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振动响应

振动响应

振动响应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3年内共计1408篇,主要集中在机械、仪表工业、公路运输、建筑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87篇、会议论文309篇、专利文献126755篇;相关期刊408种,包括科学技术与工程、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华东交通大学学报等; 相关会议219种,包括第十二届全国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大会、第十一届全国随机振动理论与应用学术会议、首届全国文物建筑结构振动控制与保护学术会议等;振动响应的相关文献由4158位作者贡献,包括王成、盛美萍、马辉等。

振动响应—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87 占比:0.69%

会议论文>

论文:309 占比:0.24%

专利文献>

论文:126755 占比:99.07%

总计:127951篇

振动响应—发文趋势图

振动响应

-研究学者

  • 王成
  • 盛美萍
  • 马辉
  • 闻邦椿
  • 张周锁
  • 王鑫
  • 曹宏瑞
  • 李小珍
  • 罗忠
  • 詹威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陈双喜
    • 摘要: 基于磁浮列车车辆—轨道—桥梁耦合动力学、电磁学、控制学和现代信号分析理论,采用数学建模与数值计算方法研究磁浮控制系统不同参数状态下车辆振动响应的非线性特征(非线性度)。首先建立中低速磁浮列车—轨道—桥梁的耦合动力学模型和PID悬浮控制模型;然后编制数值计算程序,计算车辆系统在不同控制参数下的动力学响应及其非线性度指标;最后分析控制参数对车辆振动非线性度的影响规律。分析结果表明:当磁浮列车PID控制系统的比例反馈系数和微分反馈系数较小时,车体、悬浮块振动信号具有很强的非线性,但非线性度随反馈系数增大而减小;积分反馈系数对系统振动非线性度的影响很小。
    • 张佳雄; 魏静; 张春鹏; 侯少帅
    • 摘要: 提出一种高阶调谐齿轮传动原理,定义了调谐齿轮的错时相位角。基于动态啮合力开展高阶调谐齿轮参数设计研究,推导出调谐齿轮最佳传动参数,验证调谐齿轮错时相位角、调谐阶数对动态响应的影响;结合具体案例,进行高阶调谐齿轮的动力学数值模拟,研究高阶调谐齿轮传动参数对系统动态啮合力以及振动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调谐阶数为2(二阶调谐齿轮)、错时相位角为1/2个齿距时,调谐齿轮时变啮合刚度和接触力波动最小,振动位移以及振动加速度波动最小,从理论上验证了二阶调谐齿轮具有明显的减振作用。
    • 徐永超; 傅何琪; 陶国君
    • 摘要: 高速艇船体刚度小、激振力大且激振频率高,靠近主要激振源的尾部结构振动需要重点关注。本文针对某喷水推进高速艇,对其尾部区域甲板、船底板、泵舱壁和尾封板等局部结构采用规范经验公式对局部结构的板、板格固有频率进行计算,采用计及附连水质量的有限元模型对各尾部局部结构的板架固有频率进行计算,并将计算结果与轴频和叶频激励频率进行频率储备校核。对频率储备不满足要求的局部结构,建立包含喷水推进器流道结构的全船有限元模型,基于喷水推进器的激励力进行振动响应计算和校核评估,对采用喷水推进的高速艇的船体振动评估和船体设计具有参考意义。
    • 柳军; 陈飞宇; 李建; 郭晓强
    • 摘要: 在深水无隔水管钻井系统中,海水段钻柱系统受到外部海洋载荷、顶部转盘扭矩以及底部钻头-地层作用力的影响,极易发生纵-横-扭三个方向的振动,导致钻柱发生强度降低、磨损及疲劳失效。为了对深水无隔水管钻井钻柱三维振动响应进行研究,基于能量法、Hamilton变分、微元法和达朗贝尔原理,在考虑海流、钻井液流速和钻柱-井壁接触碰撞等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无隔水管钻井钻柱的三维振动方程,并验证了其有效性,分析了雷诺数、速度比、波动钻压及钻柱转速等对钻柱振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地层段钻柱的振动响应远没有海水段的大,并且横流向振动幅值也要小于顺流向振动幅值,但其振动频率却大于顺流向振动频率;适当增大速度比会减小海流对钻柱的激励作用,钻井液流速较高时会对钻柱振动产生较大影响;波动钻压幅值影响钻柱纵向振动的位移响应,但不影响纵向振动频率,现场钻柱可采用较小的波动钻压,以减小钻柱的纵向振动和扭转剪切应力,但应避开120和60 r/min的转速。所得结论可为无隔水管钻井钻柱的减振措施制定提供参考。
    • 吴庆; 夏云鹏; 张耀良
