑惑的关键钥匙.
    • 莫莉
    • 摘要: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美国公众对网络的普遍化使用,美国政治选举中的传播方式也在不断变化.梳理了自2000年以来美国选举中网络政治广告的技术应用及形式变迁后,提出当代美国网络政治广告的特点:依靠数据精准耙向的受众策略;迎合受众多重定位的产品策略;实时监测和迅速调整的媒体策略;以及行动动员导向的目标策略.研究认为,依靠大数据指导的网络政治广告在现实中助推整合传播策略的开展,有助于信息传递和选民动员,但其对选民投票的直接影响尚不清晰,而可能带来的负面社会影响亦值得警惕与反思.
    • 陈雅丽
    • 摘要: 政治选举广告是民主国家或地区进行政治说服的一种形式,为了激起民众的参与,获得民众的支持,最大限度地提升受众对候选人的关注度和支持度.很多地区将政治选举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战争,政治广告已成为政治格局中不可或缺的力量.本文对政治选举广告中出现的表现形式进行整理和分析,从中总结出能够发挥最佳传播效果,能够在选民心里建立认同感的广告表现技巧.
    • 谭保罗
    • 摘要: 未来,美国经济依然会由金融和互联网“双轮”驱动,能源革命或者说受其驱动的制造业复兴,只是一张用来应对政治选举的牌,能打多久,取决于很多变量。
    • 陈成; 赵立彬
    • 摘要: 本文结合中国特殊的制度背景,从管理层风险异质性这一视角来考察政治不确定性对公司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在中央政府进行政治选举的年份,风险规避型管理层更倾向于降低投资.本研究的政策启示在于:政府应该完善现有的制度,减少政治选举对企业投资带来的外部风险,从而保证稳定的公司投资水平;对于企业而言,应加快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制定合理的投资战略从而促使管理层在面对外部不确定性时保持应有的谨慎性.
    • 王晓芃
    • 摘要: 国际学术期刊发表的新闻学研究论文反映了国内外学者热衷研究和讨论的新闻学议题。新闻记者与社交媒体、新闻与政治选举以及新闻与女性这三个议题在过去一年格外引人注目;而问卷调查和深度访问是比较突出的研究方法,能有效追踪网络和社交媒体对新闻工作者的影响,发现新闻记者和新闻实践的变化。近来的新闻研究聚焦于社交媒体语境下的新闻实践的特定层面、新闻受众和新闻编辑室的管理。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则使有关新闻效果、记者角色和政治活动中的社交媒体的研究特别有相关性。议程设置依旧是一个核心的理论工具。当美国第一夫人尝试在大选中打破政治天花板时,一些传播学者也开始关注不同媒体市场中女记者们的工作岗位、职业满意度和现状。
    • 王晓芃
    • 摘要: 国际学术期刊发表的新闻学研究论文反映了国内外学者热衷研究和讨论的新闻学议题.新闻记者与社交媒体、新闻与政治选举以及新闻与女性这三个议题在过去一年格外引人注目;而问卷调查和深度访问是比较突出的研究方法,能有效追踪网络和社交媒体对新闻工作者的影响,发现新闻记者和新闻实践的变化.近来的新闻研究聚焦于社交媒体语境下的新闻实践的特定层面、新闻受众和新闻编辑室的管理.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则使有关新闻效果、记者角色和政治活动中的社交媒体的研究特别有相关性.议程设置依旧是一个核心的理论工具.当美国第一夫人尝试在大选中打破政治天花板时,一些传播学者也开始关注不同媒体市场中女记者们的工作岗位、职业满意度和现状.
    • 褚晶
    • 摘要: 2016年的美国大选拉下帷幕,我们可以看到以往总统大选都是通过主流媒体进行的,而这次是通过社交媒体.这不是社交媒体第一次参与美国大选,但却是社交媒体第一次产生如此重要的影响.①社交媒体作为移动互联网时代日以主流化的新媒体传播形式与传播平台,其对社会生活方方面面产生的重要影响引起了人们的关注.2016年在国际与国内舆论场上吸睛无数的美国大选,将社交媒体对于人类政治生活,尤其是政治选举的作用带入了传播学、政治学等领域.就社交媒体在政治传播中的重要地位、作用和特征进行探讨,来阐述社交媒体影响公共舆论的特点和方式.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