    • 摘要: 为研究不同爆破缺口下烟囱的定向倒塌,以实际需拆除的烟囱作为研究对象,应用ANSYS/LS-DYNA软件分别建立烟囱在不同高度和不同形状爆破缺口下的定向倒塌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相比爆破缺口高度0.50m及1.94m,爆破缺口高度为1.05m的倒塌效果较好,倒塌用时较少;相比倒梯形、矩形缺口形状,正梯形缺口倒塌效果最优。最终采用缺口高度为1.05m的正梯形爆破缺口进行实际爆破,实际爆破效果较好,并且仿真和试验振动数据最大偏差不超过9.5%,说明了仿真的可靠性。
    • 凌益民; 肖长天; 刘宜杰; 庞伟; 毛新勇; 尹玲
    • 摘要: 数控机床在加工过程中,主轴振动会对加工质量产生较大影响。针对传统通过更换主轴以减小振动等方法中存在的不便,以VMC850E型立式数控加工中心为研究对象,设计了一种外加阻尼器,通过附加阻尼和质量块的形式吸收主轴振动的能量以减小主轴振动强度。在外加阻尼器后,主轴的随机启停空运行响应信号幅值有明显的降低,说明外加阻尼器对主轴的振动确实有抑制效果。根据工作变形分析法来分解机床各阶模态对加工过程中结构振动的贡献程度,分析了切削激励力对主轴主振模态及振动特性的影响,以及外加阻尼器后主轴各阶模态对加工过程中结构振动贡献程度的变化情况。并通过空运行实验和切削加工实验验证了外加阻尼器对车床主轴的抑振效果,表明在特定的加工参数下,外加阻尼越大则主轴的振幅信号越小,即抑振的效果越好。
    • 丁超; 汪大洋; 周云; 梁秋河; 李钧睿; 凌海媚; 柯小波
    • 摘要: 基于某地铁上盖120m高超高层结构的工程背景,分别对无桩基础结构、15m桩周降阻桩基础结构以及30m无侧摩阻力桩基础结构,进行了1∶30缩尺振动台试验。基于白噪声和7条地铁振动波不同峰值加速度激励下的结构响应,对比分析了三个振动台试验模型各测点楼层的振动响应。结果表明:桩基长度的改变可明显改变上盖结构的动力特性,上盖结构X、Y、Z三向频率呈现随桩基长度增加而减小的变化趋势,且桩基越长上盖结构的频率越低。相比于无桩基础结构,15m桩周降阻基础结构在避免地铁隧道下沉风险的同时,有利于降低上盖结构的振动响应。同时桩周降阻处理的桩基础改变了上盖结构的动力特性,使上盖结构楼层振动由高频向低频转移;而30m无侧摩阻力桩基础,对降低上盖结构的振动响应有限,且不影响结构楼层的振动频率分布。实际工程设计时,应综合竖向振动响应控制、地铁隧道沉降和桩基稳定性,合理设计桩周降阻长度。
    • 凌益民; 肖长天; 刘宜杰; 庞伟; 毛新勇; 尹玲
    • 摘要: 数控机床在加工过程中的振动会影响加工稳定性和零件成型质量,研究辨识引起较大振动的机床薄弱部位对提高零件加工质量有重要意义。以VMC850E型立式数控加工中心为研究对象,对引起机床振动的薄弱部位开展辨识研究。机床结构的模态参数是机床的固有属性,只与机床本身的结构有关。进行了机床静态下的锤击实验,得到机床结构的模态参数。根据机床结构的模态振型得到模态质量分布矩阵,模态质量越大则对应部件的振动能量越大,该部件越可能是薄弱部件,由此辨识出主轴最有可能是薄弱部件。进一步,针对传统常用模态分析法的缺点,提出了基于机床自身部件运动来激励机床运行的自激励方法,在主轴随机启停的空运行实验中,通过主轴的响应信号辨识出了机床对应阶次的模态,实验结果表明主轴是机床的薄弱部件。
    • 骆勇鹏; 王林堃; 郭旭; 郑金铃; 廖飞宇; 刘景良
    • 摘要: 为了减少损伤识别所需传感器数量,降低监测系统造价及海量数据的处理成本,提出了基于单传感器数据结合格拉姆角场(Gramian angular field,简称GAF)和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简称CNN)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采用GAF理论将原始振动信号分别转换为格拉姆角和场(Gramian angular summationfield,简称GASF)和格拉姆角差场(Gramian angular difference field,简称GADF)二维图像,以转换后的GASF和GADF两类图像数据集为输入,基于LeNet⁃5结构下的浅层卷积神经网络模型,训练最优二维CNN模型用于结构损伤识别。以国际桥梁维护和安全协会提出的结构健康监测基准模型结构及一榀钢框架结构为例,研究振动信号转化为二维图像算法、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参数、传感器布置位置及测量噪声对识别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提算法仅需单个传感器数据即可实现损伤识别的目的,数值模拟及模型试验的损伤识别准确率均为100%,单条样本测试时间为8.5 ms左右,满足结构健康监测在线损伤识别的需求,且受传感器布置位置和噪声程度影响较小;GADF图较GASF图收敛效率更高,震荡幅度更小,受局部最优值影响较小,在样本数量规模一致的状态下,更易训练生成最优二维CNN模型。
    • 王子龙
    • 摘要: 针对具有可靠性鉴定需求的大量既有建筑物,目前普遍开展的监测项目主要为沉降、倾斜、变形等在短时间内变化不明显的数据监测。现阶段基于振动响应等动态数据的建筑可靠性鉴定尚缺乏深入研究及广泛运用。文章讨论现有标准涉及到的在振动响应方面的结构健康监测,包括结构安全性等级评定和建筑振动舒适度评价。